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74|回复: 1

东方时事评论: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16: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色列举行实战演习应对叙利亚与埃及局势变化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叙利亚局势和埃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以色列紧急调动预备役部队,并举行大规模实战演习。

  中东“祖国大地网”3日报道说,以色列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军方紧急增加兵力的要求——调动预备役部队。

  报道说,以色列军方认为,目前叙利亚局势日趋严重,埃及国内形势发展也对以色列极为不利,以色列北部和南部边界地区安全形势压力很大,为防止发生突发军事事件,强烈要求增加部队数量,建议紧急招预备役人员入伍。根据以色列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批准的方案,以色列军方2日至少招了22个营的预备役部队,参加25天的军事行动,主要部署在以色列北部和南部边界地区。

  另据报道,从3日开始,以色列在中部地区举行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还包括警察部队以及救援、救护和消防部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拉马特干市等地今天会响起警报。

  据报道,以色列现役部队有18.7万人,预备役部队有43万人,预备役部队分两种形式,一是战斗部队编制的内担负预备役任务的单位,该部队一般会开赴第一线与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二是根据地区形势组建的地方预备役部队,主要由年龄较大的预备役人员组成。以色列最近一次招预备役人员入伍是2年前。

  【时事点评】针对上述新闻素材,首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报道说,以色列军方认为,目前叙利亚局势日趋严重,埃及国内形势发展也对以色列极为不利,以色列北部和南部边界地区安全形势压力很大,为防止发生突发军事事件,强烈要求增加部队数量,建议紧急招预备役人员入伍。

  ●想提请大家注意“新闻”发生的日期,即:.....5月3日

  其次,我们想提请大家注意“新闻”发生的日期,即:从5月3日开始,以色列在中部地区举行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同样,也是在5月3日、以色列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军方紧急增加兵力的要求——调动预备役部队。

  ●在“5月3日”之“前”或之“后”的一、或者两天里,还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事实上,在“5月3日”之“前”或之“后”的一、或者两天里(许多是因为时差的原因),中东、以至全球层面上,在政治、经济(特别是金融)、军事等各个层面上,还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第一件,巴勒斯坦一位官员5月3日称: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法塔赫)一名官员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梅沙尔在开罗举行会谈,但在组建巴勒斯坦民族统一政府的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个会谈是当地时间2日晚上进行的,持续约2个小时,结果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美国“金融反恐”高官5月3日访问中东5国

  第二件,美国财政部2日宣布:负责恐怖主义融资及金融犯罪事务的助理部长丹尼尔?格拉泽定于5月3日访问中东5国,商讨防范叙利亚和伊朗逃避制裁、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问题。

  第三件,欧洲央行5月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较低水平不变,隔夜存贷款利率分别保持在现有的0.25%和1.75%水平不变。

  有必要指出的是,此前,所谓的“国际市场”在“普遍期望”欧洲央行可以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提振疲弱的经济。

  ●日本东京政府声称“购买”钓鱼岛之后,中国渔政船首次在靠近钓鱼岛30公里海域巡航

  第四件,据媒体5月2日报道称:北京时间2日上午8点左右,中国渔政船“渔政204”在钓鱼岛西北偏西约30公里的海域巡航。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是日本东京都政府知事“在美国华盛顿高调宣布”将“购买”钓鱼岛的计划之后,首次有中国船只驶入该区域。

  ●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

  第五件,5月3日,第十五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讨论了东亚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金融合作等议题,并决定通过扩大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的规模,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

  与会代表认为,东亚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但同时也面临欧债危机持续发展、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通胀压力上升及短期资本无序流动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决定加强区域经贸投资合作和金融安全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的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各方同意将其规模从1200亿美元扩大到2400亿美元,此外,还将延长危机后贷款使用期限并新建危机预防功能。

  ●伊朗称:本轮核谈、将寻求结束针对其核活动的制裁,并将谴责法国助以研制“非人道核武器”

  第六件,5月1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巴盖里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与巴盖里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伊朗核问题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七件,5月2日,伊朗政府称:本月底与各国进行谈判时,将寻求结束针对其核活动的制裁,并将谴责法国帮助以色列研制“非人道核武器”。

  而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称:针对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将于5月23日在巴格达举行,会谈后应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措施。

  ●菲律宾国内媒体、政要猛烈抨击美国所谓“美在南海主权争端中不偏袒任何一方”的“中立立场”

  第八件,5月2日,菲律宾诸多媒体、国会议员开始猛烈抨击美国在“美菲2+2会谈”之后、美国国务聊希拉里所谓“美在南海主权争端中不偏袒任何一方”的“中立立场”。

  其中,东方评论员注意到,这些抨击中有这样两个观点值得一提,即:

  其一,菲律宾一众议员指责美国说:“希拉里关于美国在菲中领土纠纷中保持中立的言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其二,菲律宾一家媒体称:当我们就与中国的领土纠纷向他国求助时,请记住:每一个国家都会依照本国的利益行事。如果被迫选边,包括一些西方民主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会选择更符合他们国家利益的一方,显然这不会是菲律宾。

  ●联合国安理会5月2日一口气通过两份决议

  第九件:联合国安理会5月2日通过决议,要求苏丹和南苏丹停止敌对行动、撤军、无条件恢复和谈等。决议草案的提案国美国强调,双方如若不落实决议要求,安理会将会考虑对一方、或双方实施制裁。

  另,联合国安理会5月2日通过决议,联合国安理会2日决定,将3家朝鲜企业列为追加制裁朝鲜名单。根据制裁委员会的决定,安理会将冻结上述朝鲜企业的资产,禁止联合国成员国与其进行交易。美国表示,本次制裁是对朝鲜一系列挑衅行为的回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联合国安理会在5月2日一口气通过的这两份决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联合国安理会“在两份决议最终通过”的问题上,达成了“暂时性妥协”!

  值得强调的是,在这里,所谓“联合国安理会”主要是指“中美之间”。更加值得强调的是,基于形势的最新发展,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妥协是“暂时性的”。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德国的“中东新态度”

  第十件,5月3日,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维勒抛出如下信息:

  其一,他称:国际社会将阻止伊朗发展并获得核武器,

  其二,他称:伊朗当前的核计划不仅对以色列、而且对整个中东地区构成极大威胁。

  其三,呼吁国际社会继续与伊朗进行核谈,并称各国的“团结和决心已经带来实际效果”;

  其四,他同时警告:国际社会的耐心有限,不能容忍伊朗借核谈拖延时间。

  其五,最后,这位外长代表德国表达了“对伊朗威胁以色列”的“德国关切”,及“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方”的“德国立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维勒抛出的这些信息,打眼一看,似乎形成了德国(欧盟)的“中东新态度”。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德国代表欧盟抛出的这一“中东新态度”,不仅也具有强烈的“暂时性色彩”,同时,还与“中美俄欧”之间的“核心利益排列与组合”的“最新可能性”“息息相关”!

  这一点,将是今天“焦点点评”的重点,稍后,结合相关新闻,我们将详细讨论。

  ●5月2日与3日,两家国际评级公司在欧洲债务危机上“玩红黑脸”

  第十一件,国际评级机构标普5月2日宣布:将希腊长期本币和外币主权债信评级由"选择性违约"上调至"CCC",并将其短期外币和本币主权债信评级由"选择性违约"上调至"C",长期评级展望为稳定。

  但时隔一日,也就是5月3日,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却表示:欧债危机出现不利结果的风险正在加大,目前的一大风险是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较大,并警告:如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则不免引发希腊及相关欧洲国家主权评级下调。

  显然,在时间间隔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美国两家国际评级公司出具的“态度”是如此不同,两家国际评级公司在欧洲债务危机上“玩红黑脸”的动作已到了“不加掩饰”的程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不是时间紧迫,“美国利益”、特别是“目前仍然代言西方资本的美国资本利益”、其“吃相”又何以如此难看?

