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9|回复: 0

江湖大大:被陈水扁封杀,遭台积电打压,为了中国芯片,他成了“建厂狂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4 2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芯国际,全村人的芯片希望,成功登陆中国科创板,创下了6000亿元的市值,中国的芯片行业一片沸腾!

  经过了20多年的惨淡发展,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终于迎来了资本的关注。这个曾经备受国人嘲笑,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业人员板凳一坐十年冷,永远在国外技术屁股后面追赶的行业,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没有在中芯国际等到上市的这一天。这个来自台湾的老人,一手创办了中芯国际,却在对手台积电的步步紧逼之下,悲剧性地出走中芯国际。

  一个台湾老人,为了中国能造出世界领先的芯片,遭陈水扁封杀,被台积电制裁,多次不堪压力被股东牺牲,但他并没有倒下,依然奋斗在芯片行业的第一线,疯狂地在中国建厂,被称为建厂“狂魔”。

  一

  1949年初的一天,乌云密布。国民党上校军官,业内知名的炼钢专家,张锡纶带着一家老小,从南京登船前往台北。

  看着渐行渐远的大陆,张锡纶满面愁容,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机会重返故土。与他一起离开大陆的,还有1岁的小男孩张汝京,尚在襁褓中呀呀大哭。

  与此同时,有一个17岁的宁波少年——张忠谋,在上海登船,与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船舱。这艘船正在向香港驶去,带着一群失魂落魄之人。

  张忠谋在香港只待了几个月,就申请入读哈佛大学。张忠谋也是个人才,没想到申请就通过了,成了当时哈佛大学里面唯一的中国学生。

  张忠谋大学毕业后,又考去了麻省理工大学,念了个硕士。毕业之后,1958年,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德州仪器工作,成为了研发工程师。

  漂洋过海的张汝京,到达台湾后,在父亲优良基因的遗传下,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考入了台湾大学。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1977年,29岁的张汝京加入德州仪器,成为一名工程师。命运让张忠谋和张汝京第一次交汇,但由于张忠谋此时已是德州仪器的三号人物,地位差距悬殊,二者并无交集。

  或许两人做梦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他们会为一块小小的芯片,生死博斗十几年。

  张汝京运气不错,加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的团队,能在天才下面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张汝京先是做研发工程师,随后又在全球最顶级的芯片厂建设专家——邵子凡手下,快速成长为一名芯片厂建设高手。

  张汝京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国家,建设了9个芯片工厂,学了满身的建厂本领。

  1985年,张忠谋看到德州仪器转型到消费电子产品,减少了对半导体的研发,于是辞去了副总裁的职位,回到中国台湾,担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2年之后,张忠谋下海创业,创办了日后大名鼎鼎的台积电。

  张汝京在德州仪器如鱼得水,有一天,父亲张锡纶问他:你什么去大陆建厂?

  老爷子虽然离开多年,但依然心系大陆。

  一语惊醒梦中人,1997年,张汝京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回到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

  张汝京和张忠谋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二

  张汝京不愧为建厂专家,仅仅三年时间,世大半导体就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台联电,台湾地区排名第三的半导体公司。

  世大的产量,居然达到了台积电的三分之一,而台积电已经发展了十三年。

  这让张忠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野蛮生长的世大,是台积电未来最大的敌人。

  在商业战场中,消灭敌人的最快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价格,一口把对方吞下。

  2000年,张忠谋出价50亿美金,按世大现有估值的8.5倍,提出收购。世大的第一大股东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在张汝京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世大卖给了台积电。

  张汝京原本让世大到大陆建厂的计划也被否决了,老爷子的梦也碎了,他觉得在世大没有待下去的必要,只得黯然离开。

  他一手创办了世大,却又不得不被迫离开,但他并没有后悔,他还有个梦要圆。

  第一回合:张忠谋胜,张汝京败。

  三

  就在世大被台积电收购这一年,上海有一个红二代江上舟,一直在为推动国家的半导体产业而努力。

  就在一年之前,信产部召开全国集成电路“十五”战略规划研讨会,准备花5年时间,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两条8英寸生产线。

  在会上,江上舟斩钉截铁地说:“自己投资只能建2条8英寸200毫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寻找海外伙伴投资,至少能建10条8英寸200毫米集成电路生产线。”

  此话一出,许多专家院士满脸愕然。

  江上舟一直在等待机会,张汝京离开台湾,来到大陆寻找合作建厂的可能,终于让江上舟逮着了。

  2000年,张汝京在大陆考察了很多城市,没有人相信他,以为他就是来圈地的。而且当时中国的芯片基础产业很差,也没有人愿意投资。

  江上舟把张汝京带到浦东张江的一片农田,上海将来要把这里打造成半导体产业基地,张汝京喜极而泣,终于找到了大陆建厂的机会。

  张汝京强大的人脉资源和人格魅力再一次发挥了巨大的能量,他极短时间内,就募集了14.8亿美元,带上追随他一起从世大出来的旧部,成立了中芯国际。

  张汝京的执行能力超强,当年,位于张江科技园内的主厂房就搭建好。江上舟前来祝贺,张汝京也没搞什么仪式,只点了一串花20元买来的1000响鞭炮,以示庆祝。

  张汝京没有时间搞仪式,他在和时间赛跑。中芯国际刚成立时,一无所有,仅仅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底,0.18mm技术就可以试产,2002年可以量产。

  到了2003年,中芯国际就从台积电手里,抢走了IBM、高通、东芝、博通月均6万片的生意,三年累计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

