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99|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1-09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8 1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6日,星期五,2021第098期

  【话题】阿富汗恐怕不是美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背景】

  (1)德尔塔变种病毒肆虐世界,世界经济持续快速下滑。

  (2)俄西仍处于“交易”中,且双方已经达成部分“交易成果”。

  (3)俄罗斯仍拒绝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

  (4)阿富汗局势持续恶化,“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5)“714事件”中巴基斯坦政府给出的初步调查结果为“事故”。

  (6)西方在“714事件”后显然没有太好的应对手段,因此再度陷入战略被动。

  (7)国际社会开始营造2015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局势可能“重现”(又不是简单的重复)的氛围。

  (8)中国仍在一门心思、心无旁骛的准备“最后摊牌”。

  【核心观点】

  (1)巴基斯坦政府对于“714事件”有了最新态度

  1、巴基斯坦最新态度转变恐怕与中国向巴基斯坦派出联合工作组密切相关。

  2、中国向巴基斯坦派出联合工作组表明中国要将“714事件”的来龙去脉彻查到底。

  3、再谈中国不是帝国主义,更不是沙文主义,在巴基斯坦政府对“714事件”做出“事故”的初步判断后,中国基于自身的外交准则对这一初步判断表示尊重。

  4、巴基斯坦政府的最新态度初步验证了东方时事解读在第一时间对“714事件”定性为恐袭或国家恐怖主义的而相关评估。

  (2)“里外不是人儿”的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

  1、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要将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与巴基斯坦人民加以区分,巴基斯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是非常牢固且值得珍惜的。

  2、鉴于“巴基斯坦内部已经出现变化”,中国在与巴基斯坦打交道的过程中存在“不同沟通渠道”。

  3、即便是伊姆兰汗政府本身从内心仍有足够动机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但鉴于其为西方推选上台,所以在对华关系的处理上经常表现出令人遗憾或剧烈摇摆的一面。

  4、我们有理由在“714事件”问题上继续观察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的后续表态。

  5、密切关注乌、巴、阿、美所谓“阿富汗问题四方协调机制”的后续运行发展情况。这说明东方时事解读对于伊姆兰汗政府的看法是客观的,这也为东方时事解读关于“不排除巴基斯坦政府当前的态度转变为迫不得已的可能”这一评估提供注解。

  6、此前东方时事解读也曾多次提醒大家,在中亚、南亚乱象中一定不要忽略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

  7、所谓“714事件”对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是一个考验,也表现在伊姆兰汗政府一边参与西方主导的“阿富汗问题四方协调机制”,而另一边面对中国联合调查组的进驻被迫“改口”。

  8、鉴于中国必将“714事件”的来龙去脉彻查到底,且一旦查明确实恐袭则必然报复,所以巴基斯坦在“四方协调机制”中能走多远恐怕是个问题。届时伊姆兰汗政府就面临必须给西方一个交代或必须给中国一个交代的两难境地。

  (3)再谈阿富汗不是美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1、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即便恐怖分子逃离阿富汗,中国也会启动越境反恐行动,而中国周边地区必将成为中国的反恐重点。

  2、中国可以通过“以攻为守”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守好国门。

  3、不排除中国会在中国周边地区,比如中亚、南亚,发动广大人民(国家)与西方打一场消耗战的可能!

  4、所谓“打消耗战”的核心在于:首先、“消耗”的是时间,不妨先“玩个半年左右”的“消耗战”如何?;其次、“消耗战”的方式方法不限于传统政治、安全层面,更包括非传统经济、金融层面;“消耗战”的地点也不一定局限于中亚与南亚地区,甚至包括中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等;最后、即便局限于中亚、南亚地区,在“南亚已经减重”的前提下,中国将采取“以攻为守+以逸待劳”的策略加以应对。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中国提供武器、提供技术、提供情报,团结、发动广大中亚、南亚人民(国家)。比如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军方合作的深度、广度与效率问题上就会有大幅提高。

  5、再次强调,阿富汗不是美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4)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与强大能力!

  1、这一次美军C17运输机再次降落台湾与上次非常类似,同样是没有出机场。

  2、西方在“714事件”陷入被动后,不得不用“擦边球”的方式暗示方方面面中国说的“兜底方案”成色几何尚未可知,各方仍可“便宜行事”。之所以敢于冒险,其逻辑就在于美国也很清楚,中国追求的最高战略目标仍是“河渡人”,因“擦边球”而导致局势全面失控的概率较小。

  3、中国的态度、立场、原则不会因为美国所谓的测试有任何变化。

  4、不排除西方继续在中亚,南亚继续策动类似“714事件”的可能,不过这条路恐怕只能越走越窄,原因之一在于,虽然此招可以暂时拿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当“挡箭牌”,但最终必然落得为渊驱鱼、不得人心,显然这种局面对中国极为有利;原因之二在于,“714事件”必然强化中巴在安全层面的合作,如此后续搞事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南亚破局的成功率将越来越低;原因之三在于,所谓“后续搞事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意味着,一旦被“抓现行”,则极易引起局面彻底失控,西方届时恐怕“真·吃不了兜着走”!