  第十二件,北约副秘书长、美国人弗什博于5月3日在莫斯科表示:美国主导的北约欧洲反导系统“没有且不会指向俄罗斯”,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太快、太复杂”,北约反导系统无法拦截。

  而也在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表示:俄美就北约欧洲反导系统谈判“接近死胡同”。

  不仅如此,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也在5月3日发出警告: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在欧洲推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则“.......一旦形势恶化,俄罗斯会‘先发制人’打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署在东欧的反导设施”。

  ●5月3日,美国公布了一批被美国官员称作“宝藏”的“拉登文件”

  第十三件,5月3日,格林尼治时间下午2点,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反恐中心网站上公布了一批被美国官员称作“宝藏”的“拉登文件”--由美国海军海豹特种部队一年前在袭击拉登寓所的时候缴获。

  第十四件,当地时间5月1日,美国占领运动和工会组织发起“五一国际劳动节”大罢工和示威游行,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骚乱。据报道,示威运动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在约115个城市同步举行。

  另外,5月1日,欧洲多个国家、比如德国,也爆发类似示威活动。

  在详细列举了上述“十四件事件”之后,我们还想强调这样两点:

  ●除去上述“十四件事情”之外,最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

  第一点,除去上述“十四件事情”之外,最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其一,恰恰在“5月3日”开始,中国与美国在北京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第四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或者完全巧合的,恰恰也是在5月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结束了对俄罗斯、欧盟总部及匈牙利、比利时的外访行程。期间,中国与俄罗斯、欧盟分别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

  其中,中俄企业签署26项重要合作协议,项目总金额达152亿美元,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机电装备、高技术、金融等各个领域。其中重大能源合作项目获得进展,中俄签署了60亿美元能源合同,涉及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能源装备和节能等领域。

  而在访问匈牙利期间,李克强副总理与匈牙利代总统举行会见,与匈牙利总理进行了3小时超长对话。两国签署了促进中匈中小企业交流合作、两国建立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在匈设立欧洲物流中心和网络维护中心、建设布达佩斯机场快线项目等7个政府间和企业间合作协议书。李克强表示,要把握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包括向中东欧地区开放、匈牙利注重向东开放的契机,抓住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共同点,深化合作。要拓展作为两国合作关系基础的经贸合作。中方欢迎匈方扩大对华出口适销对路产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匈牙利投资,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资源加工等优势互补项目合作。

  ●中国“再一次”在“方方面面”面前、“正式”且“公开”拒绝了所谓“中美G2模式”

  第二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在上述“十四件事”特别是上述“第一点”的“综合背景”下,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再一次”在“方方面面”面前、“正式”且“公开”拒绝了所谓“中美G2模式”。

  在进一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阅读两则相关新闻片段。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相信中美关系“为有史以来最紧密”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5月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相信中美两国关系为有史以来最紧密。报道称,希拉里表示:“我们已经发展出非常开放和坦诚的关系,能讨论双方的分歧。我们仍将致力于尽可能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解决这些分歧。”

  戴秉国: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

  【北京消息】据媒体援引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报道,2012年5月3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中表示,新形势下,中美作为对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要促进双方在本地区的良性互动。

  戴秉国表示,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没有亚太和平、稳定和繁荣,就谈不上中国的安宁与发展。亚太是中美利益交融最集中、互动最频繁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

  戴秉国表示,中美在亚太互动要秉持以下原则:一是相互尊重、增进互信。二是平等互利、和睦共赢,谋求共同发展。三是开放包容、循序渐进,共同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发展。四是求同存异、共担责任,以合作求共同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

  戴秉国表示,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但可以搞“两国协调”(C2),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崭新模式。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分别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财长盖特纳共同主持。

  因此,戴秉国与希拉里针对“中美关系”定位的“讲话”代表着中美政府各自的“正式态度”。

  我们先来听听希拉里女士对中美关系的“定性”,她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相信中美两国关系为有史以来最紧密。

  ●对“相信为有史以来最为紧密”的“中美关系”这一说,我们是“既不看好”且也“并不确切地知道”

  对这份被“美国总统特使”公开描述为、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公开想像为“相信为有史以来最为紧密”的“中美关系”,基于美国利益的种种表现,我们“并不相信”且“更不看好”,至于其“具体内容”又“将(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是什么?坦率地讲,我们也“并不确切地知道”。

  因此,对这种“相信中美关系为有史以来最为紧密”的“美国观点”,我们“只愿意”且也“只能”参考这位“美国总统特使”的“公开描述”或“公开想像”。

  ●这根本就是一张“另有所图”的“空头支票”

  我们注意到,希拉里是这样描述、或想像的,她说:“我们(注:中美)已经发展出非常开放和坦诚的关系,能讨论双方的分歧。我们仍将致力于尽可能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解决这些分歧。”

  显然,从“.....我们仍将致力于.......”特别是“.....尽可能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解决这些分歧.......”的“公开描述”或者“公开想像”来看,我们在上面提请大家注意的那个“将来”的“将”字,无意之间就“定性”了这份所谓的“有史以来最紧密的双边关系”的“最主要特征”;

  显然,说得“外交一点儿”,就是个“或在将来实现”的“将来时”,如果说得“不那么外交”的话,这根本就是一张“另有所图”的“空头支票”。

  ●强调“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的“真实用意”

  如果将这个“将来时”的“中美有中以来最紧密关系”、或者“我们(注:中美)已经发展出非常开放和坦诚的关系,能讨论双方的分歧。我们仍将致力于尽可能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解决这些分歧”的”空头支票”去具体衡量“中美之间”的几件、依“各自全球战略”之“轻重缓急”的顺序、“务必要处理好”的事情,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戴秉国国务委员强调“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的“真实用意”之所在了,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真实用意”主要有三层:

  ●“在全球最新形势发展下”、中国再一次“正式、且公开”地拒绝“中美G2模式”

  第一层,所谓“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是中国政府“在全球最新形势发展下”再一次“正式、且公开”地拒绝“中美所谓共管地球的G2模式”。

  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此次拒绝”是在“全球最新形势发展”下给出的。而所谓“全球最新形势发展”,即包括了过去一年多来、由“埃及之乱”至“利比亚之乱”、再到“叙利亚之乱”等等、期间全球在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尤其是金融)层面的“种种形势演化”之“过程”与“阶段性结果”,

  ●所谓“全球最新形势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结果”与几个重要侧面

  值得强调的是,以“中俄”为核心的、形成于“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的“后续处理进程”之中的“国际社会(其实包括‘欧洲利益’、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中东地方王)”之“大多数”暂时守住了叙利亚这个“国际社会”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的整个过程,就是所谓“全球最新形势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结果”。

  而美国国家利益、及“美国资本利益”为首的“西方资本利益(包括欧洲资本利益)”目前急于以“叙利亚之乱”为支点、“全力构建”那条“初期目标旨在针对伊朗、最终目标则包罗万像(最终将针对中国、俄罗斯等所有南方经济体)”的“金融防火墙”(相关内容、请参阅之前点评。在此不再重复),是所谓“全球最新形势发展”一个重要侧面。

