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2|回复: 0

智谷君:全球最牛的航空公司折翼背后,香港黄金时代落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1 2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赢得胜利的罗马将军凯旋时,总会有一个奴隶手捧金盔跟在他身后,金盔象征着将军的尊崇,奴隶还会不停在将军身边重复一句话:荣耀总有失色的一日。

  曾是全世界最牛的航空公司,国泰的荣耀正坠落凡尘。

  曾几何时,飞一次世界难度最高的启德机场,是飞行员眼中的荣耀。

  国泰航空的珍宝客机以几乎贴地的方式,穿梭于九龙城寨逼仄的楼群,这样的画面无数次出现在香港与好莱坞的电影中,也铭刻进香港这座远东大都会的时代记忆里。

  如果说启德见证了国泰的一飞冲天,那么赤腊角则见证了国泰最辉煌的一刻。

  作为华人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国泰骨子里透着老派绅士的倨傲。国泰航空的英文名用的是小众而传统的Airways,这是典型的英国或其英殖民地航司的标志。

  国泰成于此,也恰恰败于此。它发轫于中西之间,若不能在其中游刃有余,就难免被打落凡尘。

  终于,75岁的国泰老了。历经沧桑的它像极了那个雨打风吹去的旧日帝国,留一抹暮色,供人扼腕。

  2020年10月21日,国泰航空集团公布企业重组计划,包括削减约8500个职位,停运旗下国泰港龙航空。

  香港机场管理局公布9月份航空交通量显示,香港机场同比减少98%,不幸成为疫情后全球恢复最慢的机场,还让出了雄踞10年之久的全球货运第1的宝座。

  与香港减少98%对应的是大陆同比恢复98%。当国泰风雨飘摇的时候,隔壁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前三季度创下全国第1和第3的历史最佳成绩。

  01

  在港龙工作超过25年的麦小姐对国泰管理层的决定很是沉痛。她认为港龙是香港的品牌,见证了香港航空业的盛衰。港龙的停运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麦小姐只说对了半句,这不仅是港龙时代的终结,更是香港黄金时代的落幕。

  港龙曾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心,而其母公司国泰是由英资主导的。但历史的吊诡在于,港龙的存在原本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国泰的成功,现在,它终有机会见证国泰的落寞。

  港龙1985年被创办,就是为了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的垄断。

  港龙最初的股东中国银行、华润、招商局以及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多位港商。但年轻的国泰显然不是老辣的国泰的对手。

  国泰航空,创办于1946年的。1948年,英国太古集团收购了国泰45%的股份。

  太古创始人老施怀雅标榜从不涉足政治,但是港龙最初成立的时候,没少遭到港英当局与国泰航空多方面的重重“围剿”。

  比如,香港民航处就质疑港龙中方股东身份,迫使港龙放弃了中方股东的资金支持。

  创立不到4年,港龙累计亏损23亿港元。1990年国泰联合太古、中信,初步掌控了港龙,将其定位为专营香港至内地航线的区域航空。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人去香港坐的都是港龙。以至于,相比母公司国泰,港龙在大陆知名度更大。

  1990年代,中资进行了最后一次争夺“港龙”的努力,一度控制了港龙64%的股权。然而,2003年,国泰通过航权杯葛再次打压港龙,让港龙再次陷入亏损泥潭。

  2004年,利用国航上市的窗口,国泰以82亿港元的代价收购港龙航空,将昔日最大竞争对手收入麾下,一举除去了21年来的心病。

  商战归商战,但国泰作为最成功的航空公司,应无异议。

  2002年,国泰航空超越破产的日本航空,成为亚洲最大航空公司。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国泰也一度是世界标杆。

  从2001年-2009年,国泰连续9年都在Skytrax评选中牢牢保持全球最佳航空的三甲,并于2003年、2005年、2009年、2014年4度荣膺全球最佳航空。

  各种五星航空奖项拿到手软,国泰在走下坡路后还发明了一个万年老梗。国泰在官方很多介绍中都有一个前缀——“因XX原因跌出世界前三的国泰航空。”

