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8|回复: 0

大树镇长:教育强制分流有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9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教育备受关注。

  一方面是推动减负,对校外学科培训进行彻底整顿,万亿市值灰飞烟灭;

  对学区房概念进行打击,政治地位超然的北京西城区真正落实多校制;

  然后是加强校内教育、暑期托管,北京“双减”政策也进行了细化,比如延长放学后托管时间,在校每日增加1小时户外阳光运动等等。

  另一方面高考这个紧箍咒并没有松绑。即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今年超过900万应届生毕业,仍然有大量的孩子上不了大学(包括大专);更有近一半的孩子在中考之后就被分流,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减负实在难以落实。

  从理论上看,教育分流是有好处的。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从比例上看确实还不太高,但是总规模已经破亿。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多数是扩招这些年接受的高等教育,这就意味着18到45岁的社会主要劳动人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一定非常高。

  尤其这几年,没有个本科文凭,很多工作都不好找,有太多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众多海龟花了近百万回国也只能找个几千块钱的工作。

  既然大学生毕业就业还是这么难,既然就算考上高中也相当一部分人考不上大学,211以上更是少数中的少数,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提前转入职业教育,从初中以后就开始为了就业而努力,这本应该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做法。

  而且我们也能看到,有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比如技术工人,收入往往超过一般的大学生。

  但是,当父母的,却没多少人愿意接受,孩子进入职高往往是迫于无奈。

  为什么要拼命补课、自我加压,甚至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学英语,恨不得上小学的时候就提前学到小学二年级,不就是因为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中考、高考、进入更好一点的大学,以后生活更有保障一点吗?

  我们都很清楚竞争有多激烈,高考已经是最能够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最简单、最公平的,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等到工作以后,想要晋升、突破,不仅仅靠能力,还要看机遇、看人情世故。

  为什么对于教育分流,在理论和实际上有这么大的偏差?

  为什么像德国、日本就可以搞教育分流?尤其是德国人为什么就不对分流如此抵制?

  这里面,确实有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原因。

  比如德国早在小学之后就开始进行教育分流,分三个方向:一个是瞄准高等教育,一个是瞄准职业教育,还有一个是中间状态。

  为了做好职业教育,德国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比如把职业教育分为200多种,有师傅带、有实践机会,教学与工作密切相关,企业也愿意招收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职业教育的学习风气也非常好,甚至并不亚于国内一些所谓大学。

  相比之下,中国的职业教育远未成型,连最基本的看好孩子,别让孩子出事、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健康成长都未必做得到,有多少父母放心让自己的女儿去一个学风、校风存在问题的职业学校?

  更不要说技能教育和就业了。倘若一所职业学校,能把孩子看好别学坏,就已经让父母欣慰了。

  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更加根本的是,在中国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职业生涯、收入、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堪称一辈子的悬殊差异。

  具体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而在德国,蓝领工人和白领在收入上差距不大,甚至蓝领工人工作压力还更小一点,一天工作6到8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很多下午3、4点就下班了,也不会觉得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低了一头。

  这才是中国父母不甘愿接受教育分流的根本原因。如果自家孩子通过职业教育,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份起码社会平均的收入,保证持续的成长、起码的社会尊重,职业教育又有何不可呢?

  那我们能不能学习德国?

  很遗憾,不能,我们做不到。

  这个问题,同另一个问题有关联,比如: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收入这么高,为什么制造业收入提不上去?

  很残酷的是,中国大多数制造业收入就是提不上去,就是不可能达到互联网的收入水平,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核心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单位生产效率。

  互联网和金融都是典型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的行业,比如一个APP,给1万人服务和给10万人服务,成本可能差不多,金融机构管1个亿和10个亿成本也差不多,但是带来的收益截然不同。

  而传统制造业呢?想要多一点收入,就得多投入,边际成本还是很高的。

  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收益,互联网需要的员工更少,那人均收入自然更高了。

  更何况,从现实来看,互联网和金融从业者的学历等要求还是远高于一般行业的,比如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最低也必须大专,好点的公司起码211,金融行业更是985以上。

  相比之下,制造业呢?

