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45|回复: 0

明哥在路上:投资最怕踩雷。如何提前排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0 22: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投资最怕踩雷,偏偏如今的A股,简直是遍地雷阵。

  2021年8月17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上海电气,发布了公告,上半年预亏47.9亿元至49.9亿元。

  而在此之前,公司的股价,从24.72元,狂跌到最新的4.50元,市值缩水了82%。

  (「上海电气(601727)」2021年8月20日及之前,每月的价格走势图)

  核心原因就在于,公司管理层,和外部商业诈骗之人,达成了默契,陷入了「专网通信业务」连环骗局,通过虚假合同,提前从上市公司体内,支付全额款项给外部供应商,从而达到内外勾结,掏空上市公司利益的目的。

  案件爆雷之后,董事长接受了上海纪委、监委的审查,而另一位执行董事兼总裁,则在家畏罪自裁。

  但是,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对公司内部事务一无所知、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有何办法可以提前预防风险?

  大厦将倾之前,危机总是有迹可循的。

  除了审查财务报表的诡异之处,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工具去发现上市公司的风险,提前规避,防止踩雷。

  我经常使用的工具是:天眼查。

  它可以查企业的基本状况、股东结构、高管构成、投资企业、经营风险、司法风险等重要的基本面信息。

  买股票之前用它搜索一下,大部分有问题的公司都可以被过滤掉。

  2

  以「上海电气」为例。

  在「天眼查」输入企业名称搜索,在天眼风险一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企业的风险、具体的诉讼情况:

  点击「司法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更具体的信息。很容易发现,即使是大型的国企,也难免在经营上有所波折。

  这家公司,股权出质就发生过3次,且众多子公司陷入了失信、被执行、限消、众多诉讼等风险。

  这些信息,都在向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二级市场的股民们,传递明显的信号:公司这条大船,已经到处漏风、漏水,正在逐渐下沉……

  更细节地说来,公司再也掩盖不住爆雷的内幕,导火索是其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讯公司」),对应收账款和存货,计提大额减值损失。

  这家通讯公司处在产业链中游,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诡异之处在于,它向上游供应商提前一次性支付70%-100%通讯设备款,但只对下游客户收取10%的预付款。

  近期,下游的客户突然之间,集体行动,要么不提货了,要么拿了货却不支付剩余90%的款项,导致夹在中间的「通讯公司」,花了一大堆钱出去,只能将一堆没人要的加工产品烂在手里。

  对投资者而言,买入股票之前,要全面地审视可能产生的经营生产风险。

  这家「通讯公司」在被披露暴雷之前,就已经出现多起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敏锐的投资者,很容易就避开它:

  可能有人要说,上市公司不是有公告制度嘛?等到它们公告了再行动也不迟。

  这么想,就太Naive了。

  上市公司遭遇风险事件,确实要公告披露,但是,要么披露得很滞后,要么公告内容不完整、遮遮掩掩。

  通过「天眼查」,我们就可以提前看到更完整的信息,如「通讯公司」的买卖纠纷诉讼详情,被谁起诉,因什么原因起诉,涉及金额多大,一目了然。

  这种诉讼多,且涉案金额巨大的公司,就应该尽早被我们列入投资的黑名单。

  3

  很多人会说,自己调研时,查企业的股权信息太麻烦了,搜索到的信息杂乱、不准确。

  其实只是没有用对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天眼查」的股权穿透功能,把企业复杂的、乱麻一般的股权关系,清晰地摆在面前。

  我们不仅可以抽丝剥茧扒出企业的股东,也可以穿透看到企业对外参股情况。

  以最近陷入贩卖焦虑、盲目推广「增高针」的A股上市公司「长春高新」为例。

  通过「天眼查」搜索「长春高新」,可以看到项目品牌所属是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这家公司的主页面,通过股权穿透功能,我们可以可视化地看到它家的对外投资关系图谱。

  是不是让你看得有点头晕呢?

  再怎么复杂,在我们面前,也是一览无遗。

  长春高新持有金赛药业99.5%的股权,后者的主要业务就是生长激素。

  按照之前的销售数据,这玩意儿毛利率在90%左右,堪比贵州茅台酒。在官方媒体没有揭露真相之前,金赛药业的年收入大几十亿,很吓人,公司还鼓吹说天花板很高:全国4-15岁矮小患儿总数约有500-700万人,目前国内治疗人数只有十万出头,渗透率仅3%左右,而美国有24%的渗透率,潜力巨大。

  我们真不知道它这个数据怎么来的,美国有24%的青少年使用生长激素?呵呵。

  百克生物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

  长春高新同样持有百克生物的46.15%股权。

  有趣的是,通过「天眼查」的公司信息可以看到,长春高新和百克生物的公司法人还是同一个人,那这个疫苗公司与长春高新的关系,恐怕就不仅仅是参股不到一半比例的勾稽关系了。

  之前几年,曾经因为长春高新的股价泡沫,而赚到过钱的一批死忠粉,在不断下跌的股价面前,依然会拿出历史业务数据,来给自己壮胆:2021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9.63亿元,同比增加26.71%;利润约19.23亿元,同比增加46.85%。

  可问题在于,随着「增高针」产品通过给予医院、医生巨大回扣达到强行推广给没有矮小症适应症的孩子们的内幕,被官方媒体揭开,国家未来还要将该产品纳入医保集中采购的话,历史数据越好,未来的日子则会越惨淡。

  如今的下跌,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也许明哥不能帮你赚到钱,但是要戳破一个个虚伪的泡沫,却从来没失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3:07 , Processed in 0.0937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