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23|回复: 0

明哥在路上:和弃婴们重生的幸福比,某些人的面子观,过于狭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8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在上一篇文章《江西弃婴,登上奥运领奖台背后的故事》里,明哥为大家介绍了3位被我国家庭遗弃的女婴,被加拿大、美国的3个家庭收养后,运动天赋被发掘和培养,站到了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的感人故事。

  她们自信的笑容、流利的英语、飒爽的英姿,怎么也让人想不起来,她们曾经在刚一降临人世间时,就因为性别、残疾,被亲生父母抛弃,一度差点死在大街上。

  他们命运的反转,给我们的情绪带来从愤怒到感动的急剧转变,驱使我们的内心,去发掘更多被弃孩童的命运进展。

  幸运的是,除了明哥之外,更多的自媒体人,从漫无边际的互联网宇宙里,穷尽每个角落,去收集他们波澜起伏的故事,并且整理成数据、视频,展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

  遗憾的是,也有一些身披「家国情怀」外衣的人,将中国弃婴被西方家庭收养成人,视作是一种道德羞辱,国人面子上挂不住;由于疫情的原因,中西方暂停往来2年,客观上导致弃婴被北美家庭收养率下降至零,也是弃婴们的幸运,国人不用再有原罪感。

  比如,有一个知名的公众号:宁南山,写了一篇文章《我们绝不能再落后下去》,他比明哥,收集了更多中国弃婴,在加拿大、美国的成长故事,并且统计了过去很多年里,被收养数据的变迁。

  但是他的行文重点,依然不是关注弃婴们的个体命运的起伏、感恩收养家庭的人间大爱,而是动辄将读者情感,引往中西方在经济上的差距、道德上的对立话题。

  例如,文中写道:

  ——即使是残疾孩子,在中国福利院长大也比送到国外好,毕竟没有办法监管,跨文化收养还面临身份认同问题……

  —— 说实话,从道德层面上来看,残疾的孩子也是中国的孩子,自己就不要了送给西方国家的家庭养,表面上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 一年送养到国外的孩子就几百人,就算全是残疾也就几百人的规模,不至于养不起,中国的残疾人有好几千万,犯不着每年把几百个残疾孩子送出去「减轻负担」,以后有出息了出名上了新闻,反而是对中国人在道德上的「拷打」,该是彻底停止把中国婴幼儿送到国外的时候了。

  —— 目前由于疫情原因,外国人领养已经暂停了,我对此表示欢迎,该是彻底停止的时候了,我不想在2021年的今天还看到外国人飞到中国把中国孩子抱走的视频……

  要知道的是,他作为一个常年关注国内中产阶级家庭命运、国家经济大势和产业竞争格局的自媒体人,已经算是我们社会上,相对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有一定格局的人物。

  然而,在所谓的宏大叙事的集体情绪面前,他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弃婴们的个体命运,而是维护这套叙事框架的面子逻辑的完整性。

  更多的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自导自演了一套阴谋论的逻辑。他们抹黑西方的中产阶级家庭之所以愿意收养中国的弃婴,尤其是女婴,更多出自于居高临下的救世主心态,一边散布圣母爱心,一边施行虐待事实。

  要想明白,明哥为何对这套逻辑,充满了不屑和愤怒,只需要跟随我们的视频,了解这些弃婴们,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催人泪下的故事。

  2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重点挖掘出来了加拿大女子100米蝶泳的奥运冠军的故事,却对在美国女子体操国家队的2位华裔女孩的故事,一笔带过。

  今天,我们找到了这两位女孩的故事视频:

  Kara Eaker,2002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被遗弃后进入孤儿院。第二年,养父母Mark Eaker和Katherine Eaker把她带到了美国密苏里州抚养,在那里开始了新生活。

  她从小就展示出了女子体操的天赋。

  3岁开始练习体操,15岁那年,首次作为精英级运动员参加美国的全国青年组比赛。2018年全美锦标赛她拿到平衡木冠军,全能第三,自由操第四,高低杠第五的成绩,第一次参赛就顺利入选美国青年组国家队,如同横空出世。

  另一位女孩,命运多舛,成人之后给予世界的惊喜更大。

  2001年7月18日,一位女孩出生于广西自治区的梧州。由于是女孩,并且出生时残疾,眼睛和牙齿都异于常人,亲生父母就在炎炎夏日,用一件棉袄将她浑身包裹,丢弃于医院门口,绝尘而去。他们唯一给女孩留下的东西是纸条,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吴颖思。

  在她差点被捂死的时刻,终于有好心人,将她送往了当地的福利院。

  2年之后,一位来自于美国特拉华州的中年女子:雪莉,来到了福利院,她对吴颖思,爱不释手,在为福利院「自愿捐款」5万元之后,依法领养,给她取名摩根·霍尔德(Morgan Hurd)。

