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35|回复: 0

戍天九思:深度解读:美国打造全球首支超限战神秘部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6 15: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媒体曝光了两件怪事。

  ▲5月17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独家:军方神秘卧底部队内幕》的文章,内容触目惊心。报告称,经过长达2年的调查发现,10年前五角大楼创建了一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神秘部队。

  ▲由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全球知名学术刊物《美国经济评论》6月最新一期,刊登了由包括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慕尼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内的一干名校学者合写的一篇论文,研究如何在香港“激励”抗议运动。这些“学者”从2017年开始,资助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参加香港“七一”游行,美其名曰“社会实验”。再将这些学生参与黑暴,扰乱、破坏香港稳定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术成果”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透过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笔者清晰地看到了超限战的影子!眼前一亮:这就是超限战部队,这就是超限战部队的实战运用!看来美国对超限战的重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已经从理论研究转为实践探索,不仅打造了全球第一支超限战部队,而且在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上频频出手。

  美国为什么要组建超限战神秘部队?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惊震世界的“9.11事件”,近3000人遇难。事后,全美国都把愤怒的目光指向了中情局: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从事后调查证据来看,确实有大量迹象早就暴露出来了。比如,就在9·11事件前几周,有一个33岁的摩洛哥人,叫哈比卜·扎卡里亚斯·穆萨维,在一家国际飞行学校注册入学。开学才两天,他就引起了老师的怀疑,因为他付学费的方式与众不同:8300美元的学费,他用百元现钞支付了大部分。更怪异的是,他对驾驶舱门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兴趣,并且不停地询问纽约市内及周边的航线状况。老师就报案了,联邦调查局也审了他,还搜查了他的住处,但是没有任何线索,就把他放了。

  再比如,911发生前48小时,本·拉登竟“有胆量打电话给在叙利亚的母亲,并一五一十告知‘两天后,你将听到一个大新闻,之后我会和你断联一段时间’”。情报机构虽然拦截了这通电话,但是分析不出来这是什么意思。直到911发生之后,回溯此前的情报,才发现了这通电话。

  再一深入调查,发现这还不只是一个噪音问题,而是整个中情局几乎就不可能把本·拉登识别出来。事实上,中情局在威胁等级排序中,“基地”组织明显靠后,没有得到优先关注和跟踪。因为清一色的中情局精英存在认知黑洞,他们看不懂、看不起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中情局都是清一色的人员:“白种人,大部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新教徒,中上层阶级,著名大学毕业,很少有非白种人,很少有女性,少数族裔也很少,就连近几代亲属里有欧洲血统的人都很少。”

  如果中情局有一个特别熟悉伊斯兰教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本·拉登是一个煽动的高手、危险分子,中情局就会提升对他追踪的优先级,从而把很多信息从背景噪音中识别出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组建一支多样性团队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势在必行!此时,吃一堑长一智的美国人对《超限战》更加关注,超限战部队随后也应运而生。从《新闻周刊》曝光的这支神秘部队的种种迹象中,我们也能看出这支神秘部队有许多中情局的影子。

  为什么说美国这支神秘部队是超限战部队?

  美国这支神秘部队,无论是人员编成、资金来源、作战任务,还是作战对象、作战手段、监管方式,都不同于常规部队,是一支不断探索迭代的新型部队——超限战部队。

  一、规模巨大。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约有 6万人属于这支神秘的部队,其中许多人以虚假身份低调工作。他们都是一个名为“减少特征”的宏大项目的组成部分。这支部队的规模是中情局秘密行动人员的10 倍以上。

  二、跨界人才组合。这支部队主要由3类人员构成:美国安全局特工、网络专家、特种部队士兵。特种作战部队占整个“减少特征”部队总人数的半以上。情报收集人员、反间谍 人员,甚至语言学家,构成第二大群体。

  三、伪装高超。项目代号是“减少特征”。用专业术语讲就是消除“数字尾气”。他们既执行国内任务,也执行国外任务;既有军人身份,也有平民身份;既在现实中活动,也在网络中活动。

  四、资金雄厚。数十个秘密存在的鲜为人知的政府机构为这个项目提供支持,约130 家私营公司参与管理,背后的金主很多,每年获得总计超过9亿美元收入。

  它们的工作包括:制造虚假文件;为化名参与行动的个人支付账单(和税款);制造伪装用品和其他设备以对抗侦测、避免被识别;在中东和非洲最偏远的角落建造隐蔽设施,用于拍摄和监听。

