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82|回复: 0

智谷君:一直在“赶人”的上海画风突变,广深慌了,北京还坐得住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8 16: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上海都加入抢人大战了!

  9月23日,上海发布落户新政,以后复旦、上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的应届本科生、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当于原来的985)的应届硕士,全国各高校的博士可以直接落户魔都。

  此举颇有回应北京的意味。

  因为前两天,北京一副市长就透露“北京将运用积分落户、住房、入学等政策吸引数字经济人才。”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唯二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亦是户口含金量最高的两座城市。现在上海加入抢人大战,是否代表着中国最后的户籍堡垒出现了松动?

  另外非常耐人寻味的是,上海的这一个动作,恰恰发生在中央史无前例地给北京发放自贸区的牌子之后。

  近来双方可以说是频频过招。

  9月21日那天,帝都新晋自贸区,宣告了北京在中国经济版图的“重归”。当天国务院总理却现身上海。

  他在视察上海自贸区时强调:“国家层面会全力支持上海自贸区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素来高冷的北京和上海,好像越来越坐不住了。

  01

  京沪户籍的含金量,地球人都明白。

  三甲医院方面,北上广的优势肉眼可见。

  高校升学率方面,京津沪3大传统直辖市独占鳌头。

  多少人想要那张小小的本子,而被上海拒之于千里之外。

  今天发布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可以视为对2018年老办法的一次微调。

  这次的主要变化,集中在将直接落户范围扩大到复旦、上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的应届本科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当于原来的211)的应届硕士,全国范围内博士生。

  可就是这微调的一小步,却是上海的一大步。

  2018年那次积分落户办法,一度引发很大争议,将上海置于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一些外地人觉得口子太小,只看得上北大、清华不是欺负人吗?希望上海继续降低门槛。一些本地人觉得口子不能太大,毕竟这座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级城市,容纳能力已逼近天花板。

  回望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京沪吸引力无以伦比。每年新增的常住人口都是四五十万人的级别。

  从2016年开始,在抢人大战蔓延全国的背景下,京沪反而开始严控人口。此后京沪人口净流入情况开始负增长。

  到2019年,京沪新增人口数不仅被同为一线的广州、深圳甩得不见踪影,甚至输给了杭州、宁波。

  图源:搜狐城市

  京沪这样做自有它们的苦衷。在现行城市治理模式下,京沪已接近人口承载的极限。未来随着交通、管理和技术的优化,城市人口天花板将大大提高,但短期内只能严防死守,否则城市很可能就爆了,彻底瘫痪。

  那么,这一次上海降低落户门槛,背后到底是怎样的考量?

  02

  很多人都想不到,上海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在老龄化城市的榜单上,陪跑上海的几乎都是东北城市。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较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等因素测算,上海老年人口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历史峰值。

  现在,还不算最糟的时候。

  老龄化本来是一个现像,但出现在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理论上说,作为大国经济中心,作为中美脱钩下应对技术卡脖子之痛的核心城市,应该是有不断的年轻劳动力输入,充满了活力的城市。

  你想想,深圳奇迹的发生,不就是建立在深圳人平均年龄32.5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基础之上吗?1980-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1310.6万人,(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仅7%。

  美国一样是占了年轻的便宜,才完成了对英国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1991-2018年美国20-64岁年龄段的移民占比始终维持在70%以上。

  比老龄化更要命的问题是人口结构。

  数据显示,上海人才总量(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本世纪初的110万人增长到目前超过200万人。但考虑到上海庞大的人口基数,人才比难言满意,与世界城市的差距相当大。

  所以,一方面是上海到了承载上限,一方面又需要人才流入。于是只能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了。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次落户办法优先倾斜对象依然是博士、研究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优质人才了。

  话又说回来,上海老龄化问题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为什么突然间就坐不住了呢?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了,这几天北京自贸区的横空出世,具有颠覆性的意味。因为过去北京作为大国心脏,几乎不怎么参与最高层级的对外开放实验。把北京推到舞台的中心,本身就是反常规的,是非常史无前例的事情。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已经到了北京不得不上场的时候,要以服务贸易、数字经济为核心主题带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中央会给与政策,北京的金融与科技会进一步腾飞,未来对创新创业的优质人口肯定会有更强的虹吸力。

