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3|回复: 0

华新语:评全国预算收入同比减少10932亿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0 2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字:三足鼎立

  不被人注意的财经消息:

  根据中国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近日发布今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2020年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725亿元,同比下降8.7%。

  我们简单算一下,就是去年同期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5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减少了10932亿元、同比下降8.7%。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疫情影响。再看中央和地方: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575亿元,同比下降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1150亿元,同比下降6.2%。

  中央下降11.3%,地方下降6.2%,前者下降更多,这也好理解,因为抗击疫情,中央支出远比地方为多,同样预算收入受影响程度,也是中央比地方更受影响。

  继续看更详细的情况:国内增值税34052亿元,同比下降17%;国内消费税8807亿元,同比下降6.4%;企业所得税28628亿元,同比下降5.7%;个人所得税6725亿元,同比增长4.6%。

  这四项,增值税下降17%,下降非常多,四项里面降幅最高,为什么呢?因为疫情影响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所以企业增值税肯定下降,有的企业甚至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从事的业务增值了。

  消费税下降,企业所得税下降,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个人所得税6725亿元,同比增长4.6%,这很有意思。其他三项,代表着经济的活力,都是下降的,高的下降17%,这说明经济形势并不好,但为什么个人所得税还有6725亿元,还同比增长4.6%?

  按理说,个人所得税,应该同样处于负增长才对。我们必须这样理解,因为不少企业虽然面临疫情导致的减收减利,但是工资还是照发,总体上导致个人所得税不但不降低,反而有4.6%小幅度增长。

  更进一步来看,说明我国目前主要承担个人所得税的群体,广大的工薪阶层人民群众,是贡献所得税的主力军,即便遭遇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主力军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依然是一分不少的,依然是小幅度增长的。

  在此我们必须要为广大工薪阶层朋友点赞,也是为我们自己点赞:

  我们继续看: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8267亿元,同比下降13.4%;出口退税8974亿元,同比下降16.4%;城市维护建设税2694亿元,同比下降11.1%;车辆购置税1899亿元,同比下降11.3%。

  这四项,非常好理解,进出口受疫情影响,下降13.4-16.4%;城市维护和建设,同样下降11.1%;疫情因素,加上汽车消费饱和,全国买车的少了,车辆购置税下降11.3%。

  继续看:印花税1920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174亿元,同比增长35.3%。

  相比其他各项,基本上都在下降(个人所得税的增长,是个例外),印花税却增长20.3%,是放了一个大卫星。为什么呢?因为钱大量进入股市等投资市场,导致印花税猛增长,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竟然增长高达35.3%。

  这是非常不健康的现象。百年难遇的疫情,资金不是去支持实业挺过难关,而是大量流入股市等投资市场。所谓股市等投资市场,实际上是投机市场。进入投机市场的热钱越多,实体经济就越得不到输血。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相关措施出台,以应对如何阻止大量热钱进入投机市场。反倒是,就在疫情期间,出台了进一步放开的,关于“永久居留权”,关于“金融领域进一步放开”等等,鼓励外国人和来自外国的热钱自由流动的措施。

  继续看:资源税1023亿元,同比下降9.9%;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3750亿元,同比增长1%;环境保护税150亿元,同比下降9.4%;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618亿元,同比增长3.7%。

  资源利用与经济正相关,疫情影响经济,同样影响资源税;契税只1%增长,说明疫情对买卖房子,有相当的影响,几乎零增长;环保税下降也很正常;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小幅度3.7%增长也比较正常,因为物流并没有严重受疫情影响,车辆每年的车船税正常在缴纳,疫情对烟草业冲击并不大。

  我们再看支出:教育支出19133亿元,同比下降4.6%;科学技术支出4240亿元,同比下降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02亿元,同比下降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59亿元,同比增长8.9%。

  这几项也好理解,教育、科技、文旅下降,只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为了应对疫情,开销小幅度上升。只不过,很可能用于免费检测新冠等的费用,成为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当一部分,而用于就业支出的费用可能并不多,媒体没有公布具体数字,只能猜想。

  继续看:卫生健康支出11307亿元,同比增长3.8%;节能环保支出3030亿元,同比下降11.8%;城乡社区支出10962亿元,同比下降25.9%;交通运输支出6584亿元,同比下降14.8%。

  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3.8%,比我想象中少很多。按理说,百年难遇的疫情,会导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大幅度增加。这也说明,我们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的确做得非常好,卫生健康支出数据如果属实,那么就足以说明我们工作做得很好,导致感染人数相对其他大国而言,相对我们十四亿人口巨大基数而言,感染和死亡人数控制得很好,我们的抗疫工作是非常出色的。

  继续看: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3734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101亿元,同比增长7.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52227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3584亿元,同比下降11.6%。

  地方政府的基金预算收入,增长非常少,只有2.6%,总盘子是3.7万亿。其中,九成以上,94%来自卖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了3.7万亿中的3.5万亿。这是我们和以往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以往,我指1949年到1970年代这三十年。

  更有意思的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5.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个增长幅度,高于印花税增长(20.3%),仅次于最高增长幅度的证券交易印花税(35.3%),在上文所列各项中,属于增长幅度最高的前三位。

  地方政府5.2万亿的相关支出,大部分支出资金,源自卖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3.5万亿)。卖地的3.5万亿,占了5.2万亿支出的67%,也就是说,地方支出有67%、有三分之二来自卖地收入。

  如果支出是一只鼎,鼎有三只足,那么鼎的两只足,是卖地。如果拿掉了卖地这两只足,那么鼎就只有一只足了。一只足的鼎,是站不住的,是要倒掉的。

  我们再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3584亿元,同比下降11.6%。

  也就是说,地方卖地3.5万亿,用于卖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为3.3万亿,同比下降11.6%。请注意,卖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万亿,同比增长7.9%,但是,卖地收入相关支出(3.3万亿)却是同比下降11.6%。

  简单来说就是,卖地收入是增长的(+7.9%),而卖地收入的相关支出却是负增长、却是下降的(-11.6%)。换句话,地越卖越猛,卖地后用于卖地相关支出,却是越来越下降。如果以上公布的数据属实,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情况:鼎的三只足有两只给卖地相关。

  三足鼎立。三只足稳定,鼎稳定。如果鼎的三足,有两足都和卖地相关,那么鼎实际上是被卖地趋势所裹挟了。卖地可以持续多久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商业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40年以后,7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卖什么呢?

  难道到时候,要把地上的建筑推倒,重新再卖一次?一方面是十八亿亩土地红线管着,一方面是居者有其屋管着,不可能40年和70年后把办公和住人的房子重新推倒再卖一遍,所以真到了40年和70年以后,鼎如何稳定地立足于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0:07 , Processed in 0.390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