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2|回复: 0

刘晓博:金融战已经打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特朗普政府的操弄下,中美之间的金融战事实上已经爆发。

  今天(12月10日)一大早,就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标普道琼斯指数”宣布,根据美国官方的要求,从12月21日(部分从1月1日)起把有关中国证券移除,因为它们不再符合股票和固定收益指数的要求。

  这是全球第二家有影响力的“指数公司”,宣布站在美国政府一边。

  此前,“富时罗素”宣布从12月21日开始,从指数里剔除“海康威视”在内的8家中国公司。这8家中国企业是:在香港股市上市的中国交通建设、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以及在沪深上市的海康威视、中国核工业建设、中科曙光、中国化学工程、中国卫星。

  接下来,就看明晟指数公司如何做了。作为一家总部在美国的指数公司,明晟指数似乎别无选择。

  能否列入全球主要指数公司的指数,对一家上市公司影响非常大。因为全球有很多基金,尤其是政府的主权基金和各种养老基金,配置资产的时候往往采用“被动配置”的方式。只要指数里有,他们就会按照比例购买。

  被剔除出指数,意味着流向这些企业股票的资金就会减少,这会影响企业的估值、股票的流动性,最终影响到再融资。甚至影响到信用评级,债券发行的利率等。

  而这,仅仅是特朗普对华金融战的一小部分。此前,特朗普政府还出台了两招:

  第一,12月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该法案规定,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这一招,被认为是美国在上市公司管理上向中国摊牌。此前,围绕着中概股的审计底稿,两国之间一直有争议。审计底稿,其实是上市公司详细的原始财务数据,这里面有大量的经济秘密,可能涉及国家安全。

  美国以部分中概股财务作假为理由,要求中国提供在美国上市企业的审计底稿。其实是让中国做一个两难选择:要么奉上你详细的经济秘密,要么别在美国上市。

  第二,特朗普政府围绕着香港问题,宣布对中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些高级官员实施制裁,甚至一次性把14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纳入其中。

  制裁包括不发放赴美签证、冻结资产、禁止使用银行服务等。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承认,被美国实施制裁后香港没有银行能提供服务,她只能使用现金购物、消费。

  香港是金融中心,银行机构非常多,但没有一家银行能给她开户、开卡,这里面也包含中资银行。之所以会这样,是美国长臂管辖的威力。

  之前我在专栏里讲过,中美战略博弈是从贸易战、科技战开始的,未来如果升级,就是金融战。金融战之后,是相互封锁。极致,是军事冲突。而军事冲突又根据严重性从轻到重分为——代理人战争、局部直接冲突、全面战争。

  中美两国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如果不能管控分歧,金融战、相互封锁和代理人战争,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在历史上(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情况都发生过。

  为什么金融战比科技战、贸易战杀伤力都要大?因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而且虚拟性很强,一旦发动影响力更大。

  美国发动金融战的手段,不外乎:

  1,废债(不承认或者没收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

  2、限制或禁止中国各金融机构使用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系统;

  3、禁止中国企业发行的证券在美国上市;

  4、要求全球主要指数公司进一步剔除中国企业;

  5、对更多的中国官员、企业家实施制裁,冻结财产、禁用银行系统等;

  ……

  从杀伤力上看,1和2都非常大。但1的反作用也非常明显,会让美国国债信用受到严重危害。历史上没有还没有这样做过,冻结敌对国资产是发生过的。

  2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因为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贸易量占全球比例超大。如果不能使用SWIFT系统,意味着跨境支付中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会出现问题,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对于比较大的经济体,比如俄罗斯,美国历史上限制过其部分金融机构使用SWIFT,而不太可能封杀一个国家的所有金融机构。除非这个国家体量非常小,可有可无,比如为委内瑞拉。

  限制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甚至逼退所有中国在美国上市企业,这个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对美国同样影响是负面的。

  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就是因为能“海纳百川”,能吸引像阿里、京东、拼多多、百度这样优质的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把中概股都赶走,只能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机会“归零”。

  中概股离开美国后,大概率是集中在香港上市。这样对香港构成重大利好,进一步成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当然,这也会让中国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美国将来集中围剿香港,则中国对外的金融中心将比较危险。所以,中概股撤出美国,中国并不愿意看到,美国也没有下最后的决心,因为这是两败俱伤的事情。

  至少华尔街的大鳄们不支持。

  另外,美国有8.5万人工作生活在香港,中国内地对海外投资的55%通过香港进行,国外对华投资的65%通过香港进行。这一进一出的钱,关乎中国的经济、金融命脉。在港的美国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承担其中相当比例的业务。

  也就是说,通过香港,美国深度参与了中国金融管理,从中获得丰厚利润,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如果跟中国翻脸、扼杀香港,相当于是美国人自己放弃这些机会。

  既然如此,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要抓住执政的最后40天时间,发动金融战?

  说到底,还是为了政治利益。

  特朗普虽然落选(12月14日选举人团投票将最后确认),但他看到了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他是历史上获得选票最多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超过了很多当选者。

  估计在4年内,共和党内很难诞生一个影响力超过他的政治人物。这样,他就非常有可能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卷土重来。

  所以,特朗普要巩固他的铁粉,要留下很难更改的政治遗产。遏制中国,就是他要打的一张关键牌。

  中国正在日益强大,4年后综合国力跟美国将更加接近,所以这个议题只会继续升温。他在2020年对华政策的很多决策,拜登不太敢轻易更改,因为美国的民粹主义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特朗普要的效果就是:拜登只是我的跟屁虫,或者奥巴马的跟屁虫。

  这就是为什么最后40天,特朗普反而更加亢奋、激进的原因。

  此外,只要能做成“2024年我还会杀回来”的“势”,就可以吓阻很对手。

  特朗普得罪人实在太多,很多人想报复他,包括各种诉讼都在等着他,而他的婚姻、企业也可能到了崩溃的边缘。

  所以特朗普只能选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进,可以在2024年代表共和党参选;退,可以让很多人4年内都不敢对他动手。此外,还可以在中美博弈上,留名美国的“史册”。

  拜登的上台,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新机会。毕竟,拜登是主张在多边体系内合作的,而且把俄罗斯视作美国的最大威胁。避免当前金融战的升级,将是中国最明智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01:27 , Processed in 0.1719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