  更加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俄罗斯等南方经济体基于各自的核心利益,“不可能不全力”破坏这条“初期目标旨在针对伊朗、最终目标将包罗万象、直取世界事务绝对控制权”的“金融防火墙”之“全力构建进程”,则是所谓“全球最新形势发展”又一个重要侧面。

  ●此次“再次拒绝”对今后“排列与组合”的“意义”都将极其重大

  因此,就全球局势而言,此次的“再次拒绝”,不论对“中欧俄美”之间今后“大国核心利益间的排列与组合”、还是对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巴西、韩国、东盟、非盟、阿盟、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重要国家”今后基于自身的核心利益、参与这些“排列与组合”之“可能方式与手段”而言,其“意义”都将极其重大。

  ●中国通过“此次拒绝”、向“方方面面”发出了一组重大战略信息

  第二层,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通过“此次拒绝”、向“方方面面”发出了一组重大战略信息。

  显然,“首先”一个信息,如果仅局限在中美双边关系的框架内就观察问题,就是“中美”之间博弈的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这些“重大变化”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中国首次“正式且公开”将“中美G2模式”贴上了旨在“主宰世界”的“贬义标签”

  第一个方面,中国政府首次“正式且公开”将“美国倾情兜售的中美G2模式”贴上了旨在“主宰世界”的“贬义标签”。显然,这四个字很容易让人想起“美国霸权“这几个字!

  第二个方面,在“第一层”中,尽管我们强调“此次再次拒绝”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之前数次拒绝、包括此次“再次拒绝”的“背后”,在“商讨、并确定中美关系”的层面上,其“本质”从来都是“美国出题、中国答题”的模式。

  ●“正式地”向美提出“中美关系何去何从问题”并反手将“答题卡”抛给了美国

  因此,在“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的背后,如果“暂时撇除”其“本质意义”,而只从“形式”上去观察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全球形势最新发展下”,“此次拒绝”的“方式”相较之前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在“再次拒绝G2”之余,也“正式地”提出“中美关系何去何从的问题”、并反手将“答题卡”抛给了美国,也就是所谓的“中美可以搞C2”,我们不妨对比“美国抛出的中美G2模式”称之为“中美C2模式”。

  ●何谓“中美C2模式”?

  至于何谓“中美C2模式”?我们也不妨来听听中国国家主席的特使戴秉国国务委员的说法,他表达了如下三层意思,即:

  第一层意思,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没有亚太和平、稳定和繁荣,就谈不上中国的安宁与发展。亚太是中美利益交融最集中、互动最频繁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

  第二层意思,中美在亚太互动要秉持以下原则:一是相互尊重、增进互信。二是平等互利、和睦共赢,谋求共同发展。三是开放包容、循序渐进,共同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发展。四是求同存异、共担责.任,以合作求共同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

  第三层意思,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但可以搞“两国协调”(C2),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崭新模式。

  ●几个看点

  就“第一层意思”而言,东方评论员认为,“看点”在于“......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

  就“第二层意思”而言,我们认为,“看点”在于“......求同存异、共担责任,以合作求共同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

  就“第三层意思”而言,我们认为,“看点”则在于“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但可以搞“两国协调”(C2),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崭新模式。

  ●将上述“三个看点”的顺序颠倒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国向美国“营销”“中美C2模式”的“营销方案”

  显然,如果我们将上述“三个看点”的顺序颠倒一下,即先看“第三层意思”、再看“第二层意思”、最后再看“第一层意思”,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中国向美国“营销”“中美C2模式”的“营销方案”的“主要内容”大体就是:

  ●中国认为“......(中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而不是“其它”

  出于“努力实现”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从而可以搞的“两国协调”(C2)的“良好愿望”、继而形成“中美和平相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崭新模式”,有必要“......求同存异、共担责任,以合作求共同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而由于“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中国认为“......(中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而不是“其它”。请大家注意这个“其它”,稍后,我们将进一步展开!

  ●“中美C2协调模式”显然极其关注“亚太”这两个字、或者“西太平洋”这个战略方向

  值得强调的是,从“......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及“......(中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的描述来看,中国提出的“中美C2协调模式”显然极其关注“亚太”这两个字、或者“西太平洋”这个战略方向。

  ●“中美C2协调模式”的“字里行间”透射着极其浓厚的“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的影子!

  因此,结合此前美国因“倾情兜售”“中美G2共管地球模式”不成、最终又基于“战略测试(主要针对中国而言)”外加“战略欺骗(主要针对欧盟与俄罗斯而言)”的目的、尝试着抛出一个“修订版本”、也就是所谓“中美共管西太平洋”、而中国也一度对此“修订版”于言于行都表现得“非常有兴趣”的“真实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美C2协调模式”的“字里行间”透射着极其浓厚的“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的影子!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实际的过程去观察,可以这样说,美国尝试抛出的“中美共管西太平洋”既是“中美G2共管地球G2模式”的“修订版”,更是试探“中国全球战略优先方向”的“测试版”,因战略需要“缓和”中美关系的“宣传版”,而“中美C2协调模式”虽有着极其浓厚的“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的影子,但是,它却可以视为“中美共管西太平洋模式”的“量化版”或“操作版”。

  事实上,自.......从“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开始,也就是以“天安舰事件”为标志,针对美国一手挑动、并积极插手的“南海问题国际化”、从而试图策应“美国南亚政策”的“南亚破局”的“一系列动作”,中国在俄罗斯、欧盟的战略策应下,也回敬了一个“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大国博弈新游戏”,并将大国间战略交易的主要平台、由自己的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成功推至均远离“中俄欧”各自的“重中之重”、却单单积聚了美国“最最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而“美国利益决策层”又基于“美国资本利益”的层面、着眼于针对上述“大国博弈新游戏”进行“以攻为守”的反击,企图全面恶化中国外在安全环境,从而从另一个战略方向推动“南亚破局”进程((以此为标志、国际局势进行所谓的‘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继而策动了“埃及之乱”、期间经过“利比亚之乱”、直到目前仍未“实质性定格”的“叙利亚之乱”.......以来,“中俄欧美”及相应“重要国家”的“核心利益”参与“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重心一直徘徊在“单独积聚了美国最最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尽管期间一度因“利比亚之乱”的“处理进程”而“非常靠近”“欧美全球战略”之“重中之重”的“科索沃方向”。

  因此,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国“最终愿意修订”“中美共管地球G2模式”的“时机(在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期间’,在以中美直接交手(天安舰事件、南海问题国际化)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组合‘之后’)”、也就不难明白其“主要”的“修订动机”,那就是:在兜售“G2”不成、且试图将“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导向有利于美国的“努力”明显受阻、并反受其咎(中国通过强行介入中东、并在欧盟与俄罗斯等的策应下,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移至中东方向、且奉还了一个“一切都可在中东谈”的大国博弈新模式,最终令‘南亚破局’不成的美国反倒不得不面对一个‘中东破局’的形势)的“战略无奈”下,或为争取时间、或为争取空间、而向“方方面面”抛出的一个“战略选择项”。

