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3|回复: 0

半佛仙人:从技术到实用,需要多少个扫地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9 1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这段日子各种科技发布会很多,但总感觉不得劲儿。

  有的在卖情怀,有的在作秀,有的在抄过去的科技。

  关键是抄就算了,起码要想办法实用化和量产化一下啊,本来就不是什么新东西,再一看结尾,原来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真想等到商用和民用,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我天天等着你们这些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带我跑步进入赛博朋克时代,结果就给我看这?

  今天我看云栖大会的线上直播,看到蒋昌建去达摩院采访科学家,和他们聊最新的技术。

  语音技术,视觉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多光谱对地观测技术,城市大脑,各种特别尖端的东西。

  很酷炫,听不懂,再厉害,也感觉与我无关。

  我对这些技术名词不感兴趣,而且我很早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科学研究,和我们是没有关系的。

  有些技术特别高端,但它们只能存在于实验室里,走不出去,也改变不了普通人的生活,除了在期刊上刷个脸,基本上没有存在感。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我更在意的不是你的技术有多少科技含量,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

  它们能对我的生活产生什么改变。

  当科学家和蒋昌建讲物流机器人技术的时候,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但是当我听到这个技术可以让我的快递以后都送上门,不会再给我丢丰巢,更不会丢代收点的时候,我的感受就完全变了。

  我可能依然记不住他们的技术,但是我绝对能记住那个给我送快递的小机器人。
(小蛮驴)

  因为这时候,这个技术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和我无关的技术名词了。

  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名叫“小蛮驴”的机器人就会出现在学校、小区、机场,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这才是有价值的科研,才是用得上的科研成果。

  2

  对普通人来说,很多科研工作都是没有感知的。

  我们可能模糊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件事情,但如果它不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那它就相当于不存在。

  这很正常,就好像我们关心5G的时候,我们关心的其实不是5G,而是我的网速能因此变得多快,打游戏的时候网络连接能不能稳定一点别再掉线了。

  你能怪普通人不关心科研发展吗?有些科研你关心了更希望它别去做。

  比如神奇的石墨烯掺杂电催化剂实验。

  简单科普一下:纯的石墨烯是完全没有催化能力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往里面加什么东西,理论上都能提高它的催化能力。

  而只要我能提高石墨烯的催化能力,我就能把它当成一个科研创新,拿去发一篇论文。

  所以很多人往里面加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人说我往石墨烯里面吐一口口水,也能说自己取得了突破。

  多伦多大学有个学者为了讽刺这种现象,直接加了鸟屎,非常硬核,建议下次可以不放鸟。

  每年有几千篇这样的论文发出来,都是同一个套路同一个模板,区别只在于往里面加的东西不同。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

  多少人指着这样的“科研工作”来灌水,你现在说出来,是不是在砸同行的饭碗?

  还有在组学领域,只要换一种别人没测序过的样品做一个测序,就可以发一篇论文。

  常规的样品被前辈测完了,就开始挑战想象力,经费充裕的可以去上天入地下海,搜罗一些罕见的样品,经费不充裕的就只能测不同的奥力给了。

  这些段子听起来很好笑,可我笑不出来。

  大量的科研资源被投入到了这种研究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你去做科研,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你做的研究有多大成果,对社会有多大贡献。

  而是看你有多能水论文,有多擅长拿项目,有多会抢资源。

  这是在逼着科学家去做一些急功近利的研究,去放弃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不好发论文的领域。

  即使这些领域做出来了,可以造福社会,但是如果我不去水论文,我根本没有经费去做研究。

  劣币驱逐良币,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3

  科研并不是总是这样。

  确实有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不求名不求利,甚至自掏腰包去做一些基础研究,把精力投入到解决普通人的那些最普通的问题上去。

  就像植物学家何家庆,用了一辈子推广魔芋种植,许多农民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

  他做的不是任何高大上的研究,就是最基础的,爬了357座山,采集了上万份植物标本,然后用一辈子东奔西跑,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

