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1

蔡定创:股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癌(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3: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癌来比中国股市,决不是耸人听闻,是我斟酌了很久,似乎只有用这个词才比较切贴。如果读者看此文后觉得用癌来形容不切,可向本作者提出批评。

  看者要注意,这里说的股市是中国经济的癌肿,这是从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方面来说的,因为股市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来说,的确起到了恶性肿瘤的作用。如果仅从人们习惯的对股市本身来观察,不管是用放大镜还是显微镜,这种恶性肿瘤的作用你是不可能看到的。只有放到宏观经济中用正确的方法用我的当代信用价值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你才能发现,这几年来的股市一直在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的经济困难、产能过剩危机,主要地也是由于股市。不仅如此,如果按照现已公布的股市改革方案走下去,中国经济只有依靠发国债的唯一一条路来抵偿股市的负作用,在国债的高增长与股市的迅速消耗着因国债投资所带来的越来越弱的发展动力,迅猛地制造着两极分化与快速地湮灭财富于无形,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将会彻底断送。

  经济发展到全面过剩的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总量不是取决于投资货币量与已有的生产能力,(虽然采用凯恩斯政策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由于结构上的不同,仍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增长,由于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作用,这种收益会迅速衰减),而是取决于进入消费的消费货币(有关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定义与理论原理,详见蔡定创《货币迷局》,中国科技出版社,2010.1.1月)总量。这一条已经成公理不会有人质疑。因为此时的投资货币总量是一定大于消费货币总量的。那么,经济的增速也一定是取决于消费货币量的增速,而不是投资货币量的增速。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推断,凡是在一定范围内将投资货币转化为消费货币的,都将引起经济增长,凡是发生相反的过程,都将引起经济增长减速或衰退。

  社会生产中的一次分配,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相对固定的。通过二次分配,改变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率,增加消费货币,因此能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速。现在我们假定,这两次分配都已经是固定的比率(假定,投资货币6:4消费货币)。股市在我的信用价值生产理论中是属于第三次分配。不管这个股市是好?还是坏,由于股市的存在,它就必然会改变这个比率。

  我昨天看了某研究中心主任的讲话,包括他的各地讲课,都是用美国股市来说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好像是中国只要像美国那样的市场化发行股票,中国经济就会像美国经济。很多可通过股市发行谋利的人士(包括此方面的权力官员、资本、金融等领域),几乎异口同声每天都唱股市融资的重要、支持中小企业的重要、市场化发行的重要,股市已经过N次改革,几乎都在发行上,按照可谋利性进行改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出台的本次发行改革,看看它是如何的进行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第三次重新分配的。

  以本次被暂停的IPO奥赛康为例说明。奥赛康虽然是被暂停,但是,过去的创业板、中小板几乎全部都是这种高价的发行模式,所以,分析奥赛康在发行中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分配方式与流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我们知道,我国当前二级市场上的中小股民与一级市场上的股民不同,他们投入股市的钱主要是工薪收入,也有些微小企业主的收入,假如没有股市,这些钱几乎都是用于消费(买车、买房、旅行等),由于忍后消费而投资股市。增加他们的股市收入,从一个中长期来说,必然会引起社会总消费的增强。

  现在假设股市不新增加股票发行,社会总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率继承下来(假如为6:4)不变。这时如果股市仍然是在持续的下跌(股市的财富效应产生于持续一定的时长),虽然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率没有因为新发与增发股票而改变,但是,股市下跌导致社会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总量都成比例减少了,投资货币原来就过剩,减少并不会引起什么问题,而消费货币本来就缺少,任何总量的减少,都会引起社会生产的总量减少,引起经济衰退。

  一些人这时会说,你是错的,这几年股市下跌我国经济却仍年年在增长。我反复说,错的是你,是西方经济学的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只会用单向的简单的总量输入输出的方法看问题:例如,GDP增长与股市的涨跌,股市发行的多少与GDP的涨跌这样十分荒谬的简单比对,却不知道经济的具体过程中,引起GDP增长是有我方面的因素的。例如我国这些年来的GDP增减,有股市的、劳动力增加、科技的、国债投资、过去的基建投资所引起的后发效应、货币政策的、国际经济的平衡因素的。这众多因素,有的是引起增加,有的是引起减少,不了解具体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人,永远不可能懂得那些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那些因素在降低经济增长。我曾在《双轮经济》论著中详细分析了这些年来我国在价值生产过程是如何通过国债投资来掩盖由股市下跌而引发的经济增速下跌,想弄明白者可参看(声明,自以为聪明者是不要去看此书)。

