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75|回复: 0

温伯陵:西北马家军的崛起和覆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4 16: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乎曰:

  马家军做了78年的白手套,
  一路躺赢,
  奈何新中国不需要白手套,
  世袭的基业随风崩塌。
  封面人物是一野将帅:
  甘泗淇、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

  1

  我们以前说,伊斯兰教的组织很厉害,基本上清真寺建到哪里,就在一个地方住下不走了。

  而且和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有个很大的不同。

  佛教和道教的庙宇道观,只是宗教场所,出了大门,无非是传教圈地什么的。伊斯兰教却能以清真寺为中心,把人口和资源组织起来,成为政教合一的基层统治机构。

  这也是为什么中东总能冒出一些妖魔鬼怪。

  这种思想极度封闭、组织极其强悍的宗教,一旦掌握了武装力量,必然成为人类社会的毒瘤。

  没有千年道行,很难在更高的维度战胜伊斯兰教。

  在清朝初年的时候,中国西北的伊斯兰教再次变异,形成一种“门宦制度”的东西。

  所谓“门宦制度”,本质上是宗教内的分封世袭。

  宗教和政府一样,肯定要分区域管理,比如张三做兰州的教主,老王做武威的教主等等。

  但政府官员是流官,任职几年就调到别的地方,再换人来,这样就不容易形成顽固的地方势力。

  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就不一样了,如果老王做了某地的教主,没有特殊情况是可以世袭的。

  原本宗教已经把政治、经济、人口组织起来了,如今又冒出各级领导世袭,结果必然是地方宗教势力坐大、政府的生存空间削弱、百姓和教民沦为奴隶。

  乾隆皇帝发现问题,便动手打击回民。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办法,除了我党以外,其他国家和伊斯兰教拼组织都要扑街,所以乾隆皇帝只能挑动民族矛盾。

  他暗示西北政府官员,凡是汉人和回民打官司,一律给汉人撑腰,在礼仪风俗方面,也要以汉人为主,千万别提高回民的地位。不过回民虽然人口少,但是特别团结,也能制衡西北汉人。

  这是赤裸裸的以汉制回、回汉相制。

  清朝挑动民族矛盾的手段玩了近百年,导致陕西甘肃一带的回汉矛盾特别大,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以至于民间流传“杀光抢光”的言论。

  之前回汉可以平安相处的陕甘,硬生生被清朝挑拨成民族矛盾的重灾区。

  历史无数次证明,民族矛盾是个火药桶,平时看起来没什么事,可一旦爆炸就是惊天大雷,现在欧洲和美国也在埋雷,说不定几十年后就爆了。

  清朝的雷,终于也爆炸了。

  1862年,受到太平天国和捻军的鼓励,陕甘回民趁关中防务空虚,纷纷起来造反,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近代最惨烈的“陕甘回乱”爆发。

  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回民成群结队冲向汉人村庄,整村整村的屠,汉人也武装起来到处杀回民,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犯忌讳。

  据统计,“陕甘回乱”的大规模屠杀,回民和汉人加起来死了几百万。

  经过朝廷的数年打击,以及回民起义军的分化整合,逐渐形成四股势力:甘肃金积堡的马化龙、甘肃河州的马占鳌、甘肃西宁的马桂源、甘肃酒泉的马文禄。

  (现在金积堡属于宁夏,但清朝的宁夏没有单独建省,西宁也不属于青海,所以金积堡和西宁都在甘肃境内。)

  看名字就知道了,十回九马,这些姓马的都是回民,而且都是各地门宦制度的受益者,也就是掌握基层政权的阿訇。

  随着太平天国和捻军的灭亡,大清终于能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剿灭回民起义军。1868年,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统帅大军西进平叛。

  几股回民起义军中,金积堡的马化龙势力最大,号称千里关陇皆以马化龙为首,所以左宗棠的战略是先北后南:

  你不是号称精锐嘛,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只要灭了马化龙,其他人肯定害怕,到时候就好办了。

  我们都知道,造反是高危行业,最好趁朝廷内乱的时候做大做强,整合起能和朝廷抗衡的资本。

  一旦朝廷平息内乱,以中国的绝对优势资源前去围剿,那些占山为王的起义军,只能挺着脖子等死,或者投降招安。

  《水浒传》里的宋江其实没错。

  马化龙也知道打不过左宗棠,数次送信投降,但是左宗棠不接受:“不杀你,如何震慑西北?”

