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97|回复: 0

罗天昊:中国百强城市,江苏13市何以全部上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1 08: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禁之巅,高手对决。

  近日,中国2020经济百强城市引起普遍关注,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13个城市全部入选全国百强城市,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全部城市入选的省。这是广东、浙江、山东等其它中国强省都没有做到的奇迹。

  江苏的头部苏州和南京,分别排名全国第七和第十一,今年上半年,南京更是跃升为全国第九。尾部的连云港和宿迁,分别排名全国的第71和第76名。均在百强之列。

  中国百强城市江苏入选城市

  人间的奇迹,都是努力的累积。

  江苏能够成为中国唯一实现全家福的省份,自有其独特之处,江苏的经济发展,有几个区别于其他经济强省的重点特点。罗天昊认为,江苏有五大优势。

  (1)江苏13城,区域经济相对均衡

  全省入选,满眼强市,唯有江苏。

  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江苏的发展,在中国的几大强省之中,比较均衡。

  以广东和江苏的对比,最为典型。

  广东有11城入选百强市,但另外11个城市却都是贫困城市,对比非常鲜明。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80.7%,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6.4%、7.1%、5.8%。珠三角与非珠三角的之比为:80.7:19.3。财富八成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发展极度不均衡。

  同年,苏南与苏北之间,差距并不大。2019年江苏全省GDP为99631.5亿,苏南五市经济总量为56646.5亿,约占全省的52.5%。

  罗天昊认为,相对广东、山东等其它经济强省,江苏发展更为均衡。

  一个也不少。

  关于广东与江苏发展模式比较,可以参见罗天昊2015年文

  链接: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2)产业转移与产业协同相对成功

  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苏北相对成功。

  2005年,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各地产业转移园蜂起争雄。目前,广东数十个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东西两翼。

  南北挂钩则是江苏突围大战略。苏南的产业向苏北转移,既扩大苏南的战略腹地,亦带动苏北发展,最后实现南北共振。

  苏北产业转移力度更大,规模更盛,工业化程度更高。由此胜出广东一筹。

  广东由于非珠三角地域广阔,而且非常分散,采取了重点扶持的模式。而苏北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市连为一体,有利于集中转移。很多园区的企业基地,规模比总部还大,如宿迁转移园区的长江润发,其宿迁基地收入,已经超过了苏南总部。由此,大批知名苏南企业集聚苏北。

  苏北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企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投资100多亿的富士康亦落户淮安。波司登、恒力、梦兰等企业巨头亦大批北迁。

  江苏的五对“城市联盟”,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江苏与宿迁,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市组建的五大产业园区,如今已成为产业新城。盐城的汽车、纺织、机械装备和化工,淮安的盐化工新材料、IT、特钢等产业,产能达千亿,千亿级的产业在20个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对苏北城市的再造。

  苏北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使其承接产业转移一开始就风华正茂。不仅加大了工业化历程,更初步完成了产业升级。

  苏北投资的便利,使其更容易形成产业链。往往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富士康落户淮安之后,造就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IT产业格局。

  此外,苏北的产业园区,由当地与投资的苏南方共同主导。后者市场自由度更大。

  (3)

  高速公路密度大,市场一体化程度高

  高速公路,至关重要。

  最近几年,贵州经济一骑绝尘,增速多次高居全国前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速公路的发展。贵州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狂飙至7004公里。而五年前,贵州的高速公路,不过刚超过3000多公里,五年时间翻一倍。罗天昊认为,贵州经济突飞猛进,招牌打的是大数据,真实的原因则是工业化的加速。高速公路猛增,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大规模落地。

  江苏的高速公路密度,在中国五大经济强省中,仅次于广东。

  中国五大强省高速公路密度

  苏北诸市已由辐射带动区正式划入长三角地区。同时,国家的沿海开发战略中,苏北的好几个城市亦入选。苏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与苏南也几乎分庭抗礼,强大的高速网络,使江苏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经济活跃度高。

  (4)率先实现产业升级

  南京外,江苏其它城市都是工业城市。

  2019年,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达32.8%。

  江苏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快速,高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23.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46.5%。

  分行业看,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医药、电器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87.7%、26.8%、19%、16.9%。

  从整体看,江苏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处于中国领先地位,率先实现了产业升级。

  江苏创造了无数企业巨头,沙钢,苏宁,红豆,波司登、远东等,均驰名全国。

  罗天昊认为,传统产业强势,新兴产业崛起,是江苏产业经济的重要特点。

  江苏的发明专利授权量4万件,仅次于广东和首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占GDP比重达2.72%,远超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教育兴盛,是中国最大的教育省,大学生数量超过200万,且实力强劲,双一流大学拥有量全国第三,南京也成为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充足的人才储备,是江苏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

  (5)

  经济发达城市少:产出效率高,管治成本低

  麻雀虽小,五庄俱全。在中国,大小城市的官僚体系,设置基本相同,在此情况下,城市过多,每个城市的经济总量都不大,容易导致行政负担沉重,其实不利发展。小城市模式,除在极少数发达地区外,并不合适推广全国。

  数据说话。

  衡量城市管治成本的核心指标:人口与财富容积率(或:市均人口与财富密度)。

  三大基础数据:

  市均GDP(亿),市均人口(万人),市均面积(平方公里)

  江苏一马当先。而非广东。

  江苏2019年GDP为99631.5亿元,广东107671.07亿,旗鼓相当。江苏常住人口超过八千万,广东超1亿。江苏是广东的八成以上。但是,江苏只有13个城市,广东却有21个城市,尤其是粤东,好几个小城市,又穷。广东人均GDP远远低于江苏,完全可以合并几个城市。节省大笔行政费用。

  山东已经意识到问题,济南兼并莱芜,从17个市变为16个市,好事。莱芜才两千多平方公里,面积仅一个略大的县,人口也不多,经济总量小,搞地级市浪费行政。

  中国最强四个省市均人口与财富密度

  (单位土地上人口与财富复合容量)

  在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苏各城市平均人口与财富密度值,在中国最强四省中排名最高。

  如何藏富于民?如何减税?

  罗天昊认为,行政供养人员太多,难以减税。少搞点行政单位,负担就下来了。

  江苏经济强势,雄踞全国第二,但是城市总数却非常少,总体行政负担轻,城市爆发力强,后劲充足,发展潜力隐藏不尽。

  江苏城市在百强榜上总位次还将上升。

  南京在上半年跃进前十。表现抢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5:33 , Processed in 0.1879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