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64|回复: 0

任庄主:下周很关键,现在市场都在期待下周的一场会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7 07: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周很关键。但下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呢?

  一、每年7月的最后一周会召开年中政治局会议

  目前内外局势比之前更为复杂、不确定性更大,中美第二阶段的博弈甚至已经远远超出经贸范畴,中长期方向来看金融战与政治战愈演愈烈、应是无法避免,这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高幅波动中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

  同时国内各相关部门在年中之际频频吹风也在释放出一些政策信息。在此内外环境变化较为复杂的关键之际,整个市场都在下周召开的年中政治局会议,以期在下半年的方向上有精准把握,因此这个会议显得尤为重要。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年大致有12场政治局会议,其中4有四场以经济为主题,并且每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基本均会在7月份最后一周召开,根据笔者的梳理,2013年以来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分别为7月30日(2013年)、7月29日(2014年)、7月30日(2015年)、7月26日(2016年)、7月24日(2017年)、7月31日(2018年)、7月30日(2019年)。因此在7月仅剩一周的时间里,下周无疑显得特别关键。

  二、7月年中政治局会议之前,需要关注哪些重要政策信息?

  每年年中政治局会议之前,均会有一些相关的政策信息释放,需要引起关注。例如2019年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也即2019年7月29日,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定调2019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今年的环境尤为特殊,上述惯例当然也不会例外,政策信息的密集发布便能说明问题,搜集的信息大致如下:

  三、两场层级非常高的企业家座谈会有哪些信号?

  7月以来召开了两场企业家座谈会,且层级均非常高,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市场上再次涌现出国进民退的论调,以及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这两场座谈会分别为7月13日总理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以及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目前我国共有1.23亿户市场主体,包括3858万户企业主体和8261万户个人工商户(带动就业人员超2亿),因此稳企业也就是稳市场、稳就业。

  (一)7月13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2002年7月13日(周一)总理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政策上使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的表述,可以看出没有“灵活适度”这一更为宽松的表述。与此同时会上还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到既有效增加信贷投放量又明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吸纳更多就业”。

  很显然,座谈会的重点仍是在于“稳就业”,其举措仍是通过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以及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层面对就业和项目的带动力度。这就意味着即便不能完全和上半年相比,但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金融方面)在下半年仍会非常大,其附带的结果便是信贷投放仍会保持相应的力度。

  (二)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

  2020年7月21日(周二)的企业家座谈会层级更高,总书记亲自召开,参与者既有国有企业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也有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应该说范围非常高,相信会上应该也是提出不少政策建议,而这些政策建议预计大多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

  1、座谈会对未来的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从政策表述来看和7月13日有所不同,但也没有再使用“灵活适度”的表述,宽松力度上有所减弱,但政策方向并没有改变,同样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且这种支持力度仍会以宽信用为主要导向(即加大信贷和融资支持力度),预计这会成为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基调。

  2、再次突出“企业家精神”,同时也突出强调了企业家应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贸摩擦加剧以及一些企业从国内转移的背景下,应做好应对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准备。毕竟稳住企业才能稳住经济、稳住就业。

  3、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今年以来的新提法,即在外围环境较为复杂的背景下,国内需求变得异常重要,只有国内需求通道打通并得以稳定,才能较好应对国外需求的波动和变化。也即目前需求恢复和挖掘的重点明显转向了国内,如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和消费刺激政策来拉动需求增长(消费信贷仍是方向)、从融资和税费等降低企业负担来畅通企业资金循环(向企业让利)等。

  四、7月24日房地产座谈会释放哪些信号?

