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1|回复: 0

邱林:纽约时报没买到,陈光标也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9 21: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买不到。”这是“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的富豪陈光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过,他的这句话有时并不是那么灵验,或者说并不是那么靠谱。2013年12月30日,陈光标放出狠话,他要收购美国《纽约时报》。当时舆论哗然,都认为他又是在“放卫星”,炒作自己和自己的企业。

  1月4日,陈光标兑现诺言去了美国。在华盛顿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重申了自己的说法,即希望收购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传媒公司,但他也承认进展不佳。7日,纽约时报公司一位管理人士给他发了一份备忘录,回绝了他提出的商谈投资意向的会面请求。其潜台词是,纽约时报公司不要他的钱。

  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不少人的嘲讽。大家认为,陈光标此举不明智,且不说报价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是多么自讨没趣。收购被回绝,陈光标就改口控股,控股又被回绝,他便再改口“收购一个版面”,把经营了162年的《纽约时报》,当成“以书代刊”的边缘读物了。

  一些媒体也按耐不住,纷纷以《陈光标:在纽约别秀过头!》、《<</FONT>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陈光标“收购<</SPAN>纽约时报>”,别给醉翁送酒了》发表文章把他戏弄了一番。有的还以《标哥,标哥,咱小点声行不?》等为题致信陈光标,借着他购买《纽约时报》也秀了一把专业分析。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在其微博上写道,陈光标要去买《纽约时报》,本来是一个生意人的正常生意,炒作本来是陈光标的招牌,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倒是很多人把《纽约时报》当成“亲妈”,看到被陈光标占了便宜、揩了油、摸了豆腐,心里不舒坦。

  刘戈的说法似乎有些偏颇,但有一定道理。在中国商界或慈善界,陈光标是个绝对的“红人”,他不仅拥有看上去怎么也花不完的钱,而且更擅长于将每一次活动都策划成具有超强效应的“广告”,他似乎既做生意又搞慈善,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用其独特而又惊人的方式冒出来露个脸。

  如今,陈光标好像在国内有点“玩腻”了,开始向国际“进军”,不论以后的结果如何,至少这一次他肯定又能赚足眼球了。尽管他此次像是“放了一个卫星”,但是,对于传统媒体行业来说,已经风光不再。

  在纸媒萧条的境况之下,越来越多的美国著名报刊,要么被人收购,如《华盛顿邮报》,要么停刊改出网络版,例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而那些即使是依然还在出版的媒体,也不见得有多好的日子过着。

  的确,很多次事件本身并不靠谱,但总能有非常高的曝光度。那个让陈光标觉得高兴的是,《纽约时报》居然还出来回应了一句“我们不卖”!其实,他说得很明白,想买《纽约时报》因为发现它的影响力很大。从这一点上看,陈光标有收购美国报纸的想法,大抵也不算得上什么“放卫星”了。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不是正儿八经想去收购,对陈光标来说,2014年一开头就找了这么一个事件来炒作,然后事件获得了充分的曝光。他通过收购《纽约时报》,至少能收到以下三个效果:

  一是让美国人不得不对中国人的经济实力刮目相看,连老牌的美国大报如今也成了中国人收购的目标;二是虽然此前曾有过南方报业和博瑞传媒两家中国公司试图收购美国《新闻周刊》的不成功尝试,但来自中国民间的收购还是头一遭;三是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也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积极尝试,让外国人渐渐对来自中国的收购习以为常。

  回头本文开头的话,在当今世界,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再说,《纽约时报》不可能被轻易地出售给一个或几个中国商人,然而,陈光标有兴趣有资格、有实力提出这样的意向,即便心里明知闹着玩嘴上却一本正经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和宣传上的莫大成功。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如愿买到《纽约时报》,但从一定程度上说陈光标也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7:48 , Processed in 0.1093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