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30|回复: 1

清风:冷战启示录:美国颠覆苏联的手段,以及对我国的参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7 15: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说明:本文主要由龙猫先生撰写,略修改

  冷战是迄今为止,在核武器条件下,世界大国之间最大规模的综合竞争。由于有了核武器的制约,以往那种世界霸权之间你死我活的热战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除热战以外,其他所有手段都,加以使用的全方位综合竞争,由于竞争的双方并未爆发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因此也被称为“冷战”。

  冷战的本质就是美苏两个强国相互斗争,并且谋求世界霸权的过程。不过由于在整个冷战期间,苏联的综合国力一直弱于美国,因此从战略上说,冷战期间,苏联大体上处于守势而美国则大体上处于攻势。所以想尽一切办法搞垮苏联,就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而美国使用了哪些手段来搞垮苏联,美苏之间的冷战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何种启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搞垮苏联?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在1949年冷战全面爆发时,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军事力量第二强大的国家,同时苏联的工业水平在当时也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要搞垮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单纯靠一两种手段方式自然是不可能的,为此美国对苏联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压和渗透。

  大体上说,美国“搞垮”苏联,主要分为两种手段:打压和渗透。打压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渗透则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其具体手段有:

  第一,军事威胁。

  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是贯穿整个冷战的一个重点,为了预想中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都储备惊人的武器装备,并保持着庞大的军事力量。根据统计,在1981年苏联的军事力量发展接近顶点的时期,苏军仅坦克就拥有5.5万辆,加上华约其他国家的坦克,整个华约组织拥有近10万辆坦克。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军总共拥有超过367万人的部队。不仅军队的总兵力惊人,在整个冷战时期,为了确保军事装备的先进性,苏联还在军事科研方面投入巨资,用以研制和开发各种新技术、新装备以在军备竞赛中占据技术优势。根据统计,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军费开支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5~19%左右,按照比例来说,远远高于美国同期的水平。而美国则通过不断“忽悠”苏联的方式,让苏联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自该计划出现,美国高层就在各种场合不断宣扬甚至证实该计划的真实性,由此引发苏联同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反导系统的研制发展,而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不久,全世界却发现,原来“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略欺骗。

  第二,经济封锁。

  在巴黎统筹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筛查各种重要的机器设备,技术资料,甚至是重要的矿产等物资,一律禁止运往共产党国家销售。由于苏联在二战时损失惨重,特别是其西部的主要工业区大多毁于战火,因此战后苏联的经济恢复实际上很需要来自西方国家的技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但是巴统的建立,认为隔断了这种经济往来,同时让苏联的经济恢复更为困难,客观上拉大了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特别是工业方面的差距。同时除了经济封锁外,西方国家还普遍对苏联实施科技封锁,因为苏联从沙俄时代开始,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大多数依赖于西方的技术输入,一旦失去技术源头,苏联的科学技术发展就会逐渐陷入困境,这一点从冷战后期的经济发展也能看出一二。

  第三,油价控制。

  之所以单独把石油价格列为一项,是因为苏联的经济实际上严重的不平衡——尽管苏联也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由于其奉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整体上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呈现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模式,因此苏联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交往不多,而且由于苏联本身国土面积广大,物产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也没有和其他国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的需要。而苏联对世界出口最多的商品,是石油。换句话说,当年的苏联和如今的沙特阿拉伯差不多,其外汇主要靠出口石油来获取。

  在1970年代苏联的经济能够的到高速发展,甚至在冷战中处于攻势,一方面在于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政策运用到位,另外一方面正是由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欧美国家实施禁运,在引发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的同时,促成了全球油价走高,而以石油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苏联则由此赚得大笔外汇。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苏联的经济自然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在进入198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调整策略,并不断向中东渗透,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和沙特、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产油国的联系,并且成功促成了石油交易和美元挂钩这一经济举措,这也是著名的“石油美元”的由来。由于石油贸易开始统一使用美元结算,美国则串通沙特等国,长期操控世界油价维持在30美元/桶以下的水平,因为沙特等中东国家的石油油质好而且埋藏浅,开采成本低。苏联的石油大多是从西伯利亚荒野中采掘,然后通过铁路或者输油管运往最近的港口再用来出售。其成本要远高于沙特等国家。长期的低油价导致苏联的石油贸易在数年内就亏损上百亿美元,由于苏联的对外出口经济极为单一,在油价常年维持低水平的情况下,苏联出口石油不但不赚钱,反而还要倒贴钱。这直接促成了苏联经济的崩溃。

