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04|回复: 0

申鹏:《球状闪电》中的中美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5 18: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讲另外一本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刘慈欣中长篇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以说,《球状闪电》是《三体》的前传,很多设定和人物也有重叠的地方。

  《球状闪电》最精彩的设定是球状闪电的本质是“宏电子”,并且有着“量子特征”,也就是“测不准原理”和“观察者效应”,球状闪电可以选择性地绕过建筑和装备,杀死内部的人员,还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电子芯片,并且,球状闪电“杀死”的人和物,不会彻底死去,而是会变成“量子幽灵”,你不关注的时候,它们“无处不在”,你注意观察的时候,它们又“坍缩”了。

  这样的科研成果,最有效的运用,一定是军事和战争。

  你想想,这样神奇的、威力巨大的东西,如果能够通过工业手段批量制造出来,投入到战场上,将会是一种什么场面?

  但这就是本书男主角陈博士和女上校林云最大的分歧所在。

  陈博士是科研工作者,一生的梦想就只是研究球状闪电;林云是一位女军人,她对高新武器非常执着,并且认为,这样的武器“我不用,敌人就会用”。

  说白了,陈博士还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对武器不感兴趣,对“杀人”更是感到恶心……后来在球状闪电研究取得突破之后,两人分道扬镳了。

  他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高波有过一段对话:

  “我不想造武器。”

  “没想到你还是个和平主义者?”

  “我什么都不是,没有那么复杂,我只是不想再看到球状闪电把人烧成灰。”

  “那你想看到有一天别人把我们烧成灰?”

  和林云有另外一段对话:

  “林云,我们在事业上好象不是同路人。”

  “不要这么说,本世纪所有的重大科学进展,比如航天、核能、计算机等等,都是科学家和军人这两帮不同路的人把他们各自目标的共同点放在一起的结果。我们目标的共同处很明显:人工产生球状闪电,只不过这对你是终点而对我仅仅是开始。我这次来,不是向你解释我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相互理解是很难的;我只是来帮助你减少一些对雷电武器的厌恶感。”

  “那就试试吧。”

  “好的。对于雷电武器,你首先想到的是杀人,用我们的话叫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雷电武器就是完全成功的制造出来,它在这方面的能力也不比常规武器更强。如果攻击大体积金属目标,就会产生法拉第笼效应,这种效应会对闪电产生屏蔽作用,部分或全部消除对内部人员的杀伤力。所以对于生命,雷电武器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残酷,相反,它有可能是一种以敌方最小的生命代价取得胜利的武器系统。”

  “这如何理解呢?”

  “雷电武器能对其产生最大破坏力的目标是什么?是电子系统。当闪电引发的电磁脉冲强度超过2.4高斯时,集成电路将会发生永久性损坏,甚至在强度超过0.07高斯时,也会干扰微机工作。闪电引发的瞬变电磁脉冲无生毁灭性打击,这就是雷电武器引起重视的原因。球状闪电在这方面的潜力就更不寻常了,它对打击目标的极其精确的选择性,使这种武器有可能在不触动任何其他部分的情况下,摧毁敌人武器系统中全部的集成电路。在现代条件下,如果敌人武器系统中全部的集成电路块都被烧熔,战争也就结束了。”

  可惜,林云的道理并没有能够说服陈博士,他们终究不是一路人。

  陈博士还见到了林云传闻中的“男友”,珠峰号航母的舰长,二者也有一段有趣的对白:

  “为了您的航母,我们每个老百姓平均要纳10元的税。”

  “这还不包括舰载机和护航的巡洋舰,所以,每次出航我们都像是把它扛在肩上一样。”

  陈博士最后还是离开了球状闪电的研究……他后来遇到了一位美国科学家,接受了他所谓“铸剑为犁”的思想,把军工方面的技术,转为民用,从而为人民服务,并且把自己因研究球状闪电的一套系统,贡献给了世界,用于预测气象灾难……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那个美国科学家欺骗了,他的天气预警系统,被美国军方反向利用,后来美军侵略中国的时候,使用陈博士的逆向系统,人工制造飓风,摧毁了珠峰号航母。