  在这样的节点之下,上海降低了落户门槛。个中滋味,各位可以细细品之。

  03

  决定城市未来的,一是人口,二是产业。很不幸,上海在后者一度不占优。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有极为齐全的制造业门类。但是碍于根深蒂固的买办文化、打工文化,创新创业的氛围受到了影响。

  这也是在新经济和互联网赛道上,上海始终不如北京、深圳、杭州的原因。

  不过,不断升级的中美冲突,也让上海迎来了新的机会。

  2018年,进博会选址上海,高层在开幕式上的讲话释放出强烈信号。这意味着中国在毛衣战的背景下愈发坚定开放,还会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再次强化了上海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

  今年5月,上海挂牌成立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这是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自由化程度逼近香港。

  今年6月,央行释放出上海会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先行先试的信号。货币能否自由兑换,是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志。中央明显希望上海能够以此为支点,加速推动人民币走出海外。

  上海金融和贸易方面有传统优势,而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让中央有意加速上海的历史进程。

  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毛衣战之后的科技战,上海的地位是变得更加重要的。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挖了华为的“芯”。7月29-31日,今年少有露面的任正非罕见出行,密集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陪同的还有两位高管,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和2012实验室总裁何庭波。

  这4所名校有两所位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是信息科技的领军者,复旦大学则以基础学科见长。

  这两所大学同样是此次上海落户新政的受益者。它们与另两家受益者同济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也是上海综合排名最高的TOP4。

  在最新的双一流学科名录上,复旦大学拥有17个双一流学科,其中数理化生等看似冷板凳的基础学科,对未来中国科研与创新的价值,不可估量。而材料、基础医学、药学、航空航天制造工程将直接促进大飞机、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也有17个双一流学科,其中机械、材料、通信、控制、电气、计算机、化工、船舶、海洋等强势学科,对城市产业的影响更加直接。

  同济大学虽然只有7个双一流学科,但其在建筑、土木、城市规划、测绘、汽车等专业的传统优势,将为国家的城市化、新基建、导航系统大业作出贡献。

  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如果留在上海打拼,能够享受到户口背后附带的公共福利,无疑有利于人才的安定和久居,为上海在强化金融、贸易、工商业的基础上,更加补上前沿产业的短板。

  大国的命运,说到底还是由这些天之骄子所决定。

  04

  此番上海高调出手,或将改变抢人大战的格局。

  上海高校毕业生扎堆上海早已蔚然成风,但随着上海对复旦、上交大、同济、华东师大毕业生降低门槛,扎堆上海的情况恐进一步加剧。

  图源: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说白了,上海会截胡一部分本来计划去京津冀、大湾区,还有其他地区的毕业生。

  上交大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地方,除上海市外,依次有广东、浙江、江苏、北京。

  华东师大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城市则依次为:上海、杭州、深圳、北京、苏州、成都、重庆、宁波、南京。

  这意味着除了京津冀和大湾区,上海还可能在长三角内部截胡。

  上海落户新政还有一个隐形影响,它看似抢的是大学生,其实连优质的高中生源也抢了。

  最新直接落户上海的学校放宽到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同济、华东师大6所。高考高分学生在考不上北大、清华的前提下,为什么不优先报考上海4所名校呢?

  去北京的次一级高校大概率没户口,去上海这4所铁定有户口,这对高分考生报志愿时或产生微妙影响。

  而且从趋势看,上海落户有望进一步放宽,毕竟像上海财经、华东政法这样的名校,都没有入列。

  之前还有一个新闻,现在联系起来颇有意味。

  今年6月,上海市崇明区人社局发布了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名单,带货一哥李佳琦赫然在列。

  做直播的能落户曾经高不可攀的魔都,本身就说明上海在尝试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标注上海发展策略的重要转向。

  这座中国最有高级感的大都市,不再满足于陆家嘴密集的金融机构,不再满足于静安寺装满外企的写字楼,不再满足于郊区汽车和大飞机工厂,也不再满足于迪士尼和特斯拉。只要是风口,上海都要一个不落的追。

  此外,上海人做事的规范与规矩是出了名的。但反面是不灵活、变通性差。现在上海不断尝试各种调整,充分彰显了改变的决心与勇气。

  大湾区的广州、深圳,多年来开放包容,吸引了无数人才。现在上海也坐不住了,积极投身其中。

  最后,就等着北京出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1 03:31 , Processed in 0.3126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