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25|回复: 0

刘晓博:这几个城市,有望跻身“国家中心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0 07: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堪称中国的“规划年”,全国、各地和各主要行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正陆续发布。

  未来5年到15年,中国的“城镇化体系”将呈现什么格局?相关规划尚未公布。但近日国家发改委官方上的一篇论文,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作者单位是“中宏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而“中宏院”是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

  这篇论文提出了如下重要观点:

  1、当前,我国传统城镇化红利逐渐减弱、“头部城市”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城市发展动能呈现梯度扩散趋势,城市体系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向未来,建议重点关注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接续成长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等四类城市,共同构建功能完备、层次有序、支撑有力的城市体系。

  2、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城市,重点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打造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将重庆、天津、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沈阳、济南、郑州、合肥、福州等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化对高端要素资源配置、创新策源和新动能孵化、开放门户枢纽等核心功能,强化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能力,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重点将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之外的其它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苏州、无锡、南通、泉州、佛山、东莞等市场活力较强、制造业优势明显的城市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4、重点支持一批近年来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且交通区位、承载能力、工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内陆非省会城市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战略接续成长城市”,打造成为引领支撑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极点和我国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承接产业转移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5、在尊重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分类引导不同类型衰退型城市因地制宜、转型发展。建立“城市精明收缩机制”,缩减城市新增土地开发和低效工业用地,严控在主城区以外再开发新城新区,盘活存量土地、提升空间品质。

  也就是说,这份论文建议,未来中国(内地)的城市层级分为四个:

  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战略接续成长城市

  衰退型城市

  其中“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又分为两个层级:

  层级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定位是“卓越的全球城市”;

  层级二:重庆、天津、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沈阳、济南、郑州、合肥、福州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

  持续关注城市话题的读者,会觉得上述表述“似曾相识”。

  没错,2017年前后,曾有多家媒体发布消息说:国家有意确定4个全球城市,11个国家中心城市,具体名单是:

  4个全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不过,随后住建部辟谣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该规划还未上报到住建部,但规划方案中没有“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的提法。

  现在,类似的说法写入了国家发改委官方研究机构的论文里,未来有可能成真吗?

  我个人觉得,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国家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到2035)明确中国城市的定位。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上升,国家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明确几个“全球城市”来参与全球竞争,也需要明确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来激发内部活力,形成第二梯队。

  最终官宣的时机,以及是否是上面哪些城市,存在不确定性。

  对比“中宏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论文的建议,以及2017年前后的传闻名单,我们发现:

  第一,四大“全球城市”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大家看法比较统一;

  第二,非“全球城市”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前是11个,现在是12个,主要的区别是计划单列市退场(青岛、厦门),省会城市全面上位。

  按照“中宏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建议,杭州、南京、沈阳、济南、合肥、福州等6个省会城市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青岛、厦门则为下一个级别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包括没有能成为“全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苏州、无锡、南通、泉州、佛山、东莞等最强地级市。

  众所周知,国家自2010年至今一共确定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最近两年来,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一直没有变化,急切想进入其中的城市非常多。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城市在国家层面定位越高,未来各种规划中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物流、航空、科技等国家级的规划,都会向中心城市倾斜。一个城市如果长期定位偏低,一定会影响它的发展。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在十四五规划里,各省的确有支持省会城市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倾向,计划单列市往往被推荐去争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计划单列市是经济上的直辖市,在省内交税比较少。从带动全省发展角度看,省会城市作用更大一些。

  或许有读者会问:国家中心城市,这已经耳熟能详了。“全球城市”的“头衔”似乎尚未启用吧。

  其实不然,如果你查一下2019年8月18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全文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就会发现,其中对深圳的要求是:

  1、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

  2、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3、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也就是说,深圳已经直接被定位为“全球城市”了。

  2017年,中央、国务院对北京2035版总规的批复里,其实也已经把北京定位为“全球城市”了。批复写道: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上海的2035版总规,也是2017年批复的,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了上海的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5大国际中心,也确认了上海“全球城市”的定位。

  广州最近一次批复总规,是2016年批复的2020版。其中关于城市定位表述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逐步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从上面批复看,广州“全球城市”的定位也有了一些,但力度似乎有待加强。估计接下来会在广州2035版总规批复里,进一步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官网发布的这篇论文提到:我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位势提升,但“头部城市”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

  这里主要说的是北京、上海的国际排名有所下降。论文给出的建议是:增强全球竞争型代表城市高端资源配置功能。

  由此看来: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及国家最近把未来最大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公司——国民养老保险总部放在北京,以唤醒北京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功能,是有更深层次考虑的。

  这篇论文还重点分析了“衰退型城市”的转型振兴之路,把它们细分为“长期相对贫困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和产业衰退型城市”、“收缩型中小城市”,提出了“建立城市精明收缩机制”的思路。

  总之,这篇论文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国家正在对未来城市的布局、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就会有国家级规划公布。

  对于杭州、南京、沈阳、济南、合肥、福州等城市来说,或许真的能等来大利好。

  读完这篇论文,我再次想起了“城市阶层固化”的话题。

  这是我在2017年就提出的观点(见下图),当时我撰文反对新一线城市的说法。其实“城市阶层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它不是坏事。城市跟人、企业不同,城市阶层固化未必是坏事。

  一个城市的定位只有长期稳定,大家才能放心投资。如果城市阶层随时剧烈波动,那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

  所以展望未来5年、15年、30年,再有类似深圳这样的城市奇迹出现将越来越困难。中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一国一城、首都全能”的态势,想想看,你能说出英国、法国、墨西哥、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哪里吗?规模越小的国家,城市阶层固化将越严重,但这根本不是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是:早点到高级别城市投资。如果你不做,或者没有能力做到,那么你的儿孙早晚也要做。人往高处走,这是一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01:35 , Processed in 0.109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