  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他们很辛苦地去做最基础的研究,这些研究做出来很有用,但是很难发论文,也赚不到什么钱。

  永远会有这样的人,他们不图钱不图名,甚至花自己的钱去做研究。

  我们不应该这样苛求一个行业,这是不对的。

  这些故事感动吗?很感动。但感动解决不了问题。

  改变对科研价值的评判标准,才能解决问题。

  论文不是标准,项目、荣誉、奖项甚至也不是,应该回到那句著名断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除了那些给科学打基础的、纯理论的研究,科研的价值,尤其是技术的价值,就应该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上。

  而且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去研究那些可以和现实结合的技术是更难的。

  应用技术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在实验室里你可以控制变量,但是在外界不可控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你比方说小蛮驴,风和日丽它能跑,雷暴闪电、高温雨雪,同样也能跑;遇到紧急情况,前方突然有人跌倒,或者闯出来个小动物,它比人还要快7倍做出判断。

  对运动员而言,比赛才能提高水平。同样,对技术而言,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技术才能进步。

  为什么这两年科技突破很多来自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的工业界公司?

  因为他们身在技术应用的最前线,面对的是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问题,技术有真正良性发育的土壤。

  工业科研兴起,分野就在这里。

  5

  我们就不说科学应该造福社会这么大的概念吧,就说一些最实际的。

  阿里达摩院的城市大脑,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在疫情期间帮助杭州成为全国疫情防控最好的城市之一。

  城市大脑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但是有这两项技术,不代表你就能做出城市大脑,当年是王坚博士在杭州交警大队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调研,整个团队从实验室里出来,住进了人间烟火里,才把城市大脑初步搭建起来。

  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非常诡异的,不去采集数据,在实验室里做一辈子也解决不了。

  这里面的困难不是技术难关,而是世界真奇妙。

  这种问题在实验室里是解决不了的,你甚至都想象不到会有哪些问题。

  科技一定要走出来,走到真实的世界里。

  再比如达摩院的另一个成果,语音技术。

  除了常见的商务办公,达摩院还在努力把它应用到改善听障和语言障碍人群的生活上。

  即使这个技术在应用上还不成熟,但是只要在当下和未来,能帮助他们生活得更方便一点点,那就是善莫大焉。

  这样的投资未来,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技术始终是为了人的幸福,人的生活。

  为不能战斗的人而战,这就是科技的意义。

  还有多光谱对地观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气象,水利,在未来还可以帮助观测和防范森林火灾。

  达摩院把这项技术实用化,就意味着可以用在抗洪上、用在森林防火上,帮到那些在第一线抗洪的战士和在大火中救灾的森林消防员。

  为那些在保护我们的人而战,这也是科技的意义。

  6

  很多人会对商业公司做科研产生怀疑,他们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对,也不对。

  科研周期非常漫长,而且在大规模应用前,整个前期投入都是赚不到钱的。

  所以才有科技企业“烧钱”的说法。

  更何况,“烧钱”不一定出成果的,它从来也不是理性的商业逻辑。

  达摩院更反常。它做量子计算,一个短期内很难产生成果的科研领域,别人碰都不碰。

  它做平头哥芯片,重资金、重人才、周期也非常漫长的行当。

  它还做数学大赛,做青橙奖,每年拿出1000万奖励青年科学家。

  这都不是一家商业公司的商业打法。

  可能只有它的创始人知道为什么。

  马云在达摩院成立之初,要求达摩院要“解决社会问题”,也提出要让达摩院活得比阿里巴巴还要长。

  他说自己不懂技术,不懂科研,我看他很懂得技术和科研发展的道理。

  技术不应该成为空中楼阁,它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承载普通人生活的那片大地。

  技术也要有想象力,一定要放长眼界,去谋求解答未来的问题。

  只要是真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只要去真心做,都值得尊重。

  达摩院,乃至一切致力于让技术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科学家们——

  他们不是科学的乌托邦,而是拿着乌托邦的蓝图,一步一步向着未来进发的守护者与探索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14:11 , Processed in 0.2344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