  我国自2008年以来,股市持续下跌6年,即使是不发股票,对经济的负作用也是明显,这里就不再计算。问题并不止于此,我们知道,从2008年至今股市新发增发股票融资量高达2.7万亿。暂停了一年的新股发行(增发并没有停),2014年新一过,一周内就迎来了15家公司的迅猛发行。这些发行将会引起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分配比率怎样的变化?我们就以奥赛康为例进行考察,或许就会一目了然:

  奥赛康,医药行业。据该公司发行公告称,公司此次发行5546.6万股,其中,发行新股1186.25万股,老股转让4360.35万股。发行价为72.99元/股,摊薄发行市盈率67倍。

  首先说明,当前我国制造业全面产能过剩,是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奥赛康所生产的消化类、抗肿瘤类药品已经存在着因同类药物的同行竞争、生产过剩而毛利下降的问题,抗肿瘤类药品在我国的研发方面并没有任何突破或者取得与世界等同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本质上说并不是属于真正创新的科技产品。因此,本次发行获得8.6亿资金投资新生产线,与其他绝大多数股票发行一样,只不过是进一步增加当前的产能过剩的程度,使得这个行业的整体效益进行一步走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增加产能湮灭、甚至公司倒闭。也就是说,虽然这一家公司因发行上市而大获其利,但是从国民经济的该行业整体来说,效益反而是因增加过剩程度而进一步降低。这其实与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治理的去过剩产能力化的工作是背道而驰的。

  治理制造业产能过剩,各国都经历过由对中小企业的兼并而走向行业集中的过程,只有通过行业集中,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与少数几个行业龙头,才能产生垄断效益并参与国际竞争,并且才能拿出较多的经费搞真正的高科技投入(我国的医药所谓的研发其实至今仍停留在仿造上,我国的其他行业都是如此,中小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创新科研产品)。但是,我国的股市中却是公开打出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为名,而实际产生的效果则是制造着行业产能过剩。太阳能电池行业就是因为股市发行而制造的全行业死亡的典型。至2013年我国仅医药行业公司上市就高达167家。由于股市资金不是集中在行业龙头,而是流向千百家小企业,家家都是上市公司,那一家都有政府在支持不给倒闭或兼并,给行业的兼并带来了更加的困难。所以,天天减转型,喊去产能化,而实际上的做法却是南辕北辙。这也就是中国经济多年一直在产能过剩中呻呤的其中主要原因。这种产能过剩→企业效益走低→引起股市的下跌→进一步产能过剩→企业效益走低,自激作用发生。

  本次南京奥赛康不仅发新股,而且转让老股4360.35万股,控股股东通过老股转让套现31.83亿元。奥赛康发行前总资产仅为11.79亿元,只要一发行,老股东就可获得三倍于已有资产的现金,虽然如此减持,某仍然处于控股地位。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既使马上烂掉,或者是全部造假,发行人也已经套现离场。其实,每发行一家企业都会批发几十个亿万,十亿万富翁,这些套现者,有的拿着这个套现的亿万元现金,再开十几家创投公司,再来创业板申请上市。由此也就很好解释,为何在中国一下子就冒出了几千家公司在排队或者准备排队上市。

  这是套现的钱形成投资货币这是没有疑问题的。像上面奥赛康如果不暂停,陈庆财先生即使从套现的31亿中拿出一亿元用于购买别墅,也还有30亿元的现金形成过剩的投资货币,而这30亿元钱原来可都是二级市场上小股民们的工薪收入来的,属于消费货币性质的钱。例如原来的海普瑞发行,完全是发行机构为获得发行提成而吹出来的泡沫,中小股民们在发行机构的忽悠下,73倍市盈率148元发行价买入,结果发行后即跌破发行价,而且引起股市大盘持续下跌,总市值不断地降低。既使有少数创业板股票有上涨的情况,也不能改变总体市值的下降而引起的负财富效应。小股民们以工薪血汗钱堆起了几千个亿万富翁套现,而深沪股市六年虽然增加融资2.7万亿,总市值比2007年反而缩水5万亿。由此可以看出,股市通过发行将大量的普通民众的消费货币,转移到发行人与发行机构手中变成过剩的投资货币。我国的这种股市发行与美国股市发行所产生的机制是完全相反的,我国的股市机制是将大量中小股民手中的原本用于消费的货币,转移到极少数的十亿万富翁中,成为过剩的投资货币的机制。前面假设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率原本为6:4,通过这种转换,可能就变成的7:3,消费货币的比率只有3成的情况下,由于国民经济总产值取决于消费货币的总量,既使是绝对值没有降低,经济的相对增长也是大为降低。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忽悠傻子的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14:15 , Processed in 0.1094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