  左宗棠不管死伤多么惨重,就是和马化龙打硬仗,甚至大将刘松山都战死了,终于用一年多时间平定金积堡,处死马化龙全家。

  追随马化龙造反的回民,也被赶到穷山恶水的山区,维持“饿不死”的生活状态,其后裔这几年才在“扶贫”政策下迁出来,所以说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随后左宗棠挥师西进,很快灭掉西宁马桂源、酒泉马文禄.....唯有河州的马占鳌送信投降,左宗棠收编了。

  按照野史的说法,左宗棠收编马占鳌部队,是因为被“黑虎掏心”战术打怕了。

  这就有点扯淡了。

  左宗棠连惨烈的金积堡战役都没怂,怎么可能和马占鳌打一仗,就害怕的不敢打了?

  我觉得啊,应该是左宗棠发现种族屠杀不现实,不如扶持一个实力较弱的回民起义军,做为朝廷在回民中的代理人。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白手套。

  河州马占鳌赶上好运气,不仅转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军,还跟着左宗棠和回民起义军作战,把之前的战友全部送去见安拉。

  等战争结束的时候,回民中只有马占鳌部是成气候的军事力量,对上奉承朝廷对下欺压同胞,成为两头吃回扣的中间商。

  这支军队就是民国马家军的鼻祖。

  20多年后,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推行变法,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很紧张,慈禧太后为了自保,还让马家军跟着董福祥进京驻防,间接为慈禧太后政变立下功劳。

  紧接着“八国联军”来了,眼看着打不过洋人,慈禧和光绪连夜跑路,贴身护卫的就是董福祥的甘军和马家军。

  患难见真情啊。

  经过几年北漂生活,马家军和朝廷单线联系上了。

  不过此时的马家军依然是朝廷的忠实鹰犬,想坐大得赶上乱世才有机会。

  很快,机会来了。

  2

  1912年,清朝关门打烊了。

  老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王朝崩溃之后,最惨的就是普通老百姓,而最开心的莫过于军队。

  因为国家是一个系统,农民、工人、商人、学生、妓女等等都在系统里生存,而政治的最大作用是维持系统稳定,让大家都能生活下去,不至于流离失所。

  怎么维持稳定呢?

  无非是损有余益不足。

  这个系统里的“不足”,便是普通老百姓,国家通过政治手段调配资源,做一些修水利、赈灾、防御边境等事情,保证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而普通老百姓也通过出人出力,帮助国家维护系统稳定。

  而系统里最大的“有余”是军队。

  军队有枪杆子,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立法和舆论能管住资本家,却很难约束军队,除非国家有极强的权威,才能让军队服服帖帖。

  一旦国家崩溃政府关门,军队迅速失去权威的约束,变成没人管的恶狼。普通人赚一百万可能需要10年,而军队一晚上能赚一个亿,创收速度快得很。

  为什么快?

  抢呗。手里有枪,走遍天下都不怕。

  每个国家崩溃,都会出现这个问题,原本不拿老百姓一粒米,突然变成“兵过如剃”,原因就在于权威缺失管不住了。

  既然没人管,那么军队就学会了独立思考。

  清朝崩溃之际,马家军开始第一次独立思考,让自己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北,陕西也爆发了起义,陕甘总督到甘肃找军队,让他们赶紧攻西安,保护大清王朝。

  此时的马家军统领是马安良,他在马占鳌的长子,在马占鳌死后接替了军职。听到陕甘总督的召唤,马安良利用宗教势力,很快招了一批回民入伍,完成扩军的小目标。

  他派一部分军队去救西安,没多久甘肃又爆发起义,那支军队就调回来了,马家军折腾半天,感觉自己救不了大清,就开始琢磨:

  “不如拥护共和吧。”

  于是,原本是清朝忠实鹰犬的马家军,转身成为拥护共和的功臣,并且给北京的袁世凯写信表忠心。

  袁世凯的北洋军也是经过独立思考,才决定逼宣统皇帝退位,他太了解马家军阀的心思了。

  但是袁世凯的实力只有北洋六镇,根本不足以用武力统一中国,也就不能在清朝的废墟上重建系统,那就封官许愿拉拢实力派吧,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1912年,袁世凯封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麒为西宁镇守使、马福祥为宁夏镇守使......这是马家军第二次转型,正式登上民国混战的舞台。

