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20|回复: 0

补壹刀:从抗美援朝的一封慰勉电,看毛主席的爱兵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执笔/许 森

  近日,全国影院在热播反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电影《长津湖》,志愿军的英勇和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无数的年轻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20集团军某旅军史馆内,我看到毛泽东主席当年亲笔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及20军全体战斗员的慰勉电。电报原文如下:

  宋时轮、陶勇及二十军全体战斗员:

  看到东线战斗的报告,我的心情也极度的沉重,东线伤亡四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三万多人,教训惨痛啊!大伤了我们的元气。

  九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解放台湾,现在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去打仗,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另外,朝鲜军情十分紧急,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没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渡过鸭绿江。志愿军九兵团将士始终在作战中保持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胜利,是我们把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上,保障了朝鲜人民的生存,保障了祖国的安全。战斗的胜利,说明我们是不可欺负的,侵略者的进攻是可以击退的。

  二十军这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

  毛泽东

  庚寅隆冬于京

  电报的背景:具有奠基意义的第二次战役

  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说的东线战斗是指1950年11月至12月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东线和西线同时发起的第二次战役。

  东线战场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当时正值百年未遇的极度严寒,气温达到摄氏零下40度,山上裸露的岩石都冻裂了。隐蔽集结在盖马高原密林中的志愿军第9兵团20军、27军,在漫天大雪中突然发起反击,一夜之间将美第10军斩成数段,分割包围。

  其中第20军第58师顶风冒雪,连续行军7天,于28日凌晨3时插到上坪里地区,围三阙一,将美军陆战第1师师部和第1团2个营、第5团1个营和1个坦克营共1万余人三面包围在下碣隅里。

  抗美援朝老照片(资料图)

  战场上被分割包围,就意味着可能被分别歼灭。

  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决定向南突击,打开下碣隅里与11英里外古土里被困部队的通道。而顶部不足半个足球场大的小高岭虽无关隘之险,但它死死抵住南去古土里的公路,俯瞰十里,卡口制路。

  11月28日晚,我志愿军第58师172团把坚守小高岭的任务交给了3连。3连连长名叫杨根思。两个月前,杨根思作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在京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而此时他却站在朝鲜环境险恶的小高岭上,面对着在飞机、大炮支援下成群涌来的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

  这个师已有175年历史,据说曾四次出国作战,从没吃过败仗。

  电影《长津湖》剧照

  仁川登陆前,美国合众社记者米勒就在他的电讯中吹嘘这个师,说:“他们的训练是派遣到这里来的军队中最坚韧的……如果共军能打败这一伙人,那么他们就已经赢得朝鲜的战争,甚至也许是全世界的战争,因为这一伙人是我们军队中最精锐的和最优秀的。这些海军陆战队承认他们也许有一天会被打败——是的,如果那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话。”

  他们根本没把那些穿着破胶鞋,拿着轻武器,被冻得哆哆嗦嗦的中国军队放眼里。正如毛主席在电报中所说的,九兵团一直驻守在江南,因为朝鲜战事紧张,不少部队根本没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赴朝作战。因此,志愿军将士是穿着薄夹衣,胶底鞋,戴着硬邦邦的大檐帽,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作战。

  美陆战队认为黄种人中最有战斗力的是日本军队。而日本军队在太平洋的瓜达尔纳尔岛、贝里琉岛、冲绳岛,曾被他们打得丢盔弃甲,逐个围歼。因此,他们狂妄的宣称在亚洲,在朝鲜,没有谁能阻挡陆战第1师前进的步伐。

  安东市(今丹东市)动员妇女为志愿军缝制棉衣棉被(资料图)

  然而,长津湖不是太平洋,小高岭也不是冲绳岛,志愿军更不是日本兵。他们很快就将领教这支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火淬炼的中国军队,比日本人更为善战,更有血性。

  在这场战役中,杨根思率全连战至最后一个人,他自己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杨根思粉身碎骨,精忠报国,什么都没留下,哪怕一块残骸,一片衣衫。但他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践行了毛泽东主席倡导的顽强战斗作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

  因而,他也第一个赢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荣誉。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议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

  经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迫使美军全线溃退至“三八线”以南地区。

  毛主席在电报中表扬“九兵团将士始终在作战中保持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胜利,是我们把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上,保障了朝鲜人民的生存,保障了祖国的安全。战斗的胜利,说明我们是不可欺负的,侵略者的进攻是可以击退的。”以杨根思为代表的前线将士的英勇令他自豪,令中国人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子。

