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10|回复: 3

寄生草8:诸葛亮密码——失街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1 08: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街亭

  建兴六年,即公元238年,诸葛亮在平定了南方后,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开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是怎样决定他的北伐战略呢?

  在战前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时任丞相司马的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魏延是这样说的:“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林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聚合,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也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也。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因把取胜的希望建立在夏侯楙不战而逃上,过于冒险。因此,诸葛亮并没有采用。

  诸葛亮的策略是:声东击西。先命令赵云、邓芝占据箕谷,并放出风声做出要出斜谷道进攻郿县,而自己则亲率大军兵出祁山,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那么,魏军是怎么应对的呢?

  应该说诸葛亮的策略收到了效果,魏明帝曹睿和大将军曹真都被骗了。魏明帝让大将军曹真带领大众防备诸葛亮兵出斜谷。这样陇西空虚,诸葛亮乘机兵出祁山,乘虚而入。

  《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说: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响应让诸葛亮高兴坏了,他要尽快把既得利益装入袋中,同时尽可能要在陇西扩大战果。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后,魏军会坐视不管吗?

  一定不会的。魏明帝一定会部署魏军对陇西进行增援。诸葛亮要想经营陇西就必须阻止魏军进入陇西。诸葛亮把目光投向了街亭。

  街亭在今天的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在秦安县的东北部有一个龙山。《秦安县志》记载:今天的龙山当初叫“断山”,其山当略阳之街,截然中处,不与众山相连。其下为联合川,就是马谡覆军的地方。乾隆十四年,秦安知县蒋允嫌其名不祥,改称龙山。今天龙山脚下的陇城镇即为当年的街亭。

  这传说中的“五路总口”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谷道。谷地西北侧,是险峻的山地,谷地东南,是无法逾越的秦岭。从西安到天水,只有通过固关峡,翻越陇板,沿街亭行走。

  诸葛亮只要派兵在街亭堵住魏军,切断西安通往天水的通道,诸葛亮就可以从容的经营陇西。

  然而,要谁去防守街亭呢?

  诸葛亮选中了马谡。然而事实证明诸葛亮用人的眼光出了问题。马谡是一个好的参谋,但好参谋并不等于是好将领。

  马谡选择了上山。

  马谡为什么舍水上山?

  马谡舍水上山的第一个原因来源于他的胆怯。

  诸葛亮给了他防守街亭的重任,可是当道下寨要直接面临张郃优势兵力的攻击,马谡没有把握。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时间仓促。魏军一开始虽然上了诸葛亮的当,但魏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魏明帝很快组织起了以张郃挂帅的五万人的部队。张郃到底给了马谡多长的时间呢?

  有一个人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人就是时任陇西太守的游楚。

  《三国志》张既传记载:诸葛亮兵出祁山,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游楚独据陇西,召集手下的吏民商量对策。游楚对手下的吏民说:我当太守没有恩德,今蜀兵到,其它各郡的吏民都已经响应,这也是你们取富贵的时候。我当太守本来就应该为国家守一方土地,义在必死,卿诸人可以拿着我的头去求富贵。

  结果他手下的吏民都感激的涕泪交流。他们对游楚说:“死生当与明府同,无有二心”。

  游楚又言到:你们如果不愿,我为你们画一计:今东面二郡都已投降蜀军,必然会带着敌寇来攻,我们一同坚守。如果国家救到,贼寇必然退去。你们为一郡守义,必然人人都会获得奖励。如果救兵不到,蜀军攻的急,你们就把我抓起来投降也不晚。

  吏民于是坚守不降。

  而已经投降蜀军的南安人果然带着蜀兵来攻陇西。游楚听到蜀军来攻,就派遣长史马颙出城设阵,自己在城上对领兵的蜀军将领说:你们如果能切断魏军通往陇西的道路,使援军不能赶来救援,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如果你们不能切断援军的通道,你们攻下陇西也不过是白费气力。然后就命令马颙鸣鼓,作出攻击的架势,蜀军于是退去。

  后十几天,张郃统帅的魏军赶到了陇上,诸葛亮败走。

  游楚还带出了一个“唯唯诺诺”的故事,在这里和观众分享。

  战后,南安、天水都因为响应诸葛亮而遭到破灭,两郡太守也各获重刑,只有游楚以功封列侯,跟着他的官吏也都得到了升迁。

  魏明帝嘉奖他守地的功劳,给了他一个特别的奖励,要接见他。游楚自从当官,一直在地方上,从来就没有上过朝,也不知道朝见皇帝的礼仪。魏明帝让侍中赞引,喊:“陇西太守前”,游楚应当回答“唯”,而他却大声应到“诺”。魏明帝看着他就笑了起来。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成语“唯唯诺诺”。也想起了反映汉代历史的电视剧中,大臣每逢皇帝召唤,都答应“诺”。在这里则明确地可以看出答应“诺”是不对的。

  从《三国志》张既传的记载,张郃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感到了陇西,真可谓是用兵神速。但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张郃并没有给马谡充足的在街亭布防的时间。

  马谡的如意算盘是在山上安营扎寨可以更好的坚守。他料定张郃不敢越过他的营寨而直接通过街亭。

  张郃的确不敢。因为大军作战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后勤供应,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便大军通过没有问题,部队的粮草怎么办?被断了粮草也是了不得的。

  所以马谡选择了上山,他以为在山上安营扎寨可以更好的防守。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几万人的吃水问题。

  张郃不愧是五虎将之一,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断马谡水源。

  和一般人对马谡舍水上山的印象不同,马谡是上了山,但并没有舍水。从现有史料中可以看出,张郃是经过一番战斗才断了马谡的水源的。只是马谡把主要的兵力部署到了山上,才导致了水源被断。

  街亭失守后,蜀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失败的命运已不可避免。

  所以,剩下的也只有挥泪斩马谡了。

  马谡该不该杀呢?