  ●美国的被迫抛出该“战略选择项”,不论从历史层面、还是现实层面,均与“拉登之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美国的被迫抛出该“战略选择项”,不论从“历史(一年前,美国宣布打死拉登)”的层面、还是从“现实(一年后的今天,美国突然公布所谓拉登文件)”的需要,均与“拉登之死”这一“事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事实上,早在一年以前,针对“美国就地(巴基斯坦境内)击毙本.拉登并立刻宣布”一事,我们就曾经给这样一组观点,即:

  第一,从本质上讲,“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是美国决策层面对“国际局势的飞速变化”、经过“再三权衡”才做出的决定。而这原本就是“美国共和党(小布什政府)与民主党争夺总统宝座”打至最激烈时“都不舍得拿出来的”一份“成绩单”。

  请大家注意这一说法。

  ●再谈一种“简单认为”或“任意夸大”的观点

  第二,任何简单认为“本.拉登之死”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毫无关系的观点,都是有必要反省的,但与此同时,任何将其夸大为“实质性调整”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三,东方评论员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华盛顿决策层经过“再三权衡”才终于决定“申领”“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这张“精心保留”了多年的“成绩单”,显然有多层意图(详细内容请参阅之前点评),其中的几层就是:

  ●再谈美国意图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困境”之中

  1):意图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困境”之中。而为达此目的,通过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再到“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接着是“验明正身”、迅速将其抛入大海、销尸灭迹等,这一“一气哈成”的精密计划,不过是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困境”之中的第一步。

  ●美国决策层意图向“方方面面”、特别是印度展示两种“特种能力”

  2):意图向中国、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高调展示”其“在巴基斯坦境内特种作战”的“特种能力”,即:

  首先,这种“特殊作战能力”是指“美国具有随时夺取巴基斯坦核武库”的“特殊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刻意、“公开”演示该“特殊能力”的一个重大意图就是想让“印度军事力量”相信:在关键时刻,只要“美印”通力合作,就根本不必担心来自“巴基斯坦核武库”的“核威慑”。

  其次,这种“特殊作战能力”是指“美国具有‘随时摘除’巴基斯坦军方指挥系统(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的“特殊能力”,显然,这是一种“斩首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刻意、“公开”演示该“特殊能力”的一个重大意图就是想让“印度军事力量”相信:在关键时刻,只要“美印”通力合作,印度也就相当于获得了这种“斩首能力”。

  3):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关键时刻”,其中之“一”,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爆发军事冲突的那一刻。

  4):以“本.拉登之死”为转折点,由“美国资本”代言之“西方资本”控制下的国际石油、贵金属(黄金、白银)、及其它大宗商品发生一波暴跌。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资本”这是在向中国、特别是印度“高调展示”其“经济、特别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因此,在亲眼目睹国际投机市场这一神奇“倒V字反转”之后,印度“似乎相信”了由“美国资本”所代言的“西方资本”操控国际商品市场的“特殊能力”,显然,这是一种“经济、特别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所具有的这种“经济、特别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在我们历次讨论中,恰恰是我们极其警惕的,这的确是“西方资本”可以循“埃及之乱”模式,用来引爆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的一种“特殊能力”。

  ●美国通过“就地击毙拉登”的所谓“秘密行动”想实现的战略意图

  1):因此,我们的观察结论是:美国通过这次所谓“秘密行动”而“刻意展现”的这种“特殊能力(军事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一个极其重要的意图就是再一次地“威、逼、利、诱”印度,凭借美国特种部队、特别是美国资本围绕“拉登之死”所高调展现的所谓“特殊能力”、给“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指出一条生路”,但也同时附加了“逃生的条件”,那就是:印度必须实质性配合美国的南亚破局。

  ●印度“已经接收到”这一信号,但“仍在权衡”之中

  2):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新的形势发展已经充分证明,“印度方面(请注意我们的用词)”“已经接收到”这一信号,但“仍在权衡”之中。

  下面,我们先在“印度已经接收到这一信号”的层面来展开。

  ●以“美国能”为依据、印度竟然公然声称“印度也能.......”

  显然,在我们看来,从印度的种种反应来看,这种“已经接收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之前(注:美国宣布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拉登之前)、当时还忙着请巴基斯坦总理赴印度观赏板球比赛的“印度方面(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继公开指责“巴基斯坦是恐怖分子的天堂”之后,居然“指”着美国此次演示的“可迅速夺取巴基斯坦核武控制杈”与秘密斩首“巴基斯坦军方指挥系统”的所谓“特种秘密作战模式”,以“美国能”为依据、公然声称“印度也能.......”;  

  ●美国决策层给“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政府“指出一条生路”的“核心理论”之所在

  其二,是印度执政党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儿子拉胡尔“2011年5月11日晚(请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遭北方邦警方短暂拘押,原因是“他参与当地农民反对政府占地修建公路的抗议活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二”是印度的内政问题,我们无意置评其是非曲直。

  但是,援引这条新闻,只是想强调一点,既:

  利用印度“民主选举政治制度”的致命弊端(西方势力通过资本就可极大地左右其国内政局)、利用印度社会层面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利用印度宗教层面极其尖锐的宗教矛盾,利用印度经济极其依赖西方资本的事实,利用印度粮食问题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短板,利用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的主权争端,等等,恰恰是美国决策层围绕“拉登之死”、刻意、高调展现其所谓“特殊能力(秘密行动的军事能力)”,给“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政府“指出一条生路”的“核心理论”之所在。

  ●美国决策层给“欲逃生的”印度附加一条苛刻“逃生条件”的“傲慢”之所在!

  不仅如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决策层围绕“拉登之死”、刻意、高调展现其所谓“特殊能力(操纵国际市场,令国际原油、大宗商品形成倒V字反转的金融能力)”,则是美国决策层给“欲逃生的”印度附加一条苛刻“逃生条件”的“傲慢”之所在!

  至于“其一”,虽然是“口头”上的威胁,但由于与“其二”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展开。

  我们认为,表面上看,“其一”不过是“印度军方”通过“拷贝”美军“击毙拉登”所展示的“特别能力”,借机公开威胁巴基斯坦。

  但实际上,这是“印度方面”在“美国军方刻意展示的特殊军事能力”引诱下、在“美国资本刻意展示的特殊金融能力”的威胁下,通过“公开策应”美国南亚政策的方式,向中国南亚、中亚政策施加战略压力。

  当然,如果在金融层面去看,“美国资本”围绕“拉登之死”刻意展示的“特殊金融能力”也是有着极其现实的“金融意义”,那就是:通过这种操控下的大幅回调,为随后的的第三次所谓“量化宽松”腾出空间,从而也就是为国际原油、大宗商品价格等更加猛烈的一波上涨进行技术准备。

  ●印度在顺着“美国意图”这根杆子往上爬

  就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根据我们的观察,就这个所谓的“秘密行动”本身而言,“巴基斯坦方面”是“事先知情”的,不知道的仅是“行动的结果是拉登被就地击毙、且立刻公布”。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那个“印度能.....”引以为据的“美国能....”而言,它其实与奥巴马那种大嘴鼓捣了几年的“我能.....”一样,根本就名不符实。

  显然,这个所谓的“印度能.....”基本上就是在顺着“美国意图”这根杆子往上爬而已,名里是借机威胁巴基斯坦,实际上却是在策应美国南亚政策,既:对中国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

  而这,正是给印度“指出一条生路”的美国人眼下最为需要的。而这,也恰恰是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在顺势、初步满足那一“逃生条件”。

