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4|回复: 0

黄汉城: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再不送房子,就没人生小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的事情,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民政部部长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未来中国可能会放开三胎、四胎,乃至全面放开。但是效果很可能会差强人意,人民群众生孩子,差的是放开三胎政策吗?人民群众需要的是真金白银!

  作为四脚吞金兽,孩子吃奶粉要钱,衣服要钱,玩具要钱,等上幼儿园、小学,费用更是没有尽头。没个百万家产,在大城市根本养不起孩子。

  房价和教育费用,已经成为了今天最好的双重避孕套。很多网友调侃说:这是要骗我生小孩吗?花大价钱来给你们培养韭菜?

  在生育率问题上,或许我们已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了,必须展现出“生多个娃奖套房”的魄力。

  不真刀真枪,拿出点厚重诚意来,普通老百姓如何为国“办大事”?

  01

  走出低生育率陷阱,刻不容缓。两年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或提前到2027年来临。

  在东亚经济体中,日本的人口从2010年高峰期的1.28亿,减少到今天的1.24亿,十年时间蒸发了快4百万人。

  伴随着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本跟当年的衰落的大英帝国一样,已快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了。像日本人所拿的诺贝尔奖,很多成果都完成于昭和(1926~1989年)年代,那是日本国力的顶峰期,以后这个数量一定会大为减少。

  如果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后果会怎么样?我只能说画面太美了,不敢想象。

  为了解决低生育率这个难题,之前中国逐步放松了计划生育,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

  但无情的事实早已证明,这一招效果不大。

  你看儒家发源地山东,孝道文化够悠久了吧,它也从全国最敢生的省份变成了佛系山东。其2016年新生儿174.98万人,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但到了2018年,新生儿减少至132.95万人,2019年继续下滑至118.39万人。

  尽管未来五年中国很可能会进一步放开三胎,但用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效果不会怎么样。

  因为事情的关键点,并不在于计划生育的束缚性,而是我们的老百姓,早已被生不起,养不起。

  前几天,浙江省统计局、发改委日前联合发布了《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经济负担重排名十大原因之首。

  说多了,都是泪啊!

  网传说,全国养娃成本最高的10座城市,排名最高的北、上、深、广均在200万元以上。长春这样次的地方,养孩子也要121.5万元。金额或许跟现实有出入,但大差不差。

  基本上,每养大一个娃,世界上就要少一个百万富翁。

  02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跟我们一样,同样面对少子化的困境,

  人家为了解决低生育率问题,想到很绝的一招:本国人民怎么劝都不想生,ok,那我就借用其他国家的子宫——

  引进移民,补充人口。

  从二战结束后1973年,西德共引入近500万名意大利人、53.5万名南斯拉夫人和60.5万名土耳其人。法国登记在册的外国工人有230万,瑞士每四个职工就有一个是外国人。西德总理亲自跑到意大利工厂来抢人,宣布想移民来德国的,车票路费全包了。

  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这次抢人大战,人力资源被掏空大半。从1961年到1974年,希腊有1/4的青壮年前往国外寻找工作,1/8的意大利人离开家乡,跑去巴黎柏林大城市。

  葡萄牙更可怜。同时期150万葡萄牙人前往国外做打工人,导致本土的全部人口,加上老弱妇孺也就833万。800多万是什么概念?跟今天广东的地级市佛山差不多。

  这场欧洲人口迁徙,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举世罕见,西欧在二战后长达三十年的繁荣,很大一个因素就是移民的不断涌入。

  今天,东欧代替南欧成为欧洲的移民主力军。拉脱维亚加入欧盟之后,人口向西方外流了1/5,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之后,外流了3/10。

  东欧各国大学的高材生普遍不想为祖国建设,想去外面勇闯天涯。东欧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让西欧给一窝端。什么律师、医生、工程师等岗位,连个渣都不剩。

  结果东欧等国本土的空巢化非常严重,经济倒退,罗马尼亚甚至出现了婴儿死亡率上升的怪事,因为本国医生护士流失了近一半,医护行业严重缺人。

  红色代表人口增加,蓝色代表人口流失,图源:微博博主牛津小裁缝

  西欧国家在本国公民出生意愿衰退的情况下,极力吸收移民,保持整体人口增长和国家活力,延缓老龄化衰退。

  但是这一招,很难使用于中国。

  欧洲是海洋性文明,扩张性较强,较为包容开放,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就习惯了移民社会。

