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38|回复: 0

后沙:皖南事变-周恩来亲自指挥的一场舆论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忌日。

  周恩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并总会令人感到温暖。

  关于总理的故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情报、统战……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过,总理在宣传方面的成就则被提及较少,其实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军事。

  没有话语权如何争取民心?没有民心所向又如何能赢得最后胜利?

  1941年,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过一场大规模、大范围、斗争极为激烈的舆论战,那就是“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中学课本上都有记载,当然,它的过程并非课本里如此简单。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国民党当局之命,由安徽泾县云岭向北转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遇第三战区顾祝同和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7个师8万余人包围伏击。

  1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通令》:

  一、诬蔑新四军为“叛军”;

  二、取消新四军番号;

  三、军长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四、“通缉”副军长项英

  1月18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抗战的纪律》、国军《扫荡报》发表《严肃军纪》社论,以混淆视听,掩盖国民党挑起内战的阴谋。

  国际媒体基本上采用了所谓“叛军”说法,国内民众除了人心惶惶之外,也无从得知真相。

  皖南事变危险性在于,如果国民党反动派顺利逃过国内外舆论谴责,它下一步就会放开手脚进攻八路军,甚至延安。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给这场斗争指明了方向,舆论战的目标:

  一、向国内外说明真相,新四军不是“叛军”,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陷害;

  二、争取社会各阶层的同情和支持;

  三、争取各地军阀实力派保持中立;

  四、争取国际力量对蒋介石施压,逼他放弃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

  五、将何应钦等亲日派与蒋介石区分开,避免蒋介石向日本投降。

  周恩来同志则在重庆第一线领导具体斗争工作。面对疯狂挑衅,毛主席是不可能屈忍的,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统一战线分裂,八路军将单独与日军、伪军、蒋军作战。

  1941年1月29日,毛主席向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发送一份绝密电报(1月21日季米特洛夫曾来电询问此事),主要内容:

  一、蒋介石只是在表面上抗日,主要精力用在了消灭共军上;

  二、蒋介石试图骗取美英资金和联武器;

  三、八路军准备抗击蒋军,今后,要么是蒋介石让步,要么是决裂;

  四、不怕决裂,因为决裂是蒋介石挑起的。

  2月4日,季米特洛夫回电:共产国际认为决裂并非不能避免,请重新考虑在这问题上的立场。

  13日,毛主席回电(摘要):

  我们与共产国际在团结抗战的问题上没有分歧,但在团结的方法上,我们越坚决,蒋介石越可能让步,我们越让步,蒋介石会越进攻。

  (以上资料来自《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档案》中共党史出版社)

  毛泽东告诉莫斯科一个逻辑,想息事宁人,蒋介石就会步步紧逼;只有坚决斗争,才能让蒋介石停止挑衅行动,才能团结抗日。

  延安对国民党的政治要求--《皖南事变善后12条》:

  一、停止挑衅;

  二、取消1月17日通令;

  三、惩办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

  四、恢复叶挺自由,继续担任军长;

  五、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

  六、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

  七、撤回华中地区的“剿共”军;

  八、平毁西北的封锁线;

  九、释放全国一切爱国政治犯;

  十、实行民主政治;

  十一、遵从《总理遗嘱》;

  十二、逮捕亲日派首领。

  正是因为延安有了明确的政治要求,强硬的军事准备,周恩来才能在重庆与国民党展开全面的舆论斗争。

  舆论斗争

  关于事变真相的信息传递,单单依靠《新华日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照顾”非常周到。

  那么与周恩来关系良好的《新民报》、《新蜀报》、《国民公报》就成了重要的传播渠道,《大公报》1月21日出的评论文章,也通篇不提“叛军”二字。

  但在国民党控制下,国内媒体很难找到舆论反击的突破口。于是,周恩来将重点放在了国外媒体。

  1月27日,《真理报》发声谴责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

  2月1日,周恩来接受《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专访,披露事变真相。

  接着周恩来致函(附材料)斯特朗女士,请她在纽约向美国媒体披露事变经过。这样《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乔·巴恩斯撰写文章,介绍皖南事变、国共摩擦的来龙去脉,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斯特朗女士也发表了两篇评论。

  斯诺则在香港向《星期六晚邮报》发去报道,澄清事件经过。

  接着《纽约时报》改口,不再称新四军为“叛军”,而是提醒蒋介石要停止内讧,以免造成日本之胜利。

  英国《曼彻斯特导报》指出,蒋介石政府“解决新四军,只有日本最为兴奋”。

  周恩来的努力很快收到了成效,国际媒体不再转发国民党信息,转而同情新四军时,海外华人华侨就被国民党欺骗行为激怒了,舆论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蒋介石最怕的就是失去美英苏的国际援助,但他强调事变仍是军纪问题,而不是两党政治问题。

  周恩来就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国内外政治人物身上。

  冯玉祥表示支持《皖南事变善后12条》,称新四军抗战之功,妇孺皆知。

  国民党执委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元老彭泽民分别写信给蒋介石,表示抗议。

  第一战区总司令卫立煌表示不想打内战,不满何应钦等人对新四军的做法。阎锡山、邓宝珊、傅作义、刘文辉、龙云、余汉谋全部保持中立,只剩下桂系还在支持蒋介石。

  2月10日,周恩来邀请当时“意见领袖”们座谈,如黄炎培、左舜生(青年党)、章伯钧(第三党)、沈钧儒(救国会)、邹韬奋(媒体)、张君励(国社党)等人,这种面对面谈话方式,起到了报纸、传单无法起到的社会影响力。

  蒋介石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伦敦援华委员会发来电报,指出如果想得到国际援助,前提是团结抗战。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森回到洛杉矶时向记者声称,之前国民党关于新四军违反军纪的消息绝对不真实,内战将要开始。

  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私人代表洛克林。卡里到中国了解皖南事变的影响,

  卡里先到香港与宋庆龄会面,暗示自己将代表总统告诫蒋介石不要跟八路军耍政治手腕。另外,亚洲经济学家陈翰笙希望他能同情新四军的遭遇,卡里表示理解。他当然不会知道陈翰笙是周恩来单线联系的地下工作者。

  卡里抵达重庆后,2月14日,周恩来通过英国驻华大使克拉克安排,与卡里举行了会晤。周恩来在皖南事变问题上,让美国人明白,除了施压蒋介石停止下一步阴谋,否则危机无法结束。

  卡里基于美国自身利益,决不想看到中国抗战阵线分裂,更不想看到蒋介石被亲日派带跑。

  在多方压力之下,蒋介石除了私下痛骂国民党文宣无能之外,在公开场合开始改变态度。

  3月14日,他邀请周恩来会面,表示愿意释放新四军将士。关于皖南事变,蒋介石解释为将领们误解了他的意图,只要周恩来向他写个报告,很多问题可以立刻解决。

  到这个阶段,蒋介石下一步军事手段已经落空,剩下的只有欺骗,以保持自己的威望和体面,暂时停止打内战的阴谋。

  至此,从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皓电”掀起的反共浪潮暂告一段落,国共重新合作抗日。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敢于斗争,才有团结的可能;步步忍让,只能走向分裂。

  周恩来在舆论资源极其匮乏情况下,凭着自己出众的口才,细腻的工作,说服了国内各阶层代表人物和国外来华政要,扭转了一边倒的舆论局面。

  皖南事变舆论战,为新中国开拓外交局面,进行外交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军事斗争是硬实力,舆论斗争是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周总理高超的舆论斗争艺术,在今天,同样具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对敌人钢铁般的强硬,对朋友春风般的温暖。

  总理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0:26 , Processed in 0.0937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