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09|回复: 0

戍天九思:中美博弈哪个更难:科技追赶与制造业回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0 12: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国博弈办法很原始,要么超过你,要么干掉你,没有第三种办法。中美博弈,无论是科技打压,还是产业链脱钩,根本目的在于阻止中国数字化转型、摧毁中国制造。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采取了一系列硬脱钩举措。

  3月1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认为,美国必须限制中国制造最先进计算机芯片的能力。

  4月8日,美国将7个中国超算实体列入清单。至此,经过10余轮的制裁,中国共有超过310个实体列入制裁清单,主要是涉及“2025—中国制造”的关键领域。

  6月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把中国单列为科技竞赛和产业竞争的对手。

  6月9日,美国发布了《建立供给链弹性、振兴美国制造、促进广泛增长》评估报告,认定美国半导体制造及封装、电动汽车电池、稀土等关键矿产及其他战略原材料、药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等4个关键供应链都存在漏洞和风险。同日,白宫宣布组建“美国防供应链中断工作组”。

  这场中美大博弈,对中国来说,主要任务是加快科技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对美国来说,主要任务是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重建产业链。那么,到底是中国追赶先进科技更难呢,还是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更难呢?

  表面上看,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不就是个产业政策问题,没什么难的;而后发国家想要追赶先进科技,谈何容易,两者好像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从现实视角看,中国追赶先进科技的成绩,比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成绩更好。美国奥巴马政府从十多年前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2009年颁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颁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特朗普上台后接着搞制造业回流,至今基本没什么进展。

  据《上海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业报告》讲,在超过200家在中国有生产活动的受访美国企业中,有70.6%的企业表示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14%的企业则表示会将部分生产环节迁移至美国以外的目的地;仅有3.7%的受访企业计划将部分生产环节由中国转移至美国。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迄今是雷声大、雨点小。2020年中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4%,达到163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但是,中国先进制造就大不一样。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在手机操作系统、手机移动服务框架、半导体材料、指令集、EDA软件、光刻机、硅片、模拟芯片、射频芯片等领域全面开花。有人说这几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党”的春天,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有国内公司在做,都有产业资本在注入资金,做出来了还都有公司用,中国科技创新的路径已经跑通了产业闭环。

  今年,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空间站,更是中国先进制造的标志性成果。

  最近,国内行业人士预判,国产28nm和14nm芯片将分别于今年底和明年实现规模量产。虽然智能手机已进入5nm芯片时代,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14nm技术仍是主流,28nm芯片将在新基建中大有可为。中国有了28nm和14nm芯片量产能力,意味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的芯片需求都不会被卡脖子了。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约2000亿美元。其中,65%芯片采用14nm技术, 25%采用10nm和12nm,仅10%的芯片采用7nm。

  今年5月27日,林毅夫在2021年中国企业未来发展论坛上讲,ASML首席执行官担心不把光刻机卖给中国,大概3年以后中国就会自己掌握这个技术。而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只要中国掌握这个技术,中国的生产成本会比国际上便宜,那时候ASML可能就退出了世界光刻机市场。

  现在,对照28nm和14nm国产芯片量产进展,ASML首席执行官的担心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世界最大在建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智能大坝的2.0时代

  从成本收益视角看,高科技产品比大路货更容易用钱砸出来。五道口金融学院高滨教授讲,可以把技术研发看成是一个由时间与金钱组成的函数,靠“砸钱”砸出高科技产品的概率,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很多,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日本1975—1985年十年间,靠举国之力把DRAM芯片的全球份额,从0做到60%;还有中国大力发展光伏、高铁,都在十来年的时间内,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科技产品比大路货更容易用钱砸出来。因为高科技产品的利润空间大,只要往上突破一点,就能有更高的利润;而大路货规模大、利润低,基本理论大家都懂,但却很难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要长期忍受基本不赚钱,才能坚持到把量做到足够大、把平均成本降下来的那一天。

  特别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和制造业超级大国,在美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任何高科技产品的技术突破,一旦投放市场,都能带来巨大利润。而且,中国制造业是资源全球配置的结果,具有效率和弹性的绝对优势,美国要吸引制造业回流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不是靠国家砸钱就能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强烈要求美国企业把生产线迁回美国,而特斯拉却在上海砸200亿美元建新厂!

  从人才视角看:培养大批合格技术工人远比引进少量的高技术人才更难。库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苹果选择在中国生产iPhone,并非因为低工资,而是因为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富士康在美国设厂就遇到了招工难问题,能够通过必要技能测试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最近,《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华为目前正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大批招募高科技人才,其中包括慕尼黑的芯片工程师、伊斯坦布尔的软件开发人员、加拿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以及国内外数百名博士生。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参与全球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华为有8家国内研究机构、16个全球研发中心和28个全球联合创新中心,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形成组合在前进。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十年增加73%。

  中国的人才规模优势正在转化为创新优势。从2011年开始,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总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从2019年开始,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超过美国,已经连续2年保持世界第一。

  从共识视角看:追赶先进科技比制造业回流更容易凝聚共识。追赶先进科技这件事情,虽然很难,但容易凝聚国内共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制造业回流这件事,看似容易,却很难在美国形成普遍共识,不仅因为制造业回流不符合美国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最优配置资产的要求,还因为美国社会的分裂。现在的美国:一半是民主党的美国,一半是共和党的美国;一半是东西海岸的美国,一半是内陆的美国;一半是白人的美国,一半是少数族裔的美国。制造业回流作为共和党的主张,符合铁锈地带的利益,却不符合金融资本的利益和高科技企业的利益,必然遭到它们的反对,而美国是资本的天下。

  观念一变天地宽!当我们从现实视角、成本收益视角、人才视角和共识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件事,就会发现答案并不简单。有时候,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实际做起来反而更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06:26 , Processed in 0.2656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