  2020年7月24日(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在北京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一)开篇便明确提出“坚持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这算是高层对市场的回应,毕竟自年初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房地产热潮再次涌起。通常在宽货币和宽信用的政策基调下,股市不火,释放的信贷资源一定会流向房地产流域,毕竟货币总要寻一个去处。此次政策层面的定调,意味着房地产仍将呈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的局面。

  这里的“一城一策”应有一定针对性,实际上从座谈会的参加人员便可见一斑,如此次座谈会主要有10个城市的政府负责同事参加,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

  (二)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要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住存量和严控增量”的提法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融资领域会迎来新一轮监管虽然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但至少已经存在这种苗头,后续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业领域的信贷和债券融资可能会有窗口指导。

  (三)座谈上提出“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这应是首次提出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实际上这一提法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的国家大方针相关(新型城镇化也是“两新一重”中的一个“新”),即可以在通过增量达到稳住存量、稳住就业(年轻人住房和城市新市民)的目的。

  五、近期银保监会的两场会值得关注

  7月以来银保监会可谓动作特别频繁,仅发布会、座谈会或答记者问便有7月4日(针对首次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7月16日(近期监管通气会)、7月17日(针对6家金融机构被接管)以及7月20日的座谈会等六场。

  具体分析可参见2020年7月12日的7月11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释放了哪些信号?以及2020年7月15日的如何理解银保监会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

  (一)7月16日的银保监会通气会释放4个信息

  2020年7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对近期引起关注问题金融机构等事件给予了回应(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上升、个别银行出现挤兑、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压力明显上升、个别信托公司出现风险事件、武汉金凰假黄金金融融资风险事件等等),并释放出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1、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资产会继续暴露、风险水平仍将处于上升通道。为此银保监会将确保今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要明显高于2019年,并按月实施监测。

  2、目前已将城商行、民营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120-150%下调至100-130%,贷款拨备率由1.50-2.50%下调至1.50-2%,并明确提出将释放的财务资源用于处置不良和信贷投放。

  3、用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2000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将主要支持18个地区的中小银行。目前《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并印发,有需求的省份正起草完善本省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方案,其程序是由省级政府上报实施方案、银保监会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再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

  4、再次重申“破刚兑”的问题,即明确任何形式的保底承诺都是无效、不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有关信托公司的兜底函,已经明确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二)7月20日银保监会召开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释放9个信息

  2020年7月20日银保监会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下半年重点任务:

  1、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应聚焦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前景的企业,防止“僵尸企业”搭便车,这就要求特别关注企业第一性。

  2、明确提出要大幅增加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项目建设。

  3、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同时要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关于商业银行未来可能面临的不良资产压力,近期政策部门已多次释放该信息,这里不再赘述。

  4、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这个在今年的银保监会检查重点中已有体现,同样不再赘述。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对于非信贷类资产的投放(如北金所业务)可能需要特别关注,预计最晚今年四季度便会相应的监管举措给予约束(限制增量与增速、要求计提拨备等),毕竟这也算是属于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的一部分,不可能会一味成为监管盲区。

  5、确保如期完成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实现风险出清,这里主要指对P2P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整治。

  6、依法依规处置不法金融集团和重大风险事件,从7月17日(周五)证监会和银保监会同时对明天系旗下9家金融机构进行接管便可见一斑。

  7、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战略主动,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充分准备。这个是高层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的一惯提法,从近期中美第二阶段的博弈来看,外围形势更为复杂。

  8、尤其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实施股东入股“承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股东坚决实施行业禁入、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常态化机制。例如,2020年7月4日银保监会首次公开38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后续预计会延续这一惯例。

  9、今年是防范金融风险三年的最后一年,下半年银保监会更为关注问题中小银行和问题农村金融机构(银保监会提及要保持农信社或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的总体稳定)。其中关于通过地方专项债来帮助问题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事项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参见2020年7月1日的如何看待地方专项债用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六、对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的两个政策导向值得关注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国家经开区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而目前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的GDP规模分别达到12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规模的比例也均在12-13%之间,也即二者合计贡献了全国经济规模的1/4左右,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国家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了明确支持,如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上市、业务重组等。

  (一)2019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明确提出:

  1、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区内企业开展上市、业务重组等。

  2、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

  3、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

  4、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符合其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

  5、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试点。

  (二)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2020年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明确以下五个重点,在此关键时期未尝不可以作为当前及下阶段的作业方向:

  1、复制推广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

  2、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

  3、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4、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国家高新区内高成长企业利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可以看出和2019年的国家经开区政策有点相似),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经开区或高新区等经济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上市可能也是一个路径)。

  5、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贷联动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6:37 , Processed in 0.1877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