  ●“中美此番战略对话”结束之后,“方方面面”可谓动作频繁前面提示了,请大家注意5月11日(2011年)这个时间点。

  之所以“如此这般”,在于“这”个时间点的“前”或者“后”,“方方面面”可谓动作频繁,这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侧面:

  第一个侧面,是“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与“首次安全战略对话”于5月10日结束,并再次达成“一系列协议《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从而“各取所需”的、向“方方面面”发出一系列信号之后的“第一天”。

  也就是说,从5月11日(2011年)开始,甚至更早一点儿,从5月10日(2011年)的下午开始,接收到上述信号的“方方面面”就开始有了“正式反应”。

  ●“中美双方”都在“各取所需”的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2011年)”与“首次安全战略对话”达成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意向”,但说不上是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中美双方”都在“各取所需”的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即:

  一方面“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把“共同合作”的“心愿”许得非常动听,将“双赢”的“态度”摆得非常诚恳(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希拉里与盖特纳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但另一方面,“双方”也都公开地“着重”强调“期望兑现(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又莫过于王岐山副总理拿胡锦涛主席2月(2011年)访美所达成协议的落实问题说事儿)”的问题。

  ●针对胡锦涛主席1月(2011年)访美期间双方边成的一系列协议,我们曾经给出的观点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们针对胡锦涛主席1月(2011年)访美期间双方边成一系列协议给出的观点。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胡锦涛主席1月(2011年)的“如期访美”,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既:

  中美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直接交手”、美国为“天下围攻中国”悍然制造了个“天安号事件”、外加一个“南海问题国际化”,而中国则通过强行介入中东的方式、在欧盟与俄罗斯等的策应下,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从南亚方向推到了中东方向,从而奉还了一个“一切都可在中东谈”的大国博弈新模式,并最终令“南亚破局”不成的美国反倒不得不面对一个“中东破局”的形势。

  第二,非常清楚,在我们的讨论中、被定性为“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其演绎过程,最终突出了这样几个侧面,即:

  第一个侧面,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失败、回国便宣布大规模增兵阿富汗为标志,冲着中国、更冲着“方方面面”摆出一副准备在南亚“强行破局(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架式。

  第二个侧面,针对第一个侧面,中国的应对方式是:于2010年1月11日用“领先美国的”“中段反导”打掉美国“反导技术绝对优势的神话”,从而打掉“明修栈道式(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南亚破局的“自信心”,还撑起各路“地方王”的信心,并一举打开“尊王攘夷”的战略运行空间。

  第三个侧面,针对第二个侧面,美国的应对方式之一是:伙同韩国亲美势力制造“天安号事件”,辅之以伙同越南等所谓“南海国家”掀起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外加伙同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打造“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朝鲜(其实是制裁中国)”的架式为主线,在东亚、特别是东北亚方向对中国利益展开围攻。

  第四个侧面,在第二个侧面,美国的应对方式之二是:利用一心想“通吃中美”的欧盟与俄罗斯、以打造“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其实是制裁中国)”的架式为主线,在中东、中亚、特别是南亚方向对中国利益展开围攻。

  第五个侧面,不论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美国的意图在于:通过“天下围攻中国”的阵式、实现或“明修栈道式(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或“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南亚破局的目的。

  第六个侧面,是中国循着“尊王攘夷”的策略,策应“有心通吃中美”的欧盟与俄罗斯,在美国核心利益集聚的中东方向,不仅“还”了美国一个“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事件,还正式提出“以色列核问题”,从而以强行介入中东的方式,正式与美国拉开了“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架式,对美国利益进行了猛烈反击,并利用“三边撕裂”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美元本位制”是“世界公敌”的事实,不仅成功地在首尔G20峰会上,反手形成“天下围攻美国”的架式,做好了准备“中东破局(中东既有格局是美元本位制的基石)”、甚至打破“全球既有格局(全球既有格局是西方资本主导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秩序的基石)”的战略准备。

  第七个侧面,是以“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为标志,经过美国航母版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再到美国国防部长访华失败,2011年1月11日歼20“首次公开试飞”,中美之间其实又将“第一至六”重新演练了一遍,从而再次测试了对方的战略决心与战略能力。

  第三,而针对胡锦涛主席1月访美的“访美成果”,我们当时强调的结论就是:

  其一,我们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的评估就是三条:

  第一条,尽管中美都声称“访问非常成功、且非常满意”,但就《中美联合声明》及国际局势、特别是伊核问题的情况而言,胡锦涛主席访美属于“阶段性成功”、或者“名义上成功”!

  第二条,在我们看来,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演化,就最终效果而言,这种“阶段性成功”既有可能转化为“一次极其成功的访问”、也有可能演化为“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访问”。

  第三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条,我们认为,不论是从“国家利益层面”还是“资本利益层面”去观察问题,“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儿里相信这一点的话)”都是一种“被成功”。

  但是,对“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的双方而言,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在目前阶段,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中国再次拒绝G2,并用歼20公开藐视盖茨带来的包括经济、特别是金融、以及军事战争威胁)”之后,都愿意看到“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从而为“换个玩法”找出足够的空间。

  其二,随着“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且“胡锦涛主席如期展开访美”,在韩国于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终于“决定接受朝提出的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建议”的背后,是“美国东北亚政策”向“方方面面”强调:它已经准备“重新做人”了。

  其三,而当时拿到“美国东北亚政策”这一最新态度的中国,也在向“方方面面”强调:这场始于“奥巴马访华失败(09年11月)”、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期间局势一度“千均一发”的、欧盟与俄罗斯、甚至印度都曾“通吃中美”的、所谓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将暂时告一段落。如果“美国东北亚政策”最终决定“重新做人”、从而彻底缓和朝鲜半岛局势、解禁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朝鲜、并兑现中美联合声明中的“技术转让协议”的话!

  ●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与奥巴马谈成的《中美联合声明》,根本就是废纸一张

  显然,在时间已经过去近三个月之后,特别是在王岐山副总理此番公开强调“美国应尽快兑现《中美联合声明》”事宜的基础上,对比上述“第二条”,我们再来审视上述结论,也就不难看出,当时就被我们定性为“既”有可能转化为“一次极其成功的访问”、也有可能演化为“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访问”、但我们“事前就不抱希望”的所谓“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终究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被成功”,是既“被”美国“所成功”,也“被”中国“所成功”。

  因此,在国际局势演化至埃及之乱、利比亚之乱、叙利亚之乱、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后,由于“兑现问题”一如既往,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与奥巴马谈成的《中美联合声明》,根本就是废纸一张。

  ●双方“各取所需”地拿到“这张废纸”之后,就立刻转身“换了个玩法”

  也就是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双方“各取所需”地拿到“这张废纸”之后,就立刻转身“换了个玩法”、从而将暂告一段落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继续展开。

  从现在大国博弈的新情况来看,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做两件事了,既:

  第一,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讨论中,所谓“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进行的、旨在推销G2模式的访华失败为开始点的。

  因此,在王岐山副总理此番公开强调“美国应尽快兑现《中美联合声明》”事宜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可以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11年1月展开的、旨在以战争威胁(包括传统形式的军事战争与经济、特别是金融战争)中国接受G2模式的访华失败”作为结束点;

  ●正式引入“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第二,从现在开始,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将正式引入“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显然,其“始点”可追溯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

