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69|回复: 0

罗天昊:中国十大人才收割机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2 08: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照数据:

  2019年中国在校大学生3317.9万

  常住人口:140005万

  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37

  统计范围:

  2019年中国GDP百强城市

  中国十大人才收割机城市(2020版)
  注:数据来自于各城市2019年公报

  (1)为什么要搞

  “中国十大人才收割机城市”排名?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国家之兴,首在人才。

  老人多青年少的人口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是中国的定局,短期难以改变,如何度过这个国家的特殊过渡期?

  有两大战略选择,一是,大幅度提高人口质量,争取人口效率产生的利益超过因为数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开拓中国人的海外空间,鼓励青年海外闯荡,海外繁殖。或者引进国外姑娘。

  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实际效果显著。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并且劳动力人口亦下降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决定性力量。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中国的技术革新速度突飞猛进。十年中,中国人口增幅仅为5%,GDP增幅255%,同时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从2006年的2.5万件,飙升至2016年的30.2万件。增幅超过1100%。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间,中国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狂飙突进,奥秘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自本世纪初的扩招潮之后,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至今日,中国22岁至35岁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学生。

  创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储备。是否拥有足够的大学生,考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深度。中国面临着欧美的前狼阻击,印度与越南等后虎的追击,前狼后虎,高素质的青年一代,是中国最大的底牌。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人才储备丰富,但是,如何留住大学生?

  城市竞争,人才的争夺也成为关键。而大学生作为传统人才的代表,成为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学生的来源有两种:内生;外来。

  内生的关键,就是城市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很多城市为了大学落地,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落地,为了就是多自产人才。

  外来,就是抢人。最近几年更是如此,除少数权贵城市挟特权自大之外,多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送户籍送公寓。抢人大战,硝烟弥漫。

  北上广虽好,但是自产大学生量大,密度也大,人才挤挤,不如去宽松的地方。

  十余年来,笔者考察数十座城市,所到之处,没有哪个城市不诉苦自己城市的大学太少,希望能够多办几所大学,赢得大学生培养的主动性。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却没有足够大学,每年都去抢人,珠三角的深圳、佛山、东莞;长三角的无锡,南通等,福建的泉州等。这些富裕的城市,都是各个经济圈的翘楚。

  特推出“中国人才收割机城市城市”排名。

  鉴出于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首期统计了2019年中国GDP百强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国十大人才收割机型城市。

  排名方法:

  在校大学生人数,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得出该城市每万人大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就是大学生密度。密度越低,越需要新进人才。越是好的就业城市。需要收割他人的城市。

  没有进入统计范围的城市,都可以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自行计算本城市的情况。

  (2)排名解读

  解读一:大学姓官,不姓民。

  经济大市不一定是教育大市,有钱还得抢人。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官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城市中除深圳是副省级城市之外,其它所有的城市,都是普通地级市,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多依照权力体系而非市场体系。占优势的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学生充裕。

  相反,进入榜单的诸城,绝大多数在经济领域都是声名显赫,但是在权力体系中并不占优,经济再发达,财力再雄厚,大学不是你想办就能办的。

  富裕,本地大学少,但是人才缺口大,怎么办?收割人才。

  两大启发

  一,经济体系讲效率,权力体系讲公平。大学设置,应在城市之间相对均衡。

  大学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应以相对公平为主,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

  二,建议开放社会办学

  十大城市多数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若开放办学,本土大学生匮乏之弊,立等可解。

  当下中国虽有部分民办高校,但是办学条件严苛,基本没有强势大学,中国未来也应该放手培养一些民办知名高校。

  解读二:收割人才靠什么?

—有钱的豪气,容人的气度

  自产不足,只能靠抢。收割他人。

  能够收割别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收割人才靠什么?

