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00|回复: 0

云石:无论美国用什么办法,都无法避免经济崩溃的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6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至今日,但凡对经济形势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美国有大麻烦了——股市屡创历史新高,债务累积达到28万亿美元的惊人地步、贫富差距突破1929大萧条;通胀也已经连续数月飙升,未来也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常规救市子弹却几乎打光,经济复苏却不如预期、德尔塔病毒又再次席卷全美,新一轮疫情箭在弦上。总而言之,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经济积重难返,崩盘已经是不可避免。

  但美国的统治集团却并没有放弃——拜登政府拼命放水、祭出疯狂财政刺激计划、启动税收改革、折腾大基建计划——认为这些政策可以帮美国渡过危机;面对汹涌的通胀浪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口咬定这只是暂时的;几个月后就可以缓解;财政部长耶伦更猛,直接祭出所谓现代货币理论(MMT)——也就是无节制放水,言之凿凿的认为这套未经实践验证的理论可以拯救美国经济。

  当然,对于这帮人的做法和说辞,很多经济分析者嗤之以鼻,认为纯属死鸭子嘴硬的大忽悠。但也有很多人,相信美国可以美国政府可以说到做到——毕竟美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美元也是无可替代的世界货币,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屡次逼近危机,尤其是08年更是危在旦夕,但最终在美国政府的政策操作下,还是转危为安。

  那么,这种看法有道理吗?我们的答案当然是:扯淡。逻辑很简单:任何的政策,本质上都只是术而已;术的操作再精妙,也必须在势具备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效果。而美国这次的麻烦,其实是其过去几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种族等各方面矛盾积累的总爆发,这个横档在河道中央的大礁石拆不掉,你开船的技术再好,又有什么用?

  当然,这么比喻,可能很多人觉得太抽象,那么,我们就从具体的角度,来分析下美国为什么躲不过这场经济崩盘?

  根据历史经验,一般来说,要摆脱经济危机,通胀有以下几种模式

  首先就是战争。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二战前,美国长期深陷1029经济崩盘带来的大萧条。

  那么,这场大萧条,最后美国是怎么走出来的呢?很多人将功劳归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罗斯福总统摒弃自由主义教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通过对资本家和大企业的超高征税,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给民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收入,进而摆脱了危机。

  这一套解释在世界上很流行,甚至还进了不少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但实际上,美国真是靠罗斯福新政摆脱的危机吗?

  其实不然。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的说法,存在很大的逻辑BUG:

  首先,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确实是在危机期间拉动经济的良药——既可以带动经济,有可以解决就业;所以08年金融海啸后中国就是这么玩的——而且玩的很成功;现在拜登祭出大基建计划,摆明了就是他也想这么玩。

  但基础设施建设,它有个问题:

  基建的资金从哪儿来?

  基建很烧钱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当时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大家都很穷,财政手里也没钱。

  教科书告诉我们的罗斯福解决方案,是向富人和资本家征税。

  这个确实没错。罗斯福新政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资本课以重税——罗斯福新政启动后,美国的总税率高达60%以上,而且逐年攀升。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

  但问题是,资本家的钱也是有限的。而基建是个超级花钱的活计。就算大基建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参与其中,以及工人收到工资后的消费,再把这些钱收回来,这个过程也是很漫长的,而且必然有损耗——毕竟你不可能把资本家赚到的钱全给收走,总得给他们留一部分。如果你每次都吃干抹净,那资本何必还累死累活承担着巨大风险来参与经济活动,配合你搞什么基建?还不如直接搁在手里躺平,让你一毛钱税也收不到!

