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88|回复: 0

博索:人口雪崩,资本秩序制造的生态灾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0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2020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

  然而,来自其它官方渠道的信息却并不支持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权威结论。不少地方披露当地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10%-30%。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新生儿登记数仅1003.5万,较2019年大幅下降约15%。2019年公安部新生儿登记数为当年统计局出生人口的80.5%,按此比例反推2020年出生人口或较2019年下降超200万。

  上海历年元旦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可谓触目惊心,2021年元旦,上海新生儿数量为27人,而31年前的1990年元旦,这一数字是2784人。请注意,这不是人口基数恒定状态下的人口出生变化,从1990年到 2021年,上海的常住人口从 1334万,增长到2418 万。而根据上海卫计委的说法,近年来上海市致死率第二的是恶性肿瘤,仅此一项,上海市日均死亡98人。

  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负增长的世界级大城市,究竟是人的城市,还是资本的城市?这座水泥森林里居住的,真的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么?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更为揪心,华夏种族的基因污染与民族成份的变化。

  上面,国家统计局语焉不详的例行公事:人口持续增长。我们不得而知的是,人口持续增长的是主体民族,少数民族还是移民局引进的各色杂胡?

  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沉重的现实:自从顺应国际潮流,听信马寅初人口理论对中国主体民族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数亿汉族人口被从事“甜蜜事业”的机构执行了人道消灭,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有效率的人类清除。

  接着,我们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然后就是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移民局的上窜下跳,这究竟是巧合,是适时调整的人口政策,还是一场预谋已久的种族灭绝?

  中国人口雪崩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人口雪崩的难道仅仅只有以计划生育为代表的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雪崩,表面上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消减中国人口,实际上,消减人口与人种并不是最终目的,这只手最终要消灭的是华夏文明,而承载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古老乡土民族,恰恰是资本国际奴役全球最大的阻力。

  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移民局,都只是资本国际主导的,买办官僚实施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段性行为,而其所有的努力,是要毁掉华夏文明赖以存续与发展的文明生态。

  从“人多力量大”到“只生一个好”,再到人口雪崩,发生了什么?

  现在,放开了二胎,人们却普遍没有了生育欲望,是不愿,还是不能?

  不只是生育政策的问题,而是社会生态的问题。

  过去,有人以嘲弄的口吻说。生个娃,就是多煮一把米,多加一勺水的事。他们说,以前没有电,娱乐贫乏,人们能做的,就只有造人运动了。

  这种说法貌似有道理,却全是浮于表面的充满恶俗趣味的解释。

  是一把米,一勺水的事么?那把米,那勺水都是衣食住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一把米,一勺水可以拉扯大一个孩子,是因为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健康的社会生态,是安心的,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日常。

  这种安心,无后顾之忧的社会生态,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

  焦裕禄式的人民干部,赤脚医生,民办老师……还有那些傻里傻气的乡亲,哪一个不为健康的社会生态奉献着自己的心力?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与共建,创造了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好时代。

  如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你还能安心么?

  再也看不到那些淳朴的,冒着傻气的乡里乡亲,每个人都变了,变得精明的可怕。饲料鸡,激素鱼,地沟油,硫磺药,所有人都精明的易屎而食。

  慕利眼前,趋之若鹜。寸光之外,哪管祸水滔天。

  广土巨族,人多力量大,生生不息的田园生活,是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载体、社会生态与精神家园。

  农村农民的愚昧落后的根源是满清、民国,累积数百年的奴化统治,敲骨吸髓的压榨、剥削、战乱造成的,农村农民的愚昧落后形象是近现代无数文人、影视从业者扭屈的展示所塑造的所强调的,其目的,是反衬海洋文明的正面形象。

  正确认识历史与人性,首先要摆脱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与侵蚀。

  在汉唐宋明,吏治清明的时代,乡村从来都不是贫穷落后的象征,相反,清明上河图清汴京的繁华,明末江南市镇的繁盛,其本身或其根源都是最为广大的乡村,城乡并没有显著的界限。

  在延安与南泥湾,解放后的人民公社,东北农场,新疆的建设兵团,农村与农业,都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相反,它是根,是力量,是保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 桃夭》

  无论是焦裕禄式的干部,还是赤脚医生,人民公社,农村供销社,民办教师,都是把生活建构于土地、产业,与劳动者主人翁身份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健康的,生生不息的健康生态,七八十年代的人口快速增长,恰恰说明了这是有益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生态,人口增长就是这种健康生态的最直接体现。

  八十年代的阳光少年|

  破坏基于乡土与主人身份的生生不息的文明生态,是终结华夏文明最有效的,也是最彻底的方式。

  如何毁掉华夏文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明生态呢?