  深圳数十年来,都是中国第一抢人大城。号称中国大学生的收割机。抢人当然首要靠经济实力,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十大城市中除洛阳外,竟然全部不约而同处于沿海相对发达区域,绝非偶然。

  深圳、佛山、无锡、东莞、南通、无锡、泉州的人均GDP超过10万,中国最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几乎都诞生在这些城市。就业前景广阔,抢人大战,财雄势厚。

  但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

  在经济实力、收入水平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有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的切合度,包容度,居住环境,甚至是改革力度。

  深圳能够成为中国青年之城,孔雀南飞之城,除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长期以来,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2019年,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3.2%,而这并非深圳高峰期,在九十年深圳的黄金时代,这个比重更高。东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国第一。达到70.3%,佛山接近50%。

  改革的力度和诚意,属于更深一层的因素。最近几年对于抢人来说也日益重要。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体制,在国家变革滞后的情况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场要素。最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出台了宽松的户籍政策,众多城市开放了大学生自由落户,甚至部分城市还提供公寓甚至创业、安家资金。

  解读三,中国大学需要三大改革:地区、类别,层次

  大学重新布局,也是教育改革的机会。

  一是,大学的分布,更为均衡。如果大学更多属性是公共资源,则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许民间自主办学,大学成为一种市场资源,则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使大学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当。

  二是,大学的设置将更合理。十大最缺大学的城市的名单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这类城市,职业教育类大学,非常适用。比如佛山、东莞,未来筹建理工大学,非常合适。

  当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专科变本科,学院变综合性大学,大家都去搞综合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反被忽视。未来的新增大学,可以多搞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的高校,中和当下高校的结构。

  解读四:一个排名,三种应用

  这个排名其实暗藏密码。

  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落脚在城市。2017年开始发布,至今第四届。

  落脚在大学生,排名为:中国大学生就业十佳城市。

  富庶,开放,就业机会多,本土大学生那么少,有此高枝,何不择之?

  若落脚在大学,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为“最值得兴建大学的十大城市”,未来国家若重新打散大学体系,进行教育资源转移,往哪里转移?可以参照这个排名。

  北京的大学搬迁到雄安,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改革没有终结,大局在后,从雄安到全国一盘棋,才是实招。

  (3)十大城市分项说明

  深圳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数十年来,深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熔炉,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熔炉。

  深圳人口超千万,民间更盛传真实人口接近两千万。人均GDP更达到主流发达国家的顶级城市水平。深圳经济发达,草根企业与巨头企业共存,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大,华为一张嘴,能吞十万人。

  深圳拥有数十家大学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国内顶级的清华北大,都在深圳开设了研究生院,不过,深圳本土大学却乏善可陈,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本土大学产量也低,在校生才10万,深圳人口比武汉多,经济比武汉发达,若以武汉为标杆,则深圳大学生人数扩张十倍,亦不为过。

  鉴于深圳是中国四大都市之一,繁华且多元,新增大学建议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

  一旦高校开放,深圳将成为投资热土。

  就求职而言,深圳仍是首选城市。

  温州

  温州商人,遍布天涯。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温州模式天下闻名。经济发达,民间富庶。

  温州人口超过930万,直奔10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仅10.43万。若以全国平均水平论,温州在校大学生起码也要达到20万才及格。

  又富裕,企业又多,本土人才少,这样的城市值得去闯荡。

  东莞

  富庶之地,包容之城。

  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繁华开放。各种阶层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机会。

  东莞人口超过八百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万,这里是外地人的天堂,也是民工的乐园。

  在校大学生仅有12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鉴于东莞的城市特点,高校结构也宜以理工大学主体,兼顾综合性大学。

  20万至50万在校大学生,富庶的东莞完全可以容纳。

  南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南通被誉为“北上海”,是上海陆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

  祸福相依。

  离上海太近,一方面使通州得风气之先,成为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繁荣,但同时,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还少20万。成为少数几个经济繁荣却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南通在校大学生只有11.5万,总人口却超过700万,缺口巨大。

  南通能否留住本土大学生,并且还去外地收割人才?

