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10|回复: 0

虚声:唐与阿拉伯那场大战,影响深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9 23: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今天和朋友们一起分析一段历史,研究一个战例。

  如今世界格局,大约是中美之间博弈。这场博弈包含人类文明史上已知(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与未知(信息金融情报等等)的全部层面。解析其走向的文章,汗牛充栋。

  直到美国走上世界霸主之前,世界核心一直在欧亚大陆。

  古文明阶段,大约是东方华夏文明与西方基督文明双线并行。

  华夏文明为世俗文明,基督文明为宗教文明。其典型便是汉帝国与罗马帝国闪耀东西方。到公元七世纪,先知默罕默德横空出世,阿拉伯帝国崛起,伊斯兰文明成为世界第三极。

  伊斯兰世界确立之后,主要都是在和基督世界战斗,前后持续一千多年。中东、东欧所有问题,一般是伊斯兰世界内部问题,另一半是伊斯兰世界和基督世界战斗遗留的问题。这些内部和外部问题,如今主要集中围绕“石油美元”在博弈。

  华夏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直接纷争并不激烈,但唐和阿拉伯之间还是爆发了一场怛罗斯之战。在诸多大帝国战争中,怛罗斯之战貌似规模不大,而且战争也没有后续,之后唐和阿拉伯之间再也没有争端。

  当时唐和阿拉伯之间似乎都没太把它当回事,以至于现在连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只能大致推算在葱岭以西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但此战在宏观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现在东西方历史学家都在研究,只是都没有研究透彻。

  怛罗斯大概是自古以来,汉人精锐部队和另一个帝国军队决战最远的地方。

  要说其宏观重要性,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场公元八世纪的微型世界大战,类似于发生在17世纪欧洲的三十年宗教战争和20世纪发生在东亚的日俄战争。

  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不仅重新划分了欧洲格局,而且促使英法全球争霸延伸到全世界,并且为美国独立战争埋下伏笔。

  东亚日俄战争,同样重新划分亚洲格局,华夏文明圈的日本由此进入列强行列。此战为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埋下伏笔,而且是美国从陆权帝国转向海权帝国的导火索之一。

  不论是三十年战争还是日俄战争,都牵扯到当时的世界格局,并且深刻影响之后的历史格局走势。怛罗斯之战也是一样,涉及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并且影响欧亚大陆中段历史格局上千年。

  02

  公元八世纪的唐帝国在整个文明史上都堪称超级帝国。开国以来,军事上连续击败东西突厥,消灭吐谷浑、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上,辐射整个东亚。当时帝国都城长安城堪称世界第一都市。唐代的人口大约九千万,大致相当于十七世纪之前单一国家的人口峰值。

  彼时的阿拉伯帝国也是当时世界前三的国家。它在东罗马和萨珊波斯的夹缝中崛起,又先后把它们快速击败,到公元850年帝国人口达到5000万。

  战争时间: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夏季。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属于阿拔斯王朝时代,帝国实力逼近巅峰;因旗帜多为黑色,在中国史书中又称黑衣大食。

  战争起因:高仙芝因中亚小国石国没有尽“臣礼”,踏破其都城,把国王押回长安斩首,国王儿子中途逃跑并向阿拉伯帝国求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在向西扩张,高仙芝用大军打石国,相当于牛刀杀鸡,主要还是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

  如此情况下,高仙芝出兵穿过帕米尔高原,“深入七百馀里”,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团相遇。

  唐军,高仙芝指挥的安西都护府2万兵力以及盟军拔汗那和葛逻禄部(此部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1万余人,总兵力在6万到7万之间。指挥官为高仙芝(高丽人,将门之后),在“经略”中亚过程中功勋卓著,被誉为“山地之王”。

  阿拉伯军,大约4万阿拉伯本部军队加6万西域小国军队,总兵力在10万余人(另有说法为15万人)。指挥官为阿布·穆斯林,为阿拉伯赫赫战将。此战之后没多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高仙芝也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因应对安史之乱不力而被杀。

  战争过程:

