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92|回复: 0

蒋校长:地球上破事这么多,中国人依然仰望星辰大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4 20: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9日上午11时22分30秒,在万众瞩目之下,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准确送入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来一个好好的航天发射活动,却被很多中国人玩出了社会主义浪漫。

  先是西安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火箭为背景,为大家献上了《钢铁洪流进行曲》,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然后又有网友在观看区,发现了站在宇宙高度思考人类意义的中国科幻巨人--刘慈欣。

  当然,为了思考的高度更高一点,他站在了凳子上。

  还有一个女星空摄影师的照片更是火爆了全网,构图完全达到了人民日报头版的水平:

  火箭升空,红旗飘飘,人民群众仰望着代表人类最高技术水平的航天器,欢呼雀跃。

  一个网友不禁感叹:地球上破事这么多,中国人依然选择仰望星辰大海!

  01.

  曾经,能够近距离观看自己国家的空间站升空,还只是外国人的专利。

  1986年寒冬,哈萨克斯坦荒野,高大粗壮的苏联质子火箭无声矗立,成群野狗在发射塔的巨大阴影中觅食。

  一声巨响,火箭冲天而起,将和平号空间站送入太空,苏联举国欢呼。

  ▲2017年,俄罗斯“质子-M”火箭发射

  从此,人类拥有了第一个第三代空间站。

  说它是第三代,是因为这一次的和平号并不像以前的单舱体,而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多个分段依次发射,在太空中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空间站。

  和平号总重137吨,体积472立方米,90分钟可绕地球一周。

  它也是全人类空间科学家独一无二的圣地,用一个曾登上过空间站的科学家的话来说:

  “无边的宇宙中,它就像一件艺术品”。

  大概是因为战斗民族特殊的浪漫气质,苏联宇航员在升空时,还带上了三枚邮戳,作为人类第一个太空邮局的标志。

  也许未来人类远征星海,这个邮局就代表思念的起点。

  浪漫的不只是太空来信,苏联/俄罗斯人还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建设了一个人造月亮。

  因为俄罗斯的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之中,极夜的国土连续半年见不到阳光,脑洞大开的俄罗斯人决定发射一个人造月亮,利用反射太阳光的方式,为这部分国土提供照明。

  1993年,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中,通过一艘货运飞船展开了一个小小的薄膜反射镜。这个反射镜通过自转的方式,把自己甩开,变成一面直径20米的圆形镜子。

  最终,这个小小的镜面,向地球投射出了一道直径长达4000米的光柱,亮度如同满月。

  1993年2月4日莫斯科时间4时,居住在寒冷的俄罗斯北方的居民在朦胧的夜色中看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

  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奇的"月亮"庄严划过夜空,从约300公里的高空像探照灯那样将一束暗淡的光束投向夜幕下的大地,在地面上形成一个直径约4000米的快速移动的光盘。

  天穹上的亮光如同神迹一般,代表着人类对征服太空的信心和梦想。

  可是,大部分梦想,是会破灭的。

  而信心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1991年,苏联解体,一起解体的,是一个民族征服太空的雄心。

  他们开始关注吃饱肚子和货币贬值,宇航英雄的勋章也被卖给了国际倒爷来换取劣质伏特加。

  而苍穹之上的和平号空间站,已经年久失修,舱体腐蚀坑洼,太阳板烤裂发黄。

  飞越一个时代之后,眉目尽是风霜。

  1999年6月,最后一批宇航员离开和平号,根据俄罗斯风俗,他们留下了欢迎新人的盐和面包,但他们都清楚,不会再有人来了。

  1999年最后一天,俄罗斯难以承担和平号的巨额经费,决定坠毁和平号。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冲入大气,南太平洋小岛上,人们仰望天穹,四个巨大火球破空而来,拖出橘色烟痕。

  那些火球是和平号的残骸,一个时代的太空奇迹,一段史诗的悲怆收尾。

  也许,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拥有它,而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02.