  如果说马家军的第一次独立思考,让他们登上历史舞台,那么18年后的第二次独立思考,则彻底奠定马家军的西北统治地位。

  1925年,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成为北洋政府后期的西北王。

  我们前文说过,当时的西北主要是陕西和甘肃。

  宁夏没有脱离甘肃成为独立省份,青海是民族混杂的地方,统治方式和内外蒙古差不多,类似于中原的边疆缓冲区。

  出了陕西,甘肃便是重镇。

  而甘肃的军事集团则是“陇上八镇”,其中有马家军的回族军事集团,也有汉人的军事集团,总体上保持着回汉相制的格局。

  冯玉祥来了以后,彻底打破制衡的格局。

  他是西北王嘛,自然要派嫡系部队进入甘肃,然后铲平山头,让自己这个西北王做的名副其实一点。

  冯玉祥的部将刘郁芬、孙连仲在甘肃一顿骚操作,把几个汉人军事集团都铲掉了,回族的马家军不太好直接下手,便以杂牌部队的标准收拢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而且冯玉祥特别看重甘肃,不愿意其他势力分享甘肃的权力,于是,掌控甘肃数十年的马占鳌—马安良家族,也被借机铲掉了。

  马家军只留下镇守西宁的马麒家族、镇守宁夏的马福祥家族。

  历史再次证明一句话,枪打出头鸟。

  马家军能在左宗棠平叛的时候活下来,根本原因是不太强,青马和宁马能在冯玉祥整顿甘肃的时候活下来,原因依然是不太强。

  估计冯玉祥想留着马家军做白手套。

  这种事也就发生在西北,尤其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

  如果是中原的军阀混战,马家军根本不可能逍遥太长时间,没有民族身份的加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干掉了。

  看完马家军的发迹史,感觉和现在的“无知少女”特别像......

  就在马家军和冯玉祥瓜分西北地盘的时候,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爆发“中原大战”,由于前线战事激烈,冯玉祥把西北部队调出来,派到中原战场打仗。

  马家军的将领突然发现:“哦豁,竟然躺赢了。”

  数十年前的左宗棠灭掉大批回民武装,冯玉祥又把汉族武装打包带走,现在放眼西北大地,有实力的就剩下马麒和马福祥。

  他们俩经过独立思考,感觉冯玉祥要完犊子,便暗戳戳的投奔了蒋介石,正好蒋介石也需要分化瓦解冯玉祥部,仿佛天雷勾动地火,又像潘金莲遇上了西门庆......马家军和蒋介石终于在一起了。

  1931年,蒋介石论功行赏,把新成立不久的青海和宁夏,给了马福祥和马麒。

  马福祥的侄子马鸿宾做了甘肃省政府主席,儿子马鸿逵做了宁夏省政府主席,“宁马”正式形成。

  马麒做了青海省政府主席,死后传位给弟弟马麟、长子马步芳,“青马”正式形成。

  我们现在说的马家军,主要是这两匹马。

  马家军成立几十年,硬仗没打过一场,却靠两次成功转型,混成西北的土皇帝。这不是躺赢是什么?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是干就是混。
马步芳和蒋经国

  3

  蒋介石有句名言:“攘外必先安内。”

  1932年胡宗南进入甘南布防,从此在西北扎根不走了,下次搬家是18年后去台湾。

  胡宗南在西北带兵,当然是替蒋介石看守门户,顺便看看能不能渗透几个军阀势力,其中就包括马家军。

  然而......红军来了。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突然让蒋介石和军阀的矛盾不那么严重了,毕竟对于蒋介石和马家军来说,再怎么闹也是内部矛盾,实在玩不过还能出洋考察。

  可要是输给红军,几十年基业就完了。

  于是,马家军再次向蒋介石靠拢,蒋介石也向马家军伸出橄榄枝,两家合起来到陕北围剿红军。

  一年后红军组建西路军,想打通国际线,却由于不熟悉环境和指挥失误等原因,西路军惨遭失败。

  无数红军战士被屠杀,女红军被轮奸致死,只有李先念带着几百人穿越河西走廊抵达新疆,保存下一批骨干。

  围剿西路军的就是青海马步芳。

  后来徐向前回忆,马家军的战斗力也就那样,西路军失败主要是装备不行,如果打到新疆接收苏联装备,就能从河西走廊打回来。

  关于西路军的故事以后会写,这里不展开了。

  马家军两次和红军作战,算是给蒋介石纳了投名状,而且“西安事变”的时候,那两匹马坚决拥护蒋介石。

  这两件事让蒋介石觉得,马家军还是可靠的,再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剿共还要用马家军。

  青马和宁马,这才彻底坐稳。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给人看的,蒋介石翻脸比翻书都快,不知道杀了几个结拜兄弟,怎么可能看重所谓的个人感情?

