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19|回复: 1

博雅:为何中国人最认同“金钱等于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3 0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国际调查体现出不少中国人将个人所有物等同于成功的全部。
  2013年,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
  一项新调查称,在中国,人们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倾向于用物质衡量成功。但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有那么不寻常吗?
  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最近一项针对20个国家的调查发现,71%的中国人说他们用拥有的东西衡量自己的成功。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任何一个被调查的国家。将物质财富等同于总体成功的趋势部分源于社会因素。中国人也是最容易感到成功和赚钱压力的。
  据贝恩咨询公司数据,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买家,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1/35年前,中国所占比例才稍高于10%
  整体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其用钱衡量成功的倾向具有关联性。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三大发展中国家均在最倾向以物质衡量成功之列。事实上,深挖数据会发现,尽管中国人用物质衡量成功的比例最高,但巴西人和印度人则更可能“强烈认同”这一观点。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益普索分析说,调查体现出不少中国人将个人所有物等同于成功的全部。现在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奢侈品销往中国,五年前这一比例为10%。整体看,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受访者都喜欢将物质与衡量成功联系在一起,而发达国家受访者把物质和成功的相连度不高。
  这不难解释,它是“追赶型经济体”在特定阶段的常态。但调查的重要提醒在于,我们能不能稍微放松一下压力,从价值观上给自己一些从容?物质至上的压力感还能撑多久,它会不会让我们变形和扭曲?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只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东西没多少了。”《金钱不能买什么》一书作者、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说,他在十多个国家做过关于金钱问题的哲学报告,多数国家的听众都非常同意金钱必须有所不能,但是有两个国家有相当多的听众对他对金钱的批判不以为然,就是美国和中国。桑德尔反对“任何事物都可出售”、“金钱可以万能地兑换成任意的现实”的逻辑,他认为,过去30年所展示的最致命的变化并不是贪婪的疯涨,而是市场和市场价值观侵入了它们本不属于的那些生活领域,包括“健康、教育、家庭生活、自然、艺术、公民义务等”。
  桑德尔去年在北京的旅行中,留下来这样一个记忆: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整个月的收入。在站着保安的楼道里,吆喝着兜售专家号的男人打破了医院的安静,“唐大夫,唐大夫,谁要唐大夫的号?风湿科的唐大夫?”
  在现实的压力让我们也不能不现实,但这就是未来的出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23:52 , Processed in 0.0935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