  所以,除了对资本收税,罗斯福新政,或者说最关键的大基建计划得以实施,还有另一个手段——就是发债印钱!通过发债,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债,推动美元贬值,让大家不敢存钱也没法存钱,必须把钱拿出来用掉——这样经济才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这才是罗斯福新政资金来源的关键渠道。但是发债印钱也有问题——首先,会造成通货膨胀,其次,发债是要还的,如果换不上,那就是天崩地裂,国家经济体系崩溃。

  通货膨胀,这个当时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不过美国毕竟是当时的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地大物博,又刚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相对来说好点——至少没像德国那边的魏玛共和国那样,一印钱就立马引发恶性通胀,进而导致体制崩溃,纳粹上台。

  但问题是,就算你美国家底雄厚,可以暂时稳住形势,可发的债如果后面还不上,那照样会引发经济崩溃,体制溃败。

  那么,怎样才能把发的债还上?最常规的套路,是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就把放的水对冲掉。

  这是08年金融海啸后的中国模式。但中国之所以这么玩能成功,是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其他各方面基础条件——比如劳动力规模和素质、产业基础、行政效能、体制文化等等方面又具备了中级工业国的底蕴——所以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当时因为中国帮美国背通胀,稳住了美国的经济形势,进而稳住了全球经济形势,所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催发的工业进阶和产能提升,也有全世界市场来消化。

  可罗斯福时代就不行了。本来大萧条就重创了经济,引发消费萎缩。而且30年代全球大萧条时,美国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经风风火火的进行了十几二十年,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容易开发的国土和资源,其实之前就已经开发了,所以基建对美国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大——至少潜力不如刚从半农奴半工业社会转型而来的苏联。而且当时全球因为没有控制住经济崩溃,各国都深陷危机,为了自救,纷纷竖起贸易壁垒,不允许其他国家的货在本国势力范围内销售。

  美国在当时还不是世界霸主,全球主要市场都是英法殖民地,纷纷禁止外国货进入。美国就算生产效率提升,多生产出来的货也卖不出去。

  东西卖不出去,产能过剩,这意味着罗斯福新政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无法获得相匹配的产出,债自然也就还不上。这么搞下去,三五年可以靠美国的强大家底硬撑,但拖的久了,最终还是会面临无以为继,经济和社会总崩盘的局面。

  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相反,美国最终走出了危机,并且成为这场危机中最大的胜利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二战!

  二战爆发后,全球主要国家悉数卷入,而且参战各国的工业在战争中几乎全被摧毁。唯独美国,因为孤悬西半球,并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甚至前期都没有参战,所以工业基础完好。

  工业没了,可战争还在继续。打仗当然离不开工业支撑,那工业不够用,甚至直接被摧毁的参战国怎么办?

  只能找美国买呗!所以,在美国参战前,全世界的资源主动向美国集中,美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迎刃而解。等到后面,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直接参战,那更是不得了——同盟国这边,各种优质资产作为交换条件让渡给美国。轴心国那边,随着德意日战败,他们直接国家主权都落入美国之手。二战过后,西半球国家的工业基本被毁,产能全部出清,美国再趁着重建,将各国的各种主权资产乃至人才一网打尽。

  最后的结果,就是除了苏联靠着地大物博和战争中打下的军事基础;中国因为中共打败了作为美国代言人的国民政府,废除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得以保住主权资产;其他世界主要国家,乃至次主要国家,全部沦为美国经济的附庸。美国正是靠着对这些所谓“自由世界”的掌控,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市场,最终不仅成功走出大萧条阴霾,还为接下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美苏冷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段分析,大家就明白了,罗斯福新政这个“术”,并不是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摆脱经济崩盘的根本原因。它的作用,只是给美国争取到了时间,最终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其实是二战这个“势”,二战摧毁了美国以外所有国家的产能,引发了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彻底洗牌,美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半个世界的经济控制权,这份重大利益,才是美国得以脱困并崛起的根本原因!

  这是美国摆脱经济崩盘的成功经验。但这个经验无法复制——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主要国家都拥有大量核弹,恐怖核平衡之下,世界大战必然导致参战国乃至人类的共同毁灭。所以,美国不可能通过战争,重新获得改变全球秩序之“势”,自然也就不可能用这种方法,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18:04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