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61|回复: 0

乌鸦校尉:不想当演员的陈佩斯,成为了最好的演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1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前,央视在网上发布消息,陈佩斯加入了央视节目《金牌喜剧班》,担任首席金牌导师。

  《金牌喜剧班》,是央视开创的一个喜剧类综艺,旨在传承喜剧精神,于是请来了许多喜剧演员前辈来坐镇,陈佩斯正是其中之一。

  观众们等了二十年,陈佩斯终于回来了。

  1998年,陈佩斯同老搭档朱时茂,第11次登上春晚舞台。

  当时没人知道,这也是最后一次。

  自那以后,每年春晚,“怀念陈佩斯朱时茂”,就成为了观众中间的一个保留节目。

  其实,2015年时,陈佩斯曾以自导自演的喜剧电视剧《好大一个家》登陆央视,这是他自1999年后,首度与央视合作。

  但电视剧毕竟不同于综艺,不仅同观众有距离感,也没有当年小品的内味儿,这部剧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所以这次《金牌喜剧班》的消息一出,立刻引来无数人围观,观众们认为这才是陈佩斯的“正式回归”,不少人在下面喊着“爷青回”。

  还有人在下面狂刷陈佩斯的名台词“队长别开枪是我”、“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有网友在下面问道,还能在春晚上见到陈佩斯吗?

  也有网友感叹时光的飞逝,镜头前的陈佩斯已经从当初那个年纪轻轻的二子,变成了现在这个胡子花白的人民朋克艺术家。

  1

  大年初一,是各大卫视播出地方春晚的日子。

  今年北京卫视的春晚,主打的是怀旧牌:

  《家有儿女》主角团再度聚首,长大了的小雨小雪和刘星,一改当年的稚气和捣蛋;《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铁三角”,张国立、张铁林和王刚,又齐聚一堂,一展当年的风采……

  而令观众感触最深的,当属陈佩斯与朱时茂。久未出现在荧幕上的二人,一出现就给了观众不少惊喜。

  尤其是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和朱时茂的儿子朱青阳,上演了一出《老面新吃》的好戏,重新演绎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经典小品《吃面条》。

  《老面新吃》将《吃面条》的剧情进行了改编,融合了时下一些演艺圈的新现象,比如只念数字不念台词的“数字演员”,没拍过戏却只想着赞助、眼高于顶的新人演员,还没拍戏就想着凌驾于整个剧组之上的“资本演员”……

  同时,也保留了小品中最经典的桥段,吃面。

  并且,这个节目极力还原了当年的一些布景、道具,比如舞台后面的台柱子,用来放面条的红色塑料桶,以及手上端着的那个大碗。

  还有最关键的,戴着针织毛线帽,穿着浅灰褐色夹克的陈大愚,看起来就和父亲当年一模一样。

  尤其是陈大愚说台词的语气和声调,听起来和陈佩斯并无二致。

  当陈大愚开口的那一瞬间,当他端起碗搞起“无实物表演”的时候,当朱青阳在一旁,喊着“说台词”、“说台词”,一旁看着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一个眯眼笑着,脸上写满了对岁月的感慨;一个眼含泪水,注视着台上的儿子,心潮澎湃。

  现场的观众也为之动容,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是热泪盈眶,因为节目播出时,还穿插了当年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时候的画面。

  画面里的两个人年轻力壮,充满活力。而现在,白胡白发已经隐约出现,皱纹也爬上了两人的脸。

  距离两人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已经过去了36年。

  《老面新吃》

  1983年,陈佩斯与朱时茂相识于八一电影制片厂。

  彼时的陈佩斯,是八一厂演员剧团的一名演员,而朱时茂在拍摄电影《牧马人》,住在厂招待所。

  二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成天聚在一起,琢磨着表演。

  琢磨来琢磨去,两人决定,创作出点儿新东西,这就有了以平常拍戏、排练为素材创作的《拍电影》。

  朱时茂《牧马人》剧照

  两人拿着《拍电影》,四处走穴演出,观众们没有一个不笑的。

  时任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发掘了《拍电影》的价值,决定邀请他们到1984年的春晚进行演出。