  佛山

  世界工厂,实至名归。

  佛山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当下佛山的人均GDP跻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时,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强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学生,仅为5万人,大学生密度在中国GDP35强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武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约1000人。佛山至少要扩张几十倍。

  佛山不仅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就业机会多,民风亦开放。当下,佛山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远远超京沪,每年吸纳青年人口数十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未来,佛山谋求成为中国创新中心城市之一,未来也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佛山的大学产出,反差极大。

  扩建大学,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纳50所左右大学。鉴于佛山是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佛山兴建的大学,可偏向理工科,兼顾职业教育。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至2018年,佛山在校生,突然猛增到12.99万人,大学数量,也从3所猛增到13所。看来缺大学,已经成为佛山的切肤之痛,随后亦有雷霆行动,大搞大建了一批大学,势头凶猛。

  有财力,有气度。

  此城不来,更待何地?

  无锡

  无锡是长三角经济重镇,东南内生经济的典范。经济发达,民间富庶。三年之内,无锡有望跻身中国万亿俱乐部,而其人均GDP更是达到18.万。超过上海。

  无锡企业起家于乡镇企业,与佛山类似,内生式发展模式,诞生了无数本土民营企业。经济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

  江苏的高校教育集中于南京和苏州,无锡虽有江南大学,仍处于下风。但是无锡实力雄厚,一旦开放办学,无锡大学生在校人数,完全有能力扩张到20至50万之间。

  鉴于无锡的城市特点,多来点理工科毕业的。综合性大学为辅。

  此外,无锡富裕,加大外来人才收割,也是出路。

  泉州

  千年古城,闽南独秀。

  泉州是福建第一经济大市,民间富庶,工业发达,晋江,石狮等均为国内知名经济重镇。尤其服装,运动品牌独步国内。泉州容纳就业的能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积淀深厚。

  以泉州接近900万的常住人口,却只拥有15万的在校大学生,缺口极大,泉州起码需要20万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泉州之富庶繁华,50万以上也并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来自国家层面和福建省内,还可以从海外募资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侨乡,华侨多达600万人,商界领袖众多,这个优势需要利用。

  当下福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高校资源分布与经济资源分布不一致,若开放办学,泉州高校有望井喷。

  目前大学奇缺,赶紧到全国收割。

  唐山

  河北虽穷,唐山却河北最富裕的城市。以经济实力而论,唐山排名全国28位,超过省会石家庄。人均GDP达到8.7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一线城市水平。

  唐山人口近8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却只有15万。比五年前有大的提升,但密度仍很低。河北的大学基本集中在石家庄。唐山的两大邻居北京和天津,更是高校林立。

  唐山未来新增高校来源,一为本土兴建,另外一个就是来自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搬迁或者设立分校。

  按全国平均水平,唐山完全可以容下20万在校大学生。需继续扩张。

  唐山对于河北大学生,收割能力还是很强。甚至还可以收割天津人才。

  洛阳

  洛阳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在全国排名前五十之内。是河南的第一大古都城市。中国第二大古都城市。

  河南的总体大学资源不强,尤其是在985时代竟然是光头。双一流时代,河南有两所双一流大学,但是都没有落在洛阳。

  总体而言,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仅有7所大学。在校生13.73万。而且缺少名校,这是一个致命伤。使洛阳在跟西安、北京、南京和杭州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中国高校改革,洛阳可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多争取一些大学落户。文化的传承,不需靠不能挪动的古迹名胜,更靠可以移动的人。

  目前,洛阳对河南的大学生,收割能力非常强。

  徐州

  苏北重镇,四省通衢。

  徐州处四战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个侧面也说明徐州的先天区位优势十分强大,不仅工业发达,而且交通便利,是天然的区域中心。

  徐州常住人口近900万,户籍人口达1000万。大学在校人数却只有20万,未来可继续扩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4 06:31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