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54|回复: 0

司马平邦:“天下何人不通共”之1丨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夫子的大同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6 18: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作者雅克-路易·大卫;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他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所谓的共产主义理论,其来源,其实是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矛盾的解决方案,因此它必然受到资本主义统治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的顽固敌视,马克思、恩格斯去世纪,列宁、毛泽东也去世了,但这种敌视依然存在,且从来就没有减弱过。19世纪初,当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之初,这个“幽灵”就受到了各种反动势力的敌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过,教皇和沙皇、美特涅和基佐等各种反动势力组成了围剿共产主义的“神圣同盟”。

  所以,最关键一点是,在过去将近200年的国际共运史上,国内国外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共势力都把共产主义说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在18世纪早期一厢情愿的突发奇想,惟此,他们才能证明共产主义思想是荒谬的。 但是,历史的事实是,共产主义不但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哲学经济学方法通过艰苦的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且共产主义理论本身,也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人类进入了私有制社会。但是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里,共产主义思想和意识在西方始终存在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潜滋暗长着。

  当代中国学术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内容的来源,一般的说法都是受圣西门、傅里叶和莫尔这些15到18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影响,为了区别马克思主义和之前的社会主义思想,把圣西门等人的思想称为空想,当然他们的思想也始终闪耀着耀眼的光辉。但其实你只要认真检索一下西方思想史,就会发现,共产主义在西方早就有着非常深远的传统。

  柏拉图的理想国

  生于公元前427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了一系列对话录,这是西方哲学思想有据可查的最早文字记录,其中就有人类最早关于共产主义理念的论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思想和言论的论述,在这些思想札记当中,苏格拉底强调了私有财产的危害,而限制私有财产,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的核心和实质。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的《理想国》中就有一些内容,比如在第324页,苏格拉底说:“私人手里的财产,能破坏政治荣誉,这些人想方设法挥霍浪费,违法乱纪,无恶不作。男人如此,女人们也跟在后面依样效尤。”在下一页,他继续说:“一个国家尊重了钱财、尊重了有钱财的人,善德与善人便不受尊重了。”

  上述,启示我们的第一点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宣扬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建构;第二点是,古人们基于自身的历史实践,对于成败得失的总结,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财产的私有化会带来罪恶,应该受到限制。

  基于私有财产需要限制这种认识,苏格拉底指出,根据财产来选定国家领导人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他在《理想国》326页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说:“假定人们根据财产标准来选择船长,那么一个穷人虽然拥有更好地航海技术,也是不能当选的……政治上尤其应该是这样,因为政治上的领导是最大最难的领导。”

  他很早就指出,私有财产会干预人们选举出政治上最合格的领导人,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保守主义者坚定捍卫私有财产,导致所有的选举最后都取决了候选人所筹集到的资本,最终导致国家政权被资产阶级所把持。所以苏格拉底这些限制私有财产的论述,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早期的共产主义理念。

  除了在财产所有制问题这一核心问题上苏格拉底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社会生活中,苏格拉底更是全面阐述了他心目中的一些共产主义原则。在《理想国》第五卷里,柏拉图论述了家庭共产主义的组织形式。他认为共产主义家庭应该是“女人和男人过了生育之年,我们就让男人同任何女人相处,除了女儿和母亲,女儿的女儿和母亲的母亲。至于女人同样可以和任何男人相处,只除了儿子、父亲,或父亲的父亲和儿子的儿子”。所以“这些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

  这些观点在我们今天看来真是惊世骇俗,它们也许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受到资产阶级和反对势力以“共产共妻”为由的猛烈攻击的来源之一,以至于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甚至不得不认为苏格拉底被古希腊的人们投票判处死刑也不无道理。但是,细细想来,那个时候的苏格拉底就能有这样的思想,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思考。

  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认为这样做的话,“他一定会把他所碰到的任何人看作是和他有关系的,是他的兄弟、姐妹,或者父亲、母亲,或者他的儿子、女儿,或他的祖母、祖父、孙子、孙女。”这就实现了公民爱护所有孩子和老人的天下大同。

  这让人想起《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里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生活在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而在孟子之前,记载了孔子对于理想世界的想像的《礼乐大同篇》里就说了:“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用现在眼光看,孔夫子的大同世界其实也是姓“共”的。

  上述,苏格拉底说孩子应该由社会公共抚养,“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个保姆抚养。”所以在西方很早就有了公共赡养老人、共同抚育子女的传统。这种福利思想可见在西方社会源远流长,后来当然在北欧一些发达国家据说已经变成了现实。

  家庭关系的社会化,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还有一个更深刻的说法,就是他们认为,私有制之下的人们之所以会为亲人去世悲伤,是由于对于每个人来说,亲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了远近亲疏之别,马克思很喜欢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一句名言“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对于生者才是不幸”,所以当每个人都把其他人当亲人,就会减缓亲人去世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尘世的天堂,因为宗教企图在彼世超度的生老病死,而共产主义在此世就可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8:42 , Processed in 0.0781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