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10|回复: 0

智谷君:打脸背后,为什么TikTok闯关成功,微信命悬一线?特朗普操作有多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2 02: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朗普的嘴,骗人的鬼。

  离大选时间越近,这个男人的行为愈发难以捉摸。

  连续3天时间,微信和TikTok的事情连续反转,这种自己光速打脸的事放在其他美国总统身上不容易见到,但这位骨子里商人血统的魔幻大总统,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但不脸疼,还要邀功赚选票,想着能削弱美国另外几件糟心事的影响。

  这种转嫁矛盾、玩弄注意力的骚操作已经是他的标配,但吃相太难看也会闪了舌头。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数字主权之战: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数据本地化、立法限制数据流通等形式激烈展开,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可以幸免。

  但更深层次,美国有面对全球“去美国化”的制造业焦虑,有对中国脱钩和制衡的“新常态”。

  这超出了大选上脑的特朗普的个人考量,背后既有鹰派势力的狂突,也是美国两党、巨头之间的一次利益再平衡——

  为了制衡中国全球地位、打开中国市场,他们有表面上的默契,但具体一场场战役上,他们的利益也并非一致。

  我不禁想起这句话,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退回到过去。”

  权力的力

  为了照顾周末过得太开心,还不清楚事情始末的读者,我迅速回顾一下时间线:

  当地时间9月18日上午,美国商务部宣布从本周日(9月20日)起,将禁止与微信和TikTok有关的交易,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腾讯和字节跳动要在不到48小时时间里,拿出让特朗普满意的合作方案,不然20日微信和TikTok就会在美国被下架。

  两款app基础的功能可以保留,但是更新会停止,如支付、转账等功能也会停止。

  这意味着,美国不会强行要求用户卸载这2款app,而是通过停止其更新升级、取消其应用功能的方式,鼓励美国本土如Facebook等巨头的相关产品,迅速超越和替代微信和TikTok的市场。

  背后推动TikTok大劫的扎克伯格本是最大赢家,Facebook旗下有多款TikTok同类产品正嗷嗷待哺。

  但据app监测机构SensorTower统计,公告发出后,美国用户抢着下载这两款产品,微信在应用商店的排名一路飙升。

  微信美国地区下载量猛增/数据来源:SensorTower

  再仔细看禁令的细节:

  美国商务部公告

  在公告里具体指出,到20日美国将禁止:

  通过微信提供在美国境内转移资金或处理付款的服务;

  为微信提供“在美国境内支持app运行和优化”的互联网托管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承包或分包互联网传输或交换服务;

  使用在美国境内开发和/或可访问软件、服务中利用微信的代码、功能或服务。

  这部分看不太懂没关系,这是针对公对公的业务禁令,本会在20日对微信生效。给TikTok的最后期限是11月12日,在美国大选开始时间11月3日之后。

  一石千层浪,中国商务部、TikTok和腾讯给出了回应。

  TikTok:反对美国商务部决定,将继续诉讼。

  TikTok紧急回应

  腾讯:已进行多轮沟通,遗憾未达成共识。

  腾讯紧急回应

  中国商务部: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将采取必要措施。

  所有人都以为,两家不可能在2天时间里翻身,特朗普也不会食言。

  但仅仅1天之后,剧情全!部!反!转!

  微信这边,由美国华人团体在加州法院上诉取得了进展。

  加州联邦法院法官Laurel Beeler同意,暂时批准在全美范围内停止执行特朗普封禁微信的规定。

  这涉及到了美国三权分立、司法体系的权力制衡与监督问题,虽然后续还会和特朗普政府、美国司法部等继续扯皮,禁令仍可能被执行,但微信暂时有了一线生机。

  另一边,特朗普又“祝福”和原则上通过了TikTok和甲骨文的交易:

  “为确保1亿美国用户能够继续使用TikTok,满足美国政府监管要求,加强TikTok美国业务,字节跳动、甲骨文、沃尔玛对TikTok的合作形成原则性共识。三方将按照相关共识推进商议,希望尽快达成符合美国和中国法律要求的合作协议。”

  目前的交易是TikTok成立新公司TikTok Global,并启动一轮Pre-IPO融资,让甲骨文和沃尔玛进入,分别持有12.5%和7.5%,总计20%的股份,字节跳动掌握80%的股份。

  TikTok Global会继续启动上市计划,目前方案不涉及任何的算法和核心技术的转让。甲骨文对TikTok美国源代码拥有安全检查的权限。

  可以说,这个方案让各方都满意,甲骨文和沃尔玛开心不说,背后资方也价值暴增。

  那特朗普呢,怎么改口了?