  相对于“起点”为“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其后“分别”以“美俄”直接交手(‘武’的方式为主,格鲁吉亚战争)、“欧美”直接交手(‘文’的方式为主,希腊债务危机),“中美”直接交手(‘文武’兼备,天安号事件与中国强行介入中东;诱导、并逼迫中国率先加息,中国全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在公开层面支持欧盟处理希腊等欧盟成员国债务危机)为主线索的“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东方评论员认为,随着“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的“观察结果”越来越清晰,特别是,随着“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的“止损效果越来越显著(面对中俄、甚至上合必然的断然反击,比如伊朗悍然核爆从而彻底打破西方资本主导全球的全球格局,这是欧美利益都害怕的;或者,强行打通加沙的第二、三通道、从而彻底废掉美国资本主导全球金融的中东格局,这是“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更加害怕的),在利比亚问题各怀鬼胎、彼此算计的“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四方”,在推翻叙利亚政府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形成合力),“第四波排列与组合”极可能演绎出这样一种可能性,且是所有排列与组合中“最不可能实现”的一种可能性。

  另外,有必要重复的是,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拉登之死”我们还曾经给出一个观点,既:

  ●再谈美国奥巴马政府同时抛出“两个战略选择项”

  由于叙利亚是“国际社会”之“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事关“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的“存续问题”,因此,既然“欧洲资本利益”所属的“西方资本”没有把握“定赢”,也就没有把握防止所谓的“反噬”,如此一来,“欧洲国家利益”也就有理由、也有能力约束“欧洲资本利益”,从而在“欧盟利益”的层面上,确定“欧盟叙利亚政策”只能是:在武器禁运、针对叙利亚领导人个人资产的问题上“敲敲边鼓”。且一边敲边鼓,还一边要催促美国“尽快交易”,以尽快支付“敲击”的费用。

  至于是否推翻叙利亚政府,从而彻底抛掉“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或者脱离“国际社会”,那还得看看美国人在南亚方向向中国施加战略威胁的能力如何!特别是,还得看看中国是否接受美国所施加的“战略威胁”。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本.拉登死在巴基斯坦”,也就不难看出,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说的那样,通过这一招,在战略层面,意味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同时抛出“两个战略选择项”:

  其一,也是第一种选择,是“借”完成“打死拉登”的“反恐任务”,正式发出美国“准备”自阿富汗“实质性撤军”的信号,并以此为威胁手段,威胁迟迟不愿意提供美国急需的“实质性南亚配合”、且还在“叙利亚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欧盟。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决策层的警告,其实是在摆明这样一种姿态,即:万不得已,美国就准备向中国妥协,从而得以“大幅节约战争费用”的方式去“削减赤字”,并在中国的配合下继续支撑信用“即将成为历史”的美元。

  毫无疑问,在这种战略选择中,美国要想拿到“中国配合”,其“妥协条件”就是美国必须在中亚、中东、东亚、特别是南亚问题上向中国做出一系列战略妥协。

  其二,也是第二种选择,是“借”完成“打死拉登”的“反恐任务”,正式发出美国“准备”自阿富汗“实质性撤军”的信号,并以此为威胁手段,威胁迟迟不愿意全面倒向美国的印度、特别是巴基斯坦。

  由于南亚方向的基本稳定是中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些威胁实际上都是在威胁中国,即:美国决策层准备通过主动撤出大量美军、全面减轻北约(主要是美军)后勤补给压力,为下一步的、通过引爆巴基斯坦之乱、或者印度之乱、彻底搞乱南亚、“截断”中国至伊朗的巴基斯坦陆上战略通道做战略准备。

  其三,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国决策层宣布“终于打死了拉登”的诸多企图中,“其一”与“其二”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即:一方面用“A面”去威胁“B面”,另一方面,用“B面”去威胁“A面”,且两面是缺一不可。

  ●美国仍然“没有准备好”减少对巴基斯坦通道的“实质性依赖”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如果站在美国决策层的角度看问题,尽管“拉登之死”已经最大限度地起到了“强烈施压”巴基斯坦(实际上也是中国)、强烈诱惑印度(实际上也是欧盟)的作用,但是,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正式反应来看,巴基斯坦国内局势明显不利于“美国的南亚破局”、反有利于“中国的南亚维稳”,印度政府基本上是“干说不练”的嘴把式,且对巴基斯坦的强烈施压再次遭遇“歼20”的“迎面截击”,而印度的“嘴把式”不仅也受到“中段反导”外加“歼20”的“公开警告”,更是感受到“有人”开始拿“中缅印”交界地带一直存在的“印度分裂因素”进行“好心劝戒”,因此,如果美国决策层要想人相信它会选择“第二种选择”,并利用“B”面去威胁“A”面,从而取得欧盟、或者欧洲资本的支持,将“埃及之乱”可以导致的“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专门打造为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继而针对中国全面发起“暗渡陈仓层面(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的南亚破局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立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么立刻从阿富汗“实质性撤军”,从而实质性减少对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赖;要么立刻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从而也实质性减少对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赖,否则,任何人都会将“第二种选择”当作一个“国际笑话”。

  显然,在“拉登之死”后,在美国决策层刻意借“就地击毙拉登”宣示其“两个层面的特殊能力”之后,由于“中段反导”与“歼20”的“再出江湖”,特别是它们“再出江湖”后的种种迹象说明:直到今天为止,由于奥巴马政府仍然“既”未开始自阿富汗“实质性撤兵”,也未有意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也就是说,由于美国仍然“没有准备好”减少对巴基斯坦通道的“实质性依赖”,美国决策层摆出的“第二种选择”仍然是个“国际笑话”。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特别是“中美首次安全战略对话”,也就不难看出,闹笑话的美国决策层,竟然开始“扭挰”着“试探”此前也好、此后也罢,都可称之为“最不可能”的一种选择,也就是“第一种选择项”。

  毫无疑问,站在中国的角度,不论美国决策者是“扭挰”着也好、“试探”着也罢,真心也好、别有用心(这是肯定的,它还是为了拿到欧盟的实质性南亚配合)也罢,只要它愿意摆出这一“不同寻常”的妥协姿态,那都是值得“热烈欢迎”的!因为,只有在“热烈欢迎”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充分利用”!

  讨论进行到这里,大家也就不难明白,自胡锦涛主席访美(2011年1月)并与奥巴马签订被“中美双方”都称之为“成功”的《中美联合声明》之后,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直到2011年5月),直到“拉登被就地击毙”之前,为什么我们始终没有轻率为“胡锦涛主席访美”下“最后结论”?尽管期间经历了目标直指“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埃及之乱”。

  同样,大家也应该不难明白,以“拉登之死”为标志,我们已经可以为“胡锦涛主席访美”下“最后结论”了,那就是:访问失败!