  该杀!

  马谡的第一项大罪是失守街亭。第二项大罪是他弃军而逃的行为。这两项大罪都是死罪。

  鲜为人知的是马谡还有一次逃跑行为。

  据《三国志》向朗传记载:向朗和马谡关系很好,马谡街亭战败后曾经有逃跑的行为,向朗知情不报。《三国志》上说:诸葛亮恨之。向朗也因此被免官还成都,悠悠无事将近二十年。

  但这也成就了向朗的另一番成就,使他能够专心攻读儒家经典。著书立说,开门接待宾客,给后进青年讲解儒家经典,获得了上至执政当局,下到儿童、青年的尊重。当然,这是题外之话。

  马谡的逃跑行为,是指弃守街亭的逃跑行为呢?还是在回到汉中后的逃跑行为呢?

  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分析,应该是回到汉中后,进行战役总结时的逃跑行为。一开始,马谡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罪有多大,但回到汉中后,情况变了。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是全民行为,北伐开始时,全国上下无不抱着极高的期望和热情,结果因他而战败。面对激愤的人情,马谡深知罪大,这才有了逃跑的念头和向朗的知情不报。

  街亭到底应该怎样守呢?

  现在的许多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都从军事的角度提出了当道下寨,挖掘战壕进行防守的看法,唯独没有考虑时间的问题。

  马谡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没有实战经验。那么换一个人怎么样?

  比如让魏延来守街亭。

  情况可能要好的多,但也不一定守得住。

  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街亭非常宽阔,现在的陇城镇就在这里。

  战争毕竟是拼实力的,只要不给魏延太多的布防时间,十几天的时间不足以建成非常牢固的营寨,深沟高垒也不容易。

  那么在双方都不出昏招的情况下,还是实力说了算。诸葛亮并没有给防守街亭的马谡太多的兵力,因为主力都被他用作经营陇西了。

  诸葛亮的失败败在战略,他不应该分兵。

  街亭战败固然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当道下寨从而招致了失败,但诸葛亮的这一部署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首先是诸葛亮北伐时,陇西兵力空虚,不足以抵挡诸葛亮统帅下的大军,这是不争的事实。

  陇西在马超韩遂叛乱时遭受了重创,从建安十六年到曹操彻底平定的十九年,陇西经历了将近四年的战乱,民不聊生。

  夏侯渊的屠城和曹操的移民政策,更使陇西民生凋弊。

  所以,陇西各地都不可能对诸葛亮统帅下的蜀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虽然陇西各地构不成对蜀军的威胁,但陇西地域广大,真要完全征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会牵制诸葛亮的大部分兵力。

  诸葛亮亲率大军经营陇西,而派马谡防守街亭,这一部署本身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是本末倒置。

  那么诸葛亮应该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

  派一偏将对陇西各地进行攻略,或者干脆置陇西各地于不顾。而自己亲率大军防守街亭,并争取实现在街亭歼灭或者击溃张郃的主力。

  其具体的部署可以这样:

  派出得力战将以兵力之一部在街亭当道扎寨,在营寨前面多挖几道战壕进行纵深防御,逐次抵抗以杀伤张郃的有生力量。以主力隐蔽于街亭的谷道两侧,利用街亭的有利地形准备对张郃进行伏击。在对张郃的部队进行有效杀伤后,做出防守不住的假象,把张郃放进来。然后利用街亭的有利地形,集中最大兵力对张郃进行伏击,这样就有可能一战击败张郃主力。

  在打败张郃率领的主力后,再从容经营陇西。这样,陇西各地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一定望风即降。即便不望风而降,其攻打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一个问题是诸葛亮明不明白他失误在哪里了呢?

  诸葛亮想明白了,他明白了如果不击败魏军的主力,不给魏军的以大量的杀伤,即便攻下了陇西几郡也是瞎忙活,魏军主力一到守不住的。所以,诸葛亮在后来的北伐中,诸葛亮调整了战略,他不再分兵,并力争和魏军的主力决战,争取打败魏军的主力。

  可惜他没有了机会,他遇到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无论诸葛亮怎样挑逗,司马懿就是不给诸葛亮机会。

  看到这里,各位就会明白:相比之下,这次的机会不是最好吗?

  可惜,诸葛亮没有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21: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人口不行,刘备攻打东吴败光了家底,儿子又是草包,内部荆襄派和益州派不和,一切早就注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2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之街亭,在山水之间,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2 1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只有尊重,岂可假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23:26 , Processed in 0.2188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