  利益的利

  一切都符合永恒利益的逻辑。

  摆在特朗普面前的问题这么多:

  疫情第二波高峰猛烈冲击,感染和死亡人数猛增;

  夸下海口的疫苗、药物都研发不如预期进度;

  三万亿纾困资金在国会一直无法通过,失业人数和领救济金人数还在高位;

  三大股指连续三周暴跌,苹果周五一天跌掉了一个中芯国际的市值;

  大选的脚步越来越近,拜登和贺锦丽就等着他犯错

  ……

  特朗普选择对TikTok和微信下手,就是一次不同利益集团和规则挑战者之间的交锋。

  我在《华为正式断芯,TikTok剧情反转,大国博弈标志性的一天》中写明了,甲骨文属于特朗普的利益团体,公司高层埃里森等人是其政治盟友。

  TikTok与甲骨文目前达成的“云上加州”式合作,是TikTok使用甲骨文的云服务,从而符合美国数据安全的要求,不涉及技术和算法转让。

  之前,特朗普和美国高层几位议员对于这个合作方案,尤其是字节跳动保有TikTok控制权很不满意。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之前是政治盟友甲骨文吹风不到位,还是两者本就里应外合想要分下更大的蛋糕?

  我们不得而知。

  反正吧,今年全球最火的2个app,一个是TikTok,一个是Zoom,全都因为在美国的数据安全问题而和甲骨文在打交道。

  图源:SensorTower

  视频会议软件Zoom在全球疫情高爆发后登顶下载榜,之后因为创始人袁征及技术团队的华人身份,立刻陷入安全问题的风波,这还是在Zoom作为一家美国公司的前提之下。

  最后也是与甲骨文合作才平息。

  图源:甲骨文官网

  这次针对微信和TikTok,都是打着“国家安全”这张最霸道的牌,但是两者直接原因和深层考量大不相同。

  TikTok被禁导火索是在今年疫情、竞选、种族骚乱这几个大事件中充当了舆论场的角色。

  TikTok在8月时公布在美国月活用户超1亿,比2018年1月增长了8倍。这个速度太过惊人,美国一共就3亿多人。

  TikTok最终引向的是舆论主导权的争夺,哪怕总统不是特朗普,也不会容许TikTok这样体量的舆论场在眼皮底下失控。

  之前针对TikTok的审查都没抓住马脚,特朗普就直接抛出一个突破底线的强买强卖禁令:

  先强行把你拉上谈判桌,然后各显神通、讨价还价,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再平衡。

  这几乎是谈判策略必修课了。

  中国商务部的《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卡死了强买强卖这条路,依靠国内法制衡特朗普的长臂管辖权。

  还有一件事大家可能没发现,上周发改委重提“负面清单”的事情。既然美国要搞强买强卖这一套,中国也会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卡着时间点到了最后一天,各方谈判到位,特朗普的话术就变了,开始放卫星来邀功:

  ·TikTok新总部将在得克萨斯州,带来25000个就业岗位,创造几十亿美元的税收。

  如今失业和财政缺钱的问题冲击着美国,得州作为共和党的大票仓情况也很不乐观。

  TikTok实际能带来多少岗位和税收都是一个大饼,要未来几年时间才见成效,先扔出来让选民开心就好。

  同时在TikTok上稳定一下舆论,收获一批粉丝。TikTok上那些动辄几十万、百万粉丝的博主们都要靠这个吃饭,过了几个月担惊受怕的日子后,终于又端稳了饭碗。

  微信和TikTok不一样。

  作为一个更全能的社交软件,微信给美国带来的是一整套不同的系统。

  除了控制舆论、保护本土产品市场份额、数据本土化之外,微信最让美国头疼的还是基于移动支付的生态体系对其金融监管的挑战。

  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尤其是餐饮、百货零售、服装等,都已经见识到了中国迈入无现金社会的神奇之处。