  用城市化解构农业社会生态与建构在农业文明上的华夏文化与生活基础。

  不难发现,中国的人口雪崩与城市化进程是同步的。

  乡村与城市不是文明与愚昧的区别,更不是落后与先进的标志。

  三农学者温铁军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的是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城镇化,而非制造城乡两元对立,以汲取农村劳动力与财富资源的城市化。

  这其中的区别主要在于社会身份与其背后的生产关系。

  城镇化的主体,是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亦城亦乡的农民,既能享受到城市的便利,也能得到农村资源的保障与滋养。在这种复合城乡关系之下,实现城镇化的农村人群有着远比成为单纯市民更大的资源基础与发展空间。

  社会主义中国城市乡村的现代化,原本应该是发挥劳动者主人身份与主动性的现代化,而非资本秩序主导自由市场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把劳动者变成现代奴隶的现代化。

  以追求GDP为目的,以城市户口与商品房,私有制雇佣关系,资本秩序主导的城市化,则彻底斩断了农村转移人口来自乡土的安慰与滋养,它把过去源头活水的城乡对流关系,变成锁死的吸血与榨取关系。农民工成为新时代的城市浮萍与包身工。富士康与996福报不过是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笔下,《德伯家的苔丝》故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翻版。

  陷身城市化囚笼,置身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商品,有多少议价能力与自我保障能力?在资本秩序下的城市管理者眼中,劳动力的人权,发展权,甚至生命权,又算得了什么?

  资本秩序下的城市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再是乡土社会中面对动植物,遵循生命节律的生产劳作,而是卓别林式的机器时代生产方式,或者更为抽象的信息生产,在这一过程中,人与人的生活被异化为机器或者程序。

  资本主导的组织与分配方式,加剧了人群的分化,让原本活跃对流的社会,变成层级分明的板结窒息的土壤,人与人之前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合作互助关系,而是演化为丛林法则中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最终的获益者,则是“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的马太式资本家。

  实现了“城市化”的劳动者,不过是资本秩序的奴隶。

  资本秩序限制与锁死了女性的生育机会

  信奉私有制生产关系与自由市场的资本秩序是人口雪崩的重要原因。

  集体宿舍,封闭式管理,高强度工作,就是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主力生育人群的日常生活。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萍《谢赐珍珠》

  同样是被限制在高墙之内的女性,古人尚还有些许闲适与诗意,而在现代女工这里,却只有日复一日的,枯燥的劳作。

  今人多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戕害,却对资本秩序压榨的现代女性熟视无睹。

  这些图纸,线条,器具,它们会对我说

  在生活中我们相遇也将相爱,我在

  某个机台上打磨生活,涌动如潮汐的

  未来,我收集着的爱,恨,青春,忧伤

  正被流水线编排,装配,成为我无法捉摸的

  过去,理想,未来,它们与爱情,亲人纠缠

  似一根古老发黑的枝条,等待某个春天来临

  我的往昔已沉入蔚蓝的天空,剩下回忆似星辰

  若隐若现,安慰着我孤独而温暖的心

  —— 郑小琼 《安慰》

  在冰冷的资本秩序面前,现实只剩下无望的等待,而安慰则来自于过去温暖的往昔。无数先烈与英雄建立的共和国,无数劳动者建设的美好家园,他们的子女成长为新的劳动者,却是资本秩序透支与压榨的对象。

  私有制生产关系与自由市场框架下,现代女性的就业,影响与限制了她们生育意愿与生育机会。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解放之后,在公有制生产单位凋零之后,相应的保障体系也烟消云散,现代女性重新奴役于资本秩序。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期,被解放的女性并没有把自己视为家庭的囚徒,生育机器,她们不但是新中国的劳动者与建设者,更是华夏民族的母亲与民族未来的哺育者。

  当下的女权主义者热衷于传播女权主义的新概念宗教,呼吁结束性别主义,性别歧视、性剥削与性压迫,做新时代的自由女性。她们用身份政治诱导年轻人成为女权主义名教的信徒,人为制造性别对立,解构社会伦理与责任,制造社会撕裂,成为女权名教的毒菌恶花。

