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07|回复: 0

智谷君:大事件!河南地方国企秀下限,引发市场巨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5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用债市场已经疯了……”

  “他们不是死了,只是不还债了!”

  “强烈呼吁各级领导迅速介入。要不,这么下去真的会出大问题。”

  “救救市场,不要让他们毁了一代人二十年的辛苦成果。”

  “如果在政府授意下,甚至自导自演下,都可以逃废债,那中国金融体系将直接倒退20年!回到当铺时代!资本市场将失去估值的意义!股债双杀是必然!”

  这些恐慌的呐喊,不是来自时常被无情收割的股市韭菜,而是在普通人眼里过于高大上的债券市场专业机构投资者。

  河南一家大型煤炭国企毫无预兆爆雷,由此引发了中国信用债市场的一场巨震,踩踏之残酷、波及面之广,相当罕见。

  甚至连财政部都出来声明,抗疫特别国债不会形成债务违约。

  一时之间,市场风声鹤唳。

  有人说:风向变了。

  01

  感受一下信用债市场的腥风血雨。

  双十一隔天,债券市场也迎来大面积打折,而且还是打骨折。

  煤炭债券崩了。

  继北大系之后,清华系也崩了。

  连苏宁也被无差别伤害。

  债圈哀嚎,信用债市场迎来了至暗时刻。

  今天,相关债券的惨烈行情延续。

  信用风险还传导至利率市场,连带着国债期货全线明显收跌,因为市场流动性出问题了,大家都在急着从国债抽出钱来。

  现在,市场上一片等待央妈拯救流动性的声音。

  那么,这颗引爆债市的大雷究竟是什么?

  事情就要说回3天前(11月10日)上海清算所发布的一则出乎意料的公告。

  这则公告的意思很简单:永城煤电还不起10亿的债,构成实质违约。

  这家煤企是中诚信给出AAA评级的国企,控股股东是豫能化,实际控制人是河南国资委。公告一出,永煤两只存续债大跌超90%,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存续债大跌超86%。

  债券圈对国企的信仰,又崩了。

  但是,你要说市场上那些见惯大世面的老油条们真对国企爆雷这种事情很意外吗,那肯定不是。

  实在是这起违约来得太诡异。

  虽然今年煤炭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债券发行人上半年录得净利润704.67亿元,同比下滑了24.11%,不少煤企债务缠身。

  但市场依然愿意信永煤AAA评级。

  一来,东山事发之前,这家国企让外界看不出多大的毛病:20来天前还发行了10亿元的中期票据;拥有河南最优质的煤炭资源,采煤业务也还过得去,账上货币资金有469.68亿,总不能连10亿都还不起吧?

  二来,还有河南国资委10月的红头文件力挺。地方政府正在对控股股东河南能化进行资产重组,承诺要对河南能化注资150亿元左右,实在是给足了信心。毕竟,红头文件总不能这么任性吧?

  然而,永煤真的就秀下限了。

  市场人士(噶姐投资日记)整理发现,永煤事件非常恶劣。永煤在违约前刚把价值35亿元的中原银行股权无偿划出,核心资产居然可以随意划转,这是其一。其二,核心资产不可变卖。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地方就把核心资产以不对等的价格转出,或者债照样欠着,但核心资产正常运行,并不会变卖用于还债。

  也就是说,永煤不是没钱,只是不想还债。

  当市场突然觉悟,在地方保护之下,地方国企的核心资产不再可信,甚至还有逃废债倾向,这场恐慌就开始了……

  但是投资人的钱不能这么打水漂啊,市场当然要河南方面给个说法。

  今天投资机构都在等着河南能化债权人委员会早上10点召开的第六次联席会议。

  结果,猜怎么着?会议取消。

  据债券圈发来的消息,现场热情太高,hold不住了。

  YY评级说,豫能化门口的麒麟,表情很符合投资人的心情。

  02

  市场最怕的并不是违约这件事。

  2018年去杠杆之后,民企违约潮袭来,随后逐步蔓延到地方国企,花式违约也开始增多,信用风险爆发。

  今年10月下旬以来,信用环境一直在持续恶化,沈阳盛京能源、清华的紫光、宝马的合资伙伴华晨再到毫无预警的永煤,国企信仰被打得稀巴烂。

  有市场人士批评过,“为什么说有些做信用债的越来越像赌徒?核心问题出在对政府支持的考量上。在国内信用债市场,国企发行人、尤其城投平台占据了远超半壁江山。分析这类主体时,政府支持的能力&意愿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本没有什么过错。但近年有些投资人的鸵鸟心理愈加严重,甚至到了无视企业基本面、完全靠揣测‘政府支持意愿’而决策是否买国企债的地步。”

  打破刚兑信仰,财政不兜底,这是本就该做好的心理准备。

  大家最担心的是其中隐含的风向极其不对劲——

  最近几起违约事件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地方国企出现逃废债的苗头。

  如果国企自打借钱的那一刻就不想还,自然有的是办法不还,比如借改制、重组逃离废债,转移有效资产,把债务丢在原有企业。

  那么,市场看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都是没有价值的。钱从左口袋转到了右口袋,地方可以借钱不还,最终投资者来买单。

  永煤事件背后透露出的地方保护,在破产重整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公开,有钱不想还的逃废债倾向,都在直接侵蚀当地的信用环境和资本市场。

  冲击会有多大呢?

  永煤和河南能源的存续债还有接近500亿,且多数带有交叉保护条款,违约事件可能会触发这些债券提前到期,到时候违约就会蔓延成潮。

  河南乃至整个北方煤炭产能过剩省份的金融生态会被直接破坏,那些本就债务重重、盈利薄弱的国企想融资会更艰难。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根”,信誉的建立可能要花上一代人的心血,但崩塌只需要一瞬间。

  比如……

  还有市场对未来的忧虑和猜测。

  这几天,有一份“青海名单”在市场上流传甚广。青海盐湖此前曾发生首起国企美元债违约,有机构研究梳理了青海、辽宁、河南相关官员的履历后称,可能未来各位官员会把“青海经验”带到全国各地。

  不管是不是真有“青海经验”,反正市场相信了,比如,云南。

  据财新报道,有国有大行的委外业务已经做出了调整,在市场还有成交的时候,指令机构抛售整个云南省内债券。

  华泰固收提醒,本轮风险暴露部分信息直指偿债意愿问题,由于意愿分析较为模糊,导致市场对部分国企偿债意愿的担忧。投资者要提防暴雷后续风险,包括债基赎回-砸债-净值下跌连锁反应的风险,机构排查风险甚至对行业或省份一刀切导致估值风险等。

  北京一基金公司投资经理表示,“要是(国企都)主动违约的话,中国债市最大的信仰就完了。我觉得只要持续下去,(基金以及资管产品等)会出现赎回潮吧。赎回潮出来,再叠加资金紧,这不就是债灾吗。”

  再者,如果这是地方变相让银行给实体让利的方式,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根本不敢投向实体。

  没有利益共享,只有风险共担,甚至是风险全让市场承担。

  在11月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宣布对永煤等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关注其是否涉嫌欺诈发行。市场在呼吁更多的监管力量介入调查。

  事关稳定大局,现在是信心比黄金贵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5 02:57 , Processed in 0.2348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