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9|回复: 0

司南君:不要只盯着造富,蚂蚁集团上市还有重要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2 08: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

  “小蚂蚁变大象”的童话这次要成为现实。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将启动在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在此之前,蚂蚁集团就上市之说屡次否认,如今主动宣布,无疑成为当下资本市场最爆裂的新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看到的是蚂蚁集团会带来成千上万的富豪新贵,但其上市的意义却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01

  6年中不断“否认”的上市之路

  从2014年成立至今,蚂蚁集团始终上市传闻不断,也多次否认有关上市计划的消息。如今,官宣消息发布,蚂蚁集团这只估值2000亿美金的独角兽终于不用再假扮演员了。

  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传出蚂蚁金服上市的消息,但蚂蚁金服官方一直在否认。

  2015年1月,有消息人士透露,阿里旗下蚂蚁小微金服计划于2016年IPO,公司估值约500亿美元。但阿里官方称没有上市计划,对传言不予评论。

  2015年2月,一份融资推介材料显示,蚂蚁金服正在将进行首轮融资,估值预计350亿美元-400亿美元(约2000亿元人民币-2500亿元人民币)。同时,该资料显示蚂蚁金服拟于2017年在A股上市。对于以上内容,蚂蚁金服并未予以确认。

  2016年10月,有媒体援引投行消息人士称,蚂蚁金服正筹备在香港上市,目标募资100亿美元,暂时定于明年(2017年)上半年挂牌。随后,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回应称该消息不实,并表示目前并没有上市时间表。

  2017年,路透香港、英国《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几度传出蚂蚁金服即将上市的消息,但蚂蚁金服方面始终对市场传闻不做评论,并表示“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以及上市地点的方案。”2017年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某发布会现场谈到蚂蚁金服上市时也表示,“蚂蚁还没有做好准备。”

  2018年3月,多个核心消息源披露,蚂蚁金服已经启动了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计划,完成后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不过,蚂蚁金服仍表示对市场传言不做评论,没有IPO时间表。

  2019年5月,有媒体传出蚂蚁金服拟在2020年实现海外和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依旧遭到了蚂蚁金服方面的否认。

  2020年1月,腾讯报道了蚂蚁金服计划A+H两地同时上市的消息。蚂蚁金服回应称,没有上市时间表。

  直到蚂蚁金服正式宣布上市消息前的7月8日,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依旧对有关上市消息表示:“消息不实,没有上市时间表。”

  02

  以科技自诩的全牌照金控集团

  蚂蚁集团除了支付(即支付宝)业务外,还拥有财富管理(蚂蚁财富、余额宝)、融资服务(花呗、借呗)、保险(保险服务)、信用服务(芝麻信用)、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等五大业务体系。除了国内业务,蚂蚁集团还布局境外市场,比如支付宝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为中国游客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在东南亚地区推出9个本地版数字钱包,此外还构建了支持中国跨境电商覆盖全球的移动支付网络。

  尽管已经更名,但留给市场最深印象的依旧是叫了6年的“蚂蚁金服”。

  在金融业务布局中,蚂蚁手握最多、最全的金融牌照,主要有支付牌照、网络小贷、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金融资产交易所等。这也使得蚂蚁更多被看做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在2018年5月传出的五家金融控股监管试点名单中,“蚂蚁金服”赫然在列。

  蚂蚁在不断调整姿态,从过往金融机构的挑战者形象向合作者转变。

  2017年3月,蚂蚁高调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由Fintech变成Techfin,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大数据支撑。

  2018年,蚂蚁密集进行开放合作,先后与多家银行开展合作,余额宝接入多家基金公司,花呗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是科技公司,科技业务营收占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蚂蚁集团融资时曾有部分数据流出,显示其2015年时营收六成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两成来自金融服务,另有超过一成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其支付接入费用占比下降至五成,技术服务收入上升至三成。

  2019年末一则市场消息显示,蚂蚁目前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持平,各占45%左右,剩余1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区块链等2B的硬技术收入。

  03

  上市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A股股民而言,蚂蚁集团的上市,或许也意味着终于有机会参与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投资,事实上,A股市场从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巨头或大型的独角兽公司,如果蚂蚁集团此次能在科创板上市的话,意义是很大的,会让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分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当然也包括普通股民。

  此次蚂蚁集团上市,其估值几何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信证券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研报中称,三轮融资后,蚂蚁集团估值已在万亿量级,2015年、2016年、2018年,集团分别完成A轮(约18.5亿美元)/B轮(约45亿美元)/C轮(约140亿美元)的融资,而根据彭博报道,该集团在2018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约为1500亿美元。

  而两年时间过去后,据业内估算,目前蚂蚁集团估值约为2000亿美元,按照实时汇率,相当于1.4万亿元人民币。

  蚂蚁集团的上市对于我国制度创新上的意义也是有深远的影响。

  在上市条件上,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内容涉及预估市值、净利润、营收、研发投入、现金流,以及科研成果等多个衡量指标。对于有实力或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而言,总有一套标准适合。而且,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等在科创板上市已经不存在任何制度上的障碍,这也是包括像中芯国际、寒武纪、沪硅产业等企业能够在科创板上市的原因。

  此前,由于制度建设上存在短板,资本市场创新不足,国内众多互联网巨头、新经济企业等不得不赴境外上市。这些企业市场在国内,盈利来自国内,但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分享其经营发展成果,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科创板的设立,则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不过,目前在A股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中,总市值排名前十的都是些传统型上市公司,其中,金融行业7家,酿酒企业2家,石油行业1家。且A股市场的“总市值一哥”由贵州茅台占据。贵州茅台虽然也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却是一家酒类企业。

  与A股市场相比,美国股市总市值排名靠前的是诸如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高科技企业,这也与A股市场形成明显的差别。而且,虽然日前中芯国际的上市为高科技公司挣得一点颜面,但A股没有一家高科技公司总市值突破万亿却也是事实。

  蚂蚁集团的上市,将有望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据测算,蚂蚁集团的估值已经突破2000亿美元,如果以A+H的方式上市,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蚂蚁集团的上市,对于科创板而言,堪称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对于科创板的发展,对于中国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9:23 , Processed in 0.1875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