  对战士的伤亡,毛主席心情极度的沉重

  正如毛主席电报中讲的,在第二次战役中,因为军情紧急,没能充分准备,部队没有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入朝投入战斗,除战斗牺牲,还造成部队冻死冻伤三万人的重大伤亡。毛主席在电报中,掩不住内心的伤感甚至内疚,他说“我的心情也极度的沉重”“大伤了我们的元气”。毛泽东没有责备任何人,他说“教训惨痛啊!”从语气中似也看出,毛主席对志愿军各级领导和各级指挥员的理解和体谅,毕竟战争刚刚打响,他作为最高统帅承揽其中的责任,用自己的自责宽慰各级指挥员在前线轻装指挥。对于战士的伤亡毛主席的悲伤是自然的流露,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 ,如父亲对子女的疼爱,舐犊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撰写、签发的电报、文稿难以胜数,有的气势磅礴,舍我其谁;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的气贯长虹,酣畅淋漓;有的乘胜追击,如痛击落水之犬。如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时,他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电文中写道:“我军摧枯拉朽,敌军纷纷溃退。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气度恢宏,激情洋溢,笔锋所指,如排山倒海……体现了毛泽东作为大国领袖的气魄、胆识和军事家的高瞻远瞩、指挥若定。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资料图)

  但这封慰勉电的拳拳温情却较少见到。毛主席作为一位伟人对旄下的战士,有高度负责之情,前方将士的牺牲令他寝食不安;他也是从战争年代走过的带兵人,对前线部队的衣食住行殷殷关爱,他让战士到暖和的地方好好休整。他一生不变的平民情怀,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普通战士、群众,在毛主席心中占的份量很重很重

  毛主席一生中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前方将士、爱国友人甚至平民老百姓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为烈士英模题词勉励,甚至亲自参加追悼会。如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刘志丹、谢子长、彭雪枫、左权、马本斋、关向应、王若飞等撰写挽联、题词悼念。

  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张浩病逝,毛泽东亲作两副挽联悼念,不仅参加了张浩的葬礼,还为其执绋,抬棺。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其开追悼会,亲自写挽联,亲自出席追悼会的只有张思德。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山中烧木炭,因下雨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痛心并批评有关领导,“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搞生产死人是不应该的。”他又就张思德的遗体问题做出安排,“要派人放哨看好啦,山中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当不成了。”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其开追悼会,亲自写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这也是我党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个士兵召开如此规格的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动情地致了悼词,他用“为人民服务”概括了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解放后,这个演讲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

  1963年,毛泽东应《中国青年》杂志的请求,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他强调说:“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1963年到1965年,毛泽东曾先后6次讲雷锋,2次观看电影和话剧《雷锋》。他倡导“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要求“学雷锋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明确表示“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一位领袖对一位士兵如此钟爱,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而毛泽东“我也要向雷锋学习”的内心表白,更体现了雷锋的精神品质在领袖心中的地位。

  张思德、雷锋的事迹事例单独拿出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谁想做都能做得来。“一滴水见太阳”,老百姓通过张思德认识了共产党八路军是啥、要干啥。干部战士通过张思德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毛泽东同志正是通过这些普通战士、普通人的平凡事迹,反复强调一个道理:共产党创业的全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是领袖,有普世的胸怀;是父亲,也有舐犊之爱

  再回到抗美援朝战场。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牺牲时才28岁,却经历了常人所未有的人生磨难。他8岁就和母亲一起被捕入狱。母亲就义后,他带着年幼的弟弟四处流浪、沿途乞讨……

  1950年10月7日,毛泽东亲自为结婚不到一年的儿子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感动地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毛岸英做到了。”但11月25日,毛岸英在志愿军指挥部被美军投掷的汽油弹烧死。

  毛泽东与毛岸英

  连同毛岸英,毛泽东已有六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失子之痛,无以复加。毛岸英之死,无疑是毛泽东最为哀伤的。但他强忍内心巨大悲痛,以一个伟人的博大胸怀宽慰彭德怀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泽东是领袖,有普世胸怀,可他毕竟也是父亲,有舐犊之爱。

  1958年10月29 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彭真、陈毅等中央领导在怀仁堂后花园草坪上,接见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代表,毛泽东握着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的手问:“都回来了吗?”

  杨勇报告:“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毛泽东欣慰地点点头:“好,回来了好哇,热烈欢迎你们!”

  然而,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内心一定有所触动。都回来了,可是他的岸英没有回来!

  1953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出席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时,握着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手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

  言下之意,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的付出是巨大的。

  邓芳芝一时说不出话来,她不知道自己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志愿军烈士的父亲。但这位英雄母亲从毛泽东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悲伤。他们有共同的悲伤他们也分享着共同的骄傲。毛主席先后于1953年、1955年和1960年三次接见过黄继光的母亲。

  毛岸英、黄继光,一个是领袖的长子,一个是农民的后代;一个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军官,一个是获得中朝两国最高奖赏的志愿军战士。但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都是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子。黄继光魂归上甘岭597.9高地,毛岸英安葬在朝鲜的青山翠柏之间。当有人提出把岸英的墓迁回国时,毛泽东坚定地说,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埋在了朝鲜,岸英应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不论是领袖的儿子还是平民的子弟,在毛泽东心中占有的份量都很重很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22: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