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59|回复: 0

夏斐君:从最近密集出台的重磅文件,看中国下一步战略走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8 2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下旬,重磅意见连番出台,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影响之深远,极为罕见。

  我们来罗列一下:

  1、9月22日,领导层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2、座谈会召开的当天,教育部在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

  3、当天,三部委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4、9月23日,《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5、9月23日,还有一份重磅文件,《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

  看似稀松平常,如果研读通稿和意见内容,会发现不同寻常的深意。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9月22日,领导层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这是继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之后,围绕“十四五”召开的第七场座谈会。

  领导没有闲棋,每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表态,信息量都非常大。有心的读者如果将七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真研读一番,对国事和未来走势一定会有深刻的洞察。

  回到座谈会。座谈会信息量很大,摘取几个要点。

  第一,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重要性你懂的,特别是在当下。教育什么样的人,为谁教育人,这是关乎未来国运的最重大命题之一。)

  第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注意常态化和制度化这两个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不再只是说说而已,会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障)

  第三,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鲜明的中医导向。长期以来,西医药为主的卫生医疗体系,积累了不少弊病,是时候改变了。)

  小结:以上三件事情的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三个都是根本大计,关乎长远,决定未来国运。

  座谈会召开的当天,教育部在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增强把关意识、建好把关机制、提升把关能力,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对教材的渗透。

  (注意,这是首届专门的教材会议。不展开了,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天,三部委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的主要内容是:

  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

  (这是座谈会提及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落实)

  建立师德师风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

  将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狠招、实招。改造学风,国之大计,刻不容缓。只有学风正了,才能为国家民族未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相信很快会有切实的具体的措施出来,学术界的浮躁和乱象有望得到整治。)

  座谈会召开次日,9月23日,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很长,列两个要点。

  其一,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复兴的重大举措!!!)

  其二,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支持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注重创新,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粗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医药院校,中医也不占主导地位,西医药的强势可见一斑。但是,正在纠偏,中医发展的春天来临了。)

  9月23日,还有一份重磅文件,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

  《意见》提到,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不少读者可能没注意到这份意见,这是绝对的重磅!城市反哺农村,支持乡村振兴出真招、实招、大招,解决了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问题。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可用财力的最重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却主要用之于城,现在终于开始反哺了。解决了资金难题,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的上轨道。

  对系列重磅政策的分析:

  其一,着眼的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关键核心领域,都是关乎长远、关乎国家根本的要害领域,也是长期以来西方和资本渗透最下功夫的领域。

  其二,这些政策有纠偏的,有排雷的,有关乎长远的,有破解当下难题的,没有一步是闲棋。国家在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其三,从出台的节奏,能明显感觉到国家对“做好自己事情”的急切,当然更多是从容不迫。

  其四,政策接连出台的大背景,是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外部环境越复杂,内部一些事情越提速升档。大国对决在加速,对内也在加速。内外都在提速,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大变局时代,不能再常规思维。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

  重点谈一下此番密集政策的关键词——文化、教育。

  据官媒报道,此次参加座谈会的冯骥才先生回忆说:2016年第十次文代会上,领导的几句话,让他感怀至今。

  冯骥才:

  “他说你还做文化遗产工作吗?我说我还做。他跟我说了这么两句话,我记得非常深,他说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好,然后他又加重语气的说了三个字:很重要!说句实话我很动感情。我知道这个感情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感情,对我们民族的感情,它太重要了。”

  让人倍感欣慰和振奋的是,数十年来,今天的领导层是最重视、最强调文化自信的一届。

  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我们都耳熟能详。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甚至都不愿意公开说,生怕被嘲笑。但是,经历过2020年这场大疫之后,四个自信已经深入人心,国人越来越认可这四个字了。

  一位学者说得好:中国人,你要自信!确实,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自信!

  可能有些读者知道,四个自信还有一段故事。2013年之前,我们提的是前三个自信。一些有识之士上书建议加上文化自信,提了多年,有关部门的回复是:有那三个自信,就代表有文化自信。其实不然,文化自信是根,有了文化自信才有那三个自信。今天的领导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2013年把文化自信加了进去。

  四个自信,其实是一整套的思路。国家要强盛,中华民族要走向伟大复兴,必然是文化复兴!

  9月中下旬,官媒接连发了好几篇署名“宣言”的文章,都是近万字的长文。关心时政的读者都知道,在一些重要时刻,官媒“署名”文章的政治分量不言而喻。上一次“宣言”密集发文,还是在2018年8月中美毛衣战正酣之际。

  此番“宣言”的文章,谈的都是抗疫胜利的文化根源、民族精神根源、历史底蕴根源,通篇都是满满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总结一下:

  文化和教育,坏起来容易,改造起来却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

  文化是浸润心灵的力量,领导不愧是操盘高手,捏住了某些势力的命根子。

  外部越对决,内部清理越是加速度。对外摊牌之前,内部的雷一定要先清理干净。其实,排雷也是一种摊牌和决裂。相信此番政策出来后,会有一些人和势力忍不住跳出来,跳出来是好事,正好揭疮拔脓。

  啰里啰唆说了这么多,其实三句话就可以概括。

  第一,国家在朝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第二,纠偏、排雷、正风气进行时。

  第三,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7 12:44 , Processed in 0.4697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