  二、除了上述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经济“打压”以外,美国还动用自身强大的宣传机器,不断用各种方式,对苏联上下进行宣传“洗脑”。

  美国对于苏联的文化渗透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因为在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如西方,而且又面临北约巨大的军事压力,因此苏联只能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根据苏联自己的说法苏联的军费开支常年占据国家预算的19%左右,而西方则认为苏联的军费开支占到国家预算的30~40%左右,长期超额军费让苏联经济整体上濒于崩溃,民用产品发展极为缓慢而且供不应求。在1989年苏联接近崩溃时,其国内日用品中有96%处于短缺状态,这对于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完全是一种不可想象的情况,也是苏联长期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恶果。而针对这一情况,西方媒体大力宣传西方式的生活方式,这对苏联人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在当时连面包、香肠、肥皂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遭遇“售罄”的苏联人而言,看到西方供应充足的超级市场,那种心理上的冲击可想而知,而。

  总体上说,在冷战期间,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美国对于苏联的遏制和颠覆可以说是全方位无死角的,但凡是可以遏制打压苏联,丑化苏共的机会,美国从不会放过。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15: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三、斗争的延续——新时代美国对华遏制手段分析

  在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忙于“收割”冷战的胜利果实,并且不断填补因为苏联崩溃而形成的各种“权力真空”,这一过程大概持续了10年。到2001年的9月11日,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美国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并不稳固,由此转向并开展至今的“反恐战争”。由于这一时期美国一直忙于收割苏联的遗产并和所谓的“恐怖势力”对抗,因此相对放松了对我国的遏制,让我国得到相对宽松的发展机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美国已经开始重新把我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来看待,因此对我国的遏制和渗透相比较过去的苏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美国对我国的遏制手段,和当年美国对苏联的遏制大致上相同,都包括了打压和渗透两个方面,只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由于技术和思想意识的发展,所以细节上有较大不同。但是主旨都是为了诱骗、误导我国的经济建设规划,军队发展方向;渗透、颠覆我国的政权,扰乱我国的民心民意。

  在我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方面,美国一方面散布“中国威胁论”,挑拨离间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企图组建类似于北约那种军事政治集团。目前美国和日本签署有《美日安保条约》,同时对韩国和澳大利亚也拥有防卫义务,由此在西太平洋地区,由美国牵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盟的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军事体系正在逐步推进,目前这一体系尚未成型,而如果一旦形成类似于北约的体系,自然会对我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美国还在一直谋求企图把我国的台湾也纳入整个军事安保体系,这已经是对我国内政的直接干涉。

  对此,我国基本的应对方案主要是大力发展海军,建设自己的A2/AD作战体系,我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但是绝不是被动防御,而是通过足够强大的兵力,建立起足以保障沿海安全的防御和反击体系,让任何侵略者根本不敢觊觎我国的领土、领海和主权。同时加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通过加深交流,来达到消除误解的目的。而且由于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中国拥有接近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因此充分发挥中国内需的力量,利用经济手段把各国联系在一起,是破解美国西太平洋地区组建军事政治集团的最好方式。

  目前尽管日韩澳等国在政治上都是美国的盟友,但是从经济上说,中国已经替代美国成为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三国的经济发展均依赖于和中国的合作。因此可以看到的是,尽管中国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时不时会有一些小的政治摩擦,但是总体上看中国和上述三国的关系基本平稳,而且尽管美国组建亚洲版北约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应者寥寥,不仅东盟各成员国不买账,就是核心盟友也都不积极。而这正是中国充分使用经济手段,破解美国政治联盟的方式。

