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34|回复: 0

王海滨:百年税务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07: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普减税之后,拜登上来就准备加税,市场有轻微的触动,数字货币则因被列入资产利得税和富人重税的传闻大跌。

  耶伦虽然不是美联储主席了,但她在财长的位置上也铁了心要捍卫美元,税收这算是一个重击,因为你不会因为持有美元并在换汇过程中被征税,当然这实际上有人提出过,叫做托宾税,是自70年代布林顿体系解体后这位老兄提出的,无人理睬,后来又分别在90年代和21世纪提出,有少数国家实行了,无一例外打击金融市场,其中瑞典实行后一半证券交易转移到英国去了。欧盟在讨论实施,外汇交易除了在短暂的投机攻击时被一些国家实行,以遏制高频交易和短期炒作,并未广泛推出。

  当然如果耶伦的主张真的实现,在加密数字货币上出现利得重税,那么会减少炒作,说不定会让比特币成为稳定的交易介质,但由于交易厚度减少,炒家就可能离场了,这个市场未免就变得呆滞。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税收这个武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

  税收会导致王朝更迭,正如中国古代史如宋明等王朝,士大夫垄断土地商贸,并控制权力,以拒绝纳税后,皇权就变得羸弱,维持朝廷运转的财政收入就只能日益加到普罗大众身上,当百姓不堪负重,卖身为奴,土地兼并,实际上王朝的国家机器就变得羸弱,在北方蛮族的入侵下不堪一击了。

  当然豪族躲过王朝更迭灾难性冲击后,又可以传承下去,只要蛮族学会了儒家治国那一套,就可以依赖知识储备和人才出仕,继续维护家族,树大根深。

  像清朝雍正那样铁血征税,把江南豪门整的叫苦连天,江南儒生愤怒之下,笔杆子一开,雍正就成了残暴君王,而因为老爹给自己打下的富裕财政,稳定长期执政的乾隆却名声显赫,道理就在这里了。

  战争往往让此类王朝暴露脆弱之处,因而当我们看到欧洲在近一百年的税负变化,重税起源于战争,一战、二战让欧洲诸强开启了加税之路,像英国对贵族的征收所得税,在1894年开始从一个微小的8%起步,到一战、二战一路加码,到了80%,加上延迟罚款8%,为88%。另有传说是还有收入税15%,加83%的所得税,为98%。我没有旁证,就不作为主要数字。前面的税务也足以说明重税的程度了。

  只能说英国的贵族阶层未能像宋明的豪族一样保住自己的财富,大宪章之后,王族、贵族、商人、知识分子等已经开启了权力制衡之路,贵族已经无法通过控制两院维持一己之私。

  但是战后的欧洲大陆与英国普遍征收重税,却和20世纪初左翼运动的崛起相关。

  二战是一战的延续,学界常把这两场战争视作一场战争。这两次大战的开启,是在一个近代史上的全球化背景下,通讯、汽车、电力、航运、飞机等高科技纷纷诞生,金融资产一再上扬,贫富差距扩大,劳工阶层面对长达百年的糟糕生活状态,在左翼哲学思想崛起的欧洲,愤怒积聚,上层建筑不稳,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促使矛盾转移为国家之间战争一触即发。

  而为了维持战争,征税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二战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占据欧洲主流,劳工政党在英国和欧洲各国成为执政党,国有化、高税收、高福利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这个过程中,有一股清流,就是联邦德国,也就是战败国在重起崛起时,却稍微在税收上减轻了,这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尤其是与英法相比。

  不过在美国的马歇计划支持下,重建欧洲的过程中,英法德意等都恢复迅速,经济增长猛烈,法国在比例上要低于德意。意大利的增长,有坊间传言是因为意大利左翼政党与苏联眉来眼去,给了意大利大量订单。

  欧洲建立重税、高福利的过程持续了三十年,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都在实行,美国虽然没有实现高福利,但劳工收入也在猛增,所谓蓝领即中产阶级的时代,就是指这段美好时光。

  但国有化比重大、税负高昂、工会不断罢工的英国很快撑不住了。

  之后法国也开始停滞。

  其他的欧洲国家中只有德国仍在增长。

  整个七十年代的欧美都陷入了经济停滞,实际上欧洲在马歇尔计划的战后重建,以及美国实行的美元金本位制度,也帮助了欧洲经济增长。70年代的布林顿森林解体和中东石油危机同时打击了欧美经济。

  所以从80年代开始,美欧都开始减税,一路减到21世纪。

  在欧美实行重税的过程中,产业不断转移,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就在这数十年里崛起。日本的税负并不低,但是由于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存在了几十年,就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机电、汽车业的转移。这里的转移并不是美欧的资本转移,而是经济结构变化。

  重税、高福利和工会不断罢工摧毁了英美的汽车业,所以英美走向金融帝国,服务业容纳更多的就业。

  八十年代,美国作了努力,通过广场协议的经济战争行为,遏制德日的发展势头,以恢复美国经济。同时内部减税,贬值美元,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苏东集团的垮台、日本的衰退、IT产业的崛起、美元成为真正全球货币的红利持续了三十年年之久。