  然而,演出有两个问题:

  第一,《拍电影》的演出时间有25分钟,但考虑到春晚市场,必须要砍掉10多分钟。

  陈佩斯和朱时茂思前想后,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并不想删减,于是婉拒了邀约。

  但黄一鹤锲而不舍,不断游说,甚至还邀请马季、姜昆等有着丰富相声表演经验的演员,来给他俩出谋划策,进行加工。

  这才有了《吃面条》这出戏。

  第二,表演者是同意了,但能不能上,还是个问题。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导演组面前演了一遍《吃面条》,每一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可是,导演组心底也在打鼓,这种没什么教育意义的节目,会不会引发观众的争议?

  这一犹豫,就犹豫到了年三十。等《新闻联播》播完了,春晚马上就要开始的时候,黄一鹤才找到他俩,说:

  “没有领导点头,但也没有领导摇头,我决定让你们上,但千万不能出错,出错了,责任你们担;没出错,我担着。”

  黄一鹤

  临时决定,现场自然是有些慌乱的。

  当时场上需要加把椅子作为道具,朱时茂冲着旁边喊,结果最后送椅子上来的人,居然是主持人姜昆。

  但没有人注意。因为所有的观众的目光,都被台上有点儿流里流气、贼眉鼠眼的陈佩斯,和浓眉英俊、西装革履的朱时茂吸引了。

  黄一鹤的决定没有错,《吃面条》非常成功。据陈佩斯说,他演着演着,发现观众都不见了,原来是一个个都捂着肚子,笑到了地上去。

  直到现在,这段表演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前些日子无实物吃播在网上火了的时候,评论区里就都在提陈佩斯这位无实物吃播的“开山鼻祖”。

  这段无实物表演,更是直接给人看饿了,让大家心心念念不忘陈佩斯手里的那碗面,这不,教程一出,立刻就引来了网友围观。

  在《吃面条》之前,舞台上是没有这种表演形式的,在这以后,才明确有了小品这么个分类。

  陈佩斯和朱时茂就这样征服了观众,小品也成了春晚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两人一起,每次都在零点前,作为春晚的压轴演出,贡献了不少经典。

  86年的《羊肉串》,陈佩斯饰演的无照经营商贩,假扮新疆大叔,和执法人员朱时茂斗智斗勇。

  你只要看到了粘着胡子、眼神里都是戏的陈佩斯,下一秒就已经能脑补出一句带着羊肉串味儿的假新疆普通话:

  “闻着臭,吃着香,咽到肚里亮堂堂。”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饰演配角的陈佩斯为了当上主角,耍尽了各种小聪明,终于在观众的支持下演了主角。

  没成想却因为习惯问题,演着演着就又回到了配角剧本,令人拍案叫绝。

  其中的经典台词,网友们更是能够脱口而出,甚至还制作了表情包:

  “是你把鬼子引到这儿来的?”“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这可谓二人在小品舞台上的巅峰之作,播出后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从此,小品正式取代了相声,成为了春晚的第一主角。

  陈佩斯、朱时茂两人,也确立了表演模式,一邪一正,一武一文。

  之后还有《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大变活人》等等,都颇具亮点,不少作品都深入人心。

  直到现在,还有网友认为,朱时茂真的是陈佩斯的姐夫。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98年。这一年的春晚大牌云集,群星荟萃。

  那英和王菲的一首《相约一九九八》,至今还是流唱的金曲;范晓萱一首《健康歌》,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记住了这个来自台湾、古灵精怪的女孩儿;刘德华、周海媚、毛宁、张信哲等人纷纷献唱,海峡两岸,共贺此时。

  新老笑星汇聚一堂,牛群冯巩、黄宏宋丹丹、赵本山范伟、赵丽蓉巩汉林等人,各个使出浑身解数,把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