  五、全球活动。该部队成员通常在中东、巴基斯坦和西非地区活动,也在也门、朝鲜、伊朗、俄罗斯等“敌对国家”或危险地区执行任务。

  除现实世界外,网络空间也是这支秘密部队的活动范围。该部队网络战士和情报搜集人员通常以假身份活跃在虚拟世界,搜寻、识别重要目标,并在社交网络参与甚至发起各种阴谋活动。

  六、拥有高精尖手段。他们在网上使用假身份,利用“非归因性”和“错误归因”技术,隐藏他们在网上的身份和地点,同时寻找高价值目标,收集所谓的“可公开获取信息”,甚至参与那些影响和操纵社交媒体的活动,舆论操控能力强大。他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清除可能暴露真实身份的标记,植入虚假信息,欺骗和挫败入境时的指纹检查和人脸识别操纵官方记录以确保虚假身份与之相符。

  七、最大目标是中俄。目标很多,包括不限于伊朗、叙利亚、朝鲜、“基地”组织、日本、韩国、德国……但毫无疑问,最大的目标还是俄罗斯和中国。

  “减少特征”不仅是反恐战略的核心,也是五角大楼转向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展开大国竞争的一部分。这种大国竞争“尚未达到武装冲突级别”,或者用军方的话说就是“灰色地带”的战争,位于“和平与冲突的连接处。

  八、不受监管、无法无天。该项目完全不受监管,且其对军事政策和文化的影响从未受到审查,美国国会也从未就此举行过听证会。军方发展这支庞大的秘密部队挑战了美国法律、日内瓦公约、军事行为准则和基本问责制度。

  九、流氓双标。每次美国爆发黑客事件,美国政客第一时间指向他国。而现实是,黑客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自己。美国军方还在锻造全世界最庞大的黑客部队。这种流氓逻辑就是:我耍流氓是为了正义,你为正义就是在耍流氓。这种流氓双标实在令人不齿!6万人,12万只黑手,不得不防!

  笔者认为,事出反常无有妖!媒体曝光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以美国人个性张扬的秉性,成立十年秘而不宣,这一定是一支见不得人的部队!这支不受监督的部队与二战时希特勒的党卫军没什么区别,是美国版的“纳粹党卫军”,是一支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样、直接听命于美国总统的第二别动队,直接服务于美国大国竞争战略!

  一般超限战部队的基本特征

  笔者认真研究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和《超限战与反超限战》,认为:超限战既是一种军事理论和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战略战术!综合书中对超限战的论述,超限战部队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从作战原理看,传统战争是“用武力手段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超限战是“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军事和非军事、杀伤和非杀伤的手段,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利益”。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多样化往往决定超限战目标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多样化和作战手段的多样化。

  从作战方式看,传统部队主要是使用武力和军事手段;超限战部队强调使用包括武力和非武力、军事和非军事、杀伤和非杀伤等一切手段,而且大量的、经常的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对美国来说,混合战和马赛克战可能是美军超限战部队的一种常用作战方式。

  从人员组成看,传统部队主要由军事人员组成;超限战部队主要是多样化人才,可能是军事人才和非军事各专业人才,也可能是军民融合的跨界人才,未来“政客成杀手”“学霸成杀手””大V成杀手“将是常态。

  从部队编成看,传统部队往往有固定编制;超限战部队可能无固定编制,可能是一种灵活编组的模块化、专业化、小型化作战分队,可根据任务需求临时抽组编成。

  从作战能力看,传统部队只能执行军事任务;超限战部队能够遂行多样化任务,包括军事任务、非军事任务。超限战部队的核心能力是网络战能力和舆论战能力,这是智能时代“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网络战能力能知道敌方的软肋和实施软杀伤,舆论战能力能通过大嘴巴“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指挥方式看,传统部队采用集中式指挥控制;超限战部队指挥方式灵活,可能采用分布式作战管理,具体可能有任务式指挥、发起式指挥等方式,任务发起者可能就是事实上的指挥者。

  从服务对象看,传统部队主要是为国家服务;超限战部队既可为国家服务,也可为特定的金主服务,服务对象也是超限的、军民融合的,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跨国公司和财团给钱也会为其服务。

  从组合方式看,传统部队组合方式是往往单一的对等的;超限战部队往往是超限组合,既可能是超国家组合、超领域组合,也可能是超手段组合和超台阶组合。正如《超限战》书中所讲:“在以国家和超国家为主体的战争和非军事中,没有什么领域不能超越;没有什么手段不能用之于战争;也没有什么领域、手段相互间不能组合。战争行动对全球化趋势的适应就表现在一个‘超’字上,这一‘超’字便足以一应万。”

  总之,在全球化时代,超限战部队与其说是一支部队,不如说是一个代表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组合体。