  可以说中国如今的数字化改造,很大一部分基于移动支付的成果。基于消费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等基础,才能浇灌出之后的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货币。

  但是,当这套体系想要在信用卡主导的美国消费社会生根时,必然会引发不适配、风险和利益冲突。

  开玩笑了,除了通讯的个人隐私数据,还要涉足“金融数据”这种决定规则制定权的东西,几乎捏了所有利益方的卵蛋。

  复星集团在几年前因为收购美国一家保险公司,遭遇了一整套CFIUS审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要求资产剥离的操作,和今年一模一样,最后也是卖掉收场。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美国的其他业务暂时未受到影响,美国部分的业务占鹅厂整体营收不到1%,这次禁令还不会伤到鹅厂的元气。

  互联网不互联?

  在这个越发不确定的世界里,别把别人当傻子,也别认为大家有多理性。

  美国如今用长臂管辖权卡中国的脖子,挥霍的是几十年来积累的科技优势和全球地位。

  在美国自己带头的逆全球化之下,各国都在回流关键制造业,握紧核心技术。

  美国这几个月来,也在不断推进新的项目和法案,向国内科技发展、制造业建设、半导体发展等注入大量的资金,为的就是在各国都打着“去美国化”的算盘时,自己也不会盛极而衰,失掉世界领导权。

  中美都在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规则制定作准备。

  这次针对TikTok和微信的事件,其实在过去的历史上早有发生,像是苹果与中国合作的“云上贵州”就是一个案例。

  在数字革命来临的时候,各国都想着一切办法弯道超车,首先就是要确立数字主权。

  比如印度,最近和中国的竞争也在加剧,同时在互联网领域显露出了勃勃的野心。

  它才是TikTok在海外的最大市场,和微信等一系列产品,同样在这个南亚次大陆遭遇了封锁危机。

  印度的《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2018》《印度电子商务国家政策框架草案》对印度政府认定的“关键个人数据”,以及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数据要求仅能在印度境内存储。

  只要有能力、有财力的国家,都在搞一套数据本地化的方案,把国人的关键数据留在境内,一边保护安全,一边积淀质变。

  全球数据本地化与跨境传输立法现状图

  俄罗斯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法》《俄罗斯联邦个人数据法》,要求个人数据应当境内存储,且还要求信息拥有者、信息运营者应当在俄罗斯建立数据中心。

  欧盟已经有《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非个人数据在欧盟进内自由流动框架条例》,今年还有一个《数字服务法案》马上就要出台,可能会成为数据监管覆盖最广、最严格的地区。

  在国际组织中,世贸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都有数据跨境传输、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规章。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国都将为这个问题不断展开禁令、立法、协商、合作等。

  在经济一体化和保护主义之间,各国都在不同的合作框架里求同存异:

  一方面,各国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保护个人隐私、促进本土产业发展等考量,推动数据跨境监管,掀起数据本地化的立法浪潮;

  一方面,又倡导数据自由化,要求“减少贸易壁垒”成为各国新一轮多边、双边谈判的重要议题。

  互联网诞生了半个世纪,那个梦想中能够连接一切又颠覆一切的人造神话还没有出现,反倒是现实中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照进了这片虚拟的领土——互联网主权化。

  而在这种竞合氛围里,一种成功的合作范式也尤为重要,预计“云上加州”“云上贵州”这种模式会在全球开花。

  想成为标准制定者是最高等级的竞争。

  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大企业,在国内也都是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制定方,在新基建、数据要素规范化、产业互联等领域都有突出贡献,但在美国这次却是成了投石问路之石。

  我们在《比华为断芯、微信被禁更重大,《中国标准2035》呼之欲出,这才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一文中剖析了中美规则之争的另一个侧面。

  随着大选越来越近,特朗普出人预料的举动大概率是会越来越多。

  所有信奉科技理想主义、秉持互联网精神的人,在面对时代颠覆和政治裹挟时,都陷入了幻灭和迷茫。

  渡劫,是为了活下去;危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周期不断起落,理性和狂热不断交替。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定了调:

  所有心怀理想、相信价值、笃信长期主义的人,都要做好长期面对一个不确定未来的准备。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14:10 , Processed in 0.5157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