  在军事威胁方面,亚太地区已经是当前美国重兵集结的焦点地区,上周美军2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在菲律宾海一带高调军演,期间还一度进入我国南海海域。由此可见美国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始终没有中断,即使在新冠疫情极为严重的状况下也是如此。对于美军的军事挑衅,我们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以强硬回应强硬,继续加快建造并发展我们自己的远洋海军,依照“对等”原则,把我国海军的巡逻线同样推进到夏威夷甚至是美国西海岸,只有让美国同样切实感到威胁,才能够迫使美国正面看待中美关系,而不是一味在我国家门口进行武力炫耀和挑衅。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特别是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整体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和经济发展层面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美国,这让美国对华打压手段越来越难以为继,所以美国近年来多转为使用软渗透的方式,持续对我国进行大规模洗脑。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疫情期间热捧所谓的“方方日记”,通过歪曲我国抗疫事实,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同时雇佣大批的水军写手,在我国的互联网上散布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企图误导视听,把当年扰乱苏联人民思想的手段再次用在中国人民身上。

  三、中国并不是苏联,我们将赢得斗争的胜利

  然而美国人忘记了一点:中国并不是苏联,中国人也不是苏联人,两国人民在思维意识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苏联由于是沙皇俄国在经历了十月革命后建立,其国内政治相对比较复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比较突出。中国自从先秦时代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中国的有一个占人口总数97%的主体民族——汉族。所以,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要远远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特别是中华文明是整个人类历史至今为止5000年没有断绝的唯一一个文明体系,这已经足够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针对美国对于我国的各种打压和渗透手段,笔者认为,我们的反击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不仅仅是被动的“守”,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攻”。

  首先,在可见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方略不动摇。前苏联的结局总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句话:经济崩溃。由于苏联经济水平本身和美国有较大差距,又长期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军费开支甚至还常年超过美国。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结果,就是苏联的民用经济大幅滑坡,作为足以和美国争霸的世界大国,苏联到198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民用产品、日用品甚至食物短缺,导致国民生活困难,这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并最终导致的国家的崩溃解体。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狠抓经济建设,把经济水平搞上去,是对抗美国战略遏制的根本手段。因为目前能够对抗美国战略遏制的所有办法,都必须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例如,如果要有效遏制美国的军事挑衅,就需要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费的增加,必须源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苏联时代恰恰是由于过高的军费开支导致经济崩溃,国家解体。目前美国每年的军费平均超过7000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国民经济基础庞大,因此7000多亿的军费仅相当于美国GDP的3.5%左右,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所以美国才有足够的资源发展各种先进武器,并继续保持自身的霸权地位。我国要对抗美国的军事挑衅,同样需要发展足够的军事力量,但是我们和苏联的不同在于,我们并不盲目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发展武装力量,以确保最能够实现基本的“保家卫国”即可。

  其次,针对美国利用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上造谣污蔑中国的遏制方式,我国依然要坚持发展经济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项目,更是一个涵盖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在经济上把中国和整个亚欧大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整体,在合作关系中让所有参与国家都能够从中受益,这样形成利益共同体之后,美国单凭谣言或者威胁,就无法孤立中国,自然也就无法有效遏制中国。

  第三,严格加强对国内网络的管理,建立审查制度。如今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国内人民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所有人都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空间获取信息,进行社交等活动,特别是近年来自媒体技术的兴起,让个人也能够通过网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样客观上促进的社会的扁平化,让各种社会思潮更容易出现交融和碰撞,也更容易了解当前社会的思想状况。但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西方势力,特别是美国扶植的部分利益代言人而言,必须对其严加审查,并且加速网络的管理立法,切实有效的遏制各种反动言论在我国网络上的流窜和蔓延。

  在遏制各种境外国内反动言论流传的同时,还应该切实组织宣传部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我们自己的国家,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深切感受到自己国家的伟大,发自内心的认同祖国和民族,才是最坚定的信仰。

  总体上说,目前的中美对抗中,我国依然出于相对较为劣势的一方,因此竭尽全力发展国家经济,以经济为核心,带动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共同发展进步才是真正有效对抗美国遏制,并最终保障国家真正崛起的根源所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9: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