  (5)鉴于中国与西方全面对抗升级的“预期”,俄罗斯与伊朗有足够的动机再等等,再看看,与西方的要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1、无论是“等”,还是“看”,亦或是继续讨价还价都需要时间。

  2、继伊朗“90%浓缩铀”放风后,俄罗斯心心念念的“苏57单发版”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的露了“一小脸”。而在这背后,显然是俄罗斯在催促西方:“赶快下单,赶快付款!”。

  3、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中美热线”问题的回复暗示目前中美之间不存在美方“期待中”的那种热线,或“曾经存在”但后来断掉了。

  4、这意味着“一切就有可能,一切均不可预测”!而这种氛围无疑强化了中国与西方全面对抗升级的“预期”。

  5、一旦中国与西方全面对抗升级,西方在阿富汗势力之“北京通道”必然全面关闭,而俄罗斯掌握的“莫斯科通道”必然全面吃重,那西方就要小心有人在“莫斯科通道”上“拦路劫财”了!如果西方打算硬抗,不排除此前所谓中俄白三国或会在欧洲的眼皮底下玩一手“南亚破局”的反弹琵琶!

  6、在赵立坚回复“美国想多了”的背后是中国对美国“花式碰瓷”的丝毫不感兴趣。美国做坏事,又害怕别人抄了自己的后路,说白了就是实力不济。而这恐怕就是美国媒体此前放风“中美应建立元首级直接沟通渠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话题】中国新开一个大市场(碳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核心观点】

  (1)欧盟推出全球首个碳边境税政策,即所谓“碳关税”策略,对此中国以“碳排放权正式上线”加以应对。

  (2)西方提出的所谓“碳关税”的核心目的就是要继续从发展国家中“薅羊毛”,继续维持其生活的优越性。

  (3)再谈中国“碳排放权正式上线”也会起到将输入性通胀体系性转嫁,核心就是“环境保护成本化”。西方加关税,中国就通过碳交易涨价,最终让西方民众自己买单。

  (4)所谓“西方民众自己买单”的意思就是,谁消耗的多,谁就多掏钱,中国则可以用这笔钱推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5)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为了规避西方的“碳关税”,要么在中国生产,要么直接与中国做生意而减少与西方做生意。即便在类似RCEP这样的体系里,碳关税也不会单独存在,即西方向发展中国家加税,而中国则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减税,这些发展中国家最终通过参与中国碳交易避税,这也是中国“最低经济内循环”及升级过程之相关准备的重要一环。

  (6)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预示着中国准备抢话语权、启动“慢牛”。

  (7)中国在阿富汗这边和西方打“消耗战”,而金融反腐实质性突破在这边随时准备与“南亚破局”脱钩。换言之,“消耗战”本身就是对西方所谓“南亚破局”的反弹琵琶,一旦如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脱钩”的问题了。中国不急于将西方“一棒子打死”,但如果西方找死则是另一回事。

  (8)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想要掌控全局还需要时间,需要不断权衡,需要防止局面失控,所以“温水煮青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今天金融反腐实质性突破,那就是彻底摊牌,必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巨大波动。

  (9)从群众路线角度看,在中国追求“河渡人”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而前者是我们可以争取的。最好的例证就是在“疫情源头问题上”到现在都不敢最终执行。克里在环境问题上的讲话有拉拢俄罗斯的意图,克里也在搞联合阵线。

  【话题】默克尔访美

  【核心观点】

  (1)默克尔访美正好在“714事件”和其后续发展过程。

  (2)中国在处理“714事件”的时候牢牢掌握了“国家平等”原则,既不走帝国主义路线,也不走大国沙文主义路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即坚持原则,又充分尊重了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正因此,中国派遣工作组赴巴基斯坦,伊姆兰汗政府对此就无从着手加以阻拦。

  (3)西方如何做出选择需要时间,但时间不会太长(几天之内)。

  (4)当事件向恐袭方面发展后,以巴基斯坦为例,中国和巴军方将会合理、合法、公开深入合作。

  (5)一旦阿富汗真的成了一场“消耗战”,恐怕南亚、中亚地区的国家都是西方的潜在敌人。因为在这里西方是破坏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公敌。而这个局面最核心就是中国的实力到了这个水平。

  (6)本来访俄相对顺利的克里,结果被“714事件”搅了好事。

  (7)默尔克访美(欧美“对表”)时机已过。换言之,“对表”只对出了一个寂寞,对此,恐怕默克尔和拜登都很尴尬。

  (8)拜登既然再次提到了香港问题,那我们提请拜登注意的是,香港问题目前是中国手上应对南亚破局及其后续发展的手段之一,其“三头驴子”中的“两头”就都基于经济金融层面。如果西方不想“猝死”的话,那就最好闭上臭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1 17:4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