  一个大国的空间站坠毁了,另一个大国的空间站升空了。

  当然,这个大国的空间站,打了一个“国际”的旗号。

  国际空间站原名“自由号空间站”,本来是里根政府与苏联进行冷战计划的一部分,但苏联解体后,这个昂贵的计划没有了对手而被众议院取消。

  克林顿上任后,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进步,就想在太空留下点能让人记住的东西,于是就重启了原先的计划,为了降低成本获得众议院的批准,还邀请俄罗斯也加入该计划。

  很快,这个空间站变成了大国们的玩具,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欧洲航天局纷纷加入,欧洲和日本研发实验舱,加拿大制造机械臂,俄罗斯提供火箭,美国负责航天飞机。

  最后,国际空间站成了一个总质量420吨的大家伙,舱体长度74米,内部空间1200立方米。

  这是人类在太空最大的航天器,总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它飞过浩瀚的苍穹。

  你站在地球上看星星,星星上的人在星星上看你。

  国际空间站上有一组凸窗,从舷窗下望,漆黑宇宙中,地球幽蓝明媚。

  宇航员最喜欢在这里360度俯瞰地球,看风暴凝聚,看太阳升起。

  还有宇航员抱起吉他,漂浮在空中弹唱了一曲慵懒欢乐的《太空怪谈》:

  我待在船舱里,远在地球之上,看着蔚蓝的星球,如此自由自在。

  多年后,马斯克向太空发射了一辆跑车,同样放了这首歌。

  音符流淌跳跃在宇宙,这是科学家的浪漫,也是人类文明的颂歌。

  可是,这颂歌,却把中华文明排斥在了门外。

  那闪耀着划过夜空的巨大钢铁建筑物,对西方人来说,它是骄傲。

  对中国人来说,它是羞辱。

  因为在建设之初,美国傲慢地拒绝了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请求。

  原因也很简单,其他加入的国家,除了俄罗斯,都没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也没什么野心。

  但中国不同,且不说意识形态的分歧,技术能力和工业基础上,中国完全可能借鉴国际空间站技术加速发展自身技术,所以是断断不能让中国加入的。

  并且在2011年宣布,禁止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任何项目研究。

  但他们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中国有一位伟人说了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拒绝,反而激起了我们的斗志。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身上都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不让我们加入,我们自己造!

  于是,中国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2011年,中国向太空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五年后,中国又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21年,中国又开启了新的大型空间站建设计划!

  与美国的闭关自守相比,中国的空间站反而是广交朋友,让绝大部分没有能力发展整套航天体系的国家搭乘顺风车,既可以开拓眼界,也能提高中国在国际航天俱乐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9年6月的时候,中国公布了首批入选中国空间站的9个科学实验项目。

  这些项目来自17个国家,包括俄罗斯、日本、印度、沙特、德国、法国、意大利、肯尼亚、墨西哥等国。

  至于美国项目嘛,对不起,被拒了。

  理由是: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在科学价值和技术层面不达标!!!

  美国项目的科学价值会连墨西哥都不如?这是杀人还要诛心!

  更不要说就在2年后,国际空间站就要报废,而中国的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留在太空的空间站,真正成为人类之光!

  曾经对我爱搭不理,今天让你高攀不起!

  03.

  天和号发射之日,恒河边葬火熊熊,中国南海惊涛未歇,中东依旧战云密布。

  但中国人仍然选择了仰望星空,正如哲学家阿尔伯特·史怀哲所说:

  我们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地球上疫情尚在蔓延,中国人为什么仍然坚持探索太空?

  原因很简单,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所以失去了海洋。

  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所以失去过国土。

  中国好不容易赶上信息时代,却已晚了30年,以至于现在别人随随便便拿个小小的芯片,就能对中国任意拿捏。

  我们的历史书上,这样的教训已经足够多,足够惨痛,中国错过了过去,绝对不能错过未来!

  我们现在抱怨祖先放弃海洋,绝对不能让后代抱怨我们放弃太空。

  曾经,当美苏正在太空进行竞赛时,我们还在为石油发愁,油田建设的混凝土要用石油工人跳进去搅拌。

  那个时候,中国人哪有精力哪有能力去把目光投向太空?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为中国人仰望太空提供了可能。

  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当你抬起头,看着璀璨银河,会不会产生疑问: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宇宙是什么样的?几亿年,几万亿年后人类会怎么样?正如30多万年前,那一只刚从树上下来的人猿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时,对宇宙产生的好奇那样。

  中国人和全人类一样,都满怀好奇地看着宇宙。

  中国人同样想知道,太阳能量终将耗尽时向着地球膨胀的场景,想知道黑洞大对撞的样子,想知道亿万年后逐渐膨胀又越来越孤独冰冷的宇宙……

  不管我们参加与否,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向前,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冒险之一。

  全球的目光现在都注视着太空,注视着月球,注视着行星以外遥远的宇宙。我们在这新的海洋里扬帆,因为能获得新的知识,赢得新的权利,这些新的知识和权利也必将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服务。

  在探索人类未知的征途上,中国人不能缺席,也不应该缺席!