  ●修订版G2

  另外,我们想强调的是,尽管中美关系最近几年先后经历了“两次访问失败”,但是,“失败”之余也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那就是:在美国决策层终于开始“扭挰”着尝试“最不可能”的“第一种选择”的时候,它终于痛苦地认识到,它可以拿来尝试的选择,已经由美国主导的“原版G2模式(美中共治地球)”被北京“逼”成“中美共同主导的G2(共管西太平洋)模式”、也就是“修订版G2)所取代。

  ●请大家注意两点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两点:

  第一,自一开始,我们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中美G2(共管地球)”模式,这一立场过去是的、今天是的,将来也是的。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修订版中美G2(共管西太平洋模式)”可以利用之,但要防止被利用之。

  众所周知,所谓“修订版G2”,在公开层面,最早出版基辛格博士之“口”,时间就在(时任)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之后,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

  而针对所谓“修订版G2”,当时,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观点,由于相关内容对今天的局势极具借鉴意义,因此,特援引如下,既:

  我们想强调的是:尽管盖茨访华以失败告终,但此次“访问失败”并不意味着“其‘阴谋’不成、就顺势‘阳谋’”之策略的“终结”,但是,在“技术”上会有“调整”!。

  从基辛格抛出所谓“太平洋共同体”之“新概念”的情况来看,从胡锦涛主席访美”暂时性成功“的情况来看,美国所做的“技术性调整”主要是“国家利益层面”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就是“修改版G2”,类似于“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

  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存在多年的“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没有办法阻止“欧美国家利益之争”、直到爆发”欧美金融危机”,又如何指望“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阻止“中美国家利益之争”、从而防止“中美资本、中国与西方资本在资本利益层面”之争?显然,这个“修改版G2”尽管经过修改,但本质上还是“G2”,其“目的”在于为美国国家利益从美国金融危机、甚至欧美金融危机的困境中“打通”一条“逃生的高效通路”、做“又一次的努力”,既:既期望中国接受“变相的G2”、以解决最现实的问题(换取中国支持、并维持美元本位制,延缓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又期望“通过换一种玩法”、去最终“瓦解”中国、欧盟、俄罗斯等的伊核战略协调,就像小布什政府晚期玩“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类似。

  ●一旦美国的“技术性调整”的意图得逞,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问题、中国问题、或者南方问题等一系列长远问题

  而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美国的“技术性调整”的意图得逞,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问题、中国问题、或者南方问题等一系列长远问题,从而由美国、或者美国资本继续、且永远把控国际政治、或者国际金融秩序主导权、彻底从经济、或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实现支配世界的既定战略。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此,“非美势力与资本”、特别是“中、欧、俄的国家利益”,欧盟资本利益,“非西方国家与资本”、特别是中国,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技术性调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对中国而言,在“利用之”的层面上,美国这种“技术性调整”一旦兑现,那么,它对用“天安号事件”才得以巩固的“美日军事同盟、韩美军事同盟”之打击将是极其沉重的。因为,这种“技术性调整”其实可以被解读为“中美重构、并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但是,它也可解读为“修订东亚雅尔塔格局”,显然,它对“中俄关系”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这是中国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层面”。

  ●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角度,轻易找到、或者轻松补充这样几件似曾相识的条目

  在上面这段“讨论纪要”的层面上,我们很容易在2012年5月3日“前后”的时间段里......集中发生的.....“上述十四件”外加“两件”...总共....“十六件事件”.....的明细之“中”或之“外”,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角度,去轻易找到、或者轻松补充这样几件似曾相识的条目,它们分别是:

  第一,北京时间2日上午8点左右,中国渔政船“渔政204”在钓鱼岛西北偏西约30公里的海域巡航。

  第二,5月3日,中美举行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日,中国副总理结束俄罗斯、欧盟总部外访行程;

  第三,5月2日与3日,两家国际评级公司在欧洲债务危机上“玩红黑脸”;

  第四,北约副秘书长、美国人弗什博于5月3日在莫斯科表示:美国主导的北约欧洲反导系统“没有且不会指向俄罗斯”,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太快、太复杂”,北约反导系统无法拦截。

  而也在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表示:俄美就北约欧洲反导系统谈判“接近死胡同”。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也在5月3日发出警告: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在欧洲推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则“.......一旦形势恶化,俄罗斯会‘先发制人’打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署在东欧的反导设施”。

  第五,5月3日,美国公布了一批被美国官员称作“宝藏”的“拉登文件”。

  第六,5月4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然暴跌!

  第七,中国再次拒绝“中美G2共管地球模式”,并首次为“G2”贴上“主宰世界”的“贬义标签”,

  第八,中国国防部长9年来首次访美。而一年前,是总长出访!

  显然,这几件事情集中发生的原因,完全可以在上述一年前形成的讨论纪要中找到“准确的历史答案”---或在于美国利益意图挑拨“中欧俄”基于伊核问题形成的“伊核战略协调”,或在于美国利益想通过重打“拉登牌”、警告印度、巴基斯坦、其实警告视南亚稳定为重中之重的中国;或在于借此再次宣示“美国秘密击毙拉登”所标示的“两种特殊能力”;

  特别是,或在于借此警告重新抛出那“两种战略选择项”,以继续实现所谓“技术性调整”的战略意图,等等!

  ●“历史虽然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从来不会完全相似、简单重复”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历史虽然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从来不会完全相似、简单重复”。而在一年之后的今天,由于“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历经一年之久、在“中俄”等国际社会的“合力护盘”下仍然没有被“有效击穿”,因此,今天的美国利益、要想实现一年前就没能实现的“技术性调整”之“战略意图”显得会更加困难。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再来仔细看看“美国利益(准确地讲,是美国资本利益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益)”借“正式宣布在巴基斯坦境内秘密击杀拉登”进行所谓“技术性调整”的“战略意图”,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随着时间“又过了一年”,“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也换成了“第四次”

  显然,随着时间“又过了一年”,“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也换成了“第四次”,非洲强人卡扎菲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中俄”通过“放手”“伊朗切实启动悍然核爆进程”及“部手双否、双反”等手段强力维护,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依然存在,且已经形成“伊朗与叙利亚问题良性循环”,将“叙利亚”拷贝成“利比亚第二”的计划也好,全面制裁伊朗的计划也罢,总之,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其“旨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的“军事(特别是针对叙利亚)、或者非军事计划(特别是针对伊朗)”,今天已经由“全力构建那条初期目标针对伊朗、最终目标包罗万象的“金融防火墙”所“实质性取代”了。

  同样的道理,对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而言,其“意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慢慢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且在此基础上,再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最终“合欧美之力”全力对付中国、俄罗斯等南方经济的“优先手段”,均在围绕这条所谓“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工作在全面展开。就这些手段而言,或侧重于战略欺骗,或侧重于战略测试、或侧重于战略攻击,特别是,或就是“一种伴随战略攻击的战略测试”。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第四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去观察美国总统特的“相信中美关系为有史最为紧密”、去观察中国国家主席特使的“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特别是围绕“5月3日”这个时间点集中爆发的诸多事件,也就不难看出,尽管在“美国相信中美关系为有史以来最为紧密”及“中美之间再次签定一蓝子这协议、那共识”的、或“战略欺骗”、或战略测试的作用下,德国(欧盟)抛出了上述所谓的、看似有利用美国利益、或者有利于所谓“技术性调整”的“欧盟中东问题最新立场”,从而看似为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的“技术性调整”之“意图”所利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的“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的“及时反击”下,“欧盟中东问题最新立场”中的“呼吁继续与伊朗核谈努力”之类的、有利于“国际社会”之“中东共同利益”的积极态度,也在为“国际社会”所利用。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这样四件事情,即:
  ..................................
  第二件,美国财政部2日宣布:负责恐怖主义融资及金融犯罪事务的助理部长丹尼尔?格拉泽定于5月3日访问中东5国,商讨防范叙利亚和伊朗逃避制裁、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问题。

  第三件,欧洲央行5月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较低水平不变,隔夜存贷款利率分别保持在现有的0.25%和1.75%水平不变。

  有必要指出的是,此前,所谓的“国际市场”在“普遍期望”欧洲央行可以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提振疲弱的经济。