  从一个相对健康平衡的社会生态之中抽离,再娇艳珍贵的花与叶,脱离了文化与环境,它的存在基础与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

  女性也好,男性也好,都是历代圣王先贤,英雄俊杰的优秀子孙,都是这个灾难深重民族的宝贵资源。组建家庭,繁衍子嗣,传道授业,既是天道,也是责任,更是现实生活的意义。

  资本秩序的城市成为公共资源的瓶颈

  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并非意识不到超大城市诸多问题,住房,教育,医疗,交通,但如果这是GDP教徒有意为之呢?

  垄断有限的资源,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利润变现。在这一点上,香港是很好的教科书,香港并不缺建设用地,如果都开发了,地产商还怎么赚钱?

  通过人为的制造稀缺,就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溢价销售。当生活与发展成本传递到普通人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不买房,不看病,不结婚,不生或者少生孩子。

  在资本秩序之下,他们无法获取传宗接代所需要的资源。

  资本秩序之下,市井文化,老板文化,打工仔文化,形成了事实上的人群分层,对立与隔绝;卖身式的合同制,机械化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营造与加剧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焦虑。

  连如今的乡村,也因为教化失治,堕落为黑恶秩序的领地。

  当代中国,大龄未婚人群多达2亿。

  生命不能承受资本秩序之重。

  ……

  物役,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

  在资本秩序之下,劳动者通过市场来获取财富与生活资料,市场权限与对市场规则的掌握程度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

  这一秩序之下,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掌握的权力或者财富来衡量,人的价值被物化了。这无疑是一种生命的降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再从更高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快乐与意义,而陷入物欲之井,成为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奴隶。

  丁克,就是这一精神贫瘠时代的病态产物,它不是梁祝式的精神之爱,而是一种终结生命伦理秩序,主动绝嗣的凉薄对食,是违背天道人伦的畸欲之欢。

  与之类似的,还有爱狗人士。

  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人类才完成了对禽兽的驯化,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因为人是异于禽兽的高等动物。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在一些人眼中,狗几乎获得了与人同等的地位,甚至与爱犬同吃同睡的大有人在,从异于禽兽,到同于禽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记忆中有一部叫《忠犬八公》的日本电影,感人至深。

  人与动物,确实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

  但是,感情是一回事,人兽界限是另一回事。

  朴实的劳动人民,常常把马牛狗猫视作家庭的成员,呵护有加。民间也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但无一例外,这些故事中的充满灵性的动物,都在尽自己耕田拉车看家捕鼠的本分,爱护归爱护,甚至作为宠物,都没有突破人兽伦理的界限。

  与爱宠同吃睡的人士,给予动物不该有的位置与身份,在这种偏执的超物种的爱恋关系之下,实质却是人的异化。在他看来,狗应该获得与人类同等的地位,而在正常人眼中,他却多多少少成了爱宠的同类,人群中的异类。

  这是另一种身份政治的人群,他们当中也有人结婚生子。但是,当一个人把情感与精力倾注在爱宠身上之时,他还有多少情感与精力分给他的同类,他的伴侣,他的家庭,他的子女?这种独特的畸恋又会给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

  把犬视为家人,是渔猎民族的生活日常与传统习俗,因为没有猎犬,就难以获得足够的猎物以维持生计。因为较晚进入文明社会,渔猎民族后裔还带有浓重的动物习性,人狗情深正是这一习性在现代社会的留存。

  一个中国人,经历了数千年文明的熏陶,不去追求更高的生活趣味与生活方式,却学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是展示自己的前卫呢,还是展示自己的愚昧无知呢?

  国际化语境之下的揖胡乱华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名为《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的电视剧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尊卑秩序。

  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河殇》之后,由买办学者、买办官僚所塑造、所主导的价值秩序。

  从《河殇》到《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反映了这一时期买办集团意图主导的价值秩序从思想领域到文艺圈和公共传媒的扩散。

  从那时起,革命主题、英雄主题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的影视作品慢慢淡出国人的视线,而出现于荧屏之上的,则是反映中国人愚昧、落后,扭曲人性的作品,随着好莱坞登陆大陆市场,欧美男性高大深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

  在好莱坞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之后,白人英雄作为最后的拯救者也出现在中国的影视作品当中,西装革履成了上等国人的标配,而在近年来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得了白化病。

  与此同时,把无数英雄搬上银幕,为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新中国六大电影制片厂全体沦陷,而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后一部作品,竟然是把精英视作抗战主角,把西方神父当成抗战精神源泉的《无问西东》,这是八一厂功成名就的谢幕之作么?这是买办资本恶毒的诅咒。

  从近期山大留学生,选秀综艺节目包装外籍精英,移民局,外国人永居条例,观察者网“五胡来华”等一系列事件背后,我们很难不担心,在资本秩序的掌控之下,我们用什么来阻挡疯狂的杂胡入侵?

