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3|回复: 0

智sir:不要成为精神资本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6 18: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还没亮,一群七八岁的男孩就要起床工作了。

  他们体型瘦小,是清理烟囱的绝佳人选。

  身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能靠膝盖、手肘和背部支撑,在狭窄的烟囱壁内缓慢爬行。

  虽然很容易摔死,或者被烟灰呛死,但别无选择,生活就是如此。

  这座城市里的许多女性也不好过。

  她们每天要爬梯子,将一筐筐沉重的煤炭从地底背上来,也有的人会将铁链缠在身上,竭尽全力拖着运煤车往前走。

  尽管这本该是男人的工作,尽管法律规定了女性禁止在地下做工,但一切形同虚设。

  只因为她们害怕失去工作,不敢举报雇主,而且要求的薪酬也低,煤矿主都很乐意雇佣。

  这是19世纪的伦敦,某个煤矿场的真实写照。

  不止伦敦,那时候放眼全球——有资本家殖民的地方,就有一个个被剥削的工人。

  12小时的工作效率不达标,那就延长到16小时。

  如此运作下的工厂,始终伤亡不断。

  工人的安全很难被保障,因为在他们眼里,工人的死活,远没有机器的持续运转重要。

  倒是为了防止工人闹事,会动用关系和金钱,请求官方力量入驻工厂,一旦有罢工,就得血腥镇压。

  资本家竭尽所能,榨取着劳动者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换来了纸醉金迷,光鲜得意;

  劳动者作为社会支柱,饱受压迫,在生存的深渊里苦苦挣扎,穷困卑微。

  这便是苏联建立前的世界。

  苏联建立后,试着为人类描绘了另一个未来,试着为全世界无产者带来一丝曙光。

  在这个庞大臃肿的国家里,虽有种种问题,却罕见地没有贵族与资本家,劳动人民就是统治阶级,他们靠自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憧憬生活。

  后世的历史记载里,苏联既有功也有过,但不可否认,那段时期,苏联人民享有空前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有免费教育、医疗和特色疗养福利,还有生活必需品和住房补贴,甚至是8小时工作日制和5日工作周制,实在地保障劳工权益。

  就好像鲶鱼效应,一下子给其它国家的无产者点亮明灯。

  欧美国家看到这一幕,非常惧怕,担心国内的无产阶级再次效仿十月革命,只能做出让步,开始完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

  他们不得不收起那套残酷剥削,也跟着搞起8小时工作制,尽管会损失更多钱。

  以冷战期间为例。

  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制定了许多保障人民福利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家退休金法案》,提高百姓的退休金与工资比例,还规定了各种退休补贴。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将农民也纳入社会福利范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免费医疗、教育、住房制度在现实得到全面落实,苏联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强力保障,生活水平渐渐提高。

  有了这番对比,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颁布了「伟大社会」纲领,对种族平等、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

  他们一定要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优越和完善。

  一场无声的较量,延续了几十年。

  到了70年代中期,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投入,长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福利开支成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最大的开支项目。

  欧洲的贫富差距,此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各国福利制度日趋完善。

  一切都显得很美好。

  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受挫,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国牵制抗衡。

  美国登顶世界霸主,大力输出意识形态,在文化侵略中打了胜仗。

  从九十年代开始,全球贫富差距跟着迅速扩大,第三世界国家逐一活在资本控制下,成为西方阵营的血汗工厂。

  过去几十年来,福布斯榜上的资产增幅惊人,而最底层的人民生活水平,甚至在倒退。

  7月13日,联合国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里面提到,2019年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万,与五年前相比增加六千万,数字一直缓慢上升。

  由于疫情原因,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会新增超过1.3亿人。

  报告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五年前,全世界曾做出承诺,要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五年后,我们仍无法保证到2030年能实现这一目标。

  大批金融大鳄崭露头角,被拥趸为全球偶像,标榜为成功象征,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得到积极追捧。

  而苏联,那个曾属于无产者的国度,渐渐被时代遗忘。

  一切正如那句话所言: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当下,时代变了。

  经济环境好时,有良知的企业家,尚且能维持积极健康的公众形象,精明能干、憨厚老实,做公益,谈理想,筹谋未来,闯星辰大海;

  整体红海内卷时,伪装的面具就都卸了下来,有里外一套的脸书大师,有坚持疫情复工的火星狂人,有好为人师的996老板,有捂地十几年吸血的商业超人,也有一众鼓励超前消费的广告牌匾。

  很正常的现象,不应该有过多道德批判,前提是人们已经足够了解真相,不会被蒙蔽。

  可惜,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个个庞大的迷惑群体,他们可以为资本的美德辩护,可以信奉无限制的弱肉强食,可以站在宏观层面来支持996模式,可以指责穷人有理,可以拿着底薪和公司共存亡,可以大搞商品饭圈化,积极控评,也可以用宗教模式来追星。

  这群人,被称为「精神资本家」,在精神层面试图和太阳肩并肩,脚踩尘埃,仰望星空,活得励志。

  最终面临的还是一个被戳破的虚幻泡沫,本质上一无所有的结局。

  所以对待资本家,企业家,老板,或者是什么人民富豪,我们的态度不应该仇视,而是客观看待。

  国家需要发展,需要市场经济活力,需要企业家们以身作则,作为领路人,要先富带动后富,这几十年来,他们确实贡献了不少。

  除此之外,他们既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国家救星,身份地位和劳动人民一样,没有高人一等。

  因此在特殊时期下,不是没有人接受不了996工作制,但接受不了那一副说教口吻,将996当成福报,鼓吹狼性文化,鼓吹残酷竞争,然后加班工资被克扣……本质上这就是剥削,付出和回报不对等,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幸好,我看到了另一种趋势,一种和「精神资本家」完全对立的潮流,那就是打工人。

  原本只是某些年轻人的自嘲自乐,却如燎原之火,迅速打破各个圈层。

  许多人渐渐意识到,以前被各种刻意分割打标签的群体,什么CBD白领,职场精英,商业老饕,中产无产清新文艺达人,各种小布尔乔亚式的虚幻,各种头衔工种等级,最终都被逐一戳破。

  无论是什么劳动者,什么职业,什么位置,是否光鲜亮丽,收入高低之差,本质都是打工人而已。

  这股突如其来的风气,势如破竹,让更多人得以洞清职场,谨慎对待心灵鸡汤,辩证看待公知,对情怀式营销保持怀疑,对剥削式劳作产生排斥。

  于是,有了更多打工人站出来,痛斥迪士尼的翻包政策,死咬三星手机爆炸案,曝光4S店的收费黑幕……

  这本应该是常态,本应该是每个消费者都该行使的权益,在法庭上堂堂正正地对抗,总有人会展示自己的铁拳,我也希望日后会越来越多。

  还是那句话,我们虽如蝼蚁,但所有一言一行,最终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04:39 , Processed in 0.6735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