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29|回复: 0

叶立华:知府的精神分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0 1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谈谈历史。只谈历史。

  有不少人要挑战大唐帝国中央政府的乐观。

  是这样子的,一个知府派出去,首先要想的事情非常的现实,那就是怎么把兵卒和官吏的工资发了。

  然后才能去想想自己治下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问题。

  官吏要干活,只给梦想不管用,首先要把待遇提高上去。人首先要吃饭,才能干活,不求出点好活,但是起码要先吃一口饱饭,才能把活干下去。

  发不出工资的官吏,就只能靠信仰撑着,万一遇到没有信仰的,处处打折扣,阳奉阴违,也没有办法。

  任何一个知府,在做长远规划之前,首先要想办法干完这一届。在做工程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工资发出去,维持治所官吏得温饱。

  财政是知府的命。

  税收可以覆盖一部分支出,一般来说,税收可以覆盖工资的部分。

  但是,只给当地的官吏发工资,地方发展就会陷入停滞。河朔的发展停滞了,淮西的发展好,农民就会口口相传去淮西,河朔后继无人,孟子也讲的好,发展不好的地方,就难以吸引人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税收就会进一步减少,便又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

  想要发展的好,就要做好各种工程,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产业扶持。

  任何事情,想要办成,想要办的快点,就离不开钱。一个包工头,只要听到“现金,现结”这四个字,能把电梯修到珠峰上去。

  工程想要快点做,离不开钱。

  钱从哪里来,办法并不多,产业没有起来的时候,只能出让一块土地,或者借点债务。

  唐帝国的中央政府想要平抑房价,一旦平抑房价,土地出让的钱就会降低,知府幕府的债务,只好多借一点。

  越小的地方,就越缺少支柱产业,论扶持力度,一个企业做大了,就想着往大一点的地方搬迁。留不住的产业,导致知府不得不进一步借债,不得不进一步卖地。

  不断的卖地,不断的想卖更高的价格,让某些知府很希望自己辖区的房子能够涨上去。涨上去了,就意味着下一块地可以卖更高的价格。

  但是,帝国中央政府又要卡住地方钱庄的房贷资产比例。

  不听中央政府的话,政治不正确,知府便很难上升成为节度使。

  听了中央政府的话,发展的不好,知府便很难上升成为节度使

  于是部分知府患了精神分裂,白天开会讲住房不能涨价,晚上吃饭研究住房怎么涨价。

  唐帝国中央政府,让地方想办法,自己找新的税源,但是地方谁也不敢开第一个头。

  倒查的事情,能够在一个地方的一个系统发生,就能在另一个地方的另一个系统发生。就算退休的,也没有安全的。

  虽然提不高待遇,但是,知府总是要为大唐人民服务的,还有问责可以办知府们。在问责的压力下,总有人要治愈自己的精神分裂。

  知府心头的病好了,很多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还有一个可能,是知府心头的病更严重了,彻底疯了,一堆疯了的知府,推出了安  。

  今天的文章,是我读书的心得,只有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7:54 , Processed in 0.1563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