  第六件,5月1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巴盖里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与巴盖里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伊朗核问题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七件,5月2日,伊朗政府称:本月底与各国进行谈判时,将寻求结束针对其核活动的制裁,并将谴责法国帮助以色列研制“非人道核武器”。

  而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称:针对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将于5月23日在巴格达举行,会谈后应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措施。
  ...................................
  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第二件”事,即.......美国财政部2日宣布:负责恐怖主义融资及金融犯罪事务的助理部长丹尼尔?格拉泽定于5月3日访问中东5国,商讨防范叙利亚和伊朗逃避制裁、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问题......的背后,是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的“技术调整”之“意图”企图“通过”对欧盟“既打(借第四次中美对话所谓成功与中国缓和关系)且拉(借拉登文件的公布警告中国)”的方式、在“西方利益”的框架内,巡着“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构建那条金融防火墙”的“原理”,为“拉住欧盟”、在“西方利益”的层面上、联手全面恶化中国的外在安全环境、继续为“水淹南方”争取时间与空间。

  ●“这种努力”与“相信中美关系有史以来最为紧密”一样,其实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而就如前面所说的类似,“这种努力”与“相信中美关系有史以来最为紧密”一样,其实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即:一方面用“A面”去威胁“B面”,另一方面,用“B面”去威胁“A面”,且两面是缺一不可。

  ●这一“运行进程”的每一步都将类似于“切香肠”

  而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中国首次“正式且公开”将“中美G2模式”贴上了旨在“主宰世界”的“贬义标签”,并“正式地”向美提出“中美关系何去何从问题”、且反手将“答题卡”抛给了美国的“重要意义”,也就不难看出,在所谓“全球形势最新发展下”,由于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重要性,特别是,由于叙利亚尽快实现“由乱至稳”之于伊朗安全的重要性,“此次拒绝”的“方式”相较之前出现重大变化的重要意义,其实也在于这样几点:

  第一点,在于就此“警告”:如果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继续一意孤行、不惜一切代价(注:包括在南海方向以牺牲菲律宾的方式来暂时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去“全力构建”那条“金融防火墙”,从而最终令“中东有事(相关评判标准请参见之前点评)”的话,则“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也会不惜放手‘两核’的“主角”沿着自己利益的轨道、在东北亚、特别是中东方向去自己运行”,显然,这一“运行进程”的每一步都将类似于“切香肠”,直到“南北双方利益之间”的博弈方式”在某一瞬间完成“攻守易形”的“快速切换”!

  第二点,在于就此宣示:在“中美不搞G2”的前提下,并不妨碍“中美搞C2”,如果美国人实在听不懂、或者“一定要装着听不懂”所谓“中美C2协作模式”的真正内函的话,那么,就不妨看看美国自己手中的“中美共管太平洋”之“宣传手册”,显然,实现这一模式的条件在于两点,一是,这是中美共同维护东亚、或者西太平洋区域稳定的一种模式,而不是“主导全球”的模式,它显然与“中俄、中欧关系”平行,而不是凌驾于它们之上,这一态度,在中美举行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时候,中国已在与欧盟、俄罗斯“提前”进行战略对话的事实中,就可见一斑。

  也就是说,美国人不要指望利用“修订版G2”去实现“拆解”什么、或“离间”什么的目的!

  第三点,“中美共管太平洋”、或者“中美搞C2”的前提,在于美国“必须以实际行动”“不可逆转地承认”中国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这种实际行动”并不在“中国南海方向”,甚至也不在东亚方向

  至于这种“不可逆转的实际行动”是什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实“这种实际行动”并不在“中国南海方向”,甚至也不在东亚方向,而“行动地点”恰恰就在中东方向、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在美国境内,即:要么“实质性放弃”构建针对伊朗的“金融防火墙”的“全面努力”,让中东局势回到之前“虽已不可逆转、但却是缓慢破局的破局进程”,而这是在中国、俄罗斯、特别是欧洲利益犯下不可逆转重大错误之前,“美国利益(包括美国资本利益)”所能实现的最好结局!

  ●“中美即便是搞C2协作关系、也得从中东方向开始”,从立刻解除对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制裁开始

  而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称:针对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将于5月23日在巴格达举行,会谈后应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措施.......情况来看,伊朗决策者清楚地把握了”中美不搞G2、但可以搞C2”的“要义”,那就是:“中美即便是搞C2协作关系、也得从中东方向开始”,从立刻解除对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制裁开始。

  这个道理很简单:由于“全球局势已经演化到今天这步田地”-------由于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在全面封锁伊朗的问题上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叙利亚由乱至稳、继而令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借助“叙利亚长期混乱”、从而实质性推进“初期目标针对伊朗的金融防火墙”的“构建进程”的话,那么,中国外在安全环境将“实质性全面恶化”、甚至“不可逆转”。

  因此,拿菲律宾(黄岩岛问题)、甚至日本(钓鱼岛问题)作“筹码”、去“低价”换取中国也“相信中美关系为有史以来最紧密”,并由此犯下任由“西方资本”去构建那条“金融防火墙”的重大战略错误,根本就是在一厢情愿!

  要么,就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层面着手,“一步到位地”实质性接纳人民币作为新的一种国际结算货币的结算角色,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拿什么“人民币自由汇兑、资本项目放开、也就是中国必须金融开放”作“前提条件”,因为,这些所谓“条件”都是西方教科书上有关“货币国际化”的“陈旧内容”,甚至是已经预备用来专门拌倒“中国经济”甚至“社会稳定”的“绳索”、并顺势“水淹南方”的“毒药”,而要摆脱这些显见的“战略陷阱”,人民币就注定要以一种“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以自己的节奏、去实现国际化才行!

  因此,即便是美国准备承诺对“将中国放开高科技禁令”,在中东局势总体上仍然僵持着的情况下,也远不如中国“立刻”就能用凭借自己庞大的商品吞吐能力、“事实上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锚定欧元与美元汇率”的人民币(触发条件可以是欧美中的一家全面爆发金融危机),在全世界“直接”购买石油、及其它重要资源、或者“欧美高科技”来得“急迫与重要”!

  ●目前中东这种看似“总体僵持”、实则“不利非美”的局面必须、也必然要尽快打破!

  事实上,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我们才能更加明白“以色列举行实战演习应对叙利亚与埃及局势变化”的“内在”,显然,其一,站在中国、俄罗斯及南方经济的利益层面,“叙利亚之乱”不能无限期拖下去;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视中国、印度、日本、甚至欧盟的叙利亚政策、特别是伊朗政策,以“埃及苏伊士运河”为核心节点的中国、或者东亚、南亚、甚至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问题”,也就经由以色列这个核心节点、同时浮出了水面。

  而德国(欧盟)抛出的“两面骑墙”之“新中东态度”无疑是“看到”一个危险,那就是:目前中东这种看似“总体僵持”、实则“不利非美”的局面必须、也必然要尽快打破!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强调,如果仅局限在中东的层面上,由于各种利益夹杂其间,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利益”几近于不顾一切地透支其战略能力,因此,如果应对有误,则“时间并不简单地站在非美利益一边”。

  至于打破僵局的底气何在?这也正是我们将“第十四件事”、也就是5月1日美国全球爆发大范围示威活动罗列出来的原因之所在。

  至于局势如何发展,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4 1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15:52 , Processed in 0.1250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