  而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脉络,习惯于大一统和封闭性,其底色是黄土文明,与强调多元文化的欧洲大为不同。这注定了中国很难直接复制西欧的招数。

  虽然说前两年中国进行部制大改革,设立了国家移民管理局。但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吸引国外的高端精英人才,不是为了给普普通通的老外开绿灯。

  03

  所以啊,如果真的想要鼓励生育,就必须要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在此,我强烈建议:

  第一,补贴多孩家庭、减免税收。

  我们每年给亚非拉穷国那么多资金搞建设,一会无偿援助,一会免除债息。从这里边挪一点出来奖励生育,是否能考虑一下呢?

  我不是想否定这些战略性布局的重要性。在国际社会上广结良缘,对于我们的能源安全乃至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是说,有些项目是不是可以更加谨慎一些呢?

  2009年,中方在委内瑞拉开工建高铁,工程拖了四年,最后成为了烂尾工程,价值75亿美元的铁路建设难以收回。当年这笔钱要是拿出来奖励生娃,岂不是皆大欢喜?

  去年匈牙利提出了一个生育奖励计划,40岁以下的初婚女性,生第一胎可获得到1000万富林(约合人民币23.9万元)的无息贷款;生第二胎则1/3贷款无须归还;第三胎贷款就全部豁免。

  在这方面,我建议还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嘛。

  第二,设立一个司法援助基金,为受到就业歧视的女性打官司。

  2018年全国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接近50万。留学生不仅拿到很多奖学金,还住着更好的宿舍。比如说东北某大学,修了六个留学生公寓,配套设施达到酒店级别。留学生价格只要35元/人/晚/床(有空调),而中国人住进去,价格为150元/晚。

  有一些学校为了建设国际一流学校,盲目设立奖学金,花钱请假留学生过来,就是为了在国际留学生指标上好看一些,让大学排名更高一些。

  真的,很没有必要!

  这些钱,还不如拿出来设立一个司法援助基金,解决职场女性的后顾之忧,保护女性的职场权益。澳洲规定,女性工作满一年怀孕期间,公司必须保留你的职位,不能随便将女性开除。

  第三,延长产假到一年。

  中国目前产假通常为98天,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这远远不够。大城市地铁那么挤,路那么堵,回趟家喂奶真的不容易。

  把产假延长到一年也不过分。像西藏的公务员生育待遇,就是女方每胎享受1年产假。这个方案应该推行至全国。

  为了鼓励生育,俄罗斯甚至把产假调整为三年。

  第四,不仅女性有产假,男人也应该有。

  产妇在生育过程中,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极易产生心理疾病。在60%-80%的女性在孕期及产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接近 20%会发展为抑郁症。

  男人在这个时刻,更需要为家操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男性配偶享有38天产假,并将陪产假制度写入劳动法。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有人还有其他一些建议,比如说提高母婴保健服务,比如说义务免费教育阶段延长到12年……

  这些都是有用的。但说一千道一万,我觉得可能有个方式最有效,就是改变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

  以往官员的晋升,比较看重经济增长速度,看GDP。我建议未来还不如把人口生育数量列入考核里。辖区内当地小孩生得多,给与这个官员更好的晋升前景。

  你看会不会取得爆发式突破?

  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中国的人口危机还是能够克服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拿出“生一个小孩就送一套房”的魄力(不一定是真送房子,也可以是相同量级实质性的奖励),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说:“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时间不等人啊。

  这两年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大,中美脱钩,竞争层面从贸易战、金融战,升级到科技战、太空竞赛,中国已经把嫦娥五号发射到外太空,把国旗插到月球上,未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每一次的史诗级工程,都会对本国本民族的工业水平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升级。但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高端数字自动机床、长征七号火箭、七轴机器人……

  一个老龄化的中国是不可能面对美国的挑战的,只有一个年轻蓬勃的中国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03:37 , Processed in 0.3126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