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20|回复: 0

蔡定创:伪市场与隔靴骚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年来证监会N次改革股市发行,以信息披露为重点,以市场化为方向。数年来的改革至今这个市场仍然是一个全国老百姓都不能接受的市场,在我看来是一个得了癌症的市场(《股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癌一、二》),因此可以证明,证监会的这个改革重点与方向都是错误的。实践出真知。为什么改数度改革,改革改去都改不好?难道还不是理念与方向出了问题?尽管证监会可以强词夺理,国内已经有多少人指出了证监会所执行的市场化是“伪市场化”。为什么是“伪市场化”,以前我已经写篇了多文章揭示这个问题,就不重复了,为了使全国的老百姓都来认识我国的股市“伪市场”在哪里,怎个”伪”法,昨天只好再写一篇《中国股市“市场”在哪里》)。说实在的,这一类的文章我是很不愿意写的。但是不愿意看到老百姓总被忽悠。

  我国的证券发行市场根本不存在什么“市场化发行”,“市场化定价”的问题,那是骗人的。自从中小板、创业板上板以来,由于中小板,创业板都是私人企业,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就在于私有企业可以拿出很多钱去公关费、提成费而可以写其他的项目入账,突击入股也是一种很方便的事(倒签合同),上市就存在着巨大的寻租空间。因此从一开始以来,这些公司上市就是券商的一块肥肉。而为了打高发行价以便获得更多的提成(上市公司都会很康概的,因为都是二级市场上的股民的钱),早期的公募基金只是参与做局,而到创业板上板后,发行券商、公募基金的经理与上市发行的公司就基本形成利益固定的利益联盟。所谓的路演,其实就是以表面的价格招标决定公募基金参与做局的过程,而本质是做局。

  为什么说是做局而不是市场行为?因为:

  1、公募基金并不对基民的投资效益负责,不负盈亏,只拿提成,基民赚不赚与基金经理不直相关,而保证它的上级券商赚钱,并通过打高发行价,基金经理拿提成,这才是直接的利益。

  2、公募基金的总量不能决定大盘银行股价,却可以决定创业板整个板块的股价,这就为公募基金集体坐庄创业板制造了条件。证明:据2012年证监会资料,公募基金持有的银行股总数不到5%,表明公募基金基本不持有主板市场股票,而绝大部份是曾参与做局过的股票。整个基金都在坐庄做局新股,这是什么性质?

  3、整个公募坐庄做局新股发行,而且还能通过高价发行谋利,就会产生一种越来越高的扭曲的畸形高价,而且形成一种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机制,由此可以引起整个二级市场有崩溃。数度被迫暂停发行,其实就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沿。在这种做局机制下,怎可能有什么市场价?这不是公开的欺骗是什么?

  4、主板市场的银行股,年业绩增长率在30-40%,这些年来年年如此,而市盈率却只有4-5倍,还有什么股比银行股更有投资价值?这可不仅仅是信息披露,而是被多年的事实所证明的。由此而说明,公募基金买入股票决策时,是凭你证监会的抓的信息披露吗?根本不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可以不说假话的,因为行内人都知道,只要给足了提成,自然有券商与公募基金会尽力做高发行价。所以在说,并不是信披不重要,也起一定的作用;而是说,我国当前的股市问题,信披根本不是主要矛盾。公募基金的行为准则是做局新股发行,而不是什么与信息披露相联系的价值投资。

  所以说,证监会的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至今仍是在做“伪市场”,证监会的以信披为改革重点,其实是在隔靴骚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14:50 , Processed in 0.0937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