  当时,雪莉已经离婚了,自己也只是牙科诊所的助理,家境并不宽裕,甚至算不上中产阶级的一员,收入除去日常开销之外,所剩无几。

  但是她依然对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弃婴女孩,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

  她并不知道,这个孩子将来的兴趣会是什么,也不知道她长大后会靠什么手艺来养活自己,就和普通的父母一样,带她去练足球、篮球、滑冰、棒球、读书,看看她对哪项活动最感兴趣。

  当孩子对体操表现出了兴趣和天赋之后,她每年花费1.2万美元,送她进体操俱乐部学习,支持她参加各种青少年女子体操比赛,甚至在家底掏空时,放

  下面子, 在互联网上向陌生的网友们,发起了众筹。

  小女孩也不负她的期待,2018年,17岁的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首次踏上世锦赛舞台,以55.232分夺得女子全能金牌,从此代表美国女子体操国家队,站上了世界舞台。

  她和中国女子体操队的国家队员,同是黄皮肤、黑眼睛,见面就自来熟。

  然而,这3位弃婴,只是在体育领域内站到了奥运赛场的少数弃婴们的代表。

  哪怕更多的人,不为体育观众所熟悉,也在浓浓的宠爱环境下,健康、幸福地长大了。

  这是2018年8月1日,来自于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家庭:2位父母、3位男孩,和他们的翻译,不远万里,飞到北京,再到郑州的福利院,迎接收养女孩的故事。

  再多的形容词语,也不如视频中展现的每个细节,能够体现他们全家族对女孩的爱。

  这是2016年5月,另一个来自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家庭,已经有了至少4个亲生孩子的父母,前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历程。

  他们非常有心地记录下来收养过程中的每个画面。

  对美国、加拿大收养家庭而言,一个必备的环节就是,无论小孩子是否具备初步记忆能力,一定要组织大家族里的全家老少,在机场张灯结彩、高挂彩带,用欢声笑语来迎接家庭的新成员。

  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冷遇,只要发自内心的、完全不带杂质的、人类纯粹的热情。

  在这样充满了爱与幸福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记得自己被遗弃的往事呢?

  怎么可能不阳光、自信、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呢?

  3

  哪怕在如此多的事实面前,也有人不怀好意地猜测,北美家庭在选择弃婴时,优先挑选的都是身体健康,不会给自己日后生活带来麻烦的孩子,甚至有些家庭自己无后,就是为了让被收养的孩子,日后给他们养老。

  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的。

  以2010年为例子,根据民政部的数据,国内总共有4911名婴幼儿被外国人领养,其中残疾儿童数量为2692人,绝大多数被加拿大、美国家庭所收养。

  数字是冷冰冰的,我们来看看生动的例子。

  2003年,一位男婴出生了,天生就没有右前臂和右手,被父母果断地扔给了当地的孤儿院。

  一位叫做Kathy Pimlott的美国女人,就把襁褓中的他,从国内的孤儿院带到了美国波士顿地区。

  在收养他之前,这个女人已经收养了另外2个来自中国的弃婴,因此他到了美国家庭后,就有了2个同胞姐姐。

  15年后的2018年,身高1米70的他,成为波士顿地区剑桥林奇拉丁高中校队主力。

  在一场代表球队对阵贝德福德高中的比赛中,一口气投进了8记三分球,全场比赛得到32分,坐稳了球队首发后卫的位置。

  2014年的炎炎夏日,在江西省的南昌市,一位叫「城城」的男婴,才8个月大,因为患上了乙型血友病,被亲生父母抛弃在医院里,并留下了生辰说明。

  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来自于美国,名叫Faith Winstead的女人收养,并且带到了美国,给予他治疗,虽然男孩没有完全痊愈,但是流血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变得和正常男孩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的养母,为了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他开始懂事以后,不厌其烦地通过当时的医院、互联网,发布寻找亲生父母的求助信,希望亲生父母能够现身,和她、孩子建立联系,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4

  在宁南山的文章里,试图解释为什么美国国内也有弃婴、孤儿,美国家庭还是更愿意收养中国的弃婴、孤儿,其中的一条理由是:跨国收养,更容易中断和原生家庭的联系,不至于让养父、养母家庭,付出了几十年的金钱、精力和情感之后,孩子长大去寻找原生家庭,落得人才两空。

  这种说法,满足了很多希望看到中西对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论者的心理诉求。否则,他们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他们内心世界理解不了的大爱。

  但是,这种说法是事实吗?

