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8|回复: 0

谭主:政治局会议,这句话印象深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8 15: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今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很多人注意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有这么一句话:

  建议稿充分吸收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和群众期待、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作出这句论断之前,一场多渠道、多维度的开门问策过程已经完成。

  7场座谈会;

  11次国内调研;

  1018000条网民建议;

  ……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的,我们党在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前的两个“法宝”:

  “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七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七场座谈会,正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样本。

  01 破题

  从7月21日,到9月22日,一共63天。

  平均每9天,就有一场座谈会召开。

  7月份的两场会,主角是企业家和党外人士。

  生命至上,中国最快从上半年的全球疫情阴霾中走出;谋划未来,中国依然把承载每个人生活的企业放在最重要位置。

  有一个数,谭主印象深刻——市场主体1.23亿户,这是中国的基本盘。

  留住青山,凝聚共识,这是基础。

  8月的两场会,开始谋篇布局。

  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思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证了“新发展格局”的构想。

  ▲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则意味着,这片GDP占比达到全国24%的区域担负着率先实践“新发展格局”。

  理论联系实际,成型顶层设计。

  9月的三场座谈会,涉及多个领域。

  科学家座谈会,谈的是发展要害。

  基层代表座谈会,谈的是衣食住行。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谈的是美好生活。

  “十四五”,正是十四亿人的五年规划。

  回看这七场座谈会,从布局到路径,思路清晰;从专家到基层代表,参会者多元;从经济、科技到基层治理,讨论主题广泛。

  谭主注意到,有三场座谈会都提到了一个词,“一线”。

  “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

  而其中两场座谈会,直接在一线召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安徽,基层代表座谈会在湖南。

  这两地,大有深意。

  一个是抗洪前线,一个是“精准扶贫”重要论断的诞生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长沙考察

  算上这两地,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进行了11次国内考察调研。

  时间上,疫情最严峻的3月份,一共考察北京、湖北、浙江三地。

  其余八个月份,每月一次。

  从空间上,更能看出格局。

  东部:浙江

  西部:陕西,宁夏

  中部:湖北,安徽,湖南,山西

  北部:北京,吉林

  南部:云南

  全国一盘棋,全部囊括。

  蕴含其中的意味,是平衡。

  反过来看,现在面临的问题,正是不平衡。

  在七次座谈会上,“不平衡”是最高频的关键词之一,一共出现了6次。

  如何解决不平衡,可以再从另一个维度看看这11次调研。

  调研的十个省份中,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省份有3个;排名第十到第二十的有4个,排名第二十到第三十的有4个。

  统筹兼顾,重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这样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做了点睛的论述:

  “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因地制宜的前提,正是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7场横向到边的座谈会,11次纵向到底的实地考察,正是调查研究的样本。

  最近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还两次专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出指示,特别强调网上意见征集。

  从8月16日到8月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集一共进行了两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关栏目阅读量超过3700万。

  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大家的参与做了回应:

  “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度、参与度都很高,很多意见和建议还反馈到了我这里”。

  中南海,始终直通每一个人。

  02 题眼

  五年规划,是持久战,也是共同目标。

  这个目标,首先指向“发展”。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呼唤“新发展格局”。

  这个词,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首提,也成为七场座谈会上,每场必提的“题眼”。

  目标确立,路径也在“安排”。

  如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七次座谈会,也给出了方法论。

  关键,是“科技创新”。

  七场座谈会,主题不同,对于“科技”的讨论却贯穿始终:

  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党外人士座谈会——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科技支撑

  科学家座谈会——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6个关键问题

  企业家座谈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

  基层代表座谈会——科技战线的代表也参会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9月11日当天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有七位科学家现场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中的每一位都进行了互动。

  ▲科学家座谈会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对谭主回忆道,他当时在现场谈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缺乏顶尖人才的问题。

  他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以更大力度积聚和培养顶尖人才。

  二是通过改革做增量,快速提高国家科技硬实力。

  总书记听完,说了这样一句话:

  “步子要再大一些,胆子要再大一点。”

  同场的英国人戴伟正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也是唯一一位外籍发言代表。

  现在回想起来,他依然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总书记跟我说,刚开会的时候看到我没有同声翻译器,还担心是不是工作人员忘了给我,但听完我讲以后调侃说,现在明白为什么你不用同声翻译了。”

