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2|回复: 0

刘晓博:中国“打工第一城”,竟是这个北方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3 2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深圳高调公布了一个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就业人口规模达1241.5万人,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深圳的“城镇就业人口”在全国各大城市里,到底处在什么水平?北上广深成渝,到底谁才是“打工第一城”?

  当我们提到“打工”的时候,往往是指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用官方的雅称,就是“城镇就业人口”。一个正式的“打工人”,一般都有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所以,“城镇就业人口”最多的城市,才是“打工第一城”。

  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可以猜猜看,谁是中国的“打工第一城”,谁是“打工第二城”,谁是“打工第三城”。

  提到“打工第一城”,很多人可能会先想到重庆或者深圳。毕竟,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了3205万人;而深圳,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

  然而,都不对。

  那么,会是上海、广州吗?

  其实也不对。

  通过对各地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数据的比较,参照当地官方发布的数据,我们略感意外地发现:中国的“打工第一城”,是北京。

  至于“打工第二城”,则是深圳。深圳是在去年6月超过上海,成为第二城的。最新的数据显示,深圳的地位在强化。

  GDP第一的上海,其实只是中国的“打工第四城”,“城镇就业人口”略少于重庆。第五和第六名,则是广州和成都。

  下面,让我细细说来。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的6个城市依次是:

  重庆  3205万人

  上海  2487万人

  北京  2189万人

  成都  2094万人

  广州  1868万人

  深圳  1756万人

  但具体到就业人数,6个城市的排序就完全不同了。这也同时意味着,上述常住人口数据的“局限性”。

  先看重庆。

  重庆人社局官网,于2020年8月18日公布了“2019年度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这个公报,截至2019年末,重庆的全市就业人员1704.5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68.58万人,2019年重庆新增了城镇就业人口75.16万人。

  另外,根据重庆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56万人;2021年一季度,又新增了16.3万人。假设今年二季度同样也增长了16.3万人,那么重庆到6月末的城镇就业人口将达到1166.7万人。

  这个数据是低于深圳最新公布的1241.5万人的。所以,重庆肯定不是“”打工第一城。

  再看上海。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上海官方在今年2月4日公布了截至2020年末的“正规就业人数”,为1050万人。

  而根据上海统计局2020年年鉴里的数据,过去几年上海的总就业人数一直维持在1370万人以上。

  统计年鉴里的1370多万,估计包含了非城镇就业人口,以及灵活就业人口(比如非全职)。

  所以,上海“正式就业人口”1050万是比较可信的,这部分“打工人”应该是“五险一金”相对完整的人群。

  如果今年上半年,上海城镇就业人口再有30万人左右的增量,那么当前应该在1080万人左右,低于深圳,也低于重庆。

  再看北京。

  根据新华社日前的报道,北京2021年1-5月,就业参保人数稳步增加,5月底达到1089.4万人,同比增加25.8万人。

  需要说明的是:各地的城镇就业数据,都是当地人社局公布的,依据就是参保数据。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是最重要的参考。

  但不是所有的“打工人”都购买了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所以真实的就业人口往往是超过主要险种参保人数的。

  上图是北京统计年鉴里,北京城镇就业人口的数量,2019年末是1198.9万人。这个数据看起来不如深圳,但如果观察社保数据,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会在后面给大家解读。

  再看成都。

  根据成都人社局2020年7月10日公布的“2019年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总数 964.02 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649.34 万人。另外,2019 年成都城镇新增就业 26.39 万人。

  即便疫情没有影响到成都的就业,2020年1月至今增速跟2019年相当,则成都目前城镇就业人口应该在690万左右,跟北京、深圳、重庆、上海差距显然非常大。所以成都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口,是“涉农就业人口”、“非城镇就业人口”。

  再看广州。

  在广州统计年鉴里,2019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人数”为1125.9万人,这当然包含了“非城镇就业人口”。

  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广州的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888.5万人,随后两年又新增了63.23万“城镇就业人口”,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广州城镇就业人口的下限至少在951.7万人,上限在1100万人左右(按照今年上半年新增25万人左右估算,而全广州“非城镇就业人口”至少有50万以上)。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人的6大城市的核心社保数据:

  之所以采用截至2019年末的数据,是因为有几个城市尚未公布2020年末的数据,更缺少2021年的数据。

  五险一金里,医疗保险没有拿来比较,因为一些没有充分就业的人(比如专职太太),也会购买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购买的人比较少,用来衡量就业人口差距太大。至于住房公积金,购买的比例也偏低,国企占比大的城市会“占便宜”,所以也没有拿来比较。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是城镇就业人口里“正式就业”都会购买的,更可以看出真实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各城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都剔除了离退休人员,统计的是正在交纳保险的、就业之中的人口。

  可以看出,三大险种里北京都是第一,所以虽然存在一些“数据打架”的问题,我们可以确定:北京正式的“城镇就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绝对的“打工第一城”。

  深圳三类保险的数据,都位居第二,所以深圳肯定是“打工第二城”。鉴于深圳官宣的就业人口为1241.5万人,北京的就业人口应该在1300万以上。

  重庆是“打工第三城”,城镇就业人口应该在1150万左右。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人数,重庆远低于上海,说明五险一金制度在重庆执行的尚不全面。其实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上海是“打工第四城”,实际城镇就业人口应该在1050万以上,1100万以内。

  广州是“打工第五城”,虽然三大险种里最高的购买人数也不过769万人,但实际城镇就业人口应该是远超769万人,可能在950万到1050万之间,但没有上海多。

  广州工商个体户比较多,第四次经济普查(截至2018末数据)时接近70万户,很多个体工商户及其雇佣人员,未必都购买了五险一金。

  成都的“城镇就业人口”,应该在690万人左右。

  北京成为“城镇就业人口”第一城,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这意味着,北京实际的常住人口数据可能超过2189万人。

  顺便说一句,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截至2021年4月末,北京的移动电话用户为3851万户。天津在此次人口普查中宣布的常住人口是1387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是1719万户。按照天津的常住人口人均移动电话数量反推,北京应该有3107万人。

  北京、深圳成为中国城镇就业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意味着这两个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尤其是北京,在不断纾解非首都功能、外迁企业的情况下,仍然吸引了那么多外来打工人,充分说明了这个城市蕴藏的巨大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09:25 , Processed in 0.2969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