  开始时难舍难分,打得相当激烈。因为唐军的弓弩强大而射程远,战场上唐军占优势。

  但阿拉伯军有大批的骆驼,补给方便,弥补了战场劣势。所以战争没能速战速决。

  到第五天,协助唐军的葛逻禄部反叛了,在后方抄包唐步兵,切断步兵与骑兵的联系,结果唐朝退败。

  高仙芝仅带领数千人逃回安西。战争以阿拉伯的惨胜结束。

  客观来说,当时的唐帝国在巅峰,但唐军战力并不在历史巅峰。因为唐军已经从初唐的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与节度使制(武则天尚未杀戮关陇军事集团根基,终结府兵制)。这个隐患是安史之乱的根源,也是宋明“重文轻武”的根源。

  怛罗斯之战当时虽然没有被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真正重视起来;但对中亚历史格局影响绝对深远。

  怛罗斯之战之后,中亚逐渐演变成穆斯林世界,直到如今。

  要知道汉帝国时代的丝绸之路上,中亚还是多种文化融合。怛罗斯之战之前,整个中亚佛光普照,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里的那些国家都实实在在存在,西游记看到的那些光怪陆离的国家都有现实蓝本。

  这个变化堪称欧亚大陆中部千年以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为什么中亚演变成伊斯兰世界而不是世俗的华夏文明?历史学家给过很多解释。

  个人认为大致原因如下:

  03

  用平面史观解释——

  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帝国爆发安史之乱,帝国衰落。此后的汉人精锐部队再也没有踏足那个地方。怛罗斯之战可以看出,阿拉伯军补给要优于唐军。唐军纵然战力非凡,但天高路远,后方补给不足。如果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那里又贫穷落后,养不起太多唐军。

  此后汉人王朝在社会心态上变得比较收缩内敛。因为中亚太遥远。从农耕文明形态看,经营中亚成本太高。因此汉人建立的宋朝与明朝,基本放弃中亚博弈。

  简而言之,农耕文明阶段,没有统一货币霸权支撑,强行经营中亚相当于放血,不合算。这就好比美国全球布局,有美元霸权吸血的情况下,很多地方还心有余而力不足。比方说美国也没法真的在乌克兰、叙利亚与俄罗斯死磕。并非美国实力不如俄罗斯,而是地缘不合适。

  此后整个华夏文明圈,再次参与中亚博弈是十三世纪的蒙古人(注,华夏文明圈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这里说的蒙古人属华夏文明圈,)与十七世纪的满人。它们原本起于北方草原,向西比较方便。

  但平面史观不足以解释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中亚依然变成伊斯兰世界。尤其是西征的蒙古人,原本信奉萨满教,最后也被伊斯兰同化。

  04

  按照立体史观——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作为伊斯兰文明的载体,承载了古代世界宗教集大成的文明体系。

  实际上唐帝国衰落的过程,阿拉伯帝国同样衰落很快。进入9世纪,阿拉伯起义遍及帝国全境,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屋漏偏逢连夜雨,被唐帝国击溃的突厥人西迁之后,在阿拉伯世界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揉捏甚至杀害哈里发。

  阿拉伯帝国虽然衰亡,但刚诞生伊斯兰作为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立体史观中,这种整个文明系统崛起,介于历史大周期运行第三层(体制更迭)和第四层(核心物力转移)之间。文明形态高于帝国形态,其诞生之初都会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怛罗斯之战后的伊斯兰世界,正处于生命力最为强悍的时候。

  而且华夏文明圈的主体部分属于建立在农耕基础上的世俗文明(游牧文明为辅)。其前提和根基,需要稠密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条件。可以观察一下世界古文明系统,只有华夏文明是世俗文明,其他文明皆为宗教文明。

  中亚不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密度,皆不足以支撑世俗文明。因此不论是汉帝国时代丝绸之路上的多文明系统,还是唐时丝绸之路上的佛文明生态,中亚都处于宗教文明中。因此怛罗斯之战后的中亚还是要留在宗教文明形态中。而伊斯兰教控制力、战斗力远强于其他宗教。因此变成伊斯兰世界也是一种必然。

  这是我的个人理解。看了不少该战例解读和分析,感觉都不得要领。当然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就拿出来抛砖引玉吧。如果朋友们喜欢,以后有时间慢慢研究一些经典战例。

  至于立体史观大周期律的推演,我在民国梦中有概论,在美国史中会有详细论述。话题回到当今世界博弈,只能说有相似性,决不能生搬硬套。当今海权和陆权的博弈形态非常多变。忘记历史可能吃大亏,生搬硬套肯定也要吃亏。至于当今世界博弈,那属于另外一个篇章与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20:07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