  而陈佩斯和朱时茂,则演绎了一出与他们往常风格相差甚远的《王爷与邮差》。

  《王爷与邮差》,改编自阎肃先生创作的剧本《万国运动会》,讲述的是朱时茂扮演的王爷,奉了慈禧的旨令,带领陈佩斯扮演的邮差,去参加洋人举办的运动会的故事。

  慈禧的本意,是让邮差去给洋人当个陪衬,然而却没想到,邮差却在跑步比赛中,拿了第一名。

  朱时茂扮演的王爷,代表了当时的统治阶级,言语中处处体现了对于洋人的恐惧和谄媚,描绘出了当时所谓“天朝上国”却崇洋媚外的真实情况。

  陈佩斯扮演的邮差,则代表了当时的底层人民,然而与统治阶级不同的是,他表现出了人民对于自身民族的自豪感。

  陈佩斯运用了演播厅的特色,巧妙和观众搞起了互动。当邮差获得了跑步第一名时,整个现场的气氛也被推到了最高潮:

  如果想要获得世界的认同和尊重,靠的绝不是惧怕和谄媚,而是要靠自己真正的实力。

  “咱们中国人,得挺直了腰板!”

  以往两人的作品,都是从底层小人物出发,演绎他们的悲欢喜怒,大大拉近同观众的距离:从小商贩,到街边的饭馆,都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一次,他们将整个时代搬上了舞台,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于个人的悲喜之中,融入了更多的家国情怀。

  可以说,《王爷和邮差》,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作品。

  然而,下台后的陈佩斯却痛哭流涕:砸了,演砸了。

  因为,这个作品陈佩斯准备了七年,就连表演时候穿的衣服,都是他专门找人来缝制的。

  结果因为上场前工作人员的疏忽,朱时茂衣服上的话筒没绑牢,才一出场亮了相,话筒就掉了。

  没办法,在演出的时候,陈佩斯不得不一直“贴”在朱时茂旁边,好让朱时茂能够蹭上话筒。到后面陈佩斯绕着会场跑起来的时候,台上的朱时茂几乎已经是在扯着嗓子吼出台词。

  并且,事先准备好的音效,现场也没有放,可以说是很严重的舞台事故了。

  那以后,陈佩斯和朱时茂再没上过这个舞台,一离开就是20多年,鲜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有人说,是因为陈佩斯对艺术创作的要求很高,而央视总是拒绝他,所以他才拒绝了央视。

  这话说的没错:

  1988年春晚,他表演小品《狗娃与黑妞》,要求导演组能够同意他的请求,用蒙太奇的手法来拍摄、运镜,被导演组拒绝了;

  1991年,在表演《警察与小偷》时,一场很重要的过场戏被删掉了,不禁让人想起当初拒绝登台的他;

  1998年,在演《王爷与邮差》时,他又要求采用高科技,还是没人搭理他。

  后来,陈佩斯在采访中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等于限制一个艺人的发展。”

  “我还有更好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永远关着这扇门。”

  也有人说,是因为那一场官司,所以央视拒绝了陈佩斯。

  1997年,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他和朱时茂的许可,将两人在春晚舞台上的作品,刻制成了光盘发售。

  于是陈佩斯立刻和央视协调,央视当时态度很好,立刻就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

  没想到两年后,陈佩斯发现,他的作品光盘依旧在市面上流行、发售。于是他和朱时茂一纸诉状,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道歉。

  2002年,法院作出判决,要求被告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在《中国电视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向陈佩斯和朱时茂支付著作权侵权赔偿金333293元,以及因为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3174元。

  自那以后,陈佩斯销声匿迹,甚至还有传言,说他跑去北京的山上种树去了。直到几年前接受采访时,他还说,你们可千万辟个谣,北京的山上种不出石榴。

  陈佩斯并不留恋春晚的舞台。

  2011年,首次出任春晚总导演的哈文希望邀请陈佩斯复出,就被他婉拒了。

  这个舞台让他成名,但也给了他桎梏。

  他的心里有更大的舞台,那就是他的喜剧。

  2

  绝大多数观众对陈佩斯的了解,都来源于春晚上面那11个小品。统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陈佩斯相差甚远。