  除了刚刚列举的视频例子,养母为了乙型血友病的养子,穷尽一切办法,寻找原生家庭,明哥在上一篇文章里,找到了一个来自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被弃女婴,和她美国的养父母,拍的一段视频:

  这都在告诉我们,对收养家庭而言,让孩子知道,他从那个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对他的人格塑造、心理建设、人生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为了私心,避免孩子长大后落叶归根使得几十年的养育之情打水漂,而千方百计地阻止孩子追寻自己从何处来的真相,不利于他们之间纯粹的感情,也玷污了他们收养弃婴的大爱初衷。

  1995年,一位女婴叫:瞿后芳,她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的后溪镇,1个月不到的年龄,就被遗弃在街头,随即被后溪镇、衢州市的公益福利人士,一级级往上送到了福利院。

  再过3年,在她4岁时,尚懵懵懂懂的瞿后芳,被来自于美国的一对夫妇收养,取名:乔伊。琼斯,前往美国生活。

  在她逐渐长大的岁月里,她意识到了自己和父母、同学的肤色的不同,因为她身边的人都是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只有她是一个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东方人。

  后来,她向养父母问起了自己的身世,而这对美国夫妇也没有隐瞒她,第一时间,便将在中国收养她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承诺她,等她长大成人了,学业毕业了,就和她一起回到遥远的东方,和她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小女孩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路拔尖,脱颖而出,最终考入了耶鲁大学的工程学专业,于2019年获得了学士学位,顺利毕业。

  当她们一家知道了,浙江省衢州市有个电视台栏目《寻亲》之后,就把自己的寻亲信息发布在电视台,轮番滚动播出。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联系上了当年遗弃自己的亲生母亲:柴樟仙。

  柴樟仙泣不成声:女儿对不起,这么小就把你扔掉,真的对不;你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身体,离得这么远,妈妈保护不了你。

  或许是为了宽慰母亲,24岁成年的她,并没有责怪生母,反而说:

  不,谢谢!

  我真的非常感激,这是件好事。

  我爱你,妈妈!

  不知道你们看到这条视频,内心是何种感受,反正我是五味杂陈、泪流满面。

  很多情绪,想要奔涌出来,却又找不到出口。

  5

  这样的故事,在互联网的角落里,到处都是。

  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17年,共有80162个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2005年一年,就收养了7903个中国孩子。

  将时间拉得更长些,结合之前的官方记载与媒体报道,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经有近10万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85%是女孩,相当一大部分比例是残疾儿童。

  我们无法统计,其中是否有成长得不顺利的案例;

  但是只要你有心,你会从互联网的各种视频、文字社区的角落里,找到他们的故事。

  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故事,无一不让人内心涌动、充满感恩之心。

  有些人可以说,福利院、孤儿院为收养家庭,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尤其是对外国家庭。他们除了要缴纳几万美元的旅行费用外,还要给予中介费、翻译费、申请材料费,最重要的是,给福利院、孤儿院「自愿捐款」5万元以上。

  由于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向收养家庭收费,以免贩卖婴儿的嫌疑;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外国家庭领养小孩,都必须提前签订「自愿捐款」协议。

  能够耗得起漫长的收养流程,不远万里奔赴中国,并且「自愿捐款」的家庭,自然是有相当丰厚的经济基础的中产以上家庭,收养的孩子,自然成长得顺利。

  但是这解释不了,国内同样有富人家庭群体,他们的身价以千万元起步,几个小目标也不在话下,但是就是不出手收养,更不用提收养女婴、残疾弃婴了。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不少人认为,北美的家庭收养我国弃婴,培养成人,是要从道德层面对我们进行拷打。

  这种观念是极其荒谬的,不但不感恩跨越了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的人间大爱,反而对善举做诛心之论。

  如果说,我们真的要从道德层面受到拷打,那也应该是在这些弃婴被抛弃的那一刻起,他们在炎炎夏日、寒风凛冽的街头,发出的一声声哭啼之声,而绝非外国家庭决定出手收养的那一刻。

  只要这些弃婴,能够被一个有爱的家庭收养,健康成长,那么无论家庭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加拿大的,都值得我们感恩。

  如果疫情的原因导致中外收养渠道不畅,我们不应该庆幸,相反,要更多地呼唤国内有爱、有能力的家庭,站出来,弥补来自于国外收养家庭的缺位,让更多的孤儿,能够健康成长。

  怎么能为了所谓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的面子,反而庆幸呢?

  同胞的群像,应该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

  他们不应该是宏大叙事框架里的螺丝钉,面目完全被模糊化了。

  那些不关注历史洪流中每个同胞个体命运,只知道将他们化作自己叙事体的工具对象的人,并非真的爱国,只是自私地爱自己,爱面子。

  真正的爱国,是爱同胞,爱一个个具体的人,尤其是弱小无助的群体。

  哪怕这些同胞,曾经是弃婴,如今在异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0:34 , Processed in 0.2035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