  但是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制造业大国崛起,绝对是给了美欧制造业致命一击,产业资本真正的大规模转移到中国。重税、高福利、工会势力强大的美欧社会,在主要经济体的工业增长曲线上,可以看到出了德国维持增长,就只有中国一根抛物线向上了。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弥补了中国实际上也是重税国家的缺陷。

  在这几年减税之前,中国的综合税负高达67%,远超过欧洲国家。实际上,全球综合税负平均为40%,西北欧国家都在50%上下。但是这里面要区分个人税负和公司税负,比如加拿大和瑞典是出名的高税负国家,但其实瑞典和加拿大的公司税负并不高。其中加拿大的公司税负仅高于以低税出名的新加坡。

  中国的制造业中,外贸制造业之所以维持强势增长,还因为出口退税和汇率稳定。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汇率优势也在消失,我一再提及的制度优势指的是基建投资、招商引资优惠税负、无美欧式工会。但是产业链齐备和升级换代的自动化仍维持出口制造业的竞争性。

  而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大规模的调降增值税等,对经济帮助非常大。

  美国的企业除了制造业产业资本的转移,还有五百强企业在美国海内外的避税架构,帮助了美国整体经济维持竞争力。

  但是在全球化隐约结束的现在,全球产业链重组是一种趋势。对于美欧日来说,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对他们的就业并无帮助,只是牺牲了采购链条的稳定,在动荡中重组。

  因此从美国的动作来看,就是在税务结构上重组,包括对中国的关税,也包括了对越南和泰国的关税壁垒,同时耶伦也想要管理全球税收,迫使低税国不能再为美国资本制造税务洼地。

  拜登的加税也是同样的想法。

  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全球性,债务的扩张也是全球性的,美国资产的财政失衡与美国想要实行高福利去安抚塌陷的底层,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驱动力,要在各方面加税。

  欧洲在加税和减税间进退维谷,法国实际上更应该减税,因为法国的经济增长乏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但是法国执政党不管谁上台,都面临加税就得罪资本,豪富跑了几千个人;减税减福利,劳工就上香榭丽大道打砸抢烧的局面。

  英国这些年的税负在降。德国和瑞典等实际上维持了企业税负不高,正如日本和加拿大的企业税负在发达国家中也不高的局面。

  加拿大实际上政府收入7-8成依赖个人税,其消费税也颇高,类似美国的华盛顿州等,我称之为穷人税。因为普罗大众的人头税高,同时购物消费这件事上,富人与穷人的总金额差距并不大到哪里。由于疫情导致各国财政失衡,加拿大迫切需要新人头,在疯狂放开移民资格。

  重税和高福利放在一起这件事,就是很多人直接放弃工作去吃福利,另一部分白领发现自己和蓝领到手收入和福利差不多,也就没有什么上进心了。

  但是货币泛滥会打击这些人,因为有资产和无资产的贫富差距或急剧放大。

  就连从不鼓励炒房子的德国和瑞典,房价也涨的底层愤怒无比。更不要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把中国人买家恨得要死。

  也就是说在高福利制度下,教育医疗失业金都没问题,高房价却搞得人们生活困顿,好街区和坏街区在欧美社会意味着糟糕的社区环境,治安混乱,人身安全受损,因而哪怕是教育医疗免费,一群坏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坏环境里的疾病吸毒更广泛,医疗也就没什么香了。

  美国这些年为了追杀自己的企业和富人,已经迫使全球各避税地公开了税务信息,FATCAT和CRS两个税务信息交换系统,当然也有其他主流国家想要追杀自己富人的欲望在内,合理形成这样的趋势。

  债务扩大、贫富鸿沟、财政失衡、高福利不能削减、经济增长必须要前行,这几个混杂的要素会让人类政府的行为模型朝着一个方向去走:征收富人税、打击避税的跨国企业巨头、打击避税地和低税国家、打击竞争力强的国家(中国)。

  一个词:均贫富。

  争夺人口,实际上是很多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行为,不过他们面临自己国内民粹主义制造的种族主义,像美国实际上是排外的。拜登对非法移民的赦免政策,原因在与美国需要干脏重贱活的外来贱民,这是美国的底层贱民不肯做的工作。但底层贱民因为已经被煽动了种族仇恨,哪怕自己不肯干,也认为非法移民在抢自己工作。澳大利亚等国街头对亚裔的袭击,整个社会弥漫的华裔仇恨和歧视,也与房地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业呼吁开放移民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不仅仅是加拿大、芬兰等国大幅度放开移民,英、德、西、葡等等都在放开移民门槛,更不要说那些在卖护照的岛国了。

  这和税收政策一样,都是在争取税基扩大。

  这是21世纪的新鲜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22:33 , Processed in 0.1250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