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21|回复: 0

蒋校长:医药集采再出重拳,能砸烂多少人层层盘剥的金饭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9 1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去年的心脏支架降价热搜吗?

  2020年11月,以前动辄一两万的心脏支架,经过国家医保局的“灵魂砍价”后,直接从万元级别降到700块钱左右,苦高价支架久矣的患者,欢呼雀跃。

  而在最近,国家向高价医用药品耗材领域发动了第二次精准打击。

  我们知道,关节炎是中国人的常见病,中国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患有这种病,病到最严重的时候,只能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因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外伤、骨肿瘤等带来的关节问题,也可以通过置换手术得到妥善解决。

  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做不了这种手术。2018年,中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植入率是3.5例/万人,美国人口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在2014年已经达到11.64 例/万人。

  原因很简单,人工关节太贵了。

  以常见的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为例,平均价格在3万元左右,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9万元。

  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

  但是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2021年9月14日,国家医保局在天津组织开展的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很多人在欢呼雀跃的同时,却不禁发出了一个疑问:

  既然人工关节成本没多高,为啥这么长时间都要卖这么贵?眼睁睁看着很多人做不起手术?

  是啊,为什么某些医药产品这么贵?2017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曾把这个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天价医药,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个商业问题,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更是个利益问题。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背后,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股势力而已。

  01.

  我们先看看作为药厂,给出的高价药解释。

  国际顶级的制药巨头罗氏集团,面对底层民众对高价药的质疑,曾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从分子到成药,药物到底经历多少年?它的答案是要经过10亿瑞士法郎的投入,700万小时的工作时间,6587次科学实验,423名科研人员努力大约12年,所以新药的研发和原研药的研发存在“1010”现象,就是需要耗资大于10亿美元和10年时间,这也是某种程度上药品贵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也鼓吹,人家药厂花钱研制了药,就应该卖得贵啊,不然人家收不回成本就不会搞研发了啊,就没法推动人类医药进步了啊。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不是么?而且我们似乎也没法反驳?

  因为这个成本没法算,也没法量化,根本统计不出来药企研发某种药究竟是花了3亿还是30个亿,也没法保证给药企30个亿他们一定能研发出来某种药物。

  可是仔细想想,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很多媒体把研发新药的功劳,都算在了几家跨国药企头上,但是他们做了什么呢?只是在应用端做了实验而已,而那些做基础研究的,大部分都来自各个大学和各个实验室,根本不是药企组织的。而且,很多科学家的态度,是欢迎使用自己的基础研究成果来造福人类,但反对拿来申请专利并赚钱。

  可是科学家的态度,在资本面前,一文不值。

  而良心,在暴利面前,也一文不值。

  到现在,世界有9大跨国药企,分别是强生、瑞士罗氏集团、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诺华公司、拜耳集团、默沙东、赛诺菲、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艾伯维。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四家是强生、诺华、辉瑞和罗氏,2018年利润皆超过100亿美元,另还有四家公司利润皆超过4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这几家药企的利润,一年就达将近600亿美元!

  药品一旦研发出来,批量投产的成本非常低,为什么卖这么贵?其实就是高技术门槛带来的市场垄断。

  还记得在90年代,大部分人收入只有几百块钱的时候,一部手机就要上万元。

  可是现在呢?大家平均工资也有四五千了,买一部手机,便宜的只需要千把块钱。

  是手机厂家良心发现了么?不,是因为国产化了,国外手机无法垄断了。

  医药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市场上面只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必然形成高定价:我们的药非常好,你爱买不买,反正我们不愁卖。但一旦中国有了突破,就不能走高定价的路线了。

  仍以心脏支架为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外的进口支架都要14000-20000元,甚至还涨到过3万元。

  为了给自己的高价找理由,药企吹捧支架都是不锈钢镍钛合金或者是钴铬合金制造,经过激光成型,里面多少先进技术,加工有多难,成品率有多低balabala。

  不明觉厉的普通人一看,就会觉得难怪这么贵,原来是高科技产品啊。

  可事实上呢?国产支架研发成功后,很多人赫然发现,平均出厂价格仅为3000元!

  你以为这就完了?集采后,国产支架的价格直接被打到了700元!就这个价格,厂家仍有利润可赚!

  从出厂价14000元,到仍有利润的700元,这中间药企赚了多少钱?

  难怪《中国青年报》毫不留情地说:心脏支架的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

  02.

