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5|回复: 0

刘晓博:平静的826,悬念仍然待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8 15: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深圳特区“逢10”的年份,一般都会举行国家级的庆祝大会,但基本上都不在8月26日。比如10周年时,是在1990年11月26日举行的;20周年时,是在2000年11月14日举行的;30周年时,是在2010年9月6日举行的。】

  今天是8月26日,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特区的40岁生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市设置经济特区。

  至此,在经历了2年零4月的酝酿之后,国家完成了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和立法程序,经济特区正式诞生。四大特区的诞生,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在四大特区里,深圳毫无疑问是最显眼的那个。

  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县,崛起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的大城市;拥有的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量,也进入了世界城市的前十名。

  至于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这意味着过去40年,平均每年都有超过54万人口迁移到深圳、并留了下来,相当于每年搬来一个中等规模的县。这在人类城镇化历史上,是空前的奇迹。

  今天一大早,朋友圈刷屏的主题就是“深圳特区40年”。无论是央媒,还是各类自媒体大号,都纷纷制造了专题报道,为深圳庆生。

  于是,4个特区的“40岁生日”,俨然成了深圳专属的生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深圳人气太旺,吸引了全国目光的关注。

  然而,在消息面上:今年的8月26日却很平静。至少到我发稿的时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消息公布。

  所谓“实质性的消息”,是指民间广泛期待的——送给深圳特区40周年的大礼包。

  深圳40周年可能有利好,官方此前没有任何暗示,这是民间的期待。因为在过去这些年,一些承担重要使命的区域,往往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获得新利好。

  比如2018年4月,在海南建省、建特区30周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宣布在海南建设“全岛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而深圳在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时候,获批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对于深圳来说,目前最盼望的利好是什么?

  当然是扩容!

  上图是中国主要城市陆地面积排名,可以看出深圳面积只有1977平方公里。按照深圳官方宣布的实际管理人口2200万计算,深圳人口密度远超过香港,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特大城市,也基本上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特大城市。

  深圳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区域内山丘林立,从空中看深圳其实是散布在丘陵间的城市。所以,深圳有将近一半的面积被划为“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可用土地打了5折,这更加剧了深圳土地的紧张程度。

  去年8月18日,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面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定位,给与了大量的利好。仔细研究这份“意见”,你会发现一个大问题:利好太多、太丰富,以深圳有限的面积很难承载。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国家不断提及“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增加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最重要的文件有三份:

  1、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019年1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3、2020年4月,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自从2020年1月以来,至少有长春、成都、烟台、芜湖、邢台、南通等6个城市,实现了“扩容”或者“中心城区扩容”。

  可以看出,调整行政区划、做大核心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又不太希望刺激房地产的炒作,引发房价的全面上涨。

  所以在房地产市场相对平静的城市,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往往直接扩容。

  而在诸如北京、深圳这样比较敏感的地区,或许会主要采取分步走的方式,比如北三县纳入了通州区的统一规划,但尚未并入北京;深汕合作区划给了深圳,但采取的是飞地模式。

  在深圳特区40周年的时候,给深圳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无论是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还是中科院,都有相关建议或者研究报告。

  其中“学习时报”建议设立“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具体包括深圳、东莞、惠州的惠阳、深圳河源的“深河合作区”、深汕合作区,并赋予深圳省级管辖权,由深圳主导规划、国土、交通、建设、环保、科技、金融和社会事务等。这就是所谓的“扩权模式”。

  中科院相关专家的研究报告则提出,在“十四五”期间给一批中心城市扩容,其中包括深圳、上海、广州等。还建议把深圳等城市升格为直辖市。

  当然,无论是深圳扩容还是扩权,或者升格,都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研究、慎重决策。因为这不仅仅是深圳的问题,还涉及到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问题。

  在深圳特区40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双扩区”的命题——前海和自贸区的扩大。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个方案已经于去年年底上报国家,有待批准。

  鉴于前海、自贸区“双扩区”到目前也没有消息,我们有理由相信:特区40年的最大谜底,尚未到揭晓的时候。或许,会推后一段时间公布。

  从历史上看,深圳特区“逢十”的大庆,都会举行国家规格的“纪念大会”,而且领导人都会亲临。从时间上看,尚没有在8月26日准时举行的,一般会推迟一段时间。

  比如深圳特区建立10周年的“招待会”是在1990年11月26日举行的。

  深圳特区建立20周年的“庆祝大会”是在2000年11月14日举行的。

  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的“庆祝大会”是在2010年9月6日举行的。

  深圳保持平静的同时,从广佛地区传来了利好。

  广州和佛山昨天公布了《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在广佛197公里长的边界两侧,选取629平方公里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1”先导区为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片区,“4”片区是指荔湾—南海、南沙—顺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试验区。(见上图)

  但消息公布之后,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深圳和东莞,或者深圳和惠州,公布这样一个计划,反响一定非常热烈。

  为什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广州太大了。自己的区域里,比如南沙、从化、增城,都还有很多缺乏人气的大片荒地。到底能外溢给佛山多少资源,有待观察。

  而深圳则不同,面积狭小、汇聚资金和人财物丰富,外溢能力显得非常强劲,甚至可能超过上海(上海面积深圳的3倍多,临港仍然比较荒凉)。

  目前广东省对“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推动力度都非常大,但广州都市圈先画出了5片合作区,而深圳都市圈仍然保持平静。这个平静和826的平静一样,都让人觉得有点怪。这只能说明——可能在“憋大招”。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新闻是:广东省委8月25日召开了“十二届十次全会”,在内部大循环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广东省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

  所谓“一核一带一区”,就是把广东分为三类地区(见上图),来谋划新的发展。

  其中“一核”,也就是珠三角地区的要求是: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这就是我之前在专栏里讲的,广州进入了“绑定深圳”的发展时期。

  跟之前相比,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提出了:强化对佛山、东莞两个经济总量万亿元左右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之前,由于广东省把“广深”作为核心,珠海、湛江、汕头作为三大副中心,佛山和东莞事实上是缺乏明确定位的。现在提出“强化佛山东莞的政策支持力度”,对这个两个城市是利好。另外,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其实也是借力深圳来发展不均衡的珠江口西部。因为目前中山、珠海人气都不太旺。

  至于广东东西两翼的沿海地区,则分别以湛江和汕头为中心。只是湛江和汕头的带动能力不太足。北部的生态区,未来主要强调“绿色发展”。

  总之一句话:深圳特区40周年的谜底,还没有到揭晓的时候。我们不妨再等等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4:22 , Processed in 0.3751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