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58|回复: 0

刘晓博:2021年起,借钱给深圳人、浙江人,要小心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7 15: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明年开始,当一个深圳人或者浙江人向你借钱的时候,你要小心了!

  因为这两个地方,将逐步建立起个人破产制度:当两地的债务人还不起钱的时候,他可以申请破产保护!

  《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已经在2020年8月通过,将于2021年3月1日实施。

  浙江虽然没有直接给“个人破产”立法,但事实上也开始探索个人破产制度了。标志是:12月2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浙江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类个人破产)工作指引(试行)》。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个人破产,它的目的是什么,流程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简单地说,个人破产其实就去给“诚信的、资不抵债的人” “重启人生”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曾把诚信推到了极致。诚信的极致,就是有债必还,不仅债务人自己活着的时候要还,死了之后还要“父债子还”、“夫债妻还”,因为这才是美德。

  所以,当一个债务人被债务压倒的时候,一个家庭就被压倒了,基本上没有翻身的机会。民间为了追债,甚至出现了很多人伦悲剧,挑战了人伦的底线。

  个人破产制度发端于古罗马,在中世纪时的意大利与英国得到较大发展,后来逐步在全球普及。

  中国从1986年开始有破产法,但一直被诟病为“半部破产法”,因为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规定,也不允许个人破产。

  中国之所以迟迟没有退出个人破产制度,是因为担心逃废债务,引发更多的民间纠纷。而个人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也没有西方畅通,个人征信制度也不完善,监控财富流向的手段比较少。

  到了2020年,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对民间财富的“穿透能力”越来越强,个人如果想藏匿、转移资产变得越来越难。

  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有债必偿”催生了民间追债公司,导致了很多人间悲剧。

  此外,没有个人破产机制,也让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020年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率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从明年3月1日开始,深圳人(在深圳居住,且参加深圳社会保险连续满三年的自然人)就可以通过这个条例,向法院申请个人破产。

  一般来说,个人破产的流程是这样的:

  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要调查是否有逃废债务的嫌疑,如果法院受理则通知“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召开债权人会议。如果破产申请通过,则债务人只能保留基本生活费用,其他财产要清偿债务。破产人在破产前2年的财产转移、出让等,都会被调查,不合理的要取消、追回,以防止转移资产。

  破产宣布后,破产人要进入3到5年的考察期。如果考察期债务人遵守行为限制、没有破产欺诈的,可以依法免除未清偿的债务,重获新生。

  一般来说,在考察期里会限制破产人的各种高消费行为,有点类似对“老赖”的规定。比如不能买房子、买汽车,不能乘坐飞机商务舱或者头等舱、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夜总会、高尔夫球场以及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消费等。

  也就是说,通过个人破产程序,3到5年之后,一个诚信的破产人就可以完成“生命重启”,摆脱债务枷锁,重获新生。

  这对于他和他的家庭,当然是人道的。但对于债权人(债主)来说,则意味着可能出现较大的财产损失。

  所以,你借钱给一个深圳人或者浙江人的时候,要小心了。你要考虑如果他申请破产的话,你该怎么办?

  千万不能因为借钱给朋友,把自己搞破产。

  顺便说一句,不要以为破产的个人,都是欠了几千万、几百万的债务。至少在破产制度成熟的香港,远不是这样。

  上图是2019年香港个人破产的统计表。

  可以看出,在2019年香港的个人破产案例里,男性占比大约64%,女性占比大约36%。30岁以下的竟然有16%,估计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另外,因为欠债600万港元以上而破产的,只占0.61%。而欠债80万元以下的债务人,占了85.7%。其中被20万元债务“放倒”的债务人,竟然占了22%!

  而且破产人的月收入,94%以上低于每月25000港元。这说明个人破产的香港人,主要是低收入阶层。其中没有收入的破产人,占了36%。

  可以想见,如果中国(内地)个人破产制度普及的话,低收入阶层也将是破产比例最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5 21:09 , Processed in 0.1563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