  真正让蒋介石放心的,其实是青马和宁马对他没有威胁。

  甘肃是西北重镇,凡是想经营江山的军阀,不可能放弃甘肃。

  事实上,马鸿宾只做了2个月甘肃省主席,1931年12月就被邵力子取代,紧接着是参加过同盟会的朱绍良、张学良旧部于学忠......总之不让马家军的人出任。

  也就是说,甘肃已经是蒋介石的,马家军被排挤出去了。

  有了甘肃的政权,再加上胡宗南等中央军在陕甘屯兵,蒋介石的势力基本深入西北,还怕马家军反天不成?

  再说了,青海和宁夏是什么地方?

  抗战前夕的宁夏有100万人口,到1940年剩下70万,那30万人口被马鸿逵的苛政折腾的跑了。

  就凭不到百万人口的地盘,还是宁夏那种穷地方,马鸿逵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而青海遍地草原,基本没有任何工业,农业也是极其粗放的耕种状态,某些蒙藏部落甚至处于原始社会,除了西宁以外,再没别的城市。

  就这么个地方,能干什么?

  青马和宁马自以为是土皇帝,其实在蒋介石看来算个毛,与其为了价值不高的地盘撕破脸面,不如留着做小弟。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蒋介石对洋人是请客,对红军的策略是斩首,对马家军就是收下当狗。

  最关键的是,蒋介石要经营西北,也需要能和伊斯兰教沟通的代理人。

  这样三管齐下,才是马家军的生存之道。
宁夏马鸿逵

  马家军也愿意给蒋介石卖命,顺便借蒋介石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既然“门宦制度”有世袭的传统,那就把姓马的族人都安排上。

  什么马步青、马步瀛、马步荣、马步援、马继援都在青海军队任职。马敦厚、马敦静做了宁夏的军长,马鸿逵甚至准备好接班的孙子了。

  这哪是政府官员,简直是草原上的马群。

  而且为了统治伊斯兰教的地盘,马步芳和马鸿逵还积极参与宗教。

  1938年,马步芳下令青海清真寺一律用新教阿訇,军政高官也必须是新教徒,扶持起一股庞大的宗教势力。

  所谓新教,本意是改革伊斯兰教的礼仪和习俗,让宗教科学化,也就是要清理掉宗教旧势力,培养新势力。

  但经过马步芳的一顿折腾,宗教的旧势力确实被清理掉了,培养起来的新势力却是马氏家族。

  也就是说,马步芳不仅是政府主席、军队统领,还特么是宗教领袖。

  而马鸿逵在宁夏,也成立了“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自任干事长,做了宁夏的宗教领袖。

  看看这俩人做的操蛋事情,完全是把中国的两个省份,变成两个政教合一的苏丹国嘛。

  不过蒋介石无所谓,苏丹国就苏丹国吧,反正蒋介石是上帝的信徒,别强迫他也信安拉就行。

  旧中国为什么没进步?

  有狼狈为奸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掌权,能进步才见鬼了。
青海马步芳

  4

  故事说到这里,很多东西都明白了,马家军能够崛起有3个必要条件:

  国家崩溃权威失序,军队可以自己做主。

  远离中原混战有利用价值。

  宗教光环可以安抚人心。

  这3个条件在民国乱世,让马家军左右腾挪,逐渐走上西北土皇帝的高位,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马家军的生存基础动摇了。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提出官兵平等、党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政策,从此以后,我党就不停在军队树立权威,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的纪律、各种整风和思想改造,甚至包括历次肃反。

  经过多年改造,我党锻炼出一支绝对听指挥的军队,没有党委的命令,司令员说什么都没用。

  哪怕司令员想逃跑,也带不走一兵一卒,能不能带走警卫员,还得看私人关系怎么样。

  可以说,党对军队的权威已经树立起来了。

  中国革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建系统的过程,我党在把人口、土地、财政纳入系统管理之后,再次把军队管理起来。

  直到现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依然是一条不能碰的铁律。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和军阀似的独立自主?