  美国超限战的研究与实践

  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老大,一直是惯用超限手段的高手,冷战时搞垮苏联超限手段功不可没。

  1999年,两名中国大校出版的《超限战》,一书道破天机、看透美军。特别是“9.11”事件之后,《超限战》一书引起美军高度关注。美军认为:《超限战》冲击了美国精神,挑战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迅速将《超限战》下发至美军高级将领人手一册,并作为西点军校学员课外必读书。从2006年至2009年,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连续四年召开“全美《超限战》研讨会”,每年都汇集出版厚厚的论文汇编。在此基础上,2007年美国军事专家弗兰克·霍夫曼提出混合战争和混合军事冲突理论,从概念到原理无出其右,被称为西方人的翻版“超限战”。

  从这次美国《新闻周刊》曝光的神秘部队组建时间是十年前,即2011年前后。当时的背景是:中国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后改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组建了这支超限战部队!

  美国组建超限战部队,正好说明美军对超限战从理论研究转为实践探索!也就在这个时候超限战理论研究正式退出大众视野转入地下,进入秘密的实战应用阶段。这是美军的一惯做法:刚开始大张旗鼓地研讨,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一旦摸到门道,就转入地下悄悄地干。

  2010年,美国国防部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灰色地带战略”,2015年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发布了题为《灰色地带》的白皮书,将“灰色地带”定义为发生在“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和内部的、处于战争与和平传统二元对立之间的竞争性互动”。美国学者研究认为,“灰色地带”战略竞争具有在利益和能力上的非对称性、在信息和规范上的模糊性、在行为方式上的渐进性三个显著特征。笔者认为,“灰色地带战略”是美国在研究超限战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国博弈战略。

  2019年9月10日,美国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应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要求,完成并发布《重塑美国军事竞争力:“马赛克战”》报告,提出聚焦大国竞争,围绕体系战重塑美军未来兵力设计,应对潜在对手国家可能实施的体系战,延续美军的竞争优势。

  不难看出,美国这支超限战部队是在超限战理论和混合战、马赛克战、灰色地带战略等新概念指导下组建的一支大国竞争的新型部队,是一种军民合一、藏军于民的新型部队,也是一种非军非民、多样化人才的超级组合体!

  美国已形成大国竞争的超限战大格局

  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美国作为正在走下坡的世界老大,因为频繁对外发动战争,使美国的国力早已撑不起全球霸权和全球摊子。因此,“9.11”之后,美国更加重视超限战。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应对“9.11”事件时,就是综合使用了超限手段。对基地组织进行军事打击前,迅速查封了与恐怖活动有关资金帐户,在立法程序太迟缓的情况下还使用黑客手段;总统小布什与各国领导人打电话,寻求支持;还欠联合国旧帐;压以色列缓和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做小泉首相工作,令其访问中韩两国改善关系;将车臣反政府武装定为恐怖组织,以换取俄罗斯支持;要求卡塔尔政府管束半岛电视台,不许播放本。拉登讲话;与CNN等5大媒体协商,限制新闻自由;授权中情恢复暗杀行动;援助阿富汗难民,贿赂塔利班军官,给反塔联盟派顾问,等等,最后才是军事打击。透过美国总统应对“9.11”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超限战在战略层面的实战应用。

  此后,美国在大国博弈中,更是频繁地使用超限战。从中美贸易战美方提出的三大无理要求到扣押华为孟晚舟,从香港颜色革命到炒作新疆问题,从引诱朝去核到朝美元首会晤的大呼悠,从支持俄罗斯反动派到制裁“北溪—2号”项目,从废除伊核协议到诱杀伊朗苏莱曼尼将军,我们都能看到美国在大国博弈频繁使用超限战的影子!

  目前,美国对华已经形成“战略竞争法案+全政府行动+超限战部队+太平洋威慑计划”等一整套大国竞争的超限战大格局。

  “战略竞争法案”为美国对华超限战提供了顶层设计、战略指导和法律依据。

  “全政府行动”为美国政府各部门对华超限战统一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和行动指南。

  “超限战部队”为美国打击中国全球领先的理论、技术、人才、机构和企业等核心利益,提供了实施超限战的力量保证。

  “太平洋威慑计划”为美国对华超限战落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经费保障。今年5月28日,拜登政府向国会提交2022财年国防预算高达7530亿美元,其中50亿美元将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可能是这支超限战部队的部分经费来源。

  面对美国大国竞争的超限战大格局,国人当重温《超限战》,切不可让这部传世经典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笔者虽然人轻言微,但是,也希望抛砖引玉出点力。因此,笔者准备在前几年发表超限战启示录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再写几篇文章作些探讨,今天算是开了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20:10 , Processed in 0.1094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