  第二个是高级岗位的多少。

  制造业当然不都是收入偏低,也有很多岗位收入颇高,比如制药、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更不要说芯片等行业。这些先进制造业岗位,刚毕业月入破万并不稀奇,反而是一种必然。

  但是很遗憾,相比国外,中国这样的岗位还是太少。而且往往要求颇高。

  德国之所以能让蓝领工人轻轻松松获得高薪,根本在于德国的历史积淀,拥有太多高收入岗位,完全可以覆盖大多数德国人。覆盖不到的通过税收补贴也能保持不错的生活。

  中国呢?

  虽然中国这些年科技进步很大,但是从整体看,我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中低水平,少数先进制造业比重不高。

  其实很多先进制造业,一个普通本科生也能够胜任其中的岗位。但因为供给严重不足,那结果只能是内卷,以至于只有211、985才有资格进入这些行业,最次也得是专业靠前的本科。

  连带着,众多本有能力做更高收入工作的人,只能层层挤压,做着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强能力的工作,自然无法获得一份还不错的收入。

  这就是内卷。

  比如最近有个报道,说是文科类一般本科毕业女生,毕业了去做家政和保姆,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家务、送雇主孩子上课等等。做这些工作需要接受本科教育吗?显然不需要,一个靠谱的职业教育,有几个月足够了,但是没办法,本科生太多,好的家政工作根本轮不到职业教育的一般学生。

  甚至都有清华毕业的学生去做高级家政,这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培训老师,其实就是高收入家庭的家政罢了。但是因为待遇好,所以竞争激烈,门槛也就水涨船高。

  怎么破?

  最根本的就是要为中国创造更多的高级岗位,缓解就业内卷。

  更多的高级岗位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带来的财富增长,也可以让中国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增加更多的财力。有了足够的财力,中国就能通过二次分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财力和基本社会保障水平是直接挂钩的,毕竟政府的钱也来自于全体国人的努力,不可能凭空出现。

  这些年,中国在提高基本保障上已经做了很多,比如说对农民的养老保障。

  过去中国农村从来没有养老保险,当中国推动建立农村社保的时候,过去从没交过钱的怎么办?

  所以就建立了一个基本养老金制度,所有超过60岁没交过社保的人,财政直接补一部分,钱确实不多,2009年刚开始每人每月50元。

  当年小镇还在乡镇的时候,很多老人家特别开心,每到补贴发放的时候,从山里步行十几公里到镇上,天不亮就等着取钱。

  当时小镇问过领导为啥不攒一攒,这么大年纪为了50元奔波十几公里,太辛苦了。

  领导说:你不懂,他们赚钱很难,很多人没收入,自家种的那些菜赶集卖一天可能也就赚几块十几块,这50元很重要。

  从2009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财力确实更雄厚了,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也更多了,财政赤字越来越高。但仍然不断提高基本保障,去年这笔钱已经提高到每人每月93元。

  一定要注意,这93元是在不缴纳情况下,由财政直接承担的,这并不轻松。到现在,中国农村已经有5.4亿人加入社保体系,有1.6亿人实际领取养老金。

  财力跟中国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财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产业支撑、靠每一个人贡献的税收获得。

  但是全世界的产业、尤其高收入的岗位一定是有限的。

  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必须去抢存量,外国少了,中国就多了。这就有了根本的矛盾,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对美国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为了不得罪外国,就放弃让中国人生活的更好。

  另一方面,我们要开拓增量。比如开创新能源、储能、光伏,又比如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中国近些年,最多的高收入岗位增量就来自于互联网,其核心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和美国并驾齐驱,中国抢到了相当庞大的国际互联网岗位。

  也正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为恶的,我们当然要整顿、要打击,但是归根到底,这些公司的发展对中国增加高收入岗位非常重要,整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打死,否则就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白白便宜了美国。

  最希望中国互联网企业死掉的,就是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国家。

  让大家接受教育分流,关键不在教育,而在于整个中国的国力、在于一个个细分领域能否站到世界巅峰。

  然而,以中国的体量,中国需要的高收入岗位太多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中国内部也必然因为国外的干预变得更加复杂。

  这是大国崛起所必须接受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6:2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