  入职国泰,成为香港年轻人向往的体面工作。

  国泰对辉煌往事的执念,由此可以想见。

  02

  第一次坐国泰航空,国外会惊讶于国泰对英语的痴迷。时至今日,国泰最高级的头等舱,酒水单还是全英文的。

  国泰常客都知道,这家航司语言优先级是:英语优先,粤语次之,再然后才是普通话。

  国泰空乘工牌一度也是全英文。之前国泰推中文工牌遭遇很大阻力,公开的理由是觉得国泰是一家世界级航司,全英文才显得international。

  国泰确实引领过国际风潮。国泰最早在客舱里配哈根达斯,引得新航、全日空等纷纷效仿。此后哈根达斯成了五星航空的标配。

  在大陆还不富裕的年代,能在国泰航班上免费吃哈根达斯,在当时真堪称惊艳了。

  2000年,别提服务,连营收国泰也能鄙睨国内三大航。东航和南航营收分别为国泰的1/3、1/2。

  但仅仅过了10年,三大航就实现了对国泰的赶超,此后差距越拉越大。

  国泰可能并没做错什么,这背后是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变迁,国泰若说有错,就是错了角色转换。

  1974年以来,香港取得了20多年的高速成长,逐渐夯实了亚洲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经济增长也为航空发展提供了强大需求。

  香港回归后,中央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异常重视。内地尤其是珠三角为香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物流支持,香港才能一跃成为世界航空枢纽,国泰航空也随之成为世界级航空公司。

  作为香港机场最大基地航司,国泰系占据了香港机场超过52%的份额。单一基地公司对于机场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机场兴旺的时候,基地航司可以抢到最大蛋糕,单一航司的重兵投入也能增强枢纽的辐射能力。可如果机场本身出现下行,航司自然也跟着一损俱损了。

  这几年内地航司崛起,南航“广州之路”、东航“太平洋战略”均剑指国际市场,加之不差钱的3大中东土豪航空打价格战,缺乏创新的国泰航空和香港机场越来越难以招架。

  偏偏在外部竞争加剧之际,2019年,国泰卷入了一场风波,哪怕国泰高层及时澄清,但部分员工的行为和言论,还是严重伤害了国人感情。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加速了国泰命门的暴露。

  类似新加坡、迪拜、多哈、阿布扎比、伊斯坦布尔,香港打造国际中转枢纽具有天生优势(国内航班少甚至没有,国际航班均在一个隔离区,只需设置一种中转模式),因此中转旅客是香港机场的生命线。

  国泰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运营模式,完全依赖跨地区、跨国的航线,以香港为枢纽中转运送世界各地的旅客。但疫情造成各国入境限制仍在持续,这是国泰从未遇到过的情况,相当于安身立命的运营模式遭到毁灭性打击。

  国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危机,最后都依靠优秀的管理挺了过来,但这些危机从未真正危及到国泰商业模式的核心。

  而疫情不仅在短期内破坏了国泰航空财务的稳定性,更对其国际中转商业模式造成了深远的摧毁。

  03

  疫情爆发之初,香港及时反应,关闭了通向大陆的口岸。

  但国泰航空还是在2月亏了18亿人民币。旋即以出售了6架波音777换回50亿人民币,断臂求生。

  对大陆严防死守,对入境外籍人士却网开一面,结果就是香港疫情此起彼伏。

  疫情之后,民航的春天远未到来。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大陆成了唯一恢复的市场。

  6月9日,港府抛出419.5亿港币救援方案。其中港府援助总额高达292.5亿港币,可谓史无前例,另外太古、国航、卡航也跟进配股。

  尽管援助数额巨大,不少业内人士却不看好:香港枢纽颓势不可逆转,而经历去年风波后,五星级的国泰航空口碑碎了一地。加之国外疫情防控不力,几乎毁掉了国泰最后的稻草。

  如果不掺和去年的风波,国泰起码能在去年下半年多攒些现金流,可以保存一点实力。不至于一年多都处于荒废状态。

  今年是国泰航空75岁的生日。放眼民航界,75年历史的航空公司并不多见。75岁高龄的航司还能享誉全球的更是屈指可数。除了新航,很少有航司能在历史与现在两个维度上与国泰相提并论。

  国泰和香港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沉湎于昔日辉煌不想自拔,更不愿面对邻居的日益强大。

  或许国泰航空当年起名Cathay Pacific Airways就隐喻了日后的命运,除了坚持用小众的Airways,Cathay更能说明问题。

  不同于China,Cathay是中世纪流行的对中国的称谓,马可·波罗游记就是用Cathay指中国。国泰航空之前表示用Cathay更契合西方人对中古中国以及丝绸之路的想象。

  可今日中国早已不是中古中国,决定中国未来模样的,也绝非西方人的想象。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国泰航空与香港机场的浮浮沉沉,不过是一圈涟漪、一朵浪花。

  见证过国泰航空和香港机场兴衰的香港,面对时代流转的暮色,恍若隔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04:48 , Processed in 0.2349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