  所以当解放战争前景明朗的时候,马家军不仅失去中原混战时期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了国家崩溃权威失序的生存土壤。

  只要在战场上打赢,马家军崩盘很快的。

  马家军的战斗力也很迷。

  以前网上有个段子,说马家军的骑兵能打坦克,这种段子也就骗骗刚接触网络的老百姓,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速射武器发明出来之后,骑兵基本就没什么用了。

  尤其是机枪+大炮,简直是骑兵的克星,说骑兵能打坦克的人也不想想,那么厚的坦克,骑兵的小步枪打的动?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除了指挥失误,我还是相信徐帅的话,武器装备不如马家军。

  而且据史料记载,马家军的单兵作战特别悍勇,但是军队的纪律很差,组织力度也不行。

  这种军队欺负落后的藏民、装备差的西路军,显得战斗力很强,哄骗了不少吃瓜群众,但是有组织的解放军装备升级之后,仗就没法打了。

  1949年8月26日,彭德怀指挥的“一野”以伤亡8700人的代价,歼灭马家军2.7万人,兰州解放。

  9月5日,西宁解放。

  9月24日,银川解放。

  西北解放之后,怎么治理呢?

  伊斯兰教不是以组织历害起家的嘛,但那是清朝的事情了,论组织厉害,我党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那些门宦之类的基层统治机构,和中原的地主资本家一样,被清扫的一干二净,换成一竿子捅到底的政府机构,清真寺侵占的地方权力也被党支部收回,重新做回那个单纯的宗教场所。

  而且我党还有“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工作人员给青海和宁夏人民开动员会,说统治西北几十年的马家是大坏蛋,靠压榨你们才过上富可敌国的生活,西北回汉人民不能内斗了,应该团结起来打倒马家军阀。

  哦豁,青马和宁马的宗教权也给破了。

  果然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经过一系列改造整顿,西北各地的土地、人口、军队重新回归国家系统,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才是真正的大一统。

  5

  前些年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给民国军阀翻案。

  比如张作霖不签卖国条约、贿选总统曹锟办大学、蒋介石坚持抗战不投降、马步芳护卫桑梓大力禁烟......

  奇了怪了。

  他们做为国家元首和封疆大吏,坚持抗战不是职责所系么,办教育不是应该的么,禁烟不是分内之事么?

  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做了,反而成功劳了,道德标准也太低了吧。

  这就像一个孩子对妈妈说,我吃完饭了妈妈快奖励我,那个妈妈估计想扇他两巴掌,爱吃不吃,不吃饿死你。

  民国军阀也一样,该做的事情不做,那就废了你。

  而且有些人还特么没做好。

  举个马步芳的例子。

  给马步芳洗白的人,基本都用“青海新政”来说事,里面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禁烟。

  可马步芳真的禁烟了?

  毛啊,他才是贩鸦片的幕后老板。

  刚做省政府主席的时候,马步芳成立了“青海省禁烟委员会”,不允许青海省内种植鸦片,并且派人到处搜查,把省内私藏的鸦片烟土都收缴了。

  这些鸦片当然没有销毁,而是被马步芳私吞了。

  比如1936年7月收缴鸦片1.3万两,但是公开宣称只查出1300两,剩下的1.17万两进了马步芳的仓库,而这些鸦片是和黄金等价的。

  这还没完。

  马步芳不让青海种鸦片,但是他派人到处低价买鸦片,然后通过商号和军队运到华北销售,成本1块的鸦片能卖到15块,除去运输成本和发工资,马步芳的利润能达到10倍。

  马步芳把卖鸦片的利润,直接在华北买日本军火,然后把日本军火运回青海。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马步芳挣大发了。

  据日本传出来的文件,马步芳在1936年买了2000支三八式步枪,200万发子弹,1937年买了5000支枪,700万发子弹。

  当时红军的人均子弹,只有不到5发。

  经过多年盘剥,到1949年离开大陆之前,宁夏马鸿逵积累了7吨半的黄金,青海财富的六成是属于马步芳的。

  就这么两个人,还有什么值得表扬的。

  如果民国的军阀也是“英雄”,我希望这样的“英雄”,永远不要出现在中国。

  最后还想说一句话:

  宗教+民族矛盾+军队,永远是世界的毒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21:13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