  现在已经鲜少有人知道,陈佩斯不光是一名小品演员,也是一名电影演员。

  1979年,中国第一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上映,主演是电影明星刘晓庆、陈强,和陈强的儿子陈佩斯。

  自那以后,陈佩斯就走上了演员这条路。

  其实陈佩斯从小就不想当演员。

  他的父亲陈强,饰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远近闻名。后来他还出演了《红色娘子军》中,椰林寨方圆数百里内,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南霸天。

  再加上陈强演技十分细腻,拒绝夸张的表演,一反“脸谱化”的做法,人物形象真实自然。

  就这样,陈佩斯直接成了小伙伴们嘴里的“小黄世仁”。气得陈佩斯直喊:“我不是黄世仁,我是黄继光!”

  几年后,文革来了。十五岁的陈佩斯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拉去批斗,曾被掌声和喝彩环绕的父亲,转眼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陈佩斯更是由此对演员这个行业敬而远之。

  1969年,陈强被打成了“右派”,陈佩斯也跟着父亲来到了内蒙古插队。

  他所在的建设兵团处于沙漠地区,生活环境异常艰苦,知青们自己种地自己吃饭,甚至连房子都可能要自己盖。

  每天都吃不饱饭的陈佩斯思来想去,想要吃饱饭,就得回北京,想要回北京,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报考艺术团体。

  于是,陈佩斯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话剧团。

  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他,表现十分优异,但都没被录取,因为当时的陈强还是“右派”,没人敢要。

  1973年,八一厂招新学员。陈强找到了演《白毛女》时候的老朋友演员田华,让陈佩斯去试试。

  陈佩斯靠着自己精彩的表演折服了众人,正式进入了八一厂。

  打那以后,陈佩斯终于能吃饱饭了,一手五个大馒头,配上一盘洋白菜,他一天能吃上三顿。

  而他,也走上了当初自己拒绝的演员道路。

  不过,受到长相的影响,陈佩斯不是一张传统意义上的主角脸:

  大鼻子,浓眉毛,小眼睛滴溜溜一转,谁看了都觉得他有坏心眼儿。来到八一厂后,他也就演了俩角色,路人甲和匪兵乙。

  童年的经历,让他怎么都不想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演反派。

  陈佩斯的父亲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和儿子一起,开始琢磨喜剧。

  电影《瞧这一家子》,就是两人的首度合作。每一场戏,陈强自己先演一遍,再让陈佩斯模仿,手把手教,陈佩斯的演技很快有了更大的提升。

  1982年,陈佩斯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二子”,并且在之后,拍摄了一系列电影,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二子系列”。

  再后来,陈佩斯在春晚上表演《吃面条》,一战成名,逗笑了无数观众。

  那时候的陈佩斯,表演喜剧还都是基于学习和理论,尽管生活上受了苦,但他始终没能领悟喜剧的核心要素。

  他第一次真正触摸到喜剧的内核,是在1985年,拍摄《少爷的磨难》。

  那时候有一场外景戏,在河南的农村。要拍的是陈佩斯饰演的少爷金福在一个树林子里,被强盗打劫了,别说金银细软,连衣服鞋子都给抢没了。

  于是他只能把坟刨开,扒下里面死人身上的衣服,然后一路光着脚,追着汽车跑。

  但是乡间的小路上,全都是蒺藜,一个瓣上有三到四个刺儿。

  并且,蒺藜是黄的,混在土里,捡也剪不干净。陈佩斯拍完了一场下来,有不少都扎进了脚底板。

  导演一喊停,陈佩斯立刻就地坐下,抬起脚一个一个,把刺儿往外拔,疼得他龇牙咧嘴。

  当时村子里,有不少老百姓听说大明星陈佩斯来这里拍戏了,都跑来围观。看到陈佩斯就这样坐在地上哼哼唧唧,一个个全都哈哈哈乐了起来。

  陈佩斯心想,大家怎么这么残忍啊?