  在小说中,中美开战,林云上校痴迷于“球状闪电”武器,但球状闪电制造和使用的技术门槛都不高,美军同样使用了球状闪电武器,对小说中的中国军队造成了大量的杀伤,并且准备侵略中国本土,林云的设想失败了,她犯了“唯武器论”、“唯技术论”的错误。

  但林云在最后时刻,使用了球状闪电研究而产生的另外一种致命武器——“弦”,也就是“宏原子核”,她牺牲自己发动了一次“宏聚变”,在中国的戈壁滩上发生了一次巨大爆炸,方圆1000公里被夷为平地,三之一国土面积上的电子设备失灵,大部分电子芯片都变成了“粉末”,小半个中国都退回了农业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反而选择了迅速和中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宣告了战争的结束。林云是在告诉敌人,中国掌握了宏聚变武器,再往前进,只需要十对“弦”,就可以让全球回到石器时代,美军就得坐着独木舟来侵略了……

  从小说中看,陈博士是个天真的“白左圣母”,而林云虽然是个失败的军方科学家,但在战略上却是高瞻远瞩的。为了生存,为了国家安全,就必须掌握一次性拉平技术差距的超级武器;而且在最危急的时刻,必须拿出最有效、最致命的威慑……你想要侵略我们的土地,奴役人民,我们就能拉着你一起回到石器时代。

  这是林云的牺牲,也是林云的救赎,她身上,有着“初代罗辑”的影子。

  陈博士和林云还有一段对话:

  “你喜欢武器,喜欢危险,那么战争呢?喜欢吗?”

  “从现在的形势看,战争已不是我们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读刘慈欣,你就会发现,他的中长篇科幻小说中充满了这样的思辨,不是我们要战争,不是我们不爱和平,而是敌人要战争,敌人不爱和平,寄希望于对方的文明程度,不如寄希望于自己的实力,只有手握利剑,才能捍卫和平;只有敢于牺牲一切,才能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人。

  至于大刘的立场,相信读书比较细的人都会注意到:

  陈博士和林云为了追寻球状闪电的实验数据,曾远赴风雪交加的西伯利亚,找到了当年的苏联老科学家。

  “汽车驶进了科学城,两旁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在雪雾中掠过,有一次,我肯定看到了一尊列宁的塑像。这是一个让人产生怀旧感的城市,那些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并不能让人产生这种感情,它们太旧了,旧得与你没有关系,旧得让人失去了感觉。但像这样年轻的城市,却使你想起一个刚刚逝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你度过了你的童年和少年,那是你自己的上古时代,你自己的公元前。”

  “不,少校,我让你们来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一切公诸于世,我想让人们知道,在那个可悲的理想主义年代,有一群共青团员来到了西伯利亚的密林深处,在那里追逐一个幽灵,并为此献出了一生……”

  刘慈欣早期小说中,充满了这种悲观、绝望和壮烈。

  《球状闪电》、《全频道阻塞干扰》创作的年份比较早,中美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就连最激进的科幻小说家,都不会想象到今天我们军事科技的崛起,不会想到我们会有国产003航母,不会想到我们有055驱逐舰,不会想到我们有J20战斗机……

  所以,在刘慈欣笔下的中美对抗中,我们还是处于绝对的弱势,甚至是永远的“绝地反击”状态,我们的反击手段,也永远是“同归于尽”……就像《全频道阻塞干扰》中的庄宇开着“炎帝号”冲向太阳,就像《球状闪电》中的林云拨动了宏聚变的“弦”。

  他写的是科幻小说,讲的其实是一部近代史、现当代史。

  有一点大刘没看错,无论中美力量对比如何变化,无论人类和三体人之间力量对比如何变化,大前提始终不变——“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所以说,林云没有错。

  那位前苏联女科学家对她说过:“祝福对一个军人来说毫无意义,我只给你一个警告:那些可怕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落到你的同胞和亲人的头上,落到你怀中婴儿娇嫩的肌肤上,而防止这事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抢在敌人前面把它造出来!孩子,这就是我所能给你的祝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7:27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