  这么说药企暴利,肯定有药企喊冤,我卖的支架只有14000元啊,那些用到病人身上6-9万的支架,真的不关我事啊。

  这话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除了坐地起价的药企,板子,还要打到医药分级销售模式的身上。

  医药分级销售这一模式最早是合资药企引进的。1988 年,南方一家合资制药公司为了打开销路,建立了药品分级销售机制,“培养”出了一批医药代表。

  在那个时代国内药品信息闭塞,品种和数量也匮乏,医院想进药,还得医生自己往药厂跑,这家公司的医药代表直接上门服务,一下子打开了局面,开始大规模地占领市场。

  从此,其他药企竞相效仿,医药代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峰时期,全国有医药代表300余万之众。

  医药代表本来是个很专业的职业,需要对药品了如指掌,能对该药品的研发来源、历史背景、市场发展、 药理作用  、临床效果、同类比较、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针、管理等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在美国,临床医生的新药知识73%都来源于医药代表的讲解。

  推销出去还不算完,他们还要把医生用药的临床状况反映给药厂,例如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和治疗范围的变化等等。

  可是就像本来成功的直销模式到了中国被异化为骗人的传销一样,医药代表到了中国很快就变味了。在业绩目标和个人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某些医药代表无所不用其极地把代理的药品卖出去,医药代表渐渐成为“带金销售”的代名词。

  一些医药代表以各种利益收买医生,让医生乱开药、多开药,并且推高药价,并从中赚取暴利,而患者则成为最终受害者。

  在医药代表圈子里,一般分为资深代表、高级代表、中级代表、初级代表,资深代表从药企拿到一个定价,高于这个价格卖出去,得到的都是利润,高级代表又从资深代表这里拿到一个定价,再加价捞一次利润,中级代表和初级代表以此类推。

  更可怕的是,这条利益链,还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延长,任何人只要有路子,几乎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利润添加在药品中。每添加一个环节,都会推高一次药价,每多增加一个层级的医药代表,就意味着药价要提价一部分。

  到了最末端的医药代表,拿到的价格一般能到出厂价的10倍左右,高的有20倍,最少的一般也有五六倍。

  有人想,这么贵了,还有人会买吗?

  完全会。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特别是一些特效药的唯一性,更让很多医药代表们有恃无恐。

  打个比方,今天猪肉贵了,我可以选择吃鸡肉,或者不吃。可是如果你是病人,药贵了,你能不吃么?就像《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一样,不吃,就意味着痛苦的加剧,甚至死亡。

  一些医药代表就是看中了病人这个心理,我加5块,你会买,加10块,你会买,那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加到50呢?

  就像心脏支架一样,对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哪怕是10万,砸锅卖铁也要装!

  因为装上,就意味着活着。

  当买方的恐惧遇到卖方的欲望时,药价就再也没有道理可讲了。

  比如有一个国际医药巨头叫葛兰素史克,曾经在中国有超过5000人的销售团队,这些人就靠卖药的利润养着,结果药厂一种叫做贺普丁的药,在韩国卖18元,但在中国就被卖到了142元。

  靠着这种营销模式,医药代表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无数的患者,就算有医保,也会给国家医保带来巨大负担。

  医保是一个大水池,14 亿人都要用,每个人能分到的额度自然有限,如果将这些高价药纳入医保,就会带来一个困难的抉择:

  可能几百个人交医保,才能保证一个病人吃药,这对交医保的人公平吗?

  但是在生命平等面前,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所以国家没有简单采取这个方法,而是祭出了国家级大杀器:集采。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不要安排一个代表一个代表跑医院进行推销了,我知道里面的猫腻,想让所有人都抵御诱惑也不可能,所以我干脆以国家的身份,跳过一层层医药代表,直接与药企谈判!

  2019年,曾有一段医保局的灵魂砍价视频,在网上刷屏。

  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底气十足地对药企说:“现在是代表我们整个一个国家,再和你进行一个谈判,再给你一个机会”,“报价有两次,如果两次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那就自己出局”。

  最终,这个双方所议价的达格列净片,从16.29元/片,降到了4.36元/片,比世界最低的韩国还要低。

  你可以不接受低价,但是对不起,你也别想进中国市场了。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击败资本主义商业逻辑的典型案例!

  在这场谈判中,还有很多昂贵的天价救命药,都至少降幅在60%以上,成为了医保可以从容负担的平民药。

  这么一来,老百姓得了实惠,这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在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药厂也得了实惠,获得了海量的中国市场,虽然单价低了,但量一上去,赚的也不少。

  那谁受损了?就是那些趴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部分医药代表们!

  医药代表们哭天喊地吐槽集采,但是,他们的声音早已被淹没在老百姓的欢呼雀跃之下,谁在乎?

  03.