  可是他又很快意识到,这不就是喜剧的内核吗?

  喜剧中的每一处笑声,本就是由角色自身的痛苦创造出来的,无论是精神上面的,还是肉体上面的,如果没有悲情,也就达不到喜剧的效果。

  “这部作品把我引到了悲情内核,让我知道了喜剧最核心的动能在哪儿。”

  后来,《少爷的磨难》在1988年拿到了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陈佩斯对喜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于是就有了他在春晚舞台上塑造的那些小人物形象:偷奸耍滑的小贩、贼眉鼠眼的小偷、装傻充愣的邮差……

  从简单的逗乐,往后越来越赋有悲剧与讽刺内核。

  1991年起,陈佩斯自己开起了公司,自己给自己拍电影。并且这些电影个个成绩不菲,该得奖的得奖,该爆的爆。

  每每提到这件事,陈佩斯都自豪地说:“我们的电影那时候票房都在前三名,前面可能是港台片,但我们的没掉出前三名。”

  可以说,90年代初期,是陈佩斯喜剧的巅峰。

  但票房爆了,口碑爆了,钱却不知道去哪儿了。

  当年,电影院线偷瞒漏报票房的情况非常严重,明明反响很好的电影,但影院总是说上座率不高。

  于是,陈佩斯派出5队人马,去河北的电影院监票,结果发现,明明播了7场,只报3场,上座率达到80%-100%,结果上报只能达到40%。

  《太后吉祥》投资了400万,按这种情况来看,票房应该能达到1300万,但最后利润却只有30%,这差距太大了。

  这让陈佩斯精神异常崩溃,每一部电影赚的钱,刚刚够下一部的前期,再这样下去,公司迟早要赔钱。

  1997年,贺岁档之争,《甲方乙方》和陈佩斯的《好汉三条半》同时上映。《好汉三条半》每日票房20万左右,十分不错,但却只上映了五天,就被撤出主流院线,安排到了郊区。

  而《甲方乙方》却大卖特卖,从圣诞节演到了春节,以4000万元票房,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陈佩斯没有掌握发行渠道。

  瞒报偷报票房,还能扛得住,可好端端上映的电影,硬生生给撤下来,没人能顶得住。

  于是,电影也不拍了。两年之后,陈佩斯又和央视“闹掰了”。

  自此,他告别春晚,也告别电影,从零开始,走向了话剧的舞台。

  2001年,陈佩斯制作了第一部话剧《托儿》。投资前,制作人告诉他,这个话剧可能要赔30万。陈佩斯咬了咬牙,说:“我做。”

  他没拉赞助,因为知道赚不到钱,总不好把别人给坑了。刚好他之前拍了个广告,就把广告费投进了这部话剧。

  《托儿》首演当日,陈佩斯很紧张。

  但他紧张并不是因为赚不赚钱,他曾说:“我做话剧时,已无所谓悲喜,电影不太好,我的戏剧实践活动又不能停,所以选择话剧。至于能不能赚钱,无所谓,这是真的。”

  他紧张,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登上过话剧舞台。他上一次上台演话剧,已经是1976年。

  演出开始前,他自己一个人坐在剧场的角落,过词儿,走戏,埋着头,谁也不搭理。

  谁也没想到,《托儿》成了!在长安大戏院的首场,上座率就达到了95%!

  当《托儿》第一轮演出33场后,陈佩斯创立的大道公司,就收回了投资。

  全国巡演下来,票房累计4000多万,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话剧之一,也在全国巡演中,创造了上千万的票房神话。

  之后,大道公司出品了不少舞台喜剧,中国话剧界被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

  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阳台》就大受欢迎,因为它直击社会痛点,针砭时弊,还被纳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教科书。

  2014年,陈佩斯接受了《易见》栏目专访。主持人易立竞问起关于当年出走春晚的事情,陈佩斯说:

  “不后悔。”“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3

  流行圈儿有这么一句话,人民朋克陈佩斯,摇滚天王马三立,流行教母赵丽蓉。

  马三立的名号,来源于老爷子几十年前拍的一支商业广告,这也是他这辈子拍的唯一一支广告。

  片子里,他戴着墨镜项链和手表,穿着皮衣T恤,拿起话筒的时候,摇滚味儿十足。

  赵丽蓉的名号,来源于她在春晚上的表演《如此包装》,她穿着铆钉皮马甲,上面还有五根银链子,张口就是一段flow: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不出我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后面,她还留下了不少说唱,从“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到“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每一个都堪称经典。

  而陈佩斯的名号,来源于他拍摄的一支短片,《96摇滚指南》。

  在这部片子里,陈佩斯一改往日逗趣的形象,扮演了一个狠人:彩色的莫西干头,戴着大骷髅的戒指,胸前还有一个明晃晃的十字架金项链。

  这个角色名为“沙皮”,是一位摇滚圈的资深制作人,成天眼高于顶,在酒吧里指着迈克·杰克逊的歌,张口就说“辣鸡”。

  他跑到天台,思考自己的摇滚生涯,却被一旁的三个民工吸引了注意力。

  这三个民工被臭虫骚扰,十分苦恼,于是跑到天台来抓痒。

  民工们抓痒的动作吸引了沙皮的注意,因为实在是太痒了,这几个民工一直不停扭动着身子,身体也不停地颤抖。

  沙皮一看,这就是自己苦苦找寻的真金!于是他跑过来,开始疯狂夸赞这几个民工,还说要把他们捧成巨星,拍成MV。

  于是,沙皮开始培养这三个民工。

  要把民工培养成摇滚明星,一共分三步:一,不讲文明;二,抛妻弃子;三,穿衣打扮。

  不讲文明,就是爆粗口,做不雅的动作;抛妻弃子,是因为摇滚要有毁灭的概念,反正当了明星以后啥都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穿衣打扮,极力模仿欧美明星,怎么炫酷怎么来。

  至于培养音乐素养?对不起,没有这一项。

  培训完成后,三个农民工火速出道,成为了摇滚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乐队:臭虫乐队。

  凭借着沙皮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和经验,臭虫乐队一炮而红,很快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乐队。

  然而,沙皮却在这时急流勇退,靠着臭虫乐队捞了一大笔钱后,迅速解散了乐队,拿着钱跑路了。

  而三位民工,抛妻弃子、灯红酒绿,早已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成为了盲流。

  这部片子颇具有讽刺意义。

  90年代,正是中国摇滚发展的辉煌时期,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等的走红,让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了摇滚的商机。

  然而,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乐队,质量参差不齐,有不少只是为了圈钱而已。

  更有所谓的乐队成员,一夜之间被捧上了天堂,又坠到了地狱。

  窦唯时期的黑豹乐队

  再看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

  粗制滥造只为圈钱的手游,遍地都是的网红脸主播,一茬又一茬的各式选秀……

  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具有陈佩斯喜剧内核的片子,再结合陈佩斯多年来的作品和作为,也就有了这个人民朋克的称号。

  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

  两天前,就回归央视一事,陈佩斯回应道,参加这个节目,是为了把自己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

  同他当年离开的原因,并无二致。

  人民艺术家陈佩斯,确实名不虚传。

  多年以来,陈佩斯的小品,其实一直被各个频道翻来覆去地放着。

  所以,虽然陈佩斯已经离开春晚舞台多年,许多这一届的观众甚至彼时还没出生,但大家还是一年又一年怀念着陈佩斯。

  有人说,现在的春晚越来越没当初的年味儿了,以前的小品是造梗,现在的小品是把网上说烂的梗又拿出来演了一遍。

  不光陈佩斯,观众们怀念的还有那一个个消失的熟悉的面庞,甭管是赵丽蓉,还是赵本山。他们在网上,把过去的相声、小品拿出来看,一遍又一遍。

  正如陈佩斯在《主角与配角》里留下的那句话: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这不,陈佩斯,回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06:46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