  可怕的中芯国际,可怕的张汝京,再一次引起了台积电的注意,张忠谋又要出手了。

  先是陈水扁主政的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技术限制近乎疯狂,他们要求张汝京6个月内撤资。

  但张汝京丝毫不为所动,他的台湾户籍被陈水扁取消,在台湾被封杀,还被处以15.5万美元的罚款。

  放弃了台湾籍的张汝京,少了一份牵绊,更能放手在大陆干。

  早在中芯国际大肆从台积电挖人那一刻,台积电就开始寻找和收藏中芯国际侵权的证据。

  台积电里有一位刘女士,收到了中芯国际的邀请,准备离职前往大陆。在办理离职的过程中,她收到了中芯国际的邮件,要求她提供一款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这事被台积电发现,并报警,警方迅速出动,截获了刘女士给中芯国际发送的邮件。

  2003年,就在中芯国际谋求香港上市之时,张忠谋突然出手,将中芯国际告上了美国的法庭,要求中芯国际赔偿10亿美元。

  这一次,张忠谋是要把中芯国际往死里整,当年中芯国际一年的收入才3.8亿美元。

  张汝京疲于应诉,与张忠谋达成了和解,赔偿金额调整为1.75亿美金,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解协议》。

  《和解协议》约定,中芯国际要把所有技术托管到一个第三方账户,台积电可以随时审查这些技术,以确认没有使用台积电的技术。

  这相当于,中芯国际的一举一动,都在台积电的监视之下。

  和解之后,中芯国际在美国和香港同步上市,成了规模最大的一次IPO。获得资金之后,张汝京又开始疯狂建厂,在北京、天津、武汉、成都、深圳拿地建设,大规模扩张,使其在2006发生了巨亏。

  但此时,中芯国际的0.13微米技术已经上马,这让张忠谋大吃一惊。台积电打开第三方账户,连0.13微米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张忠谋又发动了一次进攻。

  亏损导致中芯国际必须继续贷款融资,2006年7月,台积电又将中芯国际告到美国法庭,称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这一年,张汝京邀请曾经支持他的江上舟,来到中芯国际出任董事。

  此后的几年,张汝京和中芯国际的高管,一直应付与台积电的谈判和诉讼,疲于奔命。

  直到2009年,美国的判决下来,中芯国际败诉。电话里听到律师的通告时,张汝京放声痛哭。

  此时,他已经是一个62岁的老人了,他已经精疲力尽了!

  他和江上舟前往香港与台积电谈判,达成了对中芯国际来说最有利的条件,赔偿金额有10亿美金减少会2亿美金,外加10%的股份送给台积电。

  张忠谋也同意这个和解条款,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

  历史的悲剧再一次重演,张汝京再一次离开了他一手带大的亲儿子。和解达成的第二天,张汝京就提交离职申请。

  与此同时,江上舟成为了中芯国际的董事长,但江上舟已身患癌症,依然以他的威望平衡着中芯国际复杂的利益和局势。

  两个回合,张忠谋彻底将张汝京打趴下了。姜还是老的辣,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四

  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的时候,签署了竞业协议,4年内不能从事半导体行业。对于一个普通的62岁老头来说,这相当于对他的终身事业宣判了死刑。

  张汝京奋斗了大半生,从来没有清闲过,他也不习惯无所事事的日子。得知他还可以从事LED行业,2010年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建设LED工厂。

  4年的时间,张汝京花了35亿元,先后投资了上海升瑞光电、上海嵘瑞芯光电及上海映瑞光电在内的四家LED厂。

  但LED毕竟不是芯片产业,不是张汝京的终身的事业。竞业协议有效期一到,本可以颐养天年的张汝京,又开始了疯狂建厂。

  2014年,受朋友邀请,张汝京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新昇半导体,主要生产300mm(12英寸)半导体大硅片,弥补国内大硅片材料的空白。

  张汝京这个建厂狂魔,再一次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工厂于2015年7月正式动工,2017年下半年,上海新昇的300mm大硅片月产量就达到了3万片,供应的客户包括中芯国际。

  2017年年底,上海新昇半导体步入正轨之后,发布公告:张汝京3年任期结束,不再担任总经理。

  业界一片哗然,这是张汝京第三次离开自己创办的企业。实际上,这次是张汝京帮助国家半导体产业补漏,使命已经完成,他也就没有必要待在上海昇了,因为他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

  芯片产业有三种商业模式,一种像华为海思、高通这样的芯片设计企业,另一种像中芯国际、台积电这样的芯片代工企业,还有一种是像三星、英特尔这样既有芯片设计能力,又有制造能力的企业,这种模式叫IDM。

  张汝京想在中国创办一家IDM企业,得知他的新项目,青岛市政府抛来了橄榄枝。

  2018年4月18日,张汝京带领团队落户青岛,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0岁的张汝京,已是古稀之年,第四次踏上了征程。这一次,他会成功吗?

  五

  张汝京从2000的来到大陆之后,终其下半生,都是在为中国的芯片产业而奋斗。

  利用他的专业能力,利用他在全球的人脉和资源,利用他的融资能力,20年之间,在中国打造了中芯国际、上海新昇、芯恩集成电路三家芯片公司。

  将中国的芯片产业,从一无所有,到与最先进的技术距离越来越接近。替中国的芯片产业查缺补漏,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已财富自由的张汝京,从来不再为钱而创业,他继续在与时间赛跑,他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中国的芯片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被陈水扁封杀,遭台积电打压,但他无怨无悔。每当祭祀父亲张锡纶的时候,他可以自豪地说:我给大陆建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9:24 , Processed in 0.2031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