  等待冉闵,或者黄巢,你我须发皆白时,能否得见?在资本秩序的重重奴役之下,有多少人还流淌着先辈英雄勇于牺牲,勇于抗争的血液?几时能把这些邪恶肮脏的洋垃圾化为匈奴血,胡虏肉,变成呈献于华夏宗庙的祭品?

  南海长空与加勒万河谷悲壮的英雄,在媒体的流光中昙花一现。主流媒体把内容留给了白化病患者,给了伪娘,给了风度翩翩的白大人,给了知书达礼的尼哥。

  主流媒体揖胡抑华的戏码,实质上是一场婚恋与交配市场的定向营销,这一营销策略的结果,是同宗同族的本土原配出局,而被包装粉饰的洋垃圾成了炙手可热的速配对象。

  几十年的营销洗脑之后,无数汉服佳人与多毛怪物成双入对;广州,上海,义乌,儿童游乐园中,已是墨迹斑斑……

  资本秩序下的种种乱象,都是社会灾难的呈现,都指向人口雪崩的答案。

  而人口雪崩造成的严重后果,却不止于此。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少子化,无子化更大的危害是难以形成适宜于儿童生长的,同龄人构建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自我纠偏,健康成长。缺少这种环境,儿童却容易被深受利己物欲流毒的家庭与社会熏陶的根基不正。

  很多人讨论新中国取得的成就,只看到了80年代之后的GDP数字,只看到经济总量的快速上升,只看到可观的人均财富。问题是,无论是云中骏马,还是慈善光标,人家愿意和你平均么?

  新中国初建的前三十年,物质财富生产,基础建设并没有像今天这般用数字量化,用概念平均,但正是那些未被GDP量化的基础建设与社会生态,保障了国家力量的快速增长,保障了八十年代人口的繁衍。那些未被量化的建设成果,未被资本秩序主导的社会生态,才是真正的文明,真正的财富,真正的发展方向。

  ……

  技术有先后之分,文明无古今之限。

  脱胎于黑暗中世纪的蒙昧文明,借助于盗窃的技术成果,把灾难与蒙昧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马太式的让多者更多,还是云马的福报,都在用资本宗教固化一种秩序:奴隶们,你们要安于自己的命运。

  华夏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存储器,是资本秩序最大的威胁,因为这一真文明的存在,歁世盗名膺品就会漏洞百出。只有彻底清零华夏文明,野蛮落后的概念文明才能获得真正的权力与秩序。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穿越了重重灾难与艰险,伟大的文明依靠繁盛的族群得以传承与发展。如今,无数圣王先贤,无数英雄俊杰所曾经面临的艰险,所遭遇的困境,轮到了我们来承担。

  文明生态的修复与重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关于人,关于文化,关于生存与发展,关于义利取舍,关于华夷之辨,关于人兽之分,关于物我关系的论断,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与教训出发,从天道文明的视角出发,就会从小我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迷梦中惊醒。因为资本秩序的霓虹边上,就是欲壑难填的万丈深渊,纸醉金迷的小资情调,又何尝不是贫乏沉沦的悲凉。

  真正的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人的繁衍,教化与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家园与环境和谐发展,它是人的秩序,不是物的秩序,不是资本的秩序与宗教的秩序。人是一切的起点与基础,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的可能与希望。

  真正的文明,可以互利共赢,共建健康生态,而资本秩序之下,只有奴役与压榨,上帝与羊群,镰刀与韭菜,怎么可能共赢呢?

  神州大地,锦绣山河,是历代华夏祖先与英雄烈士留给子孙的资源与财富,这份资源与财富,只属于雄健纯正的炎黄子孙,绝不应也不能留给黑白蛮夷、禽兽、九木之种与披着人皮的伥鬼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20: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