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4|回复: 0

任庄主:央行和银保监会重磅发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11月6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以及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落实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重要内容大致分析如下:

  一、前10个月已向实体经济让利1.25万亿,年内还剩0.25万亿让利空间

  向实体经济让利1.50万亿是金融系统的政治任务,这在2019年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20年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均有相应表决和政策明确。

  (一)72%由降利率和两个直达工具贡献,其它由减费、重组和债转股贡献

  1、这1.25万亿的让利构成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通过降低利率让利0.625万亿(约占50%)、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个直达工具让利约0.275万亿(约占22%)以及通过减费、重组和债转股让利0.35万亿(约占28%)。

  2、不过早在7月10日的央行新闻发布会上(7月10日央行发布会全解:三大特征、六大信号),央行明确1.50万亿将由通过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等举措让利0.93万亿、通过两个再贷款支持工具和延期还本付息工具让利0.23万亿以及通过减少收费等让利0.32万亿元。从数据对比上来看,剩余的让利空间主要有前期下调的利率实现。

  (二)前7-10个月,金融系统分别让利0.87万亿、超1万亿、1.1万亿和1.25万亿

  我们可以看下金融系统让利的进程演变,即今年前七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0.87万亿(建议关注8月25日央行和银保监会的两场会)、前八个月让利超过1万亿(如何正确理解9月社融和央行新闻发布会?)、前三个季度让利1.10万亿(2020年北京金融街论坛监管大佬观点剖析)、前10个月让利1.25万亿(此次政策例行吹风会)。

  也即8月当月让利、0.13万亿、9月当月让利0.10万亿以及10月当月让利0.15万亿,后续11月和12月每个月分别让利0.10万亿和0.15万亿即可。

  二、四季度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可能要达到1.30万亿

  不良贷款处置也是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监管部门鼓励甚至强行督促银行业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多种手段,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这些在数据上均有明显体现。

  (一)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近年处置力度明显加大

  此次政策例行发布会明确,2017-2020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规模达到0.97万亿、1.20万亿、1.40万亿和1.73万亿,2018-2020年前三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分别多处置2300亿元、1765亿元和3414亿元。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明显加大。

  (二)今年三季度当季处置0.63万亿元

  今年8月25日和11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分别明确,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银行业分别处置不良贷款规模达到1.10万亿和1.73万亿,也即三季度当季处置规模约0.63万亿元。

  (三)全年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将达到3万亿,四季度处置压力很大

  8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明确,2020年全年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将达到3万亿多亿元,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处置1.73万亿,意味着四季度还将处置1.30万亿元左右。要知道2019年全年才处置2万亿元。

  (四)通过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的比例仅占全部处置方式的44%

  2017-2019年,央行公布的贷款核销规模分别为7586亿元、10155亿元和10551亿元。而单就2017-2019年前三季度的贷款核销规模来看,则分别为4775亿元、6458亿元、6478亿元和7644亿元。如果央行公布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一致,则意味着在今年前三季度1.73万亿的处置规模,核销部分仅占44%左右,也即银行业更多是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五)非上市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压力较大

  新闻发布会指出前三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70万亿,不良贷款率达到2.06%。但考虑到今年6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4万亿和1.94%,较上面的数据相差近1万亿,同时考虑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主要有商业银行构成,这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商业银行部分(如村镇银行、农信社、农合行等)资产质量更差。

  三、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8.30%,四季度当季同比下降5.88%

  (一)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降幅有明显收窄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41%曾引起广泛关注,不过根据今年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8.30%,较上半年的9.41%有所收窄,而三季度当季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5.88%、较二季度的24.06%更是有明显收窄。

  (二)非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要更差一些

  我们在之前分析36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时,曾计算出36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7.70%,优于全部商业银行的-8.30%,这说明非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要更差一些。

  (三)预计商业银行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6%

  考虑到2019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99万亿,而2019年四季度当季净利润为0.34万亿,即便假设今年四季度当季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5%,则2020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也仅能达到1.87万亿,同比增速在6%左右。这背后的原因当然也是我们之前指出的拨备计提大幅增加所致。

  四、P2P数量已压降至3家,P2P要么退出,要么转型为小贷、消金、金融科技公司等

  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指出,目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期的5000家压降至目前的3家。

  (一)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数量接连下降,如6月底29家(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披露)、8月末为15家(银保监会披露)、9月末为6家(10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披露),要知道2019年末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数量还有248家。

  (二)那么这3家还在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分别是哪三家呢?据网上查询的信息,大致为翼龙贷、宜贷贷和恒昌三家。

  (三)不过根据2019年11月27日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共同发布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整治办函〔2019〕83号),除停业整顿外,P2P网贷机构最终均需要转型。

  (四)至于转型的方向要么转型为消费金融机构(如陆金所等),要么转型为持牌运营的小贷公司(如人人贷、你我贷、积木盒子、51人品、和信贷、宜人贷、开鑫贷等等),也有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如宜人金科、360金融、嘉银金科、信也科技等等)。

  五、特别突出“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继金融委会议、银保监会明确要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后,新闻发布会也明确提出“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即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其意有所指,不言自明(蚂蚁遭围剿、肢解蚂蚁、老马识途与马云给金融业带来什么思考?),以后从事信贷类业务或其它金融类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均需要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

  六、再次提及鼓励开展养老金融试点,应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

  继之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0月的北京金融街论坛上(2020年北京金融街论坛监管大佬观点剖析)专门提及养老金融后,新闻发布会也再次提及养老金融,即银保监会将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如支持相关机构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产品,这里提及的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等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因此后续和保险机构加强合作,发展养老金融应作为大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在老龄化已经很严重的背景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8.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2.60%),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无法真正支撑,需要通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第三支柱来支撑。

  七、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

  市场上对发布会的“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解读较多,这主要是针对同业业务、影子银行业务以及上半年的结构性存款套利业务,考虑到之前有专门报告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八、货币政策退出是迟早的

  (一)4月份以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收紧倾向,未来在疫情有所缓解、经济基本面逐渐修复至先前水平时,货币政策退出是比较确定的,事实上现在中国正在这样做,不过央行并不会快速退出,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但方向是确定的。

  (二)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在货币政策表述上使用的是“松紧适度”,而非之前的“灵活适度”,这实际上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中性偏紧态度。

  九、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业务试点已经在扎实推进

  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金融业务试点实际上已经在扎实推进,具体如下:

  (一)在粤港澳大湾区组织开展见证开户开设试点,即港澳居民可在本地试点银行便捷开立内地个人的二类、三类银行账户,截至今年8月底已开立个人账户二类、三类共11万户。

  (二)2020年6月29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称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三)央行与国家外管局正在进一步完善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业务方案,这个同样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22:44 , Processed in 0.2191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