  1987年,戴伟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候外国人在中国搞科研的特别少,现在还不够多。

  当场,总书记就给出了反馈:

  要逐步放开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对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也有清醒认知。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若川对总书记的第一印象,就是“务实”。

  面对基础学科薄弱的现状,总书记提出:

  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也要坚持搞基础研究。

  谈话效果很明显。

  座谈会召开5天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率先行动”计划实施发布会上表示:

  “我们要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在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集中全院力量去做”。

  座谈会召开11天后,教育部宣布,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做出贡献。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工作者,更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支持。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向在座的三省一市的书记们督促,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如果说要形成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是最有效的“路径”。那么对于实现这种“路径”的“方法”,总书记也有明确论断。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16次提到了“市场主体”。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盘活双循环发展格局活力的路径在哪?

  企业。

  对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总书记明确指出:

  “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这里要注意两个亮点: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

  创新要素要向企业“集聚”

  这既是发展的方向,也是现实的映射。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披露:

  2018年,我国有专利申请企业较上年新增6.0万家,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企业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所占比重为64.3%。

  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位置当之无愧。

  从第一场座谈会开始,总书记对企业的重视就一以贯之。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提了6次企业,甚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和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也各自都提了5次企业。

  无论是新发展格局、科技、市场主体......这些理念的提出和政策的出台,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

  03 人民

  发展到底为了谁,2020年,给出了答案。

  上半年,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叠加在一起,每一项抉择都要格外想清楚舍和得。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给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定了调。

  疫情防控,第一位的是人民。

  年中,百年一遇的洪水肆虐,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作出重要指示,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防汛救灾,第一位的是人民。

  进入下半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决定,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规划正式提上日程。

  规划的出发点,还是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一场座谈会,就是跟企业家“谈谈心”“鼓鼓劲”。

  ▲企业家座谈会

  这场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当时在会上发言的个体户代表——上海品海饭店的赵宪珍,开门见山,都是痛点:

  “客源减少”“租金压力大”“进货渠道受限”。

  总书记在发言中也切中要害,上来就先给大家吃了定心丸,明确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与人民的就业、消费、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给企业家定心,就是在给市场定心,就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一句话。

  谭主印象很深。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像前面所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同时存在。

  发展的成果,能否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长三角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短板。

  而“十四五”规划,着眼的是全社会的民生短板。

  最聚焦的目光,放在了普通人身上。

  为了倾听普通人的意见,半个月前,专门召开了基层代表座谈会,参会的有网店店主、快递小哥、货运司机、餐饮店主。

  这些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一起与习近平总书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

  顺丰收派员黄波是其中一个。

  整场座谈会听下来,黄波的第一感受是:总书记对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很重视,对每个人的发言都有点评和回应。

  现场发言的餐馆店主刘权告诉谭主,总书记除了关心他店里生意的情况,还表示自己“也爱吃小龙虾”。

  刘权根本没多想,就直接说了一句,“欢迎总书记到我店里品尝小龙虾,如果您太忙没有时间,我就给您送过去”。

  整场座谈会,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的。

  总书记和大家聊的,都是最接地气的话题。

  在同湖南睿图职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博文的互动中,总书记关心他能不能“买得起房子、娶得起娘子、养得起孩子”。

  在同中国建筑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的互动中,总书记勉励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也是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国家需要技能人才”。

  而最让这些参会者感动的,是总书记提到的一句话,“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成果是什么?

  七场座谈会的最后一场,体现的淋漓尽致。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四个方面,每一项,都是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而这些,都有普通人共同建言献策。

  谭主翻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渠道征集的建议。

  最长的一条,有565个字,说的是数字经济。

  谭主摘录几句:

  “数字经济首先要科技支撑,暗中急需解决中国自己的互联网独立性,不能让某些国家随时卡住我们这是核心问题。”

  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遇,正说明:

  决策的落脚点,仍然是人民。

  中国,有14亿人口。

  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推进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四五”规划,正是14亿中国人的5年规划。

  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要在北京召开。

  新的规划,即将制定,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在这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有你有我,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加起来,叫做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1 09:47 , Processed in 0.5784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