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9|回复: 0

智Sir: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壹

  去年年底,我为了买车,做过很多攻略准备。

  包括但不限于,在汽车之家反复比对型号、配置以及价格,专门跑去广州车展了解行情,踏遍了七八家不同品牌的4S店,还咨询了许多二级经销商和平行进口商,微信上也多了一群销售员。

  总耗时大概一个多月,最终在确定车型和款式后,我带着几套话术,心情澎湃地跑去4S店砍价。

  很可惜,我一向就不是谈判的料,数次腼腆砍价都被优雅回绝,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备各种琳琅满目的额外收费。

  即便如此,最后我也被收了一笔远超市场价的保险费和精品加装费,不然就没法全款提走。

  说实话吧,你越认真,做得功课越多,买车过程反而会更累,因为大家都不想被割韭菜,总觉得价格太高,不透明,需要时刻提防大大小小的陷阱,弄得心力交瘁。

  有人可能会说行业如此,正常现象,但正常不代表没有问题。

  的确,过去几十年来,传统车企销售模式都是如此,厂商只管生产定价,4S店负责拿车,然后垄断区域销售,至于卖给消费者多少钱,没有定数。

  如果碰上淡季,厂家有指标任务,或者库存滞销压力大,那4S店就会给一个良心价。所以如果你以远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拿到新车,你首先要看看这是不是库存车或者展车。

  套路一脉相承,不得人心,但很有效。

  直到传统车企遇到了新的敌人,新造车势力。

  如果说在以前,传统车企还会嘲笑电动车的玩具属性,讽刺它们的贬值率,取笑那夸张的充电时间和短续航,又或者是廉价的塑料内饰。

  那现在,就只能闭口不言了。

  尤其在2020年,不管是小鹏、蔚来、威马还是外来鲶鱼特斯拉,每月的销售额都以一个缓慢但态势惊人的幅度增加,股价也跟着一飞冲天,超过许多传统车企的市值。

  这里面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我试驾过朋友的电动车,特斯拉蔚来小鹏都轮流体验过,和燃油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差距,不是少了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的区别。

  比如说小鹏汽车P7,20多万出头,不算贵,在这个销售区间里,它的驾驶乘坐体验,足以秒杀大部分选手。

  我不是专业的汽车测评人,仅以普通人来看,它的自动驾驶功能很完善,语音反馈迅速,我全程手可以不用离开方向盘,而且行驶过程太过安静流畅了,提速非常有动力。

  以前打消我买电动车的念头,就是因为有续航焦虑症。

  然后我才得知,小鹏P7的长续航版,可以达到706km……是全球综合续航里程最长记录保持者。

  传统行业真的要被改变了。

  贰

  传统车企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各种电动化跟着提上日程,也想进场分一杯羹。

  但这杯羹可不好分。

  目前在电动车领域能打的传统车企,就只有比亚迪,其它的都很拉胯。

  是三电、底盘、用料做工、设计和内饰比不上吗?并不是。

  以传统车企的研发团队实力,很容易就弯道超车赶上来,哪怕电动车的性能没那么强,在内饰和设计做工上也能扳回一局,甚至可以用降价大杀器。

  手上的牌很多,不至于输得如此惨。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出在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燃油车和电动车之分,而是傲娇陈旧的店大欺客观念,和注重用户服务体验的互联网销售模式之分,是4S店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最终较量。

  像特斯拉,官网明码实价,配置清晰一目了然,没有销售员没有捆绑套餐,你下单了到门店就能提车。

  像小鹏汽车,直接和聚划算百亿补贴合作,双11前三天的总订单量就突破了一万单,数据非常夸张,都抢疯了。

  一方面是聚划算百亿补贴确实够狠,1元下订单可以拿到2000元补贴,还有额外5千-8万元的购车代金券;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打造了一个2S+2S模式,也就是线上天猫旗舰店(销售+零配件)+线下小鹏门店(服务+反馈)。

  这样的好处是,全国统一售价,公开透明,用户在线上就能做出购买决策,到店里提车,流程大幅度精简,而且服务体验极佳,没有什么套路。

  所以,任何能引发行业格局变动的新模式,本质都是从用户的痛点入手。

  以前一成不变的功能手机,可以被苹果触屏手机彻底颠覆;

  上班族无法到店堂食,然后外卖平台解决了大家的痛点,还产生无数岗位;

  至于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4S店销售模式,未来就会被线上线下的汽车零售新模式所取代。

  就像何小鹏采访时所说的:「我看到很多车企都是从销售和制造角度去定义一款汽车,我们是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去定义的。」

  这几年消失的车企品牌,已经越来越多,难以把握时代变化的传统车企,只会被加速淘汰。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远,必须懂得居安思危。

  还是那句话,用户痛点,往往藏着最大商机,就看谁能真正把握住。

  叁

  某种程度上,小鹏和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合作,就是一种双赢。

  小鹏汽车的品牌影响力,让消费者在聚划算百亿补贴里放心购买,平台又能提供智能化服务体验,帮品牌方节省成本,最终消费者才能拿到真正的实惠价格。

  所以更确切地讲,是三方共赢。

  而且在这三者里面,平台的维系作用最为关键。

  但如何让品牌方信任你,尤其是像汽车这类大宗商品,让他们愿意入驻,肯放心地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系统,是一个难题。

