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78|回复: 0

山人点评:当前反腐重在消除“两患”,“打虎行动”既有“武松打虎”也有“敲山震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6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反腐”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消除“两患”——“养虎为患”之“虎患”与“养痈成患”之“痈患”。“虎患”与“痈患”乃当今中国一切“隐患”与“忧患”之“患源”,所以“苍蝇老虎一起打”可谓是抓住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想真正理会“苍蝇老虎一切打”的核心要义,就必须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关于“打虎”问题

  1、首先必须明白当今之中国,谁才能堪称真正的“老虎”?“打虎”之前必须弄清“老虎”与其“爪牙”之关系。

  2、今天之中国,老虎之所以四处出没横行,到底是谁在“养虎为患”?

  3、弄清楚谁在“养虎为患”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摸清“老虎”巢穴之所在,更要弄明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方能真正的铲除“虎患”。

  4、要真正打虎,先要去《水浒传》学习“武松打虎”的经验。“武松打虎”是先饮了几大碗烈酒,在“酒壮英雄胆”的情况下才三拳打死了景阳冈上“为患已久”的“大虫”。如果“打虎”的人太过理性、太过注重个人得失的话,那么“打虎行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作为打虎的人来说还得考虑“打虎不成,反被虎咬”的后果。所以“打虎行动”容不得打虎的人去“瞻前顾后”的。

  5、“打虎”的人还要仔细去研究当年“太子”蒋经国在上海搞“打虎行动”的失败教训。所以“太子蒋经国”的打虎行动颇值得借鉴。当年的上海就是“虎穴”,但“太子蒋经国”却折戟上海滩如今的上海是不是也如当年一样?值得“打虎”者认真回味与思考。

  上海是谁的老巢?谁才是真正的“养虎”之人?所以,希望“打虎”的人谨记中国的一句古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二、关于“拍蝇”问题

  在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得以实现之前,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与生产工具”,而“耕牛”恰好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凡是小时候放过牛经历的人都应该知道“老虎”与“苍蝇”对于牛的危害性。“老虎”可以瞬间将一头牛给消灭,所以其对众多“孺子牛”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而“苍蝇”虽小,但是由于它们数量众多,而且可以每时每刻地对“孺子牛”们或“骚扰”、或“叮咬”,所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你“孺子牛”如何的“体硕身肥”,也经不起苍蝇们没日没夜的“骚扰”与“叮咬”而终将消瘦直至“倒毙”。

  所以,要想真正保护众多的“孺子牛”,让他们继续发扬“孺子牛”的精神,就必须同时重视“老虎”与“苍蝇”对“孺子牛”们的危害,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办法。前不久一条“两头狮子夹击幼年水牛被其同伴顶出5米以外”的新闻在网上被广为转载,是颇有现实意义的,意在警告那些老虎们:即使非常温顺的水牛被最凶狠的动物狮子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而且反抗的后果很严重。

  在当今中国,苍蝇到底包括哪些对象呢?这一点就无需衡岳山人再去讲的那么直白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注脚了。

  问题得关键并不在于哪些属于苍蝇,而在于孵化出这么多苍蝇的“蛆痈”是怎么养成的?“调和路线”(和稀泥式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十年恰好给“苍蝇”的孵化提供了极佳的“痈疽”条件、给“苍蝇”的繁衍与生存提供了极佳社会环境。所以过去的十年就是“养痈为患”的十年。

  由于苍蝇数量众多,也极易繁殖,所以要消灭是不可能的,当前采取的手段“织网”与“拍打”。“织网”主要是先用有关规定(比如“八项规定”等等)编制成一张约束网,让苍蝇们先看到这张网而不轻易触碰,至于某些存有侥幸心理的苍蝇一旦触碰往往就被缠住,当然也有一些敢于碰触的苍蝇侥幸逃脱的。

  三、当前的“打虎”策略:“武松打虎”与“敲山震虎”同步进行

  从目前的“打虎”策略上看,针对“虎”的不同“种类”与“族群”目前主要还是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

  对那些危害颇大、贻害甚深、遗患无穷的老虎,“拔牙去爪”的行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并日益呈现出往直捣虎穴的方向迈进,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了。随着“打虎行动”的步步深入,最近,“拔牙去爪”的速度明显加快、力度也明显在加强,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会有更多的“拔牙去爪”的消息发布,不排除会有令人震惊的重磅新闻出现。

  对某些虽有危害但程度尚轻、贻害尚浅或者遗患可控的老虎,目前采取的策略主要为:“拔毛醒虎”与“敲山震虎”,比如最近湖南的童名谦与吉林的韩迎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3:19 , Processed in 0.1406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