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78|回复: 0

树神彧: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7 2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今天微博爆发了一则新闻。蒋方舟等人被曝拿了日本资助写软文,因外务省经费公示而曝光,是汉奸。

  该怎么看待这事?

  首先,这确实不过是普通文化交流活动而已,都是有关部门批准的,胡总编已经在微博亲自佐证这事了。

  中日之间互为第一贸易国,2020年贸易额达2.2万亿元,少了1%都是百亿级别,牵涉两边多少就业,不可能不搞文化交流、商业互吹。毕竟,跟陌生人甚至跟敌对者做生意,谁都会有所不安。

  为改善国际形象,咱们对外也有搞这个的,让外国人拿人民币在当地宣传中国,比如孔子学院。

  但用姬喵的话来说,这类交流属于印刷术时代的交流,该革新了。

  从人选就知道,作家、媒体人、记者……都是典型旧时代风格。为什么要请他们,因为这类文化精英在旧时代时曾垄断了信息传播,而且是单向传播。

  可时代已经变了。主播、KOL、微博大V、B站UP主、快抖网红等等正全面攻陷旧精英的生态位,平民文化时代正淘汰掉他们。

  蒋方舟们总会得到如此多的意见,这就是来自挑战者和潜在挑战者们的不忿,这就是时代更迭时的浮尘。

  不过说实话,我是赞成这类旧文人被扫入历史的弃物处的。他们确确实实过时了。

  2

  但这些,并不是今日的主题。

  上面这段长文发在微博后,竟引来了不少路人的围攻,说我为拿日本钱吹捧日本的汉奸洗地。

  这让人忍不住想回应:文化交流都被批判,如此狭隘,难道是想让中国和世界脱钩么?

  可随即,我闭嘴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那就是,真的有许许多多人没从中国的对外交往上获益,因此,没人有资格指责他们狭隘。

  为什么这么说?请看列举:

  1、海外文化的涌入,他们长期没有条件接纳,所以无感,还被文艺隐形鄙视链踩踏。

  有一位读者最近曾说过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在十年前上大学时,班上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一半人没听过哈利波特,一半人听过没看过。

  2010年之前,互联网、电影院乃至有线电视对于城市中高产以外的人来说,绝非触手可及之物。

  对于他们来说,直到廉价智能机和4G的普及,他们才能便捷地观赏到文艺作品。可匮乏中的成长,已然注定难以接受外界新鲜事物了。

  2、海外热钱的涌入,他们至今没有受益几分,反而受困房价。

  中国的放水是和世界同步的,甚至是被动应对的。与此同时,海外热钱的涌入也只局限在几个高回报率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高科技等。

  但为防止物价上涨,这些水都被蓄在了房地产里,成为民生老大难和贫富差距的最大板块。

  3、经济随世界格局变化而起落,他们总是危机的代价。

  出口受困,他们失业,回到家乡。大城市不需要承担许多代价,代价都被冷酷地甩回了乡镇。

  4、外循环所巩固的城市化大发展,使得乡镇格局走向衰败,他们的父母和他们一起被迫挤入城市,没人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而他们当年也是被动地吸入城市的。乡镇的劳动回报率越来越低,不经扎根他乡的阵痛,会被永远锁在乡下走不出来。短短“阵痛”二字,里头有多少血泪?

  ……

  对外交往的好处都让别人拿了,甚至自己还承担了代价,这让他们如何能对开放表示友好?

  他们理所应当、理直气壮的愤怒,让人惭愧万分。

  骂吧,他们有资格生气,有资格骂。他们被亏欠得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0:08 , Processed in 0.1563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