  某些医药代表们的恶,除了推高药价,还在于败坏行业风气。

  层层加价后,最末端的医药代表会面临一个问题,这个价格太高了,在医院采购药品的时候,竞争不过其他医药代表怎么办?

  那就只能走歪门邪道了!

  医院会不会买我的药,不就是领导说了算么?

  病人该不该吃我的药,不就是医生说了算么?

  把领导和医生搞定,我的利润不就有了么?

  所以推高药价的最后一环,就是某些吃回扣的医院领导和医生。

  在一些医药代表的论坛里,各种各样的教程琳琅满目,从“如何开发医院”到“怎么维护和医生的关系”等环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公关”手法,目的只有一个,拉医院领导、医生下水!如果医院和医生多使用我的药和耗材,就能得到丰厚回扣,个别医院稍有点名气的医生,每月光提成就可能有三四万元。

  这在中国医药行业,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有人曾统计过2019年A股362家上市医药保健类企业,销售费用在营收中占比50%以上的达到41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9年10月,医药领域被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高达3113件,2013年以来尤为高发,相关案件超过3000件。

  这些案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臭名昭著的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案。

  葛兰素史克(GSK)是国际医药巨头之一,产品遍及全球市场,无论是药企还是医药代表,都在暗中赚了大钱。

  可是,一封举报邮件,揭开了GSK的营销黑幕。

  2013年,葛兰素史克内部发生人事斗争,一名内部员工愤然向监管机构发了举报邮件:

  举报GSK中国分公司打着医学学术会议的幌子,邀请医院领导和采购人员吃喝玩乐并直接用现金行贿!

  中国警方介入调查后,很快就把一个旅行社给端掉了。

  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对?医药公司关旅行社啥事?

  原来,GSK高管和医药代表为了多卖药,发明了一种隐蔽的行贿方法:医学学术会议。

  这种医学学术会议看似正常,但是等医院领导和医生到了之后,就变味了,变成了半公开的行贿。

  当然,这个行贿的钱是入不了账的,那就通过旅行社走一下。比如某个学术会议,只有20个人,但旅行社体现在发票上的,有100个人,剩下这80个人的钱,就成了行贿的资金。

  据警方调查,这个旅行社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但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

  最终,这起案件成为了中国医药界的最大丑闻,GSK四大高管全部入狱,中国区总裁被驱逐出境,美国司法部立案调查……

  这起事件虽然大,但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更可怕的是,长久的灰色利益链,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联盟,国家可以通过集采打击医药代表,可是个别被收买的医生,已经习惯了躺着拿钱的日子,还愿意回到以前的时候吗?

  比如心脏支架集采后,《财经大健康》曾发表过一篇调研文章,称很多医生说,心脏支架集采后,缺货严重。

  但是,这篇文章很快就被官方辟谣了,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声称,流通和库存等环节达88万个,供应充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声音?就是因为个别医生的利益受损了,以前做支架手术,一个支架可以提成数千元,而且打个电话医药代表马上就给送过来了,自然不会存在“缺货”问题。

  但集采后,做心脏支架手术,无利可图,也就没人24小时等着给你送货了,所以“缺货”了,但事实上,按流程申请的话,支架很快就能到位。

  奈何不了集采,那个别人又发现了新的挣钱渠道,支架无利可图了,那我就不用支架了,可用支架可用冠脉扩张球囊的,我就偏要用冠脉扩张球囊。

  哎呀,现在支架缺货了,拿不到啊,等得起你就冒风险等支架,等不起就做球囊吧!

  一个球囊多少钱呢?2万元。

  结果显而易见了,球囊销量猛增,而支架,则还是“缺货”状态。

  看来,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04.

  药企创新的动力和普罗大众的利益,哪个更重要?

  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判断的问题。

  保护药企利润才能保证药品创新,这是对的。

  但是在社会意义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学西方那种富人得救穷人等死的模式,这种富贵医疗并非医疗界的绝对正确。

  所以中国本着对普通百姓负责的态度,用国家力量来普惠民众,而不让金钱和市场手段决定一切。

  这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的温度。

  随着集采时代的到来,从药厂到医药代表到医生,这一环扣一环的利益链,在新的模式下算是基本被打破了。

  其中一些人把不合理的灰色收益当成“金饭碗”的时代,也将要过去了。

  诚然,集采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如集采后医生积极性受影响、利益集团还在千方百计钻空子。

  这些问题一时间还难以被彻底解决,可就因为山路险阻,我们就不该攀登、放弃攀登了吗?

  不,我们更应该坚韧不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沿着造福人民群众这条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4: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