  除此之外,空间站,同样是一个航天强国的“入场券”。

  作为一个蓄势待发的航天强国,星辰大海怎么能少了中国人的脚步呢?

  更何况,天和空间站的发射成功,让我们可以拥有很长时间的技术红利。

  天和空间站质量足够大,可以在上面搭建各种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可以充电连Wi-Fi玩平板,当然也可以施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能种菜,为以后人类在太空建立地外基地甚至长期居住创造条件。

  这也证明只要中国人想,星辰大海都阻拦不了中国人探索的脚步。

  除此之外,空间站对国民科学意识教育和国民自信心也有独特的意义。

  在当下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关口,人民急需此类精神提升士气。所以长征五号涅槃重生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犹如女排夺冠一般。

  让人欣喜的是,中国航天经历繁华,也逐渐走入国人内心。

  那一次次载人飞行,那一次次探测器绕月登月,那一次次新一代首飞,以及被人民爱称为“胖五”的火箭升空,中国航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太空,思考宇宙的意义。

  从当年的太空授课,到现在海南文昌海岸上的人山人海,无数中国人花上一个月工资自费飞赴海南,就是为了能亲眼看到中国科技结晶飞入太空。

  火箭升空,磅礴的轰鸣声自发射场传来,整片海滩上骤然响起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热切欢呼和呐喊,无数人举着手机,高喊“加油”!

  也许,发射前,很多围观的人还只是个碌碌无为且时常沮丧的普通人,但是在那一瞬间,他们都能仰起头,以超脱现实身份的心境,去跟随火箭眺望和感知深邃位置的宇宙之海。

  毕竟,人生如海,做不到波澜壮阔可歌可颂,也希望偶有月光星光投影其中,带来片刻浪漫徜徉。

  不得不说,文昌发射场的选址真的非常之完美,既解决了大型火箭的运输问题并提升了运力,又造就了中国版的卡纳维拉尔角,成为航天旅游新地标。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发射场里,有很多小朋友是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发射,父母还一脸骄傲地讲述中国的火箭、飞船、空间站。

  这一代孩子是幸运的,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已经在他们心中深深地种下了航天的种子。而这种播种的方式,不再是“好好学习”的简单说教,而是“奔向星辰大海”的亲身体验。

  央视曾记录过海滩边等着发射的两个刚刚高考完的学生,周围很多人也都送上了祝福,其中就有一句:“希望你们以后能坐在控制室看发射!”

  这两个十八九岁的孩子注视着远方白色的发射塔,眼睛里是紧张,是期待,更是无比充沛的朝气和自信!

  有这样的一代沐浴在宇宙之光下的中国孩子,中国航天的未来绝对可期!

  04.

  大灾之年,必有大遇。

  中国人在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中,抓住了机遇,走向天空,探索星海。

  我们不用着急赞美,一个刻意要赞美的人,只会刻意地、假惺惺地做一些看似值得让人赞美的事情出来,比如大洋彼岸那一只非黑即白的鹰……

  而一个一心只想做好事业的人,他必然是不屑于旁人看法的——你赞美也好,你挖苦也罢,我只会奔着我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所以,我们不用赞美,只用骄傲。

  身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身在这个最美好的时代的骄傲。

  老蒋一直相信,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复兴的脚步,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什么样的绝境,都不能把我们征服。

  中国的伟大,文字描述不出,也无法描述。

  因为坚毅、勇敢、不屈不挠,已经刻进了中国人的DNA。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再过2个月,中国的航天员即将进驻天和空间站,他们也能自豪地像美国宇航员那样,在穹顶之上360度俯瞰地球,看风暴凝聚,看太阳升起。

  也许他的目光,在某个瞬间,能与我们仰起头眺望他的目光,交汇在茫茫的太阳系间。

  加油,中国航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11:13 , Processed in 0.0781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