  这不是简单的搞一个百亿补贴,用最古老的砍价暴力获客就可以吸引的。

  非常知名的品牌方,在扩展电商销售渠道的时候,都会很谨慎,因为但凡有一丝差错,比如说品控不严、真假货混发、又或者是售后管理紊乱、类似双11这种活动直接后台崩溃宕机等情况发生,都会对品牌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

  更多时候,品牌方都会将声誉看得比销量更重要,毕竟千里堤坝,溃于蚁穴。

  一个最简单例子,几个月前,特斯拉和拼多多的补贴事件,双方都闹得挺不愉快,甚至差点对簿公堂。

  特斯拉有自己的官网直销模式,它不愿意放开销售渠道,要维持定价权,自然会对拼多多的单方面补贴感到愤怒,甚至取消了客户订单。

  这件事,各有各的道理,特斯拉想维持自身逼格,看不上别家平台的百亿补贴;拼多多想借用特斯拉的名声,来提升平台流量。

  但对于用户来说,万一特斯拉坚持不卖车,那就陷入了难以界定双方责任的尴尬处境。

  另外一点,品牌方都是很矛盾的集合体。

  它们既困窘于销量低迷,又想保持体面逼格,不肯轻易降价促销,随便往自己身上贴「买一送三」、「不甜不要钱」、「真诚老铁价」等标签。

  降价很容易上瘾,而且短期内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消费者内心都有一个称,给每个商品打好了标价。

  今天你从1000元降到100元,敢打骨折,是能取得报复性销量,但明天你恢复到500元,消费者也会报复性等待,等再次跌到100元的时候。

  所以特斯拉Model 3多次打骨折,短期内能提振销量,长远来看正是在损耗品牌的格调,只能靠车标和钢铁侠的名气撑着。

  还有始终被劳斯莱斯压着一头的宾利,原本上世纪30年代是同等逼格,甚至更为尊贵。

  但自从被劳斯莱斯收购后,宾利的经典车型全部被停产,只准卖和劳斯莱斯外型相似的换标车,而且价格被刻意调低,造成宾利比劳斯莱斯廉价的事实。

  如此,劳斯莱斯铲除了一个潜在对手,宾利品牌的溢价能力大为降低。

  对品牌方来说,降价不是问题,它们同样眼馋互联网的流量。

  但降价的同时,还能维持原有逼格,就不容易做到了,因此对电商平台的入驻条件也就更为严苛。

  背靠着阿里的聚划算百亿补贴,正是品牌方的一个选择。

  不是简单的流量扶持和价格补贴,而是可以为商家提供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推广运作、渠道管理、物流监控、还是完善的售后服务,都是许多电商平台难以匹敌的。

  这是阿里过去二十年来所建立的强大护城河。

  肆

  百亿补贴,一开始其实非常粗暴,拼的是烧钱资本。

  谁的底子更耐烧,谁越能笑到最后。

  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底气,来源于背后阿里的雄厚资金支持,靠着大树好乘凉。

  不过,光靠烧钱是不足以制胜,对平台来说也很难换回足够的收益,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战略布局撑着,烧钱只会变成慈善。

  所以,关键是烧得值不值。

  阿里从聚划算百亿补贴开始以来,一直在下一盘棋,就是让补贴福利常态化,然后拉拢大牌入场,以优惠带新客。

  什么意思?

  简单理解,以前用户想获取低价大牌产品,就是守住每年的大促日,比如像双11。

  但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存在,将不少用户源源不断地引流过来,平时就能低价买到正品大牌。

  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用户更省心省力,另一方面也能分担大促的物流压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补贴,将「想买低价正品,先上聚划算看看」购买习惯,潜移默化植入到消费者的观念里。

  喊再多口号,背地里做明降暗升的手脚,都是虚的,常态的低价才是王道。

  也因此,阿里更多的是将聚划算百亿补贴,当作一个基本盘在运营,以此构建全局长尾生态。

  平台给品牌一个成熟完整的渠道、物流和售后;消费者得到良好反馈后,刺激用户增长;最后吸引了更多优质商家加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要用一个形容,那就像支付宝,在各种电商平台充当土壤的地位。

  这样稳健的基本盘,最终反哺到阿里,钱就没算白烧了。

  随着品类覆盖升级,聚划算百亿补贴,不只局限于小鹏汽车。

  它的目标,是将「补贴式」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推广出去。

  比如从年初上架了3w+款品牌商品、iPhone SE拿下全网最低价,再到后来刘涛直播卖半价海景房、二折头等舱和茅台,品类越来越多。

  如今,从数码3C到食品生鲜,从美妆个护到家装服饰,聚划算百亿补贴完整覆盖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消费者能在这里一站配齐。

  这正是阿里的野望。

  在这种覆盖升级下,使更多品牌商加入到相应品类中,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走在用户需求之前,补到用户需求痛点。」

  回望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亟待复苏。

  如何稳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是所有平台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聚划算百亿补贴,可以说是及时雨,既帮助了商家走出困境,也给予消费者实在惠利。

  还是以小鹏汽车为例。

  与聚划算百亿补贴合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进口品牌,刺激了消费者购车欲望,很好地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很多时候,商业的归商业。

  但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是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让平台、品牌和用户达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这也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魅力,商业得以健康发展。

  而我们消